查看原文
其他

最孤独的忠臣,不为皇帝所喜,屡遭贬谪,最后慷慨就义

日月光华 中国国家历史 2021-01-22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6332字 | 阅读需13分钟


“至人惟一石斋,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宇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


清顺治2年(公元1646年)三月初五的清晨,南京城墙下辘辘驶过一队囚车。车近南京东华门,为首的囚车上一人高声呼喊后,车队戛然而止。只见他抬起须发皆白的头望向天空,缓缓言道:“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
 
监刑者顺从了他的意愿。行刑者手起刀落,白首滚落于地,他的身子却还久久挺立,没有倒下。门人上前为他收拾尸身,翻开他的外衣,内侧用鲜血书赫然写着七个大字:“大明孤臣黄道周”。
 
黄道周像
 
1

黄道周出生在东山岛上的铜山城,祖籍福建莆田。铜山城始建于洪武年间,一直是大明朝抵御东南海患的前沿堡垒。戚继光曾设浙兵营于此,屡歼倭寇。
 
黄道周出身于贫寒之家,少年时便聪慧过人。十四岁那年,他失去了父亲后背井离乡,前往广州官宦之家求学,因才识出众,被赞誉为“闽海才子”。23岁的黄道周,以漳浦第一的名次考取秀才,几年后又考中举人。
 
但道周的科举生涯并非就此一帆风顺。直到天启二年,近不惑之年的道周方获进士,被授予庶吉士,在翰林院担任编修之职,为经筵展书官。一般来说,明朝官员的仕途都是从翰林院开始的。虽然道周已不年轻,但美好的前程似乎正在向他招手。
 
明代官场有一传统,当年主持进士科考试的考官,便是这一科进士的老师。而天启二年主持考试的主考官,正是有着“刚正不阿、两袖清风”美名的明末名臣袁可立。袁可立见道周为人正直,颇有才学,便有意将道周收为门生;而道周亦仰慕老师风骨,欣然同意。此后袁可立虽戍守登莱,仍不忘对道周言传身教,师徒二人的感情十分紧密。道周日后直言上谏,不畏权贵足见袁可立的影响之深。
 
袁可立画像
 
袁可立逝世后,道周恸哭不已,为先师作《节寰袁公传》,记录先师为官之事,缅怀其刚直之风。其中有云:“当魏、崔时,盖无复然明义、真者,有之,则必自大司马节寰袁公也。意思是说,当魏忠贤、崔呈秀阉党专权秉政之时,很少有坚守节义贞操的人了,如果说朝中还有这样的人,那一定是大司马节寰袁公可立。
 
黄道周刚刚步入朝廷,便正逢魏忠贤把持朝政。百官纷纷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都跪在魏忠贤之前,匍匐爬行,只有黄道周不这样做。又因他与屡屡为受陷害的东林党人仗义执言的袁可立私交甚密,于是,没过多久,魏忠贤便免去了道周的职务,将他赶出了北京。
 
道周的第一段仕途结束了。没有官运亨通,没有平步青云,他甚至都还无法叫出一些同僚的名字,翰林院的大门便在他身后轰然关闭。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是幸运的。随后的几年,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大肆捕杀东林党人,接连制造了“六君子”和“七君子”的惨案,任何与东林党有关系的官员,轻者贬谪,重者惨死狱中。
 
崇祯帝即位后,扳倒了魏忠贤,重新启用了一批大臣,其中就包括黄道周。他也被提拔为右中允。崇祯三年,辽东督师袁崇焕因“己巳之变”遭凌迟处死,许多大臣也被连坐下狱。皇帝雷霆震怒之下,竟无人敢为他们主持公道。
 
只有道周愤而连续三次上书给崇祯,直言:“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 “为国体、边计、士气、人心留此一段实话。”崇祯大怒,将黄道周连贬三级待用。但正因他的仗义执言,大学士钱龙锡等一批受连坐之罪的大臣方得幸免。
 
此后,黄道周开始不被皇帝待见。因厌倦了朝中挤压、倾轧的党争之风,道周向皇帝称病请辞。临行前,道周上《小人勿用》疏,批评当时的内阁大学士周延儒、温体仁,并劝诫崇祯“退小人,任贤士”。崇祯再次震怒,道周被治“滥举逞臆”之罪,削籍为民。
 
这是黄道周第二段仕途的终点。
 
黄道周崇拜屈原,也屡屡以屈原自比。他曾仿效屈原的《离骚》,写过多达六十余篇的骚体诗歌。遍观黄道周在崇祯朝的仕宦生涯,也颇有些三闾大夫的风骨和影子。他数次攻击奸佞、权臣,甚至敢于顶撞皇帝,不谄不媚。但他却也正因此不为皇帝所喜,屡遭排挤,甚至几乎惹上杀身之祸。但正如他诗中所说的,“只惭渔父问,莫讼正平冤”,在贬谪之路上的道周,心中依旧坚持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信念。
 
2
 
黄道周再次离开了北京,返回家乡。期间,途经浙江之时,他被浙江学子挽留,留在杭州大涤山开设书院,进行讲学,远近慕名而来的学子竟达千人之多。道周在讲学之余,开始不断地立说著书,他的理学思想、书画艺术和写作风格,在这段时期逐渐成型,他也因此声名远扬。
 
离开浙江后,他又先后在漳浦明诚堂、漳州紫阳、龙溪邺业等书院讲学,每到一处都有很多追随他的学子。黄道周以“石斋”为号,而他讲学之处也名为“石斋”。在福建漳浦的道周石斋旧址之中,仍可见一方名为“天地盘”的石案。道周每每与学生踱步至此,都会以石案为教具,讲经授学,参悟天地自然之道,兼明人世之理。

位于漳浦的黄道周旧居,
现今已被改为黄道周纪念馆。
 
他在书院门口旁边挖了一小洞,只有请教学业的人才能进去。他告诫门生说:“一个人如近于势利,就必须避着他。古人读书,入山必入深山,入林必入密林,还不但是闭门呢!”黄道周以“严于律己,忘我为人”为信条,提倡忠孝,他的言行感动了许多门生,有的甚至在他临刑时自愿从难。
 
黄道周精通书法,楷书、行书和草书皆极为擅长,取前人之精华加以自用,自成一派。清人宋荦评价说:“石斋(黄道周的号)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正所谓“字如其人”,他的字“刚正不阿,不流凡俗;奇而不肆,古而不怪”,历来被奉为明代书法的巅峰之一。

黄道周行草书法墨迹《舟次吴江诗册》纸本(部分)
 
道周有诗云:“不应勤酒史,更为写离骚。”他一生数次颠沛流离,却始终不忘著书。道周的诗、文、奏、记等凡一百四十万字,洋洋洒洒,是道不尽忠君爱国之情,说不完的贬谪别离之苦。
 
3

崇祯九年,崇祯帝再次启用黄道周。崇祯本以为他经贬谪数年,锐气早已消磨殆尽,为人会变得圆滑一些,却不想到周依旧不改刚直的本性。次年陕西大旱,灾民流离失所,时任首辅温体仁却不顾灾情,肆意在朝中党同伐异,道周上书驳斥。崇祯为了安抚他,提拔他为右谕德,掌司经局。道周毫不领情,执意不受,批评自己来维护被攻击的东林党人,惹得崇祯大怒。
 
剧照:崇祯怒斥群臣
 
时至七月,崇祯擢杨嗣昌等五人入阁。道周上书弹劾杨嗣昌,指责他妄图私下议和,为人阴险,排挤名将卢象升。崇祯在平台上召见诸大臣,黄道周上前与杨嗣昌争辩,“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崇祯帝袒护杨嗣昌,斥黄道周:“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黄道周高声争辩:“忠佞二字,臣不敢不辩。臣在君父之前独独敢言为佞,岂在君父之前谗诌面谀者为忠乎?”随后他厉声逼问崇祯,“忠佞不分,则邪正混淆,何以治?”崇祯被气得拂袖而去。
 
随后,道周被连贬六级,降为江西按察司照磨。不久,道周又被人举荐,崇祯大怒,怀疑他结党营私,剥夺他的官职,逮捕下狱,以“党邪乱政”的罪名,仗责八十。编修黄文焕、吏部主事陈天定、工部司务董养河、中书舍人文震亨,因被认为是他的同党,一并下狱。户部主事叶廷秀、监生涂仲吉想要救他,也被下狱。尚书李觉斯希望将黄道周从轻发落,也被除名下狱。
 
崇祯忌惮于他的声名,最终没有杀他。道周被贬往广西戍边,崇祯命其“永世不得归”。
 
但数年后的崇祯十五年,黄道周还是再次被启用了。此时的大明朝,已经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宁锦大战后,大明在辽东已无任何可用的军队,关宁军龟缩在宁远和山海关城墙之内,再也不敢踏出半步;李自成的起义军在湖北和中原流窜,已达数十万人之众;张献忠更是聚众攻克凤阳,焚烧了朱明皇帝的祖陵。
 
回到北京的黄道周见到崇祯,痛哭流涕道:“臣不自意今复得见陛下!”眼见局势已经难以挽回,已经无意仕途的道周以犬马之疾告老还乡,皇帝批准了。
 
这是道周第四次离开北京。他没有想到的是,此别不久,大明大厦倾颓,故土行将沦陷。
 
4

北京陷落,崇祯帝自尽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杀。随后清军入关,整个北方大地陷入熊熊战火。年过花甲的黄道周听闻北京沦陷,痛苦流涕,北望中原,忧心如焚(先生乃率诸弟子为位于邺园,袒发而哭者三日)。
 
凤阳督师马士英拥立福王在南京登基为帝,是为南明弘光帝,启用道周为吏部左侍郎。道周在上一年坠崖跌伤, “左腕右足,困于庸医,几成残废”,又经历宦海沉浮,本已决意拒绝。但马士英暗中讽刺他不愿出仕是因为不想拥立弘光(人望在公,公不起,欲从史可法拥立潞王耶?),黄道周不得已而赴任。行至晋安,道周忽然萌生了返意,经友人劝阻方才成行。

明清对峙形式(1644年4月)
 
道周向福王上进取九策,即著名的《时务疏》,细陈江南的地理与经济态势。随后,他提出建议,希望可以定都南京而徐图故土,剿灭叛贼以平群盗。然而,奏疏如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道周心灰意冷,向友人坦言:“吾辈顽石,无补于天。”他奏请去祭拜禹陵,离开了南京。
 
不日,南京陷落。弘光小朝廷覆灭。
 
5

隆武皇帝朱聿键本封唐王,袭爵于南阳。崇祯九年清军入关,他上书请求勤王,崇祯不许,他竟亲自招兵买马,北上勤王。崇祯震怒,擒朱聿键并收押他于凤阳高墙内。直至弘光帝登基,朱聿键方被放出,封南阳王,令其迁于广西。
 
途中,清军连陷南京、杭州,弘光帝和诸多明朝藩王被俘。朱聿键逃入福建,被福建巡抚张肯堂和南安伯郑芝龙拥立为监国。黄道周再次被征召入朝,被拜为武英殿大学士。

剧照:隆武帝朱聿键
 
在南明弘光、隆武、永历三个主要政权中,隆武帝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个。朱聿键称帝后,颇有中兴之主的气概,一心试图恢复明朝江山。他举起抗清大旗,力图消除党争,再次整顿吏治,严惩贪污。隆武帝为人也十分检点,不好声色犬马,道周对其评价颇高,心中也重新燃起了不少希望。
 
但隆武帝依靠雄踞东南的郑芝龙的力量登基,便注定了失败的结局。郑芝龙本为东南沿海的海寇,被明朝廷招安后便一直镇守福建。他只愿做偏安一隅的军阀,因此根本无意抗清,而是与明朝降将洪承畴眉来眼去,早已开始打算降清之事。
  
明清对峙形式(1645年6月)
 
隆武朝建立后,郑芝龙被授予通侯爵位,宴会上他的位子在黄道周之上,众人议论想要抑制芝龙,道周与郑芝龙产生龃龉,乃至于文武不和。清兵前锋已至赣州,江西与福建即将被割裂,郑芝龙却始终按兵不动。
 
道周决意北伐,他向隆武帝进言说:“与其坐而待亡,不如君臣共出一拼。我为大臣,当先皇帝而行,以为人臣表率。”隆武帝无法给予道周更多的帮助,他只能给道周一份委任状,粮草、军队、武器全凭道周自己筹措。《漳浦黄先生年谱》有云:“当是之时,朝廷草次兵食大事,俱仰给郑芝龙,隆武虽拥空名,实为寄生,独倚先生为重。先生知事不可为,每陛见相对泣下,辄请行边。”
 
隆武元年(1645年)7月,黄道周在福州校场举行誓师,揭出抗清义旗。闽中百姓感于道周忠义,纷纷“荷锄从之”。他们没有武器,就拿着农具、木棍,参加队伍,被时人称之为“扁担兵”。道周的夫人蔡氏召集同乡女眷,组成“夫人军”,随同出征。隆武帝流泪为道周送行。
 
在建阳,道周整编了军队,操练之后就北上准备与清军作战。不久,道周队伍到江西上饶,“老幼咸集,壮者不召自归”,这是他最为鼎盛的时刻,“诸慕义从军者几及万人,军声颇振。”他兵分三路,一路向西,以便策应赣南的军队。另两路均指向东北,一路指向皖南的休宁,一路指向婺源。
 
义军起初连战连捷,但随后便遭遇了困境。黄道周指向婺源的部队在牛头岭地区打了胜仗,随后进攻婺源不克。他的另一支部队分别于十一月二日、十二日、十六日三次进攻休宁皆失败。同时收复抚州的部队也失败。部队粮饷供应困难,士气瓦解,实际上已经没有战斗力。
 
道周向隆武帝上《孤军莫救危疆难支疏》,恳请隆武帝派出援军,拨给粮草。隆武帝下旨方国安、郑鸿逵出兵策应,但方国安是绍兴鲁王的将领,当时鲁王和隆武帝互相争正统地位,闹得不可开交,方国安当然不会听隆武帝的命令;郑鸿逵是郑芝龙的弟弟,当时郑芝龙正在和洪承畴眉来眼去,也不会听隆武帝的。因此,“诸路之师,竟无一出者。”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道周无奈,决定“无以报朝廷,不如一战决也。”上饶的守臣和乡绅纷纷劝阻,可是道周说,我不能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动摇军心。他孤注一掷,带着千余人从上饶进攻婺源。他勉励大家不要辜负八闽父老的重托,要抱定“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誓与清军血战到底。至婺源明堂里时,义军被清军重重包围,道周不幸战败被俘。
 
总的来看,道周和隆武帝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一样清贫节俭,都有一个贤内助。一样嫉恶如仇,痛恨腐败;一样饱读诗书,缺乏执政经验,以致于有些食古不化,许多观点和措施不切合实际;一样忠于纲常为明朝殉节,一个在南京从容就义,一个被俘后绝食而死。可以说和隆武帝朱聿键的短暂相处是黄道周思想感情最为丰富时期,也是他尝试展示政治抱负时期,读他的奏疏,情真意切,如泣如诉。
 
道周在最后进攻婺源之时,应该已经立下了杀身成仁的信念。他历经四朝四帝,在天启年间被魏忠贤排挤出朝;在崇祯年间屡遭贬谪,险些命丧于诏狱中;在弘光朝不受重用,报国无门;只有在隆武帝的麾下,他才获得了实现抱负的机会,践行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训。
 
6

“六十年来事已非,翻翻复复少生机。老臣挤尽一腔血,会看中原万里归。
 
道周被俘之后,被囚禁于南京的别室之中,清廷派洪承畴前来劝降。洪承畴在宁锦大战中兵败被俘,明朝朝廷以为他已经殉国,崇祯还为他亲自设坛祭祀。道周十分不齿洪承畴叛国投敌的行为,写下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将其与杀身成仁的史可法相对比,暗讽洪承畴辜负皇恩,屈膝甘做奴才。洪承畴羞愧难当,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临刑之前,道周的老仆人为他哭泣。道周言曰:“吾为正义而死,是为考终,汝何哀?”他咬破手指,写下十六字的血书:
 
“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他向南方再拜,大呼:“天下岂有畏死黄道周哉?”引颈就戮。他的门生蔡春落、赖继谨、赵士超和毛玉洁同日被杀,人称 “黄门四君子”。
 
黄道周就义后数月,清军攻克福州,隆武帝遁走,随后丧于乱军中。十数年后,明朝降将吴三桂追入缅甸,绞杀明末帝永历。大明朝自此,永远地消湮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剧照:永历帝朱由榔
 
尽管顾诚评价道周时曾称他“守正而不能达变;敢于犯颜直谏而阔于事理;律己虽严而于世无补”,但道周的风骨与情怀却无可指摘。尽管道周入朝为官、开课讲学十数年,家中却未有余财。他的母亲,一直在漳浦的田间耕作。当他筹建义军之时,还散尽家财来筹措粮草。
 
固守清贫、德如天高、大义凛然、崇高圣洁。“至人惟一石斋,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宇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徐霞客的评价,黄道周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
[1] 清)张廷玉等:《明史·黄道周传》、《明史·诸王传》;
[2](明)黄道周撰,(清)陈寿祺编:《黄漳浦集》;
[3](清)庄起俦:《漳浦黄先生年谱》;
[4](清)顾诚:《南明史》;
[5](清)汪楫:《崇祯长编》;
[6] 部分资料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及不妥之处请见谅。
 
- 完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历年合辑!


下单送馆藏图书一本!


· 有一种爱叫做在看 ·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敬请关注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热文推荐

点击标题立即阅读

花式虐狗:看看古人如何霸气宠妻


剖开莫高窟,你会看到什么?


日本历史教科书——关于中日战争的书写及评析(上)


哥伦布雕塑遭斩首,难道发现美洲大陆也有错?


世界上最快的捷径,是慢慢来(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