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末考后,我发现了六小强和普校最大的区别

安柏 海淀花生妈 2021-03-07



最近花生期末考试,我的状态基本是宅,就是实在没办法出个门,也是趁着他上学。
 
也不都在辅导花生复习,他自己作业和任务就很多。他在忙的时候,我就抽空写点东西,但至少都陪着他,让花生感到我很重视考试,哦,不,是敬畏考试。
 
有人问了:至于吗?
 
至于!作为一个海淀老母,既然选择了应试这条路,就像做任何事情一样,要么做好,要么不做。
 
我说的考试,在严格意义上,是官宣的的考试,小学三年级以下那不能叫考试,最多只能公开叫测试,而且很多都无纸化了。我的外甥小布丁在杭州一家很好的小学上一年级,今年期末采用的就是纸笔测试+无纸化游园的方式。
 
小布丁学校期末的无纸化测试活动

虽说小学低年级考试成绩没有这么重要,但现在大家都这么努力,校内学的却相对简单,都是按照大纲来制定的,如果校内考试都考不好,却想着孩子突然有一天学习就能自动好起来——

你以为那些成绩好的孩子不在努力吗?

其实,成绩好的孩子比你娃还努力。
 
我不在制造焦虑,我只是面对现实。

现在花生进了六小强,都初二了,小学牛的娃还一直都牛。小学成绩特别差的孩子,父母不问不管不鸡自动就变成学霸了?这样的神话并没有发生。

敬畏考试和学习,是一个海淀老母亲不忘的初心。
 
那会有人问了,学习难道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啊?

这样问的人,不是孩子特别自律,就是忽视了一个事实:在如今的竞争环境下,孩子的表现不是孩子一个人创造的,而是孩子+孩子背后的家庭(往往是妈妈)一起创造的。
 

 

自从花生在六小强上学,我发现,六小强也没传说中的那么邪乎,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现象甚至刷新我的三观:

课堂纪律差,学生上课讲话比老师讲得还多,还不是老师让他们发言的。 虽然学校不让开机,在厕所里、食堂里经常还是有孩子在偷偷打游戏。 进六小强的也有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往往是父母都很优秀,但平时工作很忙没太多时间管孩子——这也从反面证明了一个牛娃背后大多有一个有时间鸡娃的家长。

但六小强有一点是让我满意的,就是不管自己排名如何,每个孩子都很重视考试和成绩。


花生把发期末考试卷那天,称为审判日。

 
花生的同学们,虽然有些平时很淘气,但是总保持着最后的倔强——特别在乎考试和成绩,比如说,刚放下笔走出考场就缠着老师要成绩——虽然海淀区老师效率奇高,但也没这么快吧?
 
那么有人会问了,现在哪还有学生不重视考试和成绩?

当然有!
 
一些所谓的“菜小”或“菜中”和牛校的差距,有师资、管理、课程、课外活动、评价体系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差距。

最大的差距是什么呢?其实是生源!生源中,智商和学业基础又不是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是孩子对学习普遍有敬畏心和进取心,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叫校风的东西!
 
我们小时候基本是放养的,妹妹小学时不好好学习,初中去了一个很一般的学校,学校风气不咋好,女孩比的是穿戴和追星,男孩比的是谁社会上朋友多,谁游戏水平高。到了初三不知妹妹怎么灵机一动开始收心,中考考进了杭州前三的学军中学。
 
到了学军中学,妹妹才发现,原来还可以有这样牛的同学,上进心强,满满的正能量,不光成绩好,各方面也都厉害。这种上进心一直延续到了工作和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也都很优秀。她现在的好朋友,也大多是学军的同学。

有个学生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在风气很差的高中上学是一种什么体验》,虽然他凭着自己重视考试并且非常努力,考上了浙工大,还满鸡汤的,但更有价值的是他总结的反鸡汤,可以说是很实在了。
 
图文来自网络
 
简单来说就是:
1.学习环境很重要;
2.适度竞争很重要;
3.没能拥有好同学很遗憾。



总有一些人吐槽中国的应试制度,说不合理,扼杀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
 
作为一个孩子在公立校的海淀老母,我一直不忘初心,很感激应试制度,因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没背景、没背景、又不土豪的家庭,世界上没有比应试制度更公平更透明的制度了。
 
而且,不考试,真能学好吗?一定的压力才能倒逼人学习,就像我在大学里,对于一些自己没太大兴趣但是又很用的课程,总是在考试前一礼拜复习中,我才真正学进去了。这正是因为我敬畏考试,如果没有考试,我的大学生涯可能就荒废了。
 
应试制度的底层逻辑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奖励的是努力,而不是权力和金钱。
 
身边也有些家长和孩子讨厌国内的应试制度,想绕开,但是最后却发现:去国外上学,要考的试更多!去美国要考SAT或ACT,去英国要考A level,不想考这两个,就要选难度更高的IB。

而且,想留学,还要先考托福或雅思吧?没个6.5或7分,什么好学校都没戏。
 
除了要考试,申请国外大学比中国高考烦多了,需要申请文书、兴趣特长,社会实践,教授推荐,面试……比起考试,这些东西需要一个家庭更大的投入,想上名校最好还要有点资源或背景,可以说说是含钱量和含权量很高。
 


那些吐槽中国高考制度的人,要么还没搞懂在国外申请牛校是怎么回事,要么就已经是规则制定者而不是规则遵守者了。
 
既然选择在国内走高考路线,像我们这种普通家庭,就要敬畏这种规则,更要感激这种规则,不然都像国外这么申请,天晓得要折腾出多少花样。
 
即使如此,国内教育也总会让人有点累有点烦,有时我也会忍不住想抱怨考试,这时,我会用“灵魂三追问”让自己清醒清醒:

孩子是全海淀区第一名还是全校第一了?
我们家有矿吗?
我家有王位可以继承?

 
有次我和花生聊天,我说:你学校素质教育做得很好,就是学习没有其他几个六小强抓得紧。这样的话,你自己需要抓紧点。

花生回答我:学习不能抓得太紧,否则会扼杀我的创造力。
 
我说:小时候我也没怎么抓你学习,你发展出啥与众不同的创造力,说给我听听呀?
 
他想不出来。
 


其实在这世界上99%的孩子,即使不学习,不应付考试,他也不会腾出手来发展出什么特别的创造力,个性倒是有了——做愤青的那种。

再说,创造力是凭空而来的吗?不用建立在知识基础上?
 
在这里我想和小朋友说一句:别忘了做学生的本分啊,不敬畏考试,不好好学习,你看起来是浪费老师和家长的时间,其实浪费的是你自己的时间。
 

其实,教育里的80%的焦虑,对孩子来说,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去解决的。家长要做的事,就是如何科学鸡娃才能让孩子努力学习。
 
这点也是很多家长发愁的。我想说,最简单的,就是从不忘初心做起,和孩子一起,敬畏考试,感激应试制度。


更多阅读:


我是个海淀妈妈,我不需要铂金包


一听到减负,海淀妈妈就给自己加戏



更多文章,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花生地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