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拿大历史67–宪法回归

永远的草根 永远的草根 2021-02-10

上篇《第一次魁北克主权公投》里面咱们说过,魁北克公投过后,联邦总理特鲁多向魁北克人保证要做出改变,这做出改变的一个举措就是“迎回宪法”。

说起来可能很多人还不相信,就是到了1980年代,加拿大还不能算是一个完完全全独立的国家。这个国家是由1867年麦克唐纳等人起草的《英属北美法案》创立的,到这个时候,《英属北美法案》还是加拿大联邦起着宪法作用的根本大法。而《英属北美法案》是英国议会通过的一项法律,对该法律的任何修改,都要经过英国议会的认可。尽管这种认可可能只是走个过场,但法理依然是这样。

当然这是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英国愿意把加拿大联邦修改自己宪法的权力,交给加拿大,加拿大也想把它接纳回来,只是有一个小问题:宪法的修改权从英国议会拿回来后,需要修改的话,遵循哪些章程呢?以往大家一块谈定这个《英属北美法案》,或者说是认可了这个法案才加入的联邦。拿回来后怎么修改,得先有个明确的说法。

加拿大也有过几次想把宪法的修改权拿回来的尝试,早在二十年代就有过这样的想法,都是因为这个问题没谈拢而作罢。1964年,皮尔逊总理提交了一个关于未来宪法修改程序的方案,方案以两个主要设计人的名字命名,叫做“富尔顿-法夫罗方案”(the Fulton-Favreau Formula)。

方案一开始得到了每一位省长的认可,其中也包括了魁北克省的省长让·拉萨热。不过在方案最终获得批准之前,魁北克省就改天换日,丹尼尔·约翰逊和民族联盟上台,前省长答应的东西不再作数,加拿大宪法还得继续留在英国。

特鲁多上任后继续争取宪法回归,1971年在维多利亚举行的一次同省长们的会议上,大家就几个重大修改达成了共识,其中包括了魁北克省的否决权。魁北克省长布拉萨(Bourassa)当时也接受了,但消息传出立马招致魁北克媒体的一通批判,说他争取的还不够。

在回去飞机上得到消息的布拉萨,马上缩了回去。布拉萨这一退缩,会上达成的《维多利亚宪章》(Victoria Charter)胎死腹中,对宪法修改的尝试再一次作古。

1978年和1979年又进行了两次尝试,还是没能达成共识,时间很快就到了1980年,这一年迎来了第一次魁北克主权公投。为了在公投中争取魁北克人留在加拿大联邦,特鲁多答应他们要”修改宪法”。

公投结果要求脱离联邦的一派失败,勒维克承认失败之余,说该你特鲁多兑现承诺了。在魁独分子的压力下特鲁多不能再等,他要把加拿大宪法的修改权从英国那里拿回来,还要给将来宪法修改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程序,再把《权利和自由宪章》(Charter of Rights and Freedoms)补充进宪法之中。

说起《权利和自由宪章》,早先迪芬贝克任总理的1960年,推出过一个《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特鲁多想更进一步,把《权利和自由宪章》变成宪法的一部分,从文化上让《宪章》成为加拿大社会一个道德准则,法理上让《宪章》真正起到作用。不过这个修改要征得大多数省的同意,众口难调,想达成这个目标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1980年9月联邦会同各省省长开了一个会,结果开成了吵架会。魁北克希望把语言的权力完全归到省里,新不伦瑞克想让语言法成为全国性的法律,在每个省都给法语和英语同等的地位。还有些省份担心特鲁多倡议的《权利和自由宪章》,会侵害到省里的司法权限。此外关于自然资源的归属、沿海石油资源的分配、进出口贸易的管理等,都是争执的话题。

随着谈判陷入僵局,10月2日特鲁多给省长们下了最后通牒,要么继续吵下去,要么接受一个一揽子议案,否则他就不谈了,他要独自把宪法迎回家。所谓民主的国家,开会都开不成一个统一的大会、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特鲁多此语一出一片哗然,事情闹到最高法院,也就是将来宪法要被执行的地方。法院的结论下来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之前能商量的还是要继续商量。

来年1981年的4月份,除安大略省和新不伦瑞克省外的八位省长,聚在一起搞了一个他们的宪法修改方案,拿给特鲁多。这个方案不包含《权利和自由宪章》不说,还把更多的权力交给了省里而不是留给联邦,这特鲁多又不能接受了。特鲁多也是一个所谓的联邦主义者,骨子里要的是“强中央弱地方”。

9月份联邦最高法院的结论出来,联邦有权力独自将宪法迎回加拿大,这个判决首先惹怒了立法的议会。国会里吵作一团,议员们走下座位互相脸对着脸吵,反对派议员说特鲁多是个独裁者,保守党说特鲁多是希特勒…… 甭想让俺们通过任何修改方案!

不过有了这个判决结果,特鲁多的腰杆还是硬了起来,现在是省长们必须得回来跟他讨价还价了。11月开始了新的一轮联邦和各省省长们的磋商,依然是争吵不休,吵得特鲁多快要崩溃了,但是三位司法部长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三位司法部长是联邦司法部长让·克雷蒂安,安大略省司法部长罗伊·麦克默特里(Roy McMurtry)和萨斯喀彻温省司法部长罗伊·罗曼诺(Roy Romanow)。

4日早上省长们又在屋子里吵架的时候,三位司法部长凑在一起,梳理了一下各方的观点,然后拟出来一个建议稿。他们把这些观点分成必须达成一致的,可以互相妥协的,然后找各位省长一个一个地磋商,一直谈到晚上。三个人慢慢地说服了各位省长,省长们也进行了彼此之间的沟通,不过这其中不包括魁北克省长勒维克。勒维克早早睡去了,没人去喊他。

考虑到每次都是魁北克的头难剃,现任的这位省长正是主持魁北克公投的勒维克,魁独分子绝不会同意把魁北克跟一个加拿大制造的宪法绑在一起,干脆就不叫他了。

到了凌晨,除勒维克外,特鲁多跟其他九位省长达成了一致。早上“既成事实”摆在勒维克面前的时候,勒维克大怒,说没跟我商量我不签字。勒维克说他也绝不会在新的宪法上签字,独立是魁北克最好的选择,况且你们合起来对付我,你们这帮“魁奸”出卖了魁北克。总理特鲁多、司法部长克雷蒂安、还有特鲁多内阁三分之一的成员,都来自魁北克,想必他们就是分离主义分子口中的“魁奸”吧?

协议在议会中获得了通过,来自魁北克的75位议员中72人投了赞成票,这些议员是百分之六十的魁北克选民投票选出来的代表,魁北克人党所说的 “1982年魁北克人蒙受被出卖之耻”显然并不成立。

为了把《权力和自由宪章》放到宪法里,特鲁多跟各位省长做出了一个大的妥协,接受了加进去的第33条款也叫“尽管条款”(notwithstanding clause)。有了这个条款,如果省里觉得《权力和自由宪章》的部分条款,跟他们本省的法律相冲突,他们就有权不执行这些条款。也就是说,所有的省只要援引这一条款,就可以把“加拿大人的权力”干掉。

留下的这个漏洞,可以让魁北克省能用严苛的语言法案,侵害魁北克省英裔加拿大人的权益。后来最高法院尽管判决魁北克语言法案违宪,魁北克省援引这个“尽管条款”,就把一切轻松化解。联邦的根本大法,居然能被省里的法律否决掉,这种妥协怕是只有加拿大才有吧?

1982年宪法制定的过程中,魁北克分离主义分子并不是唯一一个不安定因素,女性团体游说要加上保障女性权益的条款,土著团体听说第一稿中没有提到他们感到不能接受。在他们的一再抗议下宪法里面都给他们加了一条,但还是有土著人对条款仍不满意,几位土著领导人甚至跑到伦敦直接向英国法院上诉,理由是当年的条约,是直接跟英国国王签署的,印第安权力的最终裁决权仍然属于英国!

在加拿大国内达成了大体上的一致后,还需要获得英国议会的批准,殖民地毕竟是殖民地嘛!应加拿大议会的请求,英国议会通过了《加拿大法案》(Canada Act),将加拿大的宪法修改权交给加拿大,1982年3月29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对这个法案表示赞同。

1982年4月17日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签署了《加拿大法案》,自此加拿大拥有了她的新宪法。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加拿大可以自己独立自主地修改自己的宪法,而不需要再获得英国议会的批准。几千个加拿大人出席了这个简单的室外仪式,在寒风中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天空开始变暗,女王签下名字的时候雨点开始下落,预示着加拿大宪法之路并不平坦。

在魁北克,勒维克省长命令将省旗下半旗。魁北克省没有签字,名义上一直没有接受加拿大,也没有加入新的加拿大联邦,不过这并不意味加拿大宪法不能涵盖魁北克。

1982年把加拿大宪法从英国拿回来,是特鲁多政治生涯最高光的时刻。或许此时的特鲁多应该选择激流勇退,让自己的历史形象更光辉些,不过谁舍得轻易离开这个位子呢?

两年后特鲁多的人望一落千丈,失业率上升而通货膨胀并未有下降,也就是说人越没钱买东西了东西还越涨价。按常理,高失业率的情况下大家都没钱,东西卖不动该降价。只有大家都有工作钱挣的多,通货膨胀率才会升高,但是加拿大和整个西方世界此时产生了一个新的现象,高通货膨胀加高失业率并存的“滞涨”。特鲁多任上加拿大的国债也是暴涨,从1968年的$1,600万增加到1984年的$1.54亿,增加十倍。

“特鲁多热”早已不再,多少年后特鲁多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他自己对“特鲁多热”也感到奇怪,从来没有期望过这个热能持久。他坦承自己确实沾了这种热的光,很多支持他的人,并不是因为认可他的政治理念。他结婚,让构成“特鲁多热”的很大一部分群体年轻女孩离他而去。1984年他又离婚,让他的公众形象彻底崩塌。

尽管特鲁多在国内的声望下降得很厉害,在国际上除了在美国之外,他还是声望卓著的老政治家。当年特鲁多主张把用于军费的钱省下来进行对外援助,把加拿大军队人数裁减五分之一,提供给北约的部队削减到5,000人,军舰、坦克和战机都不更新。这两年又特鲁多积极促进南北对话,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话,还积极倡导世界各国领导人削减核武器,缓解冷战的紧张气氛,为此还获得了爱因斯坦和平奖(Albert Einstein Peace Prize)。

不过这些成就并不能保证加拿大总理的位子,1984年的民调显示,特鲁多若留任自由党领袖的话,自由党在下一届联邦大选中必定落败。或许是认识到自己的这种处境,1984年2月28日,特鲁多进行了他所谓的“雪中的散步”(a long walk in the snow)后,宣布将不再参加下一届选举。

1984年6月30日特鲁多辞去总理的职位,约翰·特纳(John Turner)接任,两个月后新一次的大选来临了,换帅的自由党能保住执政地位吗?请看下篇《自由贸易》。

更多请看:

加拿大历史 54 - 古琴科事件

加拿大历史 55 - 发现石油

加拿大历史 56 - 北约和韩战

加拿大历史 57 - 纽芬兰加入联邦

加拿大历史 58 - 维和行动

加拿大历史 59 - 阿芙洛之箭

加拿大历史 60 - 古巴导弹危机

加拿大历史 61 - 魁北克的寂静革命

加拿大历史 62 - 皮尔逊和枫叶旗

加拿大历史 63 - 自由的魁北克万岁

加拿大历史 64 - 十月危机

加拿大历史 65 - 多元文化和石油危机

加拿大历史 66 - 第一次魁北克主权公投

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