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又浪漫的独角戏男主:厉槟源
他是中国最重要的行为艺术家之一
以身体行为表达,影像为记录
或荒诞、或嘲讽、或黑色幽默
看似无意义又颇为浪漫
他是艺术家厉槟源
《两个石头》,厉槟源
2009,影像
虽说上大学之后也接触到其他材料,但还是对炮仗、石头这些更有亲切感。我们老家那里开采石头都是用比较原始的方法,用火药炸开再去开采,我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从小对火药有一种别样的感情。 再者,这些材料都是粗野、野蛮、有破坏性的,在我看来都是有性格的。
我大学时候的第一个作品就是用石头做的,戴着手套用一个鹅卵石砸另一个,砸到后来把那块石头砸烂了,砸的过程中它其实给我的身体回馈了一种信息,你发出去多少力最后都会返回到你身上,这是我在创作中得到的体验,也是我作品很重要的一部分。
黑桥在地图上的位置,图源网络
《三岔路口》,厉槟源
《三岔路口》,厉槟源,2012
行为纪录,单频录像,椅子
椅子:60 × 65 × 90 cm
3 分 28 秒录像
《臭水沟的春天》,厉槟源,2013
单频彩色视频,2分17秒录像
《空房间》,厉槟源,2011
行为纪录,单频录像
《最后一封信》,厉槟源,2020
纪录片、文献及照片,14分5秒录像
厉槟源出生于湖南永州蓝山县的一个农村,在他13岁那年,远在东莞工厂打工做保安的父亲寄出了他最后一封家信,过了几天却意外去世了,这一年父亲36岁。记忆里,父亲为了更好地在广东找到工作曾学习了粤语。
《最后一封信》,厉槟源,2020
纪录片、文献及照片
2020年,厉槟源也即将跨入自己的36岁,他带着父亲的这封信来到了东莞,这是父亲最后生活过的地方;艺术家将这封信的内容拆成了36段式,分别找了36位在东莞工作的保安,教会他这36段粤语;最后,厉槟源用影像记录了自己用粤语将父亲的最后一封家书完整读出。
借助《最后一封信》,厉槟源以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对父亲的思念。这是一场又远又近的,又轻又痛的,隐秘又漫长的告别。
装置,29 × 39 × 38 cm
04:路口的椅子
艺术家问与答
Q1
为什么选择一把旋转椅出现在作品《三岔路口》中?
厉槟源:那把旋转椅是在黑桥旁边的旧货市场淘的,并一直留在工作室日常使用,在作品“三岔路口”中使用这把旋转椅符合我当时想把周围环境“搅动”起来的想象。
《三岔路口》,厉槟源
Q2
请您谈谈创作《三岔路口》的初衷和感受;在创作期间有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发生?
厉槟源:我很多的创作都是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相互激发下做出来的反应,黑桥这个“三不管地带”给了我一种为所欲为的冲动,我便把这种想象执行到了我的作品里。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我把第一颗“麻雷子”扔出去炸响后,一条流浪狗被惊吓得乱窜,冲出了镜头;一个骑电动自行车的大爷泰然自若地闯过了我的雷区;两辆路过的汽车因为怕被雷击到而选择原地等待,甚至后来改变了它们的正常轨道。
Q3
您记录行为艺术的影像创作都是偶然性的,还是会和其他电影一样事先有脚本?
厉槟源:偶然性因素很大,也会边做边想,我作品的形态都在我的大脑中,身体里,采集它并随时准备应对变化。
“街道。世界生成之处”,罗马国立二十一世纪美术馆,罗马,2018
“回放-皮埃尔·于贝尔电影与录像收藏展”,OCAT上海馆,上海,2015)
“OpenART双年展”,厄勒布鲁市美术馆,厄勒布鲁,2015
“MONA FOMA”,新旧艺术博物馆,塔斯马尼亚,2015
“八种可能路径,Uferhallen,柏林,2014
“小跃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4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卡布索美术馆,卑尔根,2013
“不合作方式-2”,格罗宁根美术馆,格罗宁根,2013
知美术馆《一把椅子,》
知美术馆2021-2022年度大型艺术项目
“椅(倚)子季”
暨第一幕大展《一把椅子,》
知美术馆旨在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语境中,探讨东方美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与此同时,“知”完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已知朝向未知,从眼前朝向无限。因而,知美术馆还将探索人自身的灵感与高科技的融合,在新媒体艺术领域进行前沿的可能性探知。建立对艺术史的完整度和开放性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收藏及策展系统。
“万物、见解、常新”是知美术馆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