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刘石老师也谈“种业寒冬”

2017-03-13 刘石 智种网NOVOSEED


编辑 | 新锐恒丰研究院

作者 | 刘石(已获得作者授权)


前言


中国的种业从 2003 年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经历了十年左右的高增长和高利润期之后,从 2014 年起开始步入“种业寒冬”,这似乎是种子行业的共识。业内已经有多位“大咖”就此问题从各自专业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笔者甚为认同,这里不再赘述。笔者仅从行业之外来谈此问题,以便扬长避短。



其实“种业寒冬”不单单是种业的问题,而是中国农业的整体问题


1) 在中国农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已经超过需求之后,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推动,单纯的数量(增产)追求高烧不退,掩盖了社会对于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和产业升级的需求;


2) 农业在经历了“N连增”之后,粮食库存虚高,但品质低下和参差不齐,与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


3) 种业在经历了高密度品种的换代和收获了单粒播种的改革红利之后,缺乏新产业发展方向;


4) 机械化收获、粮改饲、品质育种等方向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和成功的实践案例,产业的变革仍处于阵痛期;


5) 对于生物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的态度上,政府部门内部意见各异,宣传和政策上踌躇反复,造成产业的迷茫;


6) 品种审定体制和标准因循守旧,不肯退出历史舞台,严重阻隔和延缓了育种、农业生产与下游产业需求的对接。


在此形势之下,“种业寒冬”是必然的,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 是对种子总体需求的减少和变化;


(1)玉米植面积减少(2)品种更新换代



2) 是种子供给的增加;


(1)品种多而杂;(2) 赌博心理导致的生产量的增加。


3) 是经销商和农户的困惑。


(1)粮食价格低迷(2)农资投入涨价

(3)劳动力较少和劳动成本增加


种业的出路不一定要在种业内部找到,我们不妨回归农业的本质

1) 中国的农业生产需要什么?

2) 中国的农民需要什么?



3) 种业如何顺应这种需求,营造产业自身下一轮增长空间


种业走出“寒冬”的前提是助力农业走出寒冬,离开了农业的发展,种业的发展就是无本之木。


1) 种业的问题不能在种业内部解决,而必须从为客户和下游产业创造价值找答案;


2) 种业在数量上是定和游戏,但价值上是无限的开放空间,因为农业产业和消费者的需求是无止境的。


种业不是下“军棋”,“品种至上”笔者历来就不认同。


1) 正如战争的成败主要也不取决于一两件先进的武器。


郑单 958 的成功是高密度和广适性品种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但营销上乏善可陈; 先玉 335 的成功是在产量、品质和种子质量基础上,单粒播种模式和价值营销的成功。


2)配套技术,解决方案,全程服务,农产品销售和金融服务对农户都是更有价值的


当前农民和农业生产面临的五大问题,由浅入深依次是

 

1) 劳动力不足,劳动成本增加太快;

2) 技术方案不到位;



3) 缺乏服务;

4) 农产品不好卖;

5) 资金缺乏。


我们种业能够帮助农业和农民解决以上什么问题?如果不能帮助解决以上问题,种业凭什么会独自走出“寒冬”?


笔者没有灵丹妙药,但在这里给大家编一个段子,请大家自行体会


1) 育种家说品种最重要,技术专家笑了;

2) 技术专家说技术最重要,服务专家笑了;

3) 服务专家说服务最重要,产业链专家笑了;

4) 产业链专家说产业链最重要,生态圈专家笑了;

5) 产业生态圈专家说生态圈重要,金融专家笑了;

6) 金融专家说金融重要,大数据专家笑了;

7) 大数据专家说大数据重要,玉皇大帝笑了;

8)  玉皇大帝说我的段子写的不怎么样,看懂的读者笑了。

编辑@新锐恒丰研究院

作者@刘石

联系: novoseed@163.com 



点击下方,阅读近期相关报道:


► 交换才能够体现种质资源的价值

► 刘石:你真的了解籽粒收获吗?

► 用资本思维,重新定义中国种子企业

► 中国隐秘农业产业巨头:中化农业

► 新锐恒丰 2017 年经纪玉米品种信息发布公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