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对我们今天玉米育种的思考
编辑 | 新锐恒丰研究院
来源 | 姜立雁
作者 | 姜立雁(已授权)
编者按:
过去,育种能力比拼的是种质资源,先进技术,人才梯队这些要素。现在,育种能力扩展到数据,算法,算力,模型,场景,这些新增要素融汇了当下最热门的趋势和最前沿的技术,让育种从一个完全不确定的苦行业,变成一个可以测量和控制的崭新领域,无比性感,又闪闪发光。时下与未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必然会引起时代的加速变化,有时我们会感觉到认知层面的代际差异。所以,欧美资本巨头们在智慧农业方面疯狂布局的同时,我们还停留在育种环节这裹步不前。未来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认知的竞争。我们必须重新定位自己,要在看不见的战场布局未来。
▲ 图片来源:XRHF Research 制作
小编以姜立雁(长胡子的植物)老师发布在朋友圈的话题为基础内容来展开,与各位育种家来进行探讨:
尴尬的局面
1)玉米育种到今天停不下也难以为继,多种审定形式下的品种井喷,导致千余个品种竞放,万余种形式血拼,终于走上了所有商品的竞争路线,高质量,低价格累死了产品制造者,丰富满足了消费者,符合了商品市场的形式。从从事育种方面来看,多数是个人,小种业,地市级科研单位,很多人都是从事10-30几年育种,已深入很深,难以放下转行,继续前行又困难渺茫,有的小的种业已连续多个月没有发工资了,走到了困境的边缘,靠审定一个号就能活几年的日子过去了,科研单位也由于事企剥离打破了资金循环也是处于有钱养兵没钱打仗的局面,正处于管理者不愿放手放权,又不敢冒险承担责任的尝试阶段,上下都等着活不下去时最后要死要活无奈的转变,好时光过去了,变是一定的,哪个行业最终都得去保护,都的对市场。
2)种业由原先的 8700 家- 4300 家- 3900 家,最终能剩几家?也许会出现几家大公司覆盖所有需要的局面,这个也是正常和趋势,种业最后靠的是资本与规模,好品种出现在大公司的概率高,种业大军由原先的几万人最后又能剩多少?一旦审定品种卖不出一个可以换回投入的价格,育种人员就会巨减,当然这个会在几年内发生,育种也是一场赌博,有的耗费几百万也是一无所获,个人和小公司能有几多坚持?
3)技术上,小规模靠偷袭式点的突破不连续也不持久,包括科研单位也是一样,课题的科研目标因主持人而存在,有因变化而重新开始,就没有国外公司目标模式多年多代不变的持久积淀,国内的黄旅断断续续不可预测式的改良和国外几年一轮的有计划进展完全没有可比性,国内种业还是处于依赖国外资源发展的阶段,没有高质量自主产权的种质就得依赖,创新需要持久与时间。
▲ 图片来源:pioneer.com 2017 pipeline report.
4)没有创新式的模仿难有出路,多年不知辛苦模仿的335,让经销商和消费者都累了,只有小变,没有超越,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样视觉疲劳的疲惫,郑单958各路英豪轮番上阵,难有突破,也纷纷作罢。当然不都是寒冬,也有春天黑龙江内的大板玉米却很有特色,异军突起,值得思考。
如何破解
1)由经验育种向设计育种转变;
▲ 图片来源:google image,seed chipper
2)由个体育种向团队育种转变;(联合育种。)
3)由全区域育种向特定区域育种转变;
▲ 图片来源:google image,phenotyping
4)由普通玉米育种向特用玉米育种转变;(品质育种)
5)由全链条到核心技术转变;(育种家测试、育种、审定等全靠自己完成。)
▲ 图片来源:aganytime.com,gene sequencing
6)等等,欢迎大家来讨论。
祝所有种业人双节快乐!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