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动】81岁老医生的乡村临终关怀:辛苦一辈子 要让他们有尊严地走


五年,现年81岁的老医生周克明,送走了273个“老朋友”。农村,贫困,终末期癌症,预期寿命少于6个月,是他的这群特殊朋友的共同标签。


从2012年起,简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周克明,将农村患有终末期癌症,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或是靶向药物治疗都无法耐受的患者,纳入临终关怀的研究范畴。从此,他每周三下乡巡诊,给这些患者提供临终关怀。


心理干预、整体护理、镇静、止痛等对症处理,让终末期癌症病人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远离蚀骨灼心的疼痛,安详、宁静、有尊严地走完人生里程。


“农民默默无语地辛苦了一辈子,要让他们有尊严地走。”



※※※


76岁之前

周克明满脑子都是攻克癌症

经手一万多例手术,救回无数生命

76岁之后

2012年,周克明申请

《农村终末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研究课题

对农村地区

终末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

成为他的工作重心



 ◆ 乡村巡诊 ◆

每周三走村串户 81岁的周医生 又来了……



每周三,是周克明下乡巡诊的日子,近的地方要花半天时间,远的则要颠簸跋涉整整一天,一次巡诊最多只能看三四个病人。


天冷了起来,一连下了好几天雨,周克明特意穿了一双防滑棉鞋,有时要走上一长段泥泞的土路,才能到患者的家。


今年是他巡诊的第五年,简阳市辖区面积2213平方公里,58个乡镇(成都代管前)都有他的足迹


有人劝他,81岁了,就不要亲自巡诊了。但周克明坚持巡诊,无论再远,也要一户一户看过去。“要去,给他们说了,(他们)盼着呢。”




“周医生,你来了啊!”平武镇尤安村,高曾武一边招呼着半个月前曾来过的周克明,一边拉开窗帘,阳光照在床上,51岁的张翠秀骨瘦如柴。“还有没有哪里痛?”周克明捂热听诊器,才贴近听她的呼吸、心跳。片刻后,他把家属喊到门外,“你们要有心理准备,尽量满足她的需求,多安慰她。”


去年张翠秀检查出肺癌,接受了一次化疗,身体彻底垮了,癌细胞转移到脑部,痛起来撕心裂肺地哭喊。


9月初,家属找到周克明,对她进行心理安慰及镇痛等对症治疗,张翠秀终于不喊痛了。 “(产生幻觉时)说墙上都是赖克包(蟾蜍)。”儿子高进亮看着母亲难过地说,听了周医生的话,只希望母亲走时不要再痛了。




72岁的吴钊平,从检查出肺癌到卧床不起,不到3个月。“痛狠了才敢给他吃一颗止痛药。”卓蒲蓉把老伴该吃的几种药分得清清楚楚。这些药,是从周克明门诊上免费开的。在电话里了解到老吴情况不好,周克明一定要亲自来看看。“他还有啥心愿没得?想做的想吃的,都顺着他。”


“走的时候痛苦不?”这是周克明最关注的问题,让患者安详平静地离世,是他努力做的,也最希望听到的结果。“农民默默无语地辛苦了一辈子,要让他们有尊严地走。”


 ◆ 课题研究 ◆

档案袋里装着数百农村患者的 最后一程



9月15日

颜正德,胰腺癌

  去世时不痛苦

有亲人陪伴


在“宁养关怀病人随访记录”上,周克明记录着每个患者每一次巡诊的信息。在他办公桌一旁的柜子第二格,最右侧8个牛皮纸档案袋里装着离世患者的记录,在世患者信息则在左侧塑料档案袋里。“按每个大区域分,都找得到。”他说,这里装着数百个农村患者的最后一程。


这是周克明坚持了五年的工作。从2012年起,他走村串户,给这些患者提供临终关怀,给予生命最后的尊重。




● “我这一辈子都在搞肿瘤。”


从医学院毕业的周克明,早年把攻克癌症作为毕生目标,从无到有,在简阳市人民医院组建外科、肿瘤科,在县级医院率先开展食道癌、肺癌、胃癌等癌症根治手术,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级医生。在刚到简阳的两三年里,周克明开展肿瘤普查和肿瘤死亡回顾调查,绘制了简阳肿瘤分布图。


●  “临终关怀”


这个词,2012年正式走进了周克明的生活。作为肿瘤医生,周克明比谁都清楚,终末期癌症是怎么回事。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是说,治愈无望了,医生就可以甩手不管了。”他要做的,是千方百计让他们走得宁静。


 终末期癌症


伴随着钻心的癌痛、恶心呕吐、厌食,以及对死亡的焦虑、恐惧。特别是在贫困偏远的农村,沉重的不仅是医疗费用,还有患者不堪病痛或不愿增加家庭负担而采取的跳井、自缢等轻生方式。“这毫无尊严,毫无生活质量可言。”



2012年,周克明从简阳市民政局的统计数据上看到,仅该市农村,就有2000多名癌症患者,该有多少人徘徊在痛苦的死亡线上?


周克明向省卫生厅(现省卫计委)申请《农村终末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研究课题,把农村患有终末期癌症,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或是靶向药物治疗都无法耐受的患者,纳入临终关怀的研究范畴。从此,每周一、周五门诊,周二指导教学,周三则下乡巡诊。



 ◆ 临终关怀 ◆

   五年送走了273名 “老朋友”   



周克明说:许多农民生病,不是真的忍不住(痛),是不会进医院的,一拖就拖到了晚期,治疗无望了,又只能躺在床上等死。要让他们走得有尊严,正视生死。

除了身体上的痛苦,悲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是终末期癌症的“并发症”,人们对死亡讳莫如深,又小心翼翼。


“许多癌症患者和家属,其实都在相互隐瞒。”周克明说,一个担心成为负担,一个担心承受不住打击,其实最好的方式是坦然面对,让患者完成心愿不留遗憾,这才是对生命的尊重。“去开导病人,也是开导家属,都要正视(死亡),珍惜生命。”


从2012年以来,周克明先后送走了273名“老朋友”。




 临终关怀,还有一个更容易被接纳的名字,叫姑息宁养。


除了止痛药,周克明还会给患者开低毒性的抗肿瘤药物,一方面,可以减少镇静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减轻医药费负担,另一方面,对症抑制肿瘤发展,有的患者因此生存期被延长到一年、两年,甚至更长。


77岁的张瑞英去年确诊肺癌转移,同时还有高血压、糖尿病,连科室都不敢再收治。今年4月,她在周克明的门诊上被纳入临终关怀名单,用药6个多月后明显好转,9月25日,她是自己走到镇卫生院来复诊的。“周医生,要不是你,我恐怕都不在了。”拉着周克明的手,张瑞英泪如雨下。


她的小女儿至今仍不相信母亲得了癌症,“你看她现在说话走路,精神好好。”现在,张瑞英能料理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每顿还能吃下一碗面条。


● 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


哪怕只是拉着他们的手,静静地听他们的倾诉,穿着白大褂的医生,都是患者和家属的精神支柱。



为周医生点赞!


- END -


来源:成都商报 记者 于遵素 摄影记者 王效

 (文中所有患者及家属均为化名)




康小妹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哦!

投稿邮箱:

jiankangchengdu@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