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 你 喜 欢
◆ 今日发布!最高法:紧急情况下经批准的医疗措施,医院不承担赔偿责任
◆ 【廉政】强化不敢腐的威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 【健康】锦江区:把绿色健康的“锦江画卷”带到每个人身边!
据台媒报道,台湾诗人、文学家余光中先生今日辞世,享年90(虚)岁,其代表作《乡愁》《白玉苦瓜》等曾广为流传。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事业,是当代诗坛健将、散文大家。大学时期就读外文系的他,还没毕业就在文学刊物上投稿诗作,受到梁实秋赏识后出版诗集处女作《舟子的悲歌》。梁实秋曾赞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余光中曾说:“我写作,是迫不得已,就像打喷嚏,却凭空喷出了彩霞;又像是咳嗽,不得不咳,索性咳成了音乐。”
很多人对余光中的印象源于上世纪后期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小小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创作《乡愁》时,余光中不过二十余岁。事实上,余先生的乡愁早已贯穿整个人生,整个诗文创作。
“童年的天空啊,看不见风筝,看到的是轰炸机”。战火中一路逃难的童年,是“乡愁”萌发的最初土壤。
余光中生于南京,9岁因战乱而逃离故乡,母亲把幼小的余光中用扁担挑在肩上一路逃到常州,后来又辗转避难于重庆。在巴山蜀水深处,余光中度过了中学时代。当时的四川战火笼罩,交通封锁。
十几岁的余光中一心向往的是逃离这个闭塞落后之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正是为了这个夙愿,余光中在考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外文系,他觉得这是自己走出去看世界的唯一路径。
同时考取金陵大学与北京大学外文系的余光中,因为母亲的挽留,选择留在南京。1947年,就读金陵大学外文系。原以为可以就此驻足故乡,却没料到迎来的是人生第二次逃亡。又是因为战争,余光中辗转南下,直至定居台湾。
他诗文的主题,多离不开“离乡”“乡愁”“孤独”“死亡”,读他的诗,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入骨的苍凉与顽强。
几次逃亡,数次离乡,一如他自己称作的“蒲公英的岁月”。诗人的寂寞,文人的孤独,余先生一人占尽。
他一生思考着生命的始终,明知宿命般的结局,却依然要与永恒拔河。
1966年,不到四十岁的余先生写了《当我死时》。诗中,他想到生命的终结是返乡,回到最初的自己,踏上当年的故土。
“当我死时,
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的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
今天,让我们再读一遍《乡愁》
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游子安息!
- END -
综合北京青年报、文学报等
猜 你 喜 欢
◆ 今日发布!最高法:紧急情况下经批准的医疗措施,医院不承担赔偿责任
◆ 【廉政】强化不敢腐的威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 【健康】锦江区:把绿色健康的“锦江画卷”带到每个人身边!
康小妹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哦!
投稿邮箱:
jiankangcheng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