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奇葩说》,心疼“诈尸式”爸爸

Margaret知行妈 知行妈的私聊室 2022-12-04


新的一期《奇葩说》,讨论这样一个话题:每周陪伴孩子低于12个小时,应不应该被取消爸爸称号。


我说,如果一位爸爸,每周陪孩子的时间不是等于0,那么说明还不是“丧偶式育儿”家庭里的爸爸。


然鹅偶尔陪一陪、管一管的,“诈尸式”的,可能才是广泛存在的爸爸。(平常都像死了般缺席,可是死又死不透,突然间跳出来瞎指挥。)


“诈尸式”才是最让广大老母亲义愤填膺的。(此处不展开讨论,以免写到明天。。。)


我想大部分爸爸都不是故意缺席家庭生活。但当他们参与的时候,又总是姿势不对。


其中一个原因,可能爸爸们误解了陪孩子这件事。


所以心疼一下爸爸。



举两个栗子。


爸爸们平常特别忙,周末好不容易能做点自己的事,也只好带上孩子,心想办事、陪孩子一举两得。


爸爸杰瑞就是如此。


上午带着全家人去修手提电脑,中午抓紧时间跟朋友聚会吃饭,下午一起看了自己想看很久的阿汤哥的新电影。


周末一天比上班还累。


晚上到家,孩子们却说:


“爸爸,晚上该陪我们玩了!”


爸爸一脸懵圈:“不是都陪你们一天了吗?”


爸爸心里冒起了十万个为什么。


我们都呆在一起了,去了那么多有趣的地方(爸爸认为的),不就是陪伴了吗?爸爸都已经累s了,还要求陪伴,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再看看《奇葩说》里一位辩手颜如晶的故事或者更加明白。


她说,从小跟爸爸就没有陪伴。前段时间爸爸去美国,想带点礼物给他们兄弟姐妹。然后给女孩选了冰雪奇缘、小猪佩奇,给男孩选了乐高。


然鹅,女儿已经26岁了,想要的是拳套和脚靶。。。


这位不用心的爸爸,当之无愧为“诈尸”。



我想说的反而是,陪孩子,这两位爸爸其实都有努力。平日不够,周末来凑;幼时不够,成年来凑。


但看出来了吗?陪伴,不是你付出了,就是“陪了”;而是要走近对方的生活、响应对方。




人为什么需要被陪伴?没有人不需要人陪。是因为要确认被爱。


每个人的假设都是,你爱我越多,就会自然而然地花越多的时间陪伴我。这是自发的,强求无效。你无法想象一个正在追求女孩的男孩,去陪伴这位女孩的时候,会人在心不在。


你想让我知道你爱我,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我喜欢李健,你请我去吴亦凡演唱会,那你是有多爱我呢?



好吧,现实是你有太多的不得已,任何事都争分夺秒,陪伴成了偶然。


那么你花点心思了解我吧,也能让我感受到爱。


花一整天时间的“漫不经心”,还不如一个小时的“心心相印”。


衡量陪伴是否足够,最简单的方式是时间。但陪伴的质量呢?台湾艺人小S说,她自己不是陪孩子最多的母亲,但一定是让孩子最快乐的母亲。她会和她们一起做孩子喜欢的事,没心没肺地笑。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难忘的瞬间。


薛兆丰教授说,爸爸挣钱给孩子上钢琴课,也当然算是父爱。

同意。



但请看看片尾。孩子们,在面对新玩具和爸爸的陪伴,两者选一的时候,果断选择爸爸陪。


最后一位孩子还选爸爸喜欢的游戏来讨好爸爸。


你说,真正的陪伴,是谁说了算?


成人往往想太多。孩子喜欢童话,成人就联想要带孩子去童话之乡丹麦,这样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爱。孩子这样想吗?莫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腹啊。



每个人的生活就像一部连续剧,你要及时跟进剧情发展。否则“诈尸”突然冒出来,那这剧情就太鬼畜。跟上剧情,哪怕的一些小关心,才能确保大家在同一个channel上。


这层次浅者是“关心”,层次深者是“默契”,又怎会是诈尸式的指手画脚?


能与孩子调到统一channel,是父母的福分。制造家庭难忘的时刻,只需要简单地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做。“一切为了孩子”是奋斗的起点,也是终点。在路上奋进的时候,别忘了。你要是为了“吃鸡”而忘了陪孩子,大家也只能爱莫能助。能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了。放下手机,立地成佛。


为了焦虑的母亲、为了渴望爱的孩子、为了帮缺位的爸爸要摆脱被“心疼”的地位,爸爸们再努力了解一下孩子,再辛苦一点点吧!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往期文章回顾

无论如何教化,孩子都是孩子

带孩子去助学,不是“体验生活”

这以后,就是观过世界的人了

爸妈招募| 为孩子打造一份“绝世好工”

学过“正面管教”,为什么还是套路不住孩子

解决育儿焦虑,你只要解决这一点



我是Margaret,知行妈


知知、行行是我一对9岁的双胞胎女儿

我喜欢画画、跑步、高尔夫

看点书,写点字

微信公众号:知行妈的私聊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