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妈的私聊室

其他

就让孩子来教艺术

今天转载一篇Mimi妈的文章。她是我在Artplus画加合作过的艺术家,自己本身是油画系硕士,作品类型还有装置、影像、文字等等。现在以两位女儿妈妈的角度,跟我们讲讲艺术家是怎样培养孩子的。有人常常对我们说,“你是艺术家,你先生也是艺术专业的老师。你们小孩一定画得很棒,以后一定也是画家!”“不一定啊。”我们总是这样回答。我觉得Mimi和妹妹就像普通的小孩一样,喜欢玩多一点。她们并不喜欢一直坐在那里静静的画画。但是由于职业原因,我们可能和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对待“画画”这件事稍微不一样。我会把这种能力表述为“感知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如果这样说的话它就不只属于“画画”那么简单。艺术不能教老实说,在艺术创造方面,我是她们的粉丝。并且我觉得每个父母都应该成为孩子们艺术方面的粉丝。我们应该听从孩子们在艺术方面的教导,而不是听从大众、媒体或美术培训班老师对孩子的教导(虽然我也是美术老师)。我们应该自己培训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善于发现孩子的特质和天赋。小孩的想法总是简单而直接,他们画画时候未经过科班训练的稚嫩线条和色彩总是令我羡慕啊羡慕,我常常觉得他们画得比我好。我过去的老师常说:艺术不能教,只能“养”和“悟”。我觉得是非常对的。关于“艺术”,我们能教小孩的东西非常少,很多事情只能引导,老师和家长只能充当“拐杖”。“养”就是我们首先是家长要增长艺术方面的知识,要把“艺术“当一回事,把它当成生命必须的营养成分,要有意识给予孩子艺术的自由和环境去“养”小孩。“悟”这种事情要交给孩子,等待他们去开发和了解“艺术”这个东西。姐姐和妹妹我们家有两个小孩,Mimi是大姐,现在三岁八个月,妹妹现在是两岁半。两个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画风。妹妹喜欢跟着姐姐做一样的事情,比如要玩一样的玩具、要玩一样的游戏、甚至穿的鞋子都要一样。但是画画方面,由于性格、年龄特征的差距,她们的创作能力、方式、过程和喜好会不一样。她们都喜欢画画。妹妹性格外向、大大咧咧的、让人感觉她很粗旷,但妹妹的画很细腻、很专注、并且有点秩序感。她现在喜欢画圈圈(画非常多的圈圈),也享受把某一个地方涂一点点颜色,我觉得非常好看,并且有点神秘感。(图一、图二、图三)图1左:姐姐画的独角兽,右:妹妹在画独角兽。图2、妹妹在画圈圈图3:妹妹的圈圈画姐姐的性格和妹妹完全不一样,姐姐心思比较细密、情感丰富但也调皮。有一次起床后发现她正在举起手感受阳光射进屋子里正在飘起的尘埃……这个姿势她静静的维持了半个小时才发现我们的存在。慢慢地我们发现她喜欢有触感和质感的东西,她的画总是毫不犹豫的大大咧咧和粗旷纯真。就像所有的孩子们一样,姐姐一开始也喜欢画乱乱的线条,他们会非常享受手握着笔画出线条的感觉。(图4)快两岁的时候,她喜欢画圆圈圈画,再后来大概两岁半慢慢的开始画“M&Ms”人。(图5)我们从不强迫她要画一个有全身完美造型的人,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艺术发育的过程。(图6)它和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各方面发育有关。当你的小孩从一个圆圈里画出眼睛和代表手和脚的线条时,千万不要批评他的画丑或者说他们画得不像人。其实这表示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图4,姐姐在ipad上画的线条和圈圈图5,姐姐第一次画出类似”M&Ms”的小人图6,儿童绘画发展图片各种各样材料作画大多小朋友们都喜欢用不同的材料画,我们通常在家也会方很多材料给孩子们画画:油画棒、水彩颜料、国画颜料、面粉粘土、纸皮等。孩子们自己其实也会自己主动寻找和发现不同的东西来画画。例如姐姐喜欢偷偷在墙上涂鸦,被我们发现后就改为在床单上画。我们便给她和妹妹买了大卷纸,她便坐在上面用脚画。家里没用的纸皮箱偶尔也会给她用画笔来“装修”。(图7—11)图7,姐姐的床单画图8,姐姐的墙画图9左:姐姐和妹妹在大纸上画画。右:姐用脚画图10,姐姐用颜色和线条对房子进行装修图11,妹妹在玩面粉粘土图12,姐妹两人合作画画关于涂色小朋友除了喜欢画线条以外也喜欢涂颜色。我常常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小孩喜欢画画,我可以买一些填色本给他填吗?”,“小朋友填色总是填出界限,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处在涂鸦期的小朋友可以买填色本,但是你不要要求他们在里面规规矩矩的填颜色,因为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涂鸦期的小朋友很享受笔触带来的快感,他们喜欢“乱涂”。我们培养孩子画画并不是培养一个把颜色规规矩矩填进框框的技术人员,而是培养他们创造性,这种“不准填出界限”的要求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太残忍了。姐姐她也很喜欢填颜色,对于她来说现在比较难理解“留白”这个概念,她喜欢看的线条里的空白形象就去涂。她不但喜欢在纸上涂颜色,也喜欢涂各种材料。例如:床单里的花朵、一只白色的好像没上色的兔子娃娃、还有她自己的手。(图13-17)我们是买了一些质量好的,无毒的颜料在家,一只眼睁一只眼闭给她画。虽然本能看到她涂到到处都乱脏脏会生气,但是通常事后也会静静欣赏她的“作品”。图13,姐姐在空白纸上画上颜色图14,姐姐为床单的图案填颜色图15,姐姐为一只“空白”的兔子涂颜色。图16,姐姐偷偷为自己的手涂上颜色画里的故事小朋友画画除了“玩”着画以外,还有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他们会在画里面讲故事。即使是乱乱的线条,里面说不定会有什么大怪物或圣诞树。家长们最重要的是做到“倾听”。如果说“画画”让他们有满足感,那么“被倾听的画”就让他们的满足感升级。图17是姐姐画的一个场景,妈妈让她画一个全家人的合照,据她说她就画了如下场景:全家人一起去外空旅行,妈妈在开火箭,姐姐非常高兴,但爸爸和妹妹不太高兴,因为火箭飞得太高了,他们都怕掉下去。姐姐快接近三岁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她有“写生”的冲动。所谓“写生”就是对着物体来画画,但年龄较小的小朋友的“写生”作品其实更多是关于他们的想象。这种想象与现实的结合物对于他们来说才是真实的。我们所谓的像照相机一样把客观事物在画面中描绘得与现实一模一样对于他们来说没意义。但尝试写生总是有好处:例如学会了“先观察,后描画”的绘画学习方式。增加对自然的观察等。但对于画得像不像,我们就不要去评价了。我们只需要听他们去述说画中内容和故事就好。图18是姐姐有一天突然想对着爸爸写生。虽然是因为爸爸的姿势撩人让姐姐有冲动想写生下来,但写生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图19和图20是姐姐最近的一次写生,在写生腊鱼干和不锈钢锅。我们也可以看到姐姐因为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会观察对象了,但画面中的物体是有故事内容的,例如图19她说:鱼干在笑,它很高兴,因为它还没死。图17,姐姐的太空旅行故事画图18,姐姐第一次提要求要写生,对象是爸爸图19,鱼干写生。(上:写生场景。下左:妹妹的鱼干写生作品。下右:姐姐的鱼干写生作品)图20,姐姐的不锈钢锅写生有交流才算创作艺术除了表达自我以外,它更重要的是对外沟通的功能。所以艺术教育里面的社会实践是很重要的。就像写日记和写作文是不一样的,自我欣赏和创作是不一样的,我们创作的作品必须要发表和交流才算是创作。所以在我们工作室的美术教育实践里面我们也会尽量安排美术馆展览观赏课、画廊项目合作、出外写生课、参加重要的儿童绘画比赛项目等争取多点机会让小朋友的创作与社会联系。因为职业的需要,我也要常常去看展览和见一些艺术家朋友。没人在家帮忙带小孩的时候,我也会牵着她们就跑去看展览或者和一些朋友聊项目。现在姐姐会对某个美术馆和画廊的印象进行评价,她有喜欢和不喜欢的的美术馆和画廊,艺术家和作品。(图21-25)图21,姐姐跟着工作室小朋友一起户外写生图22,在广东美术馆看展览图23,参与5art艺术空间的“植物生长”的艺术项目图24,在本来画廊看展览,姐妹俩都喜欢同一个艺术家的录像作品。图25,姐姐观察社艺术空间感受艺术家赖志盛的装置作品曾经接受5art艺术空间“兀+project”的访问,他们是这样问的:“如果女儿在家里要在墙上画画,你会怎么做呢?如何引导孩子’创作没有边界’的天性?”“我会第一时间阻止她们画墙,哈哈。我觉得“创作没边界”这个应该从艺术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去启发她们,但通常是小孩反过来启发大人。我们需要被小孩引导。”图26,姐姐和妹妹做的装置上文作者钟嘉玲(Mimi妈妈)二孩妈妈,艺术家。一边创作一边带小孩一边教小朋友画画。个人作品网站:www.zhong
2019年1月29日
其他

目标为孩子注入学习内驱力

职业体验PBL活动的回顾推文发出之后,后台有留言问,什么是PBL?关于PBL的介绍,我有写过,可以点这里回顾。链接:今天想聊聊,融入了PBL框架以后,孩子们怎样在短短的4天体验完成一次蜕变。
2019年1月18日
其他

长隆熊猫酒店职业体验PBL顺利收官

不管今后孩子从事什么职业,一些关于职业素养的普世价值观,值得今天就为他们植入。熊猫酒店职业体验PBL一次到酒店上班的经历,值得孩子们和爸爸妈妈聊很久很久。兴奋“今天到熊猫酒店上班!”我们职业体验PBL活动的第一个瞬间,是孩子们的欢呼雀跃,所有人都被酒店里炫酷的熊猫城堡场景打动。(当然,没有一个来到酒店的人不这样。)活泼的孩子们,连蹦带跳地进入到了办公区域,“来上班”这件事,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可能只是意味着玩耍。穿上量身体裁的制服,孩子们兴奋得不得了。是的,“再也不拿我当小孩了!”,现在起,所有员工、客人,都认同你是一个酒店工作人员了!必须歪个楼。这身工作服是酒店专门为这次活动订做。历时3个月,制服房的莲姐走遍了制服厂、批发市场,提出了多个方案。活动当天还放弃午饭、午休,根据孩子们的身材一一检查修改。在大部分人眼里,孩子们穿上西装已经非常体面。但是熊猫酒店的工作人员们一再要求做得更好。而这些,都是他们对自己工作出品的要求而且,没有人要求他们。是为工作不是对付交差,而是自我要求和提升。慢,想得到心仪的岗位还需要竞争。打造个人简历、部门面试、HR入职培训这些真实职场上的环节一个不少。没有得到最想要的职位的同学,还需要经过第二轮竞争!礼宾部、商场、餐厅、保安部、客房部的导师们,逐一向学员推介自己的部门职位。孩子们问什么是HR。所有入职酒店的员工都要经过HR(人力资源部)的统一培训。仪容仪表、打招呼的手势、安全须知等等都要过关。照片中,孩子们在学习如何向客人打招呼。挑战终于,跟随部门导师的步伐,他们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礼宾部、餐厅、商场、客房部、保安部。这些部门导师们,是酒店专门指定来带领孩子的。他们每天跟孩子们在一起,从零开始,一步一步把孩子们培养出能够独立工作。每位导师,对这份从来没有做过的工作的欣然接受。当被问到,带着些孩子们会给你们的工作增加额外负担吗?“每个新人进来都要带的,这很正常。”这是他们最多的回答。他们把孩子当作一名正式员工看待,而不是孩子。而且,他们没有因为这仅是一个几天的项目尝试而放松。一座亲子酒店的有爱、专业,提现在这些员工的思维方式上。礼宾部礼宾部的导师们,用了半天不到的时间,就教会了孩子们使用PDA帮客人寄存行李。孩子们要主动询问客人,独自把行李对号入库,完成整个流程。更大挑战来了,每个人都要被派到大堂正门,迎接和欢送客人。迎着风,孩子要对每个来往的客人挥手致意。“为什么客人不理我们,我们还是要打招呼呀?”“站得好累呀!”“对的,”导师说,“客人可以选择理不理我们,可是我们代表酒店,就要把热情打招呼这个工作做好!”客房部开始的时候,导师丽华姐姐辟出了一间专门的客房培训两位新同事。经过反复几次的练习,新同事学得还真快,不仅整理的速度明显加快,物品摆放的准确度也增高。挑战来了!马上要整理真实的、客人刚刚退房的客房!“哇!真的好乱啊!”孩子们不禁惊呼。紧接着,就投入到紧张的整理收拾中。一天下来,总共收拾了3间客房。孩子们表示“累并快乐!”商场部刚开始在商场里,孩子们会协助仓库清点等的简单工作。店里如果客人来了,同事们还会一起协助。然而,孩子们要转战外卖车!这是商场部门在酒店大堂增设的售卖点。这里人流更加密集!家长、孩子,各种各样的客人都会在这里经过!锁定目标客户,主动上前推销,这真是一大挑战!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主动跟陌生人说话,原来是最难过的坎啊!经过一天的销售,孩子们都自豪地把自己的销售额写在了反思日记了!保安部每个孩子到了酒店,都难免兴奋,难免跑动。两位孩子,这次作为酒店的保安人员,要保持站姿笔挺,并且上前劝阻跑动的小朋友。他们说:“这样是为了客人们的人身安全。”反思会上,保安的小员工们说,在站了6个小时候,最幸福的就是坐下的时候了。熊猫自助餐厅“最难的是看着食物却不能吃啊!”“站得好累好累啊!”除了餐厅的咨客带位工作,孩子们还要担任动雕剧场的主持人。背诵主持稿,对孩子们来说都不算难。跟小观众互动时,遇到冷场而要应变,才是真正的挑战!反思每天的最后,每位孩子都反思当天的感想。到了项目的后段,才看到了孩子们这些有意思的总结。每位导师、孩子,通过便利贴,给予他人评价与反馈。收到反馈的孩子,再次增强自我认同感。每位导师、孩子,通过便利贴,给予他人评价与反馈。收到反馈的孩子,夯实在工作体验中的认识,再次增强自我认同感。知知的反思作品。她最后一段引用了一句名言:“孩子,不要问社会可以为你做些什么,问你可以为社会做些什么。”提升每场游戏的终结,都要打大怪,再次突破,才能算作通关成功。这一次,难题留给所有孩子们:如何通过1小时的酒店导览,让对酒店完全陌生的客人了解酒店,并且感受到周到的服务?这些来自各个部门的小员工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他们争论参观线路、争论讲解内容。而老师们没有过多的指导,只是在他们提出需求的适合轻轻地扶一把。然而时间紧迫,只剩下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要迎接客人。小孩子们的小宇宙像被点燃了一样。他们反复到实地彩排。又反复回到培训室,在白板上、在草稿纸上修改线路。各个部门的小员工,都要负责教会其他学员各自的讲解要领。像奇迹一般,第二天的导览非常成功!每位客人对孩子们的线路设计、讲解能力都惊叹不已。他们的介绍,涉及到房间数、餐厅餐位数这些硬数据,还有酒店里孔雀、鹦鹉、节尾狐猴这些奇珍异兽的生活习性。他们表现出了礼貌、应变能力、专业、严谨,不输酒店真实的员工们。有的客人惊叹说:“孩子是怎么记住这些硬数据的?”还有的客人说:“这么吸引的酒店,恨不得马上入住啊!”精神一个终极考验的通关,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蜕变。对比第一天,他们跨越了重重困难。从不敢对陌生人说话,到大方自信地导览讲解;从只埋头自己的岗位,到把握住酒店的整体性;从游客心态,到职场人的转变。短短几天的项目,孩子如何做到这些?部门导师,以及部门里每个员工,都是孩子们的教材!他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透露出精益服务的精神面貌。他们的仪容仪表时刻整洁,哪怕在没有客人的时候。他们一张口就是礼貌用语,哪怕是跟自己同事对话的时候。敬业严谨,这些都是作为职场人必备的素养。面对真实的客人,让孩子负起责任来。当孩子有时放松要求的时候,我们只要轻轻把他们拉到镜子前,让他看看身上穿的工作服、胸前别着的铭牌,他们瞬间就领悟:对!我是酒店的工作人员!我代表熊猫酒店!我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自律,也是职场人的崇高素养。升华这个活动到最后,已经超出了预期。最初的目的,是带着孩子到真实的职场看看,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但当孩子们投入到种种细节中时,你会慢慢发现,父母无法为子女规划职业。但是,无论孩子们将来投身什么职业,有一些共同的职业素养,都是成就他们的基础。礼貌、与人为善、没有分别心专注、投入、心无旁骛注重细节、做到极致对待平淡工作的韧劲和毅力奉献精神、利他精神自律、自我超越工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它不是谋生的技巧,也不是实现目的的桥梁。工作本身就是目的,就是道场。工作本身就修炼成为更好的自己。稻盛和夫所言:“工作场所就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只要每天确实努力工作,培养崇高的人格,美好人生也将唾手可得。”昨天,家长们、导师们都来参加孩子们的成果展示汇报会。我也向大家分享了这个新的感悟。透过这个项目,孩子们体验的是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投入工作。只要带着这份态度,无论我们的孩子到哪里都能发光。翻查了一下公众号记录,第一次发出这个项目邀请的日期是2018年9月2日。很快,报名人数就达到了项目启动的要求。我太幸运,获得了你们这些先锋家长、巴蓝思学院和长隆熊猫酒店的全力支持,陪我第一次吃螃蟹。非常感激!知知行行也幸运地参加了项目。我们到今天还在谈论这个话题。她们这次职业体验的经历,的确足够让我们聊很久、很久。但愿这次在孩子们心里种下的美好种子,会继续吸收养分,终有一天开出美丽的花朵。感恩!关于这次项目的发起:解决育儿焦虑,你只要解决这一点关于PBL:做项目就是学习我是Margaret,知行妈。知知、行行是我一对9岁的双胞胎女儿。我喜欢画画、跑步、高尔夫,看点书,写点字。欢迎来跟我聊天,微信公众号:知行妈的私聊室
2019年1月16日
其他

做项目就是学习

安排一次生日会,完成期末考试复习,规划一次旅行,这些都是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项目。PBL项目学习法,就是让我们从生活中学习。喜欢创新教育的爸爸妈妈,都应该听说过PBL。PBL项目学习法PBL是一种教学方法,即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内,对真实、复杂的项目进行探究,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周末两天到深圳参加PBL项目学习法工作坊。参加的有家长,有教育工作者。这里的大家都相信一件事:19世纪的教育方法没有办法让出生在20世纪的人迎接21世纪的挑战了。课堂的其中一个环节,全班30多个同学,一共产生了300多个头脑风暴idea。上图是我们组的idea便利贴。时代已经产生了巨变。其实,到生活场景中学,这已是应对万变的潮流最保守的方法了吧?PBL正是强调“真实”。所以这么说来,所谓的创新教育,也并不吓人。当然,工作坊也不是老师狂讲,学员狂抄笔记的方式。一上来就是我们要开工:做PBL项目。PBL的培训充满了各种活动,学员必须在课室里各种走动。一个名为“故事银行”的mini项目。首先导师要求学员组team,回顾自己最难忘的一次学习经历,然后完成一个编写故事的任务。当中涉及语文、摄影、软件操作对知识技能。然鹅整个过程,老师不见了,学员们都没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全情投入、火力全开地朝着目标完成任务。我的搭档帮我拍摄的人像照。这非常符合我的期待。从接触正面管教开始,我就固执地认为做到才是学到。包括以往画加的艺术课堂,都是要孩子们参与创作,而不是简单地复制老师的指令。我所编写的故事,回忆的也是在正面管教课堂上以体验带动长期改变的经历。最有意思的是,当每个人编辑好自己的故事后,全部要展示出来。而每位学员,都必须拿起报事贴,为作品写下评论。你会看到很多让人欢心鼓舞的评论,获得很多温暖。每位学员的作品,都会向全班展示,同时都会收到很多写着反馈的便利贴。这里附上我堂上写的小文,你们能不能也回复我,写下你对我这篇小文的评论呢?2014年2月,加州的天气也有云雾迷蒙的时候。在San
2019年1月7日
其他

职业体验PBL | 与长隆熊猫酒店合作及时间调整

敲!黑!板!职业体验PBL项目两大update!第一,举行时间落实在2019年1月12-15日,4个全天!正好是孩子们考完试、还没放假、不知道安排什么好的尴尬时间!我们把这个尴尬时间消灭啦!第二,职业体验PBL项目得到了很多家长和合作单位的认可。目前我们与广州长隆熊猫酒店的全面合作已经落实!酒店方还相当给力地提供多个体验岗位给学员。客房服务
2018年11月6日
其他

看《奇葩说》,心疼“诈尸式”爸爸

新的一期《奇葩说》,讨论这样一个话题:每周陪伴孩子低于12个小时,应不应该被取消爸爸称号。我说,如果一位爸爸,每周陪孩子的时间不是等于0,那么说明还不是“丧偶式育儿”家庭里的爸爸。然鹅偶尔陪一陪、管一管的,“诈尸式”的,可能才是广泛存在的爸爸。(平常都像死了般缺席,可是死又死不透,突然间跳出来瞎指挥。)“诈尸式”才是最让广大老母亲义愤填膺的。(此处不展开讨论,以免写到明天。。。)我想大部分爸爸都不是故意缺席家庭生活。但当他们参与的时候,又总是姿势不对。其中一个原因,可能爸爸们误解了陪孩子这件事。所以心疼一下爸爸。举两个栗子。爸爸们平常特别忙,周末好不容易能做点自己的事,也只好带上孩子,心想办事、陪孩子一举两得。爸爸杰瑞就是如此。上午带着全家人去修手提电脑,中午抓紧时间跟朋友聚会吃饭,下午一起看了自己想看很久的阿汤哥的新电影。周末一天比上班还累。晚上到家,孩子们却说:“爸爸,晚上该陪我们玩了!”爸爸一脸懵圈:“不是都陪你们一天了吗?”爸爸心里冒起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们都呆在一起了,去了那么多有趣的地方(爸爸认为的),不就是陪伴了吗?爸爸都已经累s了,还要求陪伴,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再看看《奇葩说》里一位辩手颜如晶的故事或者更加明白。她说,从小跟爸爸就没有陪伴。前段时间爸爸去美国,想带点礼物给他们兄弟姐妹。然后给女孩选了冰雪奇缘、小猪佩奇,给男孩选了乐高。然鹅,女儿已经26岁了,想要的是拳套和脚靶。。。这位不用心的爸爸,当之无愧为“诈尸”。我想说的反而是,陪孩子,这两位爸爸其实都有努力。平日不够,周末来凑;幼时不够,成年来凑。但看出来了吗?陪伴,不是你付出了,就是“陪了”;而是要走近对方的生活、响应对方。人为什么需要被陪伴?没有人不需要人陪。是因为要确认被爱。每个人的假设都是,你爱我越多,就会自然而然地花越多的时间陪伴我。这是自发的,强求无效。你无法想象一个正在追求女孩的男孩,去陪伴这位女孩的时候,会人在心不在。你想让我知道你爱我,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我喜欢李健,你请我去吴亦凡演唱会,那你是有多爱我呢?好吧,现实是你有太多的不得已,任何事都争分夺秒,陪伴成了偶然。那么你花点心思了解我吧,也能让我感受到爱。花一整天时间的“漫不经心”,还不如一个小时的“心心相印”。衡量陪伴是否足够,最简单的方式是时间。但陪伴的质量呢?台湾艺人小S说,她自己不是陪孩子最多的母亲,但一定是让孩子最快乐的母亲。她会和她们一起做孩子喜欢的事,没心没肺地笑。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难忘的瞬间。薛兆丰教授说,爸爸挣钱给孩子上钢琴课,也当然算是父爱。同意。但请看看片尾。孩子们,在面对新玩具和爸爸的陪伴,两者选一的时候,果断选择爸爸陪。最后一位孩子还选爸爸喜欢的游戏来讨好爸爸。你说,真正的陪伴,是谁说了算?成人往往想太多。孩子喜欢童话,成人就联想要带孩子去童话之乡丹麦,这样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爱。孩子这样想吗?莫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腹啊。每个人的生活就像一部连续剧,你要及时跟进剧情发展。否则“诈尸”突然冒出来,那这剧情就太鬼畜。跟上剧情,哪怕的一些小关心,才能确保大家在同一个channel上。这层次浅者是“关心”,层次深者是“默契”,又怎会是诈尸式的指手画脚?能与孩子调到统一channel,是父母的福分。制造家庭难忘的时刻,只需要简单地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做。“一切为了孩子”是奋斗的起点,也是终点。在路上奋进的时候,别忘了。你要是为了“吃鸡”而忘了陪孩子,大家也只能爱莫能助。能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了。放下手机,立地成佛。为了焦虑的母亲、为了渴望爱的孩子、为了帮缺位的爸爸要摆脱被“心疼”的地位,爸爸们再努力了解一下孩子,再辛苦一点点吧!ertert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2018年9月29日
其他

带孩子去助学,不是“体验生活”

节日的一阵忙碌过去了,简单记录这次小梦想行动的感想。这次第二次参加小梦想艺术支教,我以教师组身份加入,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课。孩子们一听要上美术课,迫不及待地跑进课室坐好我说这是一幅不需要笔就可以完成的画他们都玩得十分兴奋在中秋后的圆月下和女儿散步。想起同一个月亮下,上周六去探访的漏水坪小学的孩子们。我问行行:“下次小梦想行动,你还去吗?”行行答:“去呀。”“为什么呢?”“可以帮助别人。”小志愿者帮孩子们做课前准备虽然只有浅浅的一句话,但已经显示第二次参加活动的小朋友,比起第一次,有了深一层的理解。带孩子去山村助学,我也经历了几个层次的理解。ertert让平日娇生惯养的孩子知道自己身在福中,学会感恩,学会发奋,这是第一层次。让她们去尝尝农村的饭菜,看看别人的住家。体验一下同一片天空下的同龄人,大家的处境多么不同。很快孩子就清楚了世界上有另外的人和我们生活不一样的事实。第一次去的时候女儿告诉我他们身上发出异味,这一次,他们明白了山里的孩子多数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缺乏照顾,所以干净衣服不常穿,才导致的异味。于是女儿们就很热心地要帮助他们,起行前和我一起整理要送去给小朋友的物品,到了学校也一起为上课准备材料。让孩子学会关怀和帮助他人,这是第二层次。小梦想的老师对参加活动的小志愿者都有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融入当地的孩子们,一起上课一起游戏,不得只跟同程来的孩子玩。于是女儿们也坐到当地孩子们中间一起上课、一起牵着手游戏。小志愿者和当地孩子一起上课我问知知:“你愿意和他们做朋友吗?”知知说:“愿意啊。”她回答时的漫不经心,反衬了我这个发问者的分别心。去除分别心,这是第三层次。ertert去山村支教,早已引起过很多讨论。“学会感恩”,是去支教助学对于一位志愿者的客观影响。但若以此作为目的,帮助他人变成了“体验生活”,就导致了性质的改变。我们送去“帮助与关怀”。但我发现,尽管我们带着尽量大的善意,和尽量隐藏我们的落差,这种“帮助”与“被帮助”也显然不是一种平等关系。随着我们这些三五成群的过客增多,随着山里孩子们年岁渐长,也许慢慢他们就会发现这种命运的不公。而我们毫无缘由地就站着的施者的位置上。然而,因为这种不公的存在,我们真正要传递到山里的,不是一些金钱和物资,也不是那些“城会玩”的资讯。而是,这个社会友好的一面、平和的一面、可信任的一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一种构筑的信念。作为志愿者,我认为最大的价值是尽一点绵力,拉近城市与农村的这点信任关系。相互更多的同理心,平等与尊重。我也会尝试更开放自己,走近他们。真心真意的陪伴,会不会更有价值?欲了解“小梦想行动”,请点击“阅读原文”。ertert往期文章回顾无论如何教化,孩子都是孩子这以后,就是观过世界的人了爸妈招募|
2018年9月27日
其他

这以后,就是观过世界的人了

先讲一个故事。我认识一位美女朋友,长得非常入画。头发是自然的黑亮,与乌黑的眼睛相得益彰。前额饱满,下巴尖且润,但绝非网红蛇精。打从大学起,就身穿古典服饰,当起画中人。后来嫁作艺术家夫人,更少不了当模特。她身出医生世家,大学进了著名的音乐学院,主修民乐,弹得一手好琵琶。你是不是已经联想到了这种画风?我们一众朋友却非常喜欢她发表演说。她语速快,内容干。主要话题包括古今酷刑、法网内外、解剖结构。加之夸张的表情,绘声绘色。听的当时就恨不得拍下来,可是听得太投入生怕错过什么,要不然这样的女纸必红无疑。对对,她说是被艺术耽误的法医,本人。但小时候压根儿不知道还有法医这个行当啊,一心只想女孩子学音乐就已经超越当时的同龄人啦。再讲一个故事。好友女儿在广州刚上高一,高中第一年便有职业辅导课。各行各业的家长同志,到校跟孩子们介绍自己的职业。让孩子们开开眼界。用人单位也会来给孩子们做面试模拟。“面试”中会提出各种真实的问题,比如你的特长是什么,在校期间有没有参加什么社团,兴趣小组。等等。给大家一个自我培养的方向。人们会自嘲,没有观过世界,哪来世界观。同理,孩子们没有观过职业,哪来职业观?所以,我两周前发起“职业模拟”(点击)体验项目,这是起因之一。在项目中,孩子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各种职业。所谓“观”。你可能会问,孩子长大以后要从事的职业,可能现在还没有呢,现在也“观”不到啊?一个人认知与能力的发展,是需要现实为他打开一扇窗的。比尔盖茨小时就读的学校,理念先进,为学生提供了使用电脑的机会。如果不是这样,还会不会有这位个人电脑软件大亨呢?职业模拟大体验持续招募中参加的孩子将会从我们提供的职业中挑选,或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实地体验孩子的家长放手让孩子主导活动如果你有公司或机构可以作为职业体验的基地请联系我活动详情【对象】8-14岁的孩子们【地点】广州市内【时间】第一期
2018年9月20日
其他

爸妈招募| 为孩子打造一份“绝世好工”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我是Margaret,知行妈知知、行行是我一对9岁的双胞胎女儿我喜欢画画、跑步、高尔夫看点书,写点字来跟我聊天,微信公众号:知行妈的私聊室
2018年9月14日
其他

无论如何教化,孩子都是孩子

故事四宝宝一直都爱犯起床气,起床后不见妈妈,便要半小时情绪才能平复下来。妈妈A:宝宝乖,都4岁的孩子了,起床妈妈不在旁边也不用哭。妈妈B:宝宝起床看不到妈妈害怕了,妈妈不会走远的。
2018年9月11日
其他

学过“正面管教”,为什么还是套路不住孩子

开学第一天,我也走进了课堂——和一群优秀的足球青训教练们讨论“正面管教”在课堂上的应用情况。大家把正面管教工具称之为“套路”。可是,大家问,套路学了,但是不管用啊!。大家的提问很有意义,拿3个问题出来跟大家分享!问题一:想要抱孩子,孩子却不让抱“拥抱”是正面管教很常用的工具。而教练们却说,现实会出现孩子不让抱。情形是这样的,当第一次来到课堂上的孩子,往往都会出现各种情绪,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分离焦虑啦。这时教练往往都会想拥抱孩子,缓解他们的焦虑。可是,一位教练说:“孩子对我还不熟悉,经常不让我抱!““拥抱”这个套路失效了,怎么办?“拥抱”的目的是什么?是向孩子表达爱。两个陌生人之间,有生理上的距离感,是再正常不过了。所以拒绝拥抱,也是自然。如果我们是为了向孩子表达爱,那么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肢体接触是最好的表达爱的方式。“拥抱”是肢体接触的高配版,那么就先玩低配版好了。比如,蹲下来,拉着孩子的双手,看着他的眼睛,轻声地说话。再比如,拍拍他的小肩膀,表示你喜欢他。再比如……但是,对于父母,孩子最熟悉的人,也可能不让抱!这时,孩子可能处于情绪当中,什么都不管用。但是,你也应该试一试。尝试使用“我……”句式,表达你的感受。你可以说:“我真的想抱抱你,等你一会好一点再说吧!”也许这时,孩子就会接受你的拥抱了!好了,“拥抱”套路举一反三成功!问题二:面对不好好吃饭的孩子,已经约定好,不吃饭就只能饿肚子,可是家里有零食啊!所以孩子也不怕,怎么办?有学员提出,时间过了就不让吃饭了。他说,小时候他爸爸也是采取同样的办法。时间过了,就不能吃饭了,直到饿了,才能吃回原来剩下的饭。试过一次,他真饿了,然后老爸默默地拿出饭,什么也没说,面貌平和,摆到他面前让他吃。我问他,然后呢,有生爸爸气吗?他说没有。我开玩笑说,你爸爸也学过正面管教啊!为什么?设想一下,一般家长在这种情况下,把饭拿给孩子的同时,还必须抓紧机会“教育”几句。可是这“教育”,放在孩子那里,就成了“说教”,甚至“责备”,并非“和善而坚定”的态度。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看到这位爸爸的态度:再次把饭拿出来给孩子的时候,态度平和、没有说教。这是“和善”。并且,他没有加入语言,只是用行动执行跟孩子约定好的规则。这是“坚定”。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父亲,对孩子并没有骄纵,也没有严厉。问题马上来了,但是,孩子不吃也不饿,因为还有零食,太多别的东西吃了。来吧,继续用这个套路试试!1,“和善”:与孩子约定:吃饭时间过了以后,肚子饿了就只能吃剩饭了。家里零食太多怎么办?继续约定!比如,约定一个“零食采购日”,零食吃完,也只能等下一次零食采购日咯!2,“坚定”:只做,不说,用行动执行约定。切记执行约定时加入“讲道理”哦!这样,让孩子学习到的,一是每个人对规则的尊重,二是用平等、尊重的态度解决问题。你看,是不是新问题也能用老套路?问题三:为什么别人(老师)教的孩子会听,爸爸妈妈教的却不听?翻译成正面管教的语言,就是孩子乐意跟老师合作,而不是父母。所以,我们大胆推测,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出现障碍了。我们大多数都在父母的讲道理、说教下成长起来的。当我们做错的时候,总是被提醒我们错了。为什么父母喜欢说教?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每一代父母都惯用这种方式,以致于已成为了亲子之间的一套“模式”。很显然,大部分人对“说教”都充耳不闻。也可以推断,一位喜欢“说教”的老师,也不能得孩子的欢心。一种被提醒“做错”的模式,并不能赢得孩子的心。“说教”者,自然削弱了自己的话的分量。加之,人都有信奉权威的不自觉性。这就形成了喜欢听老师的,不喜欢听父母的现象。这是我推断的其中一种可能性。但以下的解决办法,对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赢得孩子的合作,必有效果。1,只做,不说。回到楼上那位爸爸的例子,和善而坚定的行动比语言更响亮。2,鼓励。用鼓励的句式,肯定每一个小进步,而不是关注孩子是否做得完美。比如,一位经常不收拾玩具的孩子,当他有一次收拾好玩具的时候,就要对他说:“我看到你收拾好了玩具!”3,只说一个词。如果孩子没有做到,他不需要我们的批评。只需要说出一个次,就是一次友好的提醒。比如“玩具”(提醒孩子收拾玩具),“耳朵”(提醒孩子注意听)。4,认可感受。这常常带来情感连结,还常常带来行为纠正。这四条,都是正面管教里面常用的工具。但如果能坚持做到其中一条,必定与孩子的关系大为拉近了。心拉近了,孩子还会不合作吗?在实践中发现“套路”不管用,这很棒!因为说明大家开始学以致用了!非常用心!下一次,我会尝试讨论一下“接纳是不是骄纵”。此外,大家可以关注即将开展的“职业模拟”活动。我对自己孩子的小私心,也希望惠及更多的孩子。活动
2018年9月3日
其他

解决育儿焦虑,你只要解决这一点

【报名】第一期报名截止时间为2018年10月7日第二期报名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15日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并缴费咨询联系人:Margaret知行妈【开班说明】满10人即启动项目
2018年9月2日
其他

教你四步走,培养孩子管理情绪

家有儿女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吧——孩子爱发脾气,而孩子发脾气时,自己的情绪也被带起。你使出了浑身解数,什么积极暂停、离开现场、转移注意力等等办法都试过,努力做一个有方法有教养的家长,但都不能奏效?最后可能还是利用权威、责备、威胁来收拾。事后往往懊恼不已,陷入自责,同时又忙着找孩子道歉。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究竟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同时,你有没有在平时做好足够的准备迎接负面情绪的来临?今天跟你分享四个步骤,让你抛开五花八门的方法,把握核心,做到游刃有余。接纳情绪找到背后的需求建立连结、表达爱共同解决问题01接纳情绪情绪,我们大致分为喜、怒、哀、惧这四类。它们跟随我们的祖先进化而来,每种情绪的存在都有它积极的意义。喜,喜悦,创造的能量。在喜悦的情绪中,人是具有最大的创造力。投入喜悦的创造,这也是我们一生幸福的源泉。怒,愤怒,捍卫边界的能量。比如,戴眼镜的人,在被人有意无意地打掉眼镜的时候会表现得非常愤怒。为什么?因为为了保护“看”能力,愤怒这位仁兄就挺身而出了。恰当地表达它,对我们是保护。再想深一层,如果愤怒指向无辜的人时,对别人就会造成伤害。如果把愤怒比喻成菜刀的话,那么它只是一种工具,并没有好坏,只是要看人们如何利用它。哀,哀伤,结束的能量。看过《头脑特工队》的都知道,最后是这个blue
2018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