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
职场&认知洞察 丨 作者 / findyi
这是findyi公众号分享的第91篇原创文章
一个洋友问:“洋哥,我在这家创业公司3年了,但老板承诺的股份一直没兑现。现在想离开,但又特别不甘心,我应该怎么做”。
我回复:“找老板沟通一次,如果还不兑现就当所谓的股份不存在,然后再去决定是否离开”。
读者的提问让我想起了一个好朋友,他跟着一个老板打拼多年,老板承诺百分之几的股份一直拖到公司上市都没签。
他一直拿着低薪坚持,期间我无数次劝他赶紧跑路,他却觉得前面的付出太大,不能放弃。
最后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却什么都没得到。
该怪这些无良老板吗?要我说老板是可恶,但更可恶的是自己。
因为考虑沉没成本 而不愿意断舍离,自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沉没成本谬误
沉没成本指的是那些发生在过去,我们无法去收回或改变的付出。
这些付出,包括且不限于金钱、时间、精力、感情等等。
其实,你还会遇到很多类似情况。
不想浪费白等的时间,不愿意打车,心想再坚持一下,在烈日下傻等了一小时公交车。
炒股的时候,高位接盘持续阴跌,因为计算损失迟迟不肯割肉,最后几乎血本无归。
公司老板天天画大饼PUA你,却因为想着“万一大饼真实现了呢”,最后一PUA到底。
为什么理性上明知吃了亏,还是无法忍住继续投入?
有时候,你坚持到底,就被坑到底。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而沉溺于过去的付出中,选择了非理性的行为方式,这就是“沉没成本谬误”。
骗子们也会利用“沉没成本谬误”。
盘旋在我们身边的一个陷阱是:电信诈骗。
人们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被他们“套路”。
很多诈骗电话,都是先让被害人先交一点小钱,比如200、500元。
之后他们会慢慢哄骗对方,说再交5000元可以全额返还所有的钱。
为了不让之前的钱打水漂,人们往往会不断增加投入,最后赔的更多。
沉没成本像一个黑洞,让身在其中的人难以全身而退,最后输掉所有。
损失厌恶
沉没成本谬误是怎么产生的?
第一种驱动力源自“损失厌恶”——人们对于损失的痛苦要大于得到获得的快乐,所以人们是天生对于损失这件事更加敏感,为了避免损失,反而继续追加投资。
我们去餐馆里吃饭,点完菜发现很难吃。
但是因为已经花了钱,不想浪费,不想承认这个损失。
我们就会强迫自己多吃一些,其实就是花了钱又遭了罪。
“沉没成本谬误”让你吃到撑也会把饭吃完!
损失100元和获得100元收益对于人们来说,前者诱发的情绪更强。
也就是说,人们对于损失更加敏感。
很多互联网公司利用人性的「损失厌恶」来氪金。
比如每逢过节时一些电商平台经常会搞一些促销活动:
1. 2件7折,3件5折,预计到手XX元,仅限24小时;
2. 现价19.9,倒计时x小时恢复199;
商家都在利用人性在提升销量。
套路还是老套路,但是一直都很有用。
无数用户因为担心失去所谓的「超低折扣」,而乖乖交钱。
最后买了一大堆压根用不上的东西。
认知失调
沉没成本谬误的第二大驱动力:认知失调。
指的是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之前对自我的一贯认知 (一般是积极且正面的) 产生了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会让个体产生不适的紧张情绪。
而我们为了克服这种心理紧张,往往会选择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者改变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当人们对某项选择进行了金钱、时间、努力上的投资后,会对该项投资存在一种心理预期上的收益。
而沉没成本的发生则和这种收益性预期背道而驰,同时很快让人们产生紧张情绪。
于是人们强迫自己改变认知,认为自己的决策依然正确,迟早会翻盘。
再拿职场PUA举例。
很多人被PUA的体无完肤,老板承诺的东西一个没兑现。
但一想到自己居然已经拿底薪两年了,这种损失完全无法承受啊。
于是只好幻想老板哪一天一定会良心发现、大发慈悲将诺言实现了。
甚至还因此更加不敢得罪老板,处处小心谨慎。
此外,人们也希望对外展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者形象。
如果停止对先前决策的投资,就意味着承认了当时决策的失败。
意味着自己先前投入的资源是无用的、白费的。
而如果继续投资,则可以赢得他人尊敬。
而赢得他人的尊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弥补先前亏损带来的心理丧失感。
以上这些都会带来更大的沉没成本效应。
机会成本
如何对抗沉没成本谬误,很多时候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及时放弃,是一种智慧。
能帮助我们避免更大的损失,明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如果说,沉没成本决定了人们如何看待过去。
那么机会成本,则决定了人们如何面对未来。
什么是机会成本呢?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将机会成本列为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定义是:“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简单点说:
我现在选了选项A,如果我转而选择其他B、C、D、E...中的某一个,它们所能带给我最高价值。
比如周末你有两个小时时间,可以用来看电影,也可以用来学习。
看电影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带来的成长,就互为机会成本。
相比于沉没成本,机会成本,才是决定我们未来幸福的那一个。
但却也是在沉没成本面前,被我们忽略的那一个。
我们在做选择决策时,需要更重视机会成本。
2009年,我刚离开腾讯加入人人网。
工作半年就发现公司管理混乱,且高管在公开场所宣布以后不再会大规模发放期权。
恰好这个时候,360的一个总监在挖我,并且承诺给大量期权。
彼时,作为一名工作不到2年却跳槽2次的职场新人,我陷入慌乱和迷茫。
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继续留在人人网工作几年,我能收获什么?”
“如果去360没做好,会发生什么?”
“如果去360做好了,会获得什么?”
通过这三个问题,权衡了离开的风险和收益,我很快做了决定:跳槽加入只有400人的360。
随后的5年时间,我在360高速成长,且获得了巨大的财务回报。
而当初做这个选择之际,我没有考虑沉没成本,关注点全部在机会成本之上。
万物之中,希望至美!
没有谁,喜欢被当作一个轻易放弃的人。
同样地,背负着沉重的过去,也让我们难以承受。
心理学学家亚科斯说:“我们人生中90%的不幸,都是因为不甘心引起的。
因为不甘心,觉得之前付出太多,不懂得及时止损,杀死了自己的未来。
因为,为一个错误的选择而苦苦坚持,也是一种失败。
真正厉害的高手,都能及时止损抽身,回归正轨。
他们懂得真正重要的是「机会成本」。
有的时候果断的放弃,才让我们有机会更快接近,拨云见日的那天。
【您的在看,我的莫大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