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曾经优秀的人突然变得平庸?
一个读者的提问:洋哥,我从小都是学霸,本硕都是985,计算机科班出身,但进入职场后却始终无法取得突破。工作5年还是基层员工,我该怎么破局?
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沉思,身边不不少曾经很厉害的朋友,突然就平庸了。
记得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学霸同学,几乎不怎么用功最后考上了武大,但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最后回了老家做小生意。
还有刚进入职场两年就升到技术经理的同事,却在之后陷入职场困境。
别说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了,很多大佬曾经风光无限,结果最后却也寂寂无名。
举一个例子,傅盛和他的猎豹,在他事业巅峰,猎豹曾接近百亿美金市值,今天呢?2.17亿美金,距退市仅仅一步之遥。
再举一个例子,现在谁还记得人人网,这个校园领域SNS霸主,现在已经彻底关停。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今天有了些心得,分享给大家。
竞争环境变了,你却没变
恐龙曾经是地球的霸主,几乎主宰着一切生物。
但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这么强大的物种,灭绝了...
优秀,本质上是竞争胜利后的产物,在旧的环境的胜出者,要想保持优势,必须时刻保持适应环境的能力。
这位读者:学霸、985大学毕业,但并不意味着进入职场就能理所当然的取得成就。
职场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校园的竞争环境。
它需要你学习一套新的方法论,竞争从这一刻,重新洗牌。
大佬傅盛,通过在360跟着老周学到的方法论,在移动安全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当移动安全都成了伪命题之后,傅盛的猎豹依然疯狂押注手机清理、查杀。
对竞争环境的忽视,猎豹被淘汰出局的结局也就注定了。
再讲一个下属的经历,这名下属很优秀,无论是学历还是智商,又或者是勤奋度,都很不错。
多年前,我们都是可以手撕Windows底层、写出游戏引擎的选手。
离开老东家之后,我们多年没有联系,一年前和他在微信上聊天,得知他的近况,让我很惊讶。
他现在的收入还不及多年前的水平。原因也很简单,Window C++作为多年前的主流语言,早已很难再找到对口的工作。
当年也劝过他尽早转技术栈,但他对所做的事情很痴迷,一直坚持到1年前就业市场几乎完全消失,才开始转型。
要想保持优秀,首先要时刻关注竞争环境的改变,当环境发生改变,更要坚决迅速的行动。
靠运气赚的,凭本事亏掉
很多所谓的大牛,其实都是撞到狗屎运,却不自知。
说到这,得深刻检讨下我自己。
毕业的第二年,误打误撞加入360,又很快获得了部门副总裁无缘无故的青睐和器重。
连续升职、连续加薪、连续给股票,让我在毕业第四年就已经达到年薪200万,那可是在2013年。
那时的我,无比张狂、得意,自以为天下无敌。做个打工人显然已经满足不了膨胀的胃口。
我觉得,改变世界才是我该做的事情。
第一次创业,没有战略分析、没有商业分析、没有深度思考团队该怎么搭建,股份该怎么分配。
反正,就是觉得自己牛逼,就是要杀进去干一把。
现实很快毒打了我,不到一年时间,投资人和我自己拿的上百万,全部烧光。
跟着我从360出来的兄弟们,拿着几千块钱的底薪,一年996的拼完,拼出了一个公司破产清算。
创业失败后,找工作的过程更是教育了我。
本想继续找个年薪200万的工作,却屡屡碰壁。
说完我自己,再说说一个没落了的群体:山西煤老板们。
这个群体,曾经风光一时,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权势。
而他们上升的运势却在2008年戛然而止。
很多煤老板们,旧业没法干了之后,琢磨起了创投。
2015年,在万众创新创业的浪潮之下,煤老板们携巨资杀入互联网。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成了炮灰。
曾经唾手可得的财富增值通道,为什么就不灵了呢?
很多煤老板发出这样的感叹,殊不知,他们的财富,完全是凭借运气获得的。
参与互联网创投的煤老板们,是凭本事亏掉了凭运气赚的钱。
后浪凶猛,前浪不易
年轻的一代天然比老一辈更有优势,更优秀。
前不久,读者群在讨论校招,我也看了看,被惊到了,动态规划之类的在校招笔试环节居然已经成了基础题。
想想我毕业那会,ACM竞赛。动态规划一般是压轴题。
读者群里的小年轻们讨论起刷题,动不动都是几百道上千道题。
这些后浪们,加入职场的那一刻就比前辈们更强悍。
这个时代的信息管道、社交沟通更是让年轻人们有了老一辈不具备的巨大优势。
我的读者群经常有大学生进去,问几个职业规划的问题,一群老人们出来给各种建议。
这个时候,我总是会在心里默叹:如果我读书的时候,有这样的信息,这样的社交沟通方式该多好。
自满是平庸的开始
傅盛反思,要放下所有,再也不要把猎豹当成上市公司、不要把自己当成企业家。不断提醒自己,公司的本质是一群人做一件事,而不是一个臃肿的体系。
所以,即便你是大佬,当你开始自满之际,也是你开启高速飙下坡路的起点。
一个企业家朋友曾跟我说过一段话:观察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能不能买,很简单,就看他们CEO是不是热衷于出书、演讲、走穴,如果是,千万别买。
大佬如此,普通人更是了。这十年带过的程序员里面,有天赋特别高的,刚开始也很勤奋,很快成长为高级工程师。
但很遗憾,几年过去了,你发现他还只是个高级,职场发展仿佛冻结在那一刻。甚至再过几年看看,你发现他还退步了。
做到了超过50%的人,已经让他很满足了,哪里还有动力继续攀登?
文章开头说的那个技术经理的朋友,初入职场的两年,打鸡血一样的奋斗,加班之余还坚持学习。
但是等到他晋升管理岗位之后,却迷失了,不仅不在管理技能上下功夫,连编码这吃饭用的能力都退化了。
最后在职场混了十多年,你说社会不淘汰这样的人,淘汰谁?
张一鸣有一个断论:持续优秀的人,都是能延迟满足的人。
深表认同,只有不容易满足的人,才能在艰难行军中,保持初心和动力,也才能保持优秀。
如何破?
人都会变老,再优秀的人,终究会陷入平庸。
我们的知识、技能、成就终究会落伍。
但我们如何能尽量延迟平庸的到来呢,说几点破局的方法:
1.保持敬畏之心
永远不要陷入:我就应该理所当然的优秀的想法中。
尽量做到:时刻清零自己所有的成就。
对环境的变化时刻保持警惕,且永远不要自满。
千万别把运气当作自己的实力,下场会很惨。
头条的day one心态,大抵就是为了保持企业的敬畏之心。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更要如此,方能保持优秀。
2.终身成长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说过一句话,记忆很深刻:不管多艰难,只要你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那就够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少人能做到每天都能比昨天进步一点点的?如果做到了,任由他岁月流逝,你总是在成长,你已经超越了90%不成长的人。
很多人在艰难之际,放弃了。也有很多人,因为看不到明显的变化,在质变要来临之前放弃了。
3.不断提升认知
能看清时代浪潮,这是认知、能抓住机遇做出正确选择,这也是认知、做管理做决策、还是认知。
半秒钟就看清事物本质,和一辈子都看不清本质的人,命运注定不同!
一个人如果经历了多年职场洗礼,见识了很多事情,那也会得到职场认知。
这种认知会让人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什么是错的事情、什么是分寸感、什么是拿捏度。
你会知道企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产品是如何从0到1又是如何从1到1000的,你还会更加认清商业社会的本质。
很遗憾的是,很多人经过了洗礼,却没有提升认知。
谈到企业裁员那就是老板黑心肠、谈到成功的企业家那就是这哥们运气好、谈到升职的同事那一定是拍马屁了。
比如关心各种职场八卦互联网八卦,并认为这就是认知和视野,却毫不关心大环境的变化,随波逐流。
比如对领导的弱点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对自己的问题却视而不见、习以为常。
这种认知水平,当更年轻更优秀的年轻人冲上来的时候,你还剩下什么?
还想继续搬砖维持生计吗?对不起,你的体力不够了。
4.多和优秀年轻人沟通
马化腾曾说过一句话:我很担心腾讯哪一天就不行了,因为我已经越来越不懂年轻人了。
今日头条招募的业务负责人大多是90后,这并不是机缘巧合,恰恰是刻意为之。
老一辈,思想一定会慢慢固化,更何况新一代是从新的环境中长大。
要想让你的想法不落伍,你的认知持续演进,那么多和优秀的年轻人沟通,这个过程就是信息熵减的过程。
5.不断积累资源,建立壁垒
老一辈绝不可能去和新一辈拼体力、拼智力。
但是,我们可以从逝去的岁月中,沉淀出优质的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让我们处在一个更稳固的位置,不容易跌下去。
就好比,如果你35岁了,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找工作,那一定很悲催。
通过十多年的积累,你应该有很多认可你的上级和同事,你应该有很多扩展的人脉,做到这些就不是你找工作,而是工作找你。
在优秀的时候不断输出价值,帮助值得帮助的人,最终积累相互信任的人脉。
这些人脉,就是你的终身财富,不可被剥夺,且具备时间的复利。
记得我入学清华MBA,一个教授说了一句话:同学们,如果你把整个年纪的通讯录都存起来,且维护好和大家的关系,那你们几十万的学费就数十倍的回本了。
年少不知曲中意,当年我嗤之以鼻,今天再看,真是说得太对了。
今天很多同学都已经晋升各大互联网公司、传统国企的高管,倘若和他们都成了好朋友,这是多么巨大的财富。
2019年以来,我也开始维护身边的人脉,放弃单纯的工程师思维,建立更多的弱链接,你不知道哪一次链接就能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改变。
总结下,要保持优秀,我们要做到:保持敬畏之心、终身成长、不断提升认知、多和优秀的年轻人交流、不断积累资源。
当然,我们也要有平常心,毕竟衰老和平庸都是自然界的规律。我们可以对抗,但不可能改变规律。
不排除有的人80岁了,还无比优秀。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你什么都没做错,你只是老了。
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延迟这一刻的到来。
你好,我是findyi,毕业于华科、清华,在腾讯做过码农,在360做过技术总监,在独角兽公司做过技术VP,点击蓝字查看我的成长之路。
创业五年虽未获成功,但心中的小火苗一直还在燃烧,看尽南山&西北旺的风光,但依然有着内心执着的追求。
目前我是一位大厂的业务负责人,同时,也是一位信奉终身成长的职场人。
同时,我也是知乎博主:findyi,日常分享高质量职场认知、技术干货欢迎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