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书苑||《间断均衡与中国地方污染治理的逻辑》



《间断均衡与中国地方污染治理的逻辑》


彭铭刚 著


《南国公共管理文库》系列作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品

2018年8月出版


【著作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本书架构.. 6

第三节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中国环境治理制度的沿革.. 10

第一节 中国环境治理架构的演变.. 10

第二节 分权下的环境治理架构

第三章  文献回顾与市级污染治理行为的现状.. 39

第一节 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几种解释.. 40

第二节 市级政府污染治理行为的现状:以重点城市工业污染治理支出为例.. 55

第四章  市级政府污染治理行为的逻辑——间断均衡的分析框架.. 67

第一节 间断均衡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分析框架.. 68

第二节 市级政府污染治理行为的分析框架——制度结构与决策者注意力

第五章  数据与实证分析.. 108

第一节 实证的研究假设、数据以及回归模型.. 108

第二节 实证结果以及分析.. 114

第六章  机制分析:基于城市A的案例研究.. 123

第一节 制度结构因素的影响.. 125

第二节 行动者的策略与行动.. 126

第三节 影响决策者环保注意力的机制分析.. 143

第七章   结论.. 147

第一节 研究发现.. 147

第二节 本书贡献.. 150

第三节 未来的研究方向.. 152

附录  访谈城市和政府部门明细.. 154

参考文献.. 155

后    记

【内容提要】

本书以重点城市的工业污染治理支出作为指标考察地方政府污染治理行为,发现污染治理支出并非呈现正态分布和渐进式的增长,而是表现长期的停滞和维持现状并夹杂着比预期更多的间断性的大幅度增长,呈现出一种“间断均衡”的特征。这意味着地方政府长期处于污染治理不积极的状态,但有些时刻表现比常态预期更多的积极性行为。

已有的理论不足以解释以上现象,本书提出解释力更强的分析框架——“制度结构与决策者注意力”。首先,决策过程的阻力和决策者注意力限定构成了制度结构因素,使得治理支出变化长期处于停滞或微调,甚至出现削减,同时使得环境议题不受决策者的重视和关注。其次,决策者的环保注意力是促使市级政府污染治理支出出现比预期更多的间断性的大幅度增长的关键。推动决策者注意力转移的因素与制度结构因素是相互进行着较量,来影响污染治理的行为。

为了验证分析框架,本书进行了数据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发现地方政府污染治理的逻辑:第一,地方政府污染治理行为并非依据辖区内的污染程度的变化来决定的,而是受到决策者的环保注意力和制度结构因素的共同影响;第二,过高的交易成本以及决策者注意力的限定,使得改变现状的环境决策难以实现,地方污染治理停留在不积极的状态;第三,只有决策者的注意力转移到环境议题,环境议题才能登上决策者的议程,污染治理支出才有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污染治理行为才变得积极;第四,社会环保压力、地方人大环保监督力、上级政府的环保行政压力和地方环保部门的推动力显着地驱动政府决策者注意力转移。为了突破制度结构因素所产生的阻力,上访村民、大众媒体、市人大、省级政府以及市环保部门采取不同的策略和行动,试图把压力和推动力释放到极致。当这些压力和推动力共同作用时,成功地将决策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环境议题上来,克服制度结构的所产生的阻力,环境议题才能登上政策议程,污染治理支出水平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政府的污染治理行为才会变得更为积极和“有所作为”。


【作者小传】

彭铭刚(1985—),广东广州人,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政府管理系副主任,《南方治理评论》副主编。在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先后获得管理学学士、法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多项,在海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要从事生态城市、公共财政与绿色治理研究。


《南国公共管理文库》

已经出版书目系列


《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与政策研究》(丁魁礼著)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身份转换研究》(蒋红军著)

《信任的度量:澳门居民政治信任的实证研究》(熊美娟著)

《民办高等教育政府干预研究》(曾小军 著)

《转型期大学的资源竞争研究》(程瑛 著)

《政策营销失灵研究:基于中国政策营销的应用》(谭翀 著)

《差等正义批判研究》(谢治菊 著)

《间断均衡与中国地方污染治理的逻辑》(彭铭刚 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协理|GUPA学术事务部

支持|广州智慧治理中心

编辑|谷琶新媒体工作室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教学设施齐全,师资结构合理,科研实力雄厚,学科发展迅速,是珠三角政务管理、都市治理和社会工作教学中心和科研重镇,也是最具成长性的创新型学院之一。学院遵循“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追求“更专业,更学术,更高端”气质,创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为创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领先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而努力!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南方治理评论》 :gdgzpar@163.com。《广州社会工作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