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事务||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应邀作客南国讲堂
GUPA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
于洪君应邀来访并作客南国讲堂
2019年10月30日下午,广州大学客座教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先生应邀访问我院并作客南国讲堂第196讲,为我院师生作了“从自立世界民族之林到走向国际舞台中心”的学术演讲。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教授主持了学术讲座,广州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本秋副教授作了简短的总结和评论。
讲座结束后,于洪君教授向陈潭教授赠送了他的70周年献礼新著《与世界同行:中国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版),陈潭教授向于洪君教授赠送了刚刚到货的新书《政府3.0:后NPM时代的政府再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以及《工业4.0:智能制造与治理革命》《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等著作。讲座之前的上午,于洪君教授与我院教师代表开展了交流,陈潭、董石桃、沈本秋、何瑞豪、刘晓洋、王洁、黄鑫、付艳、刘志东和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王满四教授参加了会见和交流。
从自立世界民族之林
到走向国际舞台中心
于洪君教授在演讲中阐述了如下核心观点:第一,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全面复兴的伟大目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第二,“中国需要世界”和“世界需要中国”,不仅是当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是当前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第三,实现伟大民族复兴,走向世界舞台中心,这是一个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过程;第四,“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会得到更加普遍的支持和响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这是关于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最富时代感的科学概括,也是最具真理性的精辟论述。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论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两大历史性飞跃,一是完成了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从消灭封建专制制度到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飞跃;二是探索并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实现了从不断衰落到繁荣富强的飞跃。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在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复杂形势下,开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创造出连续几十年高速增长,几亿人口迅速脱贫致富的人间奇迹,开始实现从参与经济全球化到引导全球治理,再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征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一系列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是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的不可多得的思想理论贡献。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地区动荡持续不已,全球性问题不断增多,以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新情况,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发展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拓展国家发展利益和安全利益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社会主义执政党,在从严治党治军、更新党和军队政治生活气象、打造党和国家新的政治生态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的自身建设、国家政权建设发生一系列重大的历史性变革,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一系列彪炳千秋的辉煌成就!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货物贸易总量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30%,远远超过了美国和欧盟。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全面复兴的伟大目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党的十九大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已经满怀豪情地进入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历史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五个建设”“七大战略”,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基本方略和主要任务。
中华民族是国际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而奋斗的过程,本质上必然是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走向世界,不断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国际社会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接纳中国的过程。“中国需要世界”和“世界需要中国”,不仅是当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是当前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当今世界是一个既充满矛盾又密切关联的统一体,各国人民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共同性问题、层出不穷的困难和挑战。有鉴于此,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可以孤立于世界之外独立发展。他主张亚太国家应“谋求共同发展,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创新发展,倡导联运发展”,主张世界各国“努力塑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在这个充满变数因而异常复杂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本质上仍然是多领域竞争与合作关系,竞争与合作长期并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即使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了全面复兴,走进了世界舞台中心,中国仍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将带有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特点。因此,中国处理周边事务与国际问题,仍将秉持合作发展、联动发展、互利发展、共赢发展的理念,中外关系在各领域的进程发展和演进,将始终遵循竞争与合作相互影响、彼此牵动的正常轨迹。
实现伟大民族复兴,走向世界舞台中心,这是一个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过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发展,为人类繁荣进步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的过程,同时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发展经验和成功范例,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过程,是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发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联动发展包容发展,达到互利发展共赢发展的过程,更是我们坦荡胸怀,海纳百川,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的过程。
随着“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走向中国”的良性互动不断加强,中华民族谋求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的表率作用将愈加突出。国际社会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就会有新的收获和积累。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和尊重。“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就会得到更加普遍的支持和响应。人类社会愈有可能建成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
【嘉宾小传】于洪君(1954—),吉林农安人,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广州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联部原副部长兼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大使,现为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曾以高级学者身份在俄罗斯顿河罗斯托夫大学研修当代国际政治。历任中共吉林省委党校教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苏联处副处长和中亚处处长、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一等秘书、中央外办政研局参赞、中联部研究室副主任和主任。目前为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国际金融论坛、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防务合作学院等多个学术团体和教学机构的顾问或特聘专家,同时为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西大学、黑龙江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兼职教授。长期研究国际共运和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目前重点研究现代国际关系、世界政党政治和中国外交。
南国讲堂
2019会议
阅读推荐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方治理评论》稿约
《南方治理评论》创办于2013年,CNKI来源集刊,由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连续性学术性辑刊。辑刊采用匿名评审制度,每年出版2辑。
《南方治理评论》秉持“培育公共精神,直面转型中国,诠释社会热点,扩展学术深度,贴近重大需求,服务国家治理”办刊宗旨,追求“本土化、专业化、个性化、国际化”办刊方针,崇尚原创研究、微观研究和深度研究的学术精神。《南方治理评论》立足广州,放眼世界,试图在中国繁杂的地方语境下运用本土话语体系着力解读地方性知识和日常性逻辑。
《南方治理评论》认为,作为以学术为业的研究者,我们应该告别那种脱离现实生活的玄虚的致思方式,以关注现实、关怀民生的学术伦理和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的学术精神立足公共生活、直面中国现实,从而确立中国国家治理和地方治理本土化研究的问题意识、研究旨趣和学术路向。
《南方治理评论》主要栏目设置有“学术一线”、“数据治理”、“健康治理”、“灾害治理”、“都市报告”、“南国讲堂”、“珠江书评”、“行家对话”等。
◎通讯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12室
◎邮政编码:510006
◎投稿邮箱:gdgzpar@163.com
◎投稿网站:http://iedol.ssap.cm.cn/(注册后,选择“社会政法”)
◎微信公号:wanmuxuetang
征稿启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GUPA教研事务部
协理|GUPA行政事务部
支持|GUPA学生事务部
出品|谷琶新媒体工作室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南方治理评论》 :gdgzpar@163.com。《社会创新评论》:swrgz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