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荣耀||李敏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光荣GUPA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李敏荣“全国民族团结

进步模范个人”光荣称号





       2019年12月31日,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指导、CCTV策划的系列主题微视频《美好守望者》播出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李敏”的光荣事迹报道。荣获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模范个人”称号的李敏同志是以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主要依托力量建设的教育部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全国第二届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名辅导员“李敏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教育综合改革民族教育顾问。此前的2014年,李敏领衔的广东省名辅导员“李敏工作室”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光荣称号。李敏和李敏工作室的获奖是对我校和我院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高度肯定,也为推进我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工作、行政管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和公共管理学科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敏工作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扎实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进步发展。李敏工作室依托高校教育资源,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当中。与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合作,积极构建教育扶贫与市场扶贫相结合的新模式,筹建广东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实习实践活动—创业孵化—成果转化—回乡带动就业”的创业模式。



       2019年1月,李敏老师以“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为题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立项,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工作,探索形成具有可示范、可引领、可辐射、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引领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景李虎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的署名文章,把成立名辅导员“李敏工作室”作为全省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创新点给予介绍和强调。2019年11月27日,李敏和谢治菊一同受邀在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9年度工作会议。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出席会议并为专家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李敏、谢治菊受聘担任第二届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

 


      李敏工作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服从服务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自身优势,围绕进一步提升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增强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队伍业务能力的总体思路,积极参与和组织开展高校辅导培训研修工作,搭建培训学习、工作交流新平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一行来到广州大学李敏工作室调研。艾尔肯·吐尼亚孜对李敏老师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希望李敏老师继续发挥光和热,为学校、为广东和新疆人民再立新功。



     几年来,李敏老师以“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现状及其教育引导” 爱严相济,不忘初心”、“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辅导员应具备的工作意识和工作质素” 、“交锋与使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应有的意识”等主题为全国各地高校辅导员和师生作了100余场人生引导报告。 2020,进入新的一年,李敏和李敏工作室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爱严相济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和辅导员的发展为工作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奋斗、砥砺前行,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实现新进步、创造新成绩、书写新篇章!



       据悉,广东省高校名辅导员“李敏工作室”(主持人:李敏)和广东省高校骨干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付艳)的设立和建设对于推动我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我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实践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来源|李敏工作室

文案|李义科、邓伟

编辑|林曼曼、黄鑫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李敏

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民族儿女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和衷共济,共谋发展的和谐画卷,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指导,央视网策划制作的系列主题微视频《美好守望者》今起在央视网播出。



2019年9月到11月,央视网制作团队走入26个省区,记录70位(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和模范集体的“美好守望”故事,他们驻守在祖国的边境线上,他们奋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上,他们坚守在文化传承的前列上,他们守护在民族团结的队伍中……

70载上下求索,守望初心不变。70载峥嵘岁月,继续砥砺前行。70个走心的“守望”故事,再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追梦之路,也让最好的中国绽放在世界的舞台。


来源:央视网2019年12月31日22:15


亦师亦友,亦姐亦母


       广州大学学生木拉提对自己辅导员李敏的依恋比对亲妈还深。与女朋友确立关系前,他先征求李敏的意见,“李妈妈不反对,我才开始谈”。今年大年初三,木拉提到李敏家,跟她聊家常,从上午10点聊到下午4点。

       李敏是广州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2006年,广州大学招收新疆籍学生。长时间相处下来,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都叫她“李妈妈”。2014年3月,“李敏工作室”成立,这是广东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辅导员工作室。李敏将自己探索出的“爱严相济、平等融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方法,在工作室的23所成员高校推广,进而辐射到国内更多学校。


“李敏工作室”揭牌


“李妈妈把我们当成自己孩子”


      “李妈妈把我们当成自己孩子。”学生帕提曼2013年入读广州大学中文专业时,就体会到了李敏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爱。中秋节假期前一天下午,帕提曼家在广东的室友们都回家了,帕提曼一个人窝在宿舍又孤独又害怕。李敏知道后,热情邀请帕提曼跟自己回家。

      古丽塞乃姆、索菲亚等学生也多次到过李敏家,她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



      遇到困难时,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把李敏当成自己最可亲可信的人。广州大学2015级学生木克戴思经检查发现血小板降为零,医生怀疑是白血病,为其进行骨穿刺和免疫力检查时,木克戴思让李敏作为家属签字。木克戴思对李敏说:“家里人都不太懂,您就是我的亲人。”

      学生们将从李敏那儿得到的爱播撒向四方。维吾尔族学生永红不大服从管理,曾经在校外留宿期间因煤气中毒而住院。李敏安排学生轮流看护她,自己每天为她做饭。永红出院后,李敏经常与她谈心。毕业多年后,永红有一天给她打电话说:“李妈妈,以前我不是好学生,但现在我和你在做一样的事。我在喀什办了一所双语学校,我要把你当年给我的爱,传递给我的学生。”


“爱严相济、平等融合才是对学生负责”


       李敏还利用校园文体活动、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形式,加强各民族学生间的联谊和互动。2015年9月,广州大学和李敏工作室承办“迎国庆暨庆古尔邦节”大型晚会,广东19所高校的各民族学生参加了晚会。



      在李敏看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求学期间的主要诉求是顺利完成学业、生活得到保障、人际关系融洽、获得就业机会、民族自尊和权益得到尊重,“爱严相济、平等融合才是对学生负责”。

      数学学院2006级学生布加娜提深知李敏既温善如慈母,又有像“严父”的一面。在刚入学的座谈会上,李敏与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通过交流形成共识:提升能力、增长知识,为自己、家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不能因为基础相对薄弱就甘于落后。

      随后,李敏给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立了铁规:一旦挂科,取消当年所有奖学金、荣誉的评审资格。李敏说到做到,第二年有极少数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成绩不及格,被取消了当年奖学金的评选资格。

      这对布加娜提触动很大,她的汉语、英语基础差,刚入学时,连最擅长的数学也跟不上。在李敏指导和鼓励下,布加娜提一直坚持认真学习。在男生“称霸”的数学学院,她连续3年成绩全年级排名第一。2010年,布加娜提从两万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2009年度广州大学“十佳学生”称号,这是该校学生在校期间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李敏工作室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没担当就做不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

      

      “没担当就做不好少数民族学生服务管理工作。为了孩子们光明、幸福的未来,一定要敢管、愿管、会管。”每年,李敏都要请相关领导与广州大学全体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召开两次大会,同时定期组织沙龙,为学生讲解国家的民族政策,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解答、解决。

      李敏出生、成长在新疆,对新疆以及少数民族学生十分了解,因此能理解、发现学生的所思所想、真实需求。但她发现,部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专职辅导员,由于没接受过全面系统的民族教育培训,他们在与学生沟通时,往往过于注重理论说教。对此,李敏带领工作室成员编写了《广东省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指南》,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做法、案例借鉴、相关政策文件等,为科学开展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李敏工作室成员高校新疆学生教育管理培训会举行


      她还积极利用李敏工作室这一平台,以省内组织培训、省外提供讲座的形式推广理念、提供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她应邀先后到新疆、云南等地开展20多场讲座。同时,她深入走访了全国50多所高校,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曾经,我是幼苗,你牵着我的手,走向森林;今天,我是红柳,我牵着你的手,让你体会着我的成功。我们亦师亦友、亦姐亦母。”这条学生在教师节发给李敏的祝福短信,被她视为最好的礼物。


来源 | 中国教育报2016-11-25 

记者 | 刘盾

通讯员 | 何晓晴 何瑞豪



《南方治理评论》稿约


《南方治理评论》始创于2013年,CNKI来源集刊,原名《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由广州大学和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和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连续性学术辑刊。

《南方治理评论》秉持“培育公共精神,直面转型中国,诠释社会热点,扩展学术深度,贴近重大需求,服务国家治理”,追求“本土化、专业化、个性化、国际化”,崇尚原创研究、微观研究和深度研究的学术精神,试图在中国繁杂的地方语境下运用本土话语体系着力解读地方性知识和日常性逻辑。

《南方治理评论》认为,作为以学术为毕生事业的研究者来说,我们应该告别那种脱离现实生活玄虚的致思方式,以关注现实、关怀民生的学术伦理和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的学术精神立足公共生活、直面中国现实问题,从而确立中国地方治理本土化研究的问题意识、研究旨趣和学术路向。

《南方治理评论》主要设置有“学术一线”、“数字治理”、“健康治理”、“灾害治理”、“南国讲堂”、“伶仃书评”、“回归访谈”等栏目。


通讯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12室

邮政编码:510006

办公电话:020-39366779

投稿邮箱:gdgzpar@163.com

投稿网站:http://iedol.ssap.cm.cn/(选择“社会政法”)

投稿体例:https://pan.wps.cn/l/srr2hdj


《南方治理评论》第7辑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第6辑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第5辑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第4辑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第3辑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第2辑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第1辑




谷琶稿约

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

《南方治理评论》面向2020诚挚征稿

《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荣耀

广州大学行政管理被确认为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

张茂元获立国家社科基金2019年度重大项目

王亮杨芳荣获第八届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周利敏等获立4项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肖生福等获立3项2019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谢颖陈清泚获立2项广东省2019年度社科项目

蒋红军等获立4项2019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

张惠等获批3项2019教育部第一批协同育人项目

谢治菊获立2019年度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

谢治菊李敏入选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

谢治菊精准扶贫咨政报告获省级领导批示

GUPA有2项作品获第十五届“挑战杯”省赛奖

GUPA获14项2019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广州大学行政管理获批广东省2019年重点专业

广大公共管理入列2019中国最好学科前11%

GUPA本科生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GUPA有2本科学生获2018-2019学年度国家奖学金

学术影像

穗黔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对话会在都匀举行

第一届广州城市管理研究联盟案例创新大赛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政府治理”会议举行

2019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举行

第五届两岸农村治理研讨会举行

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2019年会召开

新时代灾害治理学术研讨会举行

第二届羊城廉政智库建设论坛举行

面向高质量的写作:编辑与作者的对话

“创新社会工作理论与服务”研讨会召开

“国家治理的数据赋能”学术研讨会举行

2019技术、经济与社会治理研讨会召开

2019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在广州举办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GUPA行政事务部

协理|GUPA教研事务部

支持|GUPA学生事务部

出品|谷琶新媒体工作室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南方治理评论》 :gdgzpar@163.com。《社会创新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