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线||《田野调查》课程系列讲座之一:走进内蒙古科尔沁草原
《田野调查》课程系列讲座之一:
走进内蒙古科尔沁草原
2021年4月14日上午,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田野调查》课程系列讲座第一讲“草原的农耕化——基于科尔沁乌兰那仁嘎查的田野调查”在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文清楼502教室开讲。此次讲座邀请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吴英杰博士主讲,讲座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利兵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吴英杰老师通过一系列图片,结合草原生活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介绍了科尔沁地区草原与该地区居民的基本状况,使得同学们对草原生活有了感性认识,更能够理解学习吴英杰老师的草原农耕化研究。
吴英杰老师从理论上介绍了研究主题“草原农耕化”的发生与发展,从现实上呈现了科尔沁地区草原的生态危机。在讲座中,吴英杰老师梳理了农牧生态和社会研究这一研究主题的理论,按照时间脉络整理了对于我国草原的调查与研究成果。吴英杰老师的草原研究使用了过程研究范式,比“游牧-定居”二分的研究更具有动态性、阶段性;认可行动者视角,从草原生活的主体村民探讨他们如何应对农耕化进程。
随后,吴英杰老师通过时间脉络和作物变化的两条线索,剖析科尔沁地区的从历史上的本土农业,逐渐形成“牧主农副”生计方式,再到中国进入集体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农主牧副”生计方式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尔沁地区居民的生计方式,不仅受到科尔沁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影响,形成了“不确定性农业生计”,而且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规模化生产趋势中逐渐从原有的低产作物种植,转变到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种植的方式和区域也发生变化。吴英杰老师的研究向同学们展示了科尔沁地区蒙古游牧民族生计方式的转变历程、从游牧走向定居生活的趋势,也揭示了这一转变中复杂的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因素。随着科尔沁草原进入市场经济,当地居民需要适应的不仅是生计方式的变化,他们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文化适应问题。
讲座尾声,吴英杰老师点出田野调查是一种自我追寻与成长的过程,阐述了草原这一家乡研究对自身精神思考的重要性,深刻地说明了家乡研究对于研究者如何理解家乡,如何探索自身终极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王利兵老师对于本次讲座作了凝练深刻的总结,启发同学们重视中国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启发同学们学习从历史的维度,结合现代化、全球化进程看待研究问题。王利兵老师强调,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存在着草原、海洋、内陆等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同学们学习人类学最重要的是具有认识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的精神。
供稿|谭可儿
排版|冯桐灵
编审|王利兵
监制|王枫云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博士后招聘谷琶公告||广州大学2021年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招聘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诚邀海外英才申报国家优青项目
谷琶公告||第六届南国公共管理研究生论坛征文启事
谷琶管理||《力麒英苗奖管理办法》
谷琶管理||《力赛青苗奖管理办法》
谷琶公告||《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启事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