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公告||《公达家书》心路历程记述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启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院友心路历程恒久记述

《公达家书》征稿启事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杜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

      ——陈炳权(1896—1991)

 天地万物间最大的自由是个体思维的自由。没有一部典籍,没有一间课室,甚至没有一种权威能强制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对自己的看法。思维的自由是人类最大的自由,最深刻的自由,也是最终的自由。这样的自由将追随每一个生命度过他们各自漫长而又相对短暂的一生。不管“前浪”还是“后浪”,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位过客怀抱着家国情怀努力学习、认真工作、默默奉献……

 高等教育对于个人而言,是走向成年和步入社会前的独立思维形塑期。对于社会而言,是输出新思维、新动力、推动下一波变革的前哨站。现代大学教育所承载的重责不言而喻。社会进步需要一双双能用自己的角度独立观察、思考、理解世界的眼睛,国家发展需要一双双了解自己步速又始终不会轻易停步的赤足,世界丰盈需要一颗颗理解自己、接受自己又能懂得如何在不断变化中完善自己的内心。这些能力源自思维的自由,它无法被强制,但可以被影响和被理解。现代高等教育所推动的便是让每一个个体生命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形成自己的专有看法,行使自己最丰富的自由,为自己与社会之需要,成就自己与国家之事业,达至个体追求与群体福利之最高标准与最优结果。

 广州大学创校校长陈炳权(字公达)先生忆其办校之路时,曾曰“当时民气蓬勃。勇于任事,人人均具向上发展之精神。一般青年,更怀力学救国之宏愿。予不能不尽力设法,创立大学。”暮去朝来,曾在公达先生理念指引下学习和奋斗的广大学人学子均在社会国家发展的历史华章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绚烂的篇章。为了纪念创校校长公达先生,为了传承公达先生教育思想,为了接续经久不息的教育薪火,兹此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和全体师生征集生命历程中的成长故事,诚邀院友和师生记录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以及其他成长经历中的点滴故事,把个体成长所积淀的过往化成文字,以一封封家书的方式呈现出来,希冀与师生分享,与时空碰撞,与时代同行,与岁月成长。

 我们将对《公达家书》所征集和采用稿件进行不定期持续出版,并作为院史资料恒久保存。我们会对征集到的稿件通过GUPA微信公号进行不定期接续推送,并赠书一册和GUPA纪念品一份。

 我们自己的历史靠自己创造,我们自己的历史靠自己写就!我们诚挚邀请海内外院友和广大师生踊跃参与!


    ◎征稿时间:不定期,不限期

    ◎征稿对象:全体师生和海内外院友

    ◎征稿形式:书信(可配图,可手写)

    ◎征稿要求:字数3000—5000字

    ◎征稿联络:

成美好:13719190980/2812975317@qq.com

张淑欣:13546801252/1223990451@qq.com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0年6月8日




相关链接
广州大学之父:广东台山人陈炳权先生传
一个人和一所大学:广州大学创校校长陈炳权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谷琶公告||“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稿
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十大工作荣耀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学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毕业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毕业报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论文报告(2012-2016)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读研报告(2015-2018)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创新报告(2015-2017)    


珠江会讲

珠江会讲||第1期:疫情之下的学术张望
珠江会讲||第2期:疫情之下的经济展望
珠江会讲||第3期:疫情之下的乡村图景珠江会讲||第4期:疫情之下的围城记忆
珠江会讲||第5期: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珠江会讲||第6期:疫情之下的青年担当
珠江会讲||第7期:疫情之下的智慧防控
珠江会讲||第8期:疫情之下的大国九问
珠江会讲||第9期:疫情之下的海外乡愁
珠江会讲||第10期:疫情之下的化危为机
珠江会讲||第11期:疫情之下的纽约观察
珠江会讲||第12期:疫情之下的田园网课
珠江会讲||第13期:疫情之下的舆情治理
珠江会讲||第14期:疫情之下的北京观察
珠江会讲||第15期:疫情之下的国际合作珠江会讲||第16期:疫情之下的生涯重塑珠江会讲||第17期:疫情之下的心理防护
珠江会讲||第18期:疫情之下的全球治理
珠江会讲||第19期:疫情之下的瑞典观察
珠江会讲||第20期:疫情之下的韩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1期:疫情之下的罗马观察
珠江会讲||第22期:疫情之下的美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3期:疫情之下的狮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4期:疫情之下的英伦观察珠江会讲||第25期:疫情之下的加州观察
珠江会讲||第26期:疫情之下的澳洲观察
珠江会讲||第27期:疫情之下的雪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8期:疫情之下的社工行动
珠江会讲||第29期:疫情之下的志愿行动
珠江会讲||第30期:疫情之下的社区行动
珠江会讲||第31期:疫情之下的弱势关怀
珠江会讲||第32期:疫情之下的北美观察
珠江会讲||第33期:疫情之下的印度观察
珠江会讲||第34期:疫情之下的瑞士观察
珠江会讲||第35期:疫情之下的伊朗观察
珠江会讲||第36期:疫情之下的日本观察
珠江会讲||第37期:疫情之下的德国观察珠江会讲||第38期:疫情之下的荷兰观察珠江会讲||第39期:疫情之下的俄国观察珠江会讲||第40期:疫情之下的伯城观察


谷琶书苑||荐读:卫生政策与大国健康

谷琶书苑||荐读:公共卫生与健康城市

谷琶书苑||荐读:病毒、疾病与人类

谷琶书苑||荐读:阅读防疫,以读攻毒

谷琶课程||档案《1910:哈尔滨鼠疫》

谷琶课程||纪录片《下一次瘟疫爆发》

谷琶课程||美剧《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谷琶课程||电影《极度恐慌:致命的病毒》

谷琶课程||张文宏:《传染病学》概说

谷琶课程||沈洪兵:《新冠病毒及其应对》

谷琶课程||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

谷琶课程||邬贺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谷琶课程||温铁军:《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机》

谷琶课程||王绍光:《中国体制的优势》

谷琶课程||李芒:《疫情之中话教学》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