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公告||“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集启事


“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

征集启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带领全国人民为消除贫困作出了巨大努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持续开展以农村扶贫开发为中心的国家减贫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精准扶贫的伟大实践,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基本标志,明确到2020年年底,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动员全国全党全社会打响脱贫攻坚战。自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不仅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即将历史性消灭绝对贫困现象。我国的扶贫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效,与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增强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分不开,更与众多有情怀有担当的一线扶贫干部分不开,他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谱写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在抗疫和扶贫的双重压力下,这些故事更加精彩。为了让这些故事能够流传下来,被更多的人所珍藏和记忆,为后续研究者提供素材,为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贡献新的篇章,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协作办与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拟聚焦精准扶贫背景下一线扶贫干部的口述故事,联合举办“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集活动。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协作办

承办单位: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黔南州社科联、黔南州社科院

二、征集时间

2020年5月1日至7月30日

三、征文对象

本次征文活动,面向全国全体读者开放,对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居住地等均不作要求;既欢迎一线扶贫干部本人动手撰写口述实录(或本人口述,请晚辈或其他亲友代为撰写),更鼓励年青一代尤其是青年学生亲身访问一线扶贫干部,为历史和民族记录值得珍藏和记忆的人物和故事。

四、内容要求

记录一线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历和所获,可以同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部分内容:

1.扶贫干部个人基本情况

2.到一线扶贫的动员过程

3.到挂职或驻村地方的适应问题

4.所开展的扶贫工作及其成效

5.扶贫过程中与原单位、本土干部和当地居民的关系

6.扶贫工作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7.对扶贫工作的感受、评价和展望

五、投稿要求

1.来稿要求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2.来稿需写成“口述故事”的形式,突出一线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真实经历、真实想法和真实感受,内容丰富有价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3.字数要求为8000-12000字;

4.除了来稿之外,还需提供访谈逐字稿(注:如是扶贫干部本人撰写,可不要逐字稿),受访者本人的照片、口述访谈时的图片以及其他相关佐证材料

六、奖项设置

本次征集活动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所有获奖的作品,均颁发证书及相应奖金,并经作者和受访者同意,由活动征集团队汇集出版。

七、参赛流程

1.欲参与活动者,请于2020年5月15日之前,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报名表;

https://www.wjx.cn/jq/73774612.aspx(“阅读原文”链接)

 2.报名后,活动征集团队将于2020年5月25日前,通过邮件告知参加活动细则及稿件撰写的具体要求;

3.欲参加活动者,请于2020年7月30日前按相关要求,一次性提交口述故事稿及相关材料(包括与受访者的照片、访谈时的照片、访谈逐字稿及其他相关材料)。

特别说明:大赛时间充足,敬请参加人员在积极参与的同时,注意新冠肺炎疫情防护,不要单纯为了完成访谈跨地区流动。

八、投稿方式

请将最后定稿的口述故事电子版和相应证明材料,发送至联系人邮箱,邮件主题请按“姓名+所在地+一线扶贫干部姓名”格式填写,并在邮件正文中留下联系人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联 系 人:谢治菊 许文朔 罗浩奇。联系邮箱:许文朔:576145151@qq.com罗浩奇:17875964646@163.com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十大工作荣耀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学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毕业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毕业报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论文报告(2012-2016)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读研报告(2015-2018)    


珠江会讲

珠江会讲||第1期:疫情之下的学术张望
珠江会讲||第2期:疫情之下的经济展望
珠江会讲||第3期:疫情之下的乡村图景珠江会讲||第4期:疫情之下的围城记忆
珠江会讲||第5期: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珠江会讲||第6期:疫情之下的青年担当
珠江会讲||第7期:疫情之下的智慧防控
珠江会讲||第8期:疫情之下的大国九问
珠江会讲||第9期:疫情之下的海外乡愁
珠江会讲||第10期:疫情之下的化危为机
珠江会讲||第11期:疫情之下的纽约观察
珠江会讲||第12期:疫情之下的田园网课
珠江会讲||第13期:疫情之下的舆情治理
珠江会讲||第14期:疫情之下的北京观察
珠江会讲||第15期:疫情之下的国际合作珠江会讲||第16期:疫情之下的生涯重塑珠江会讲||第17期:疫情之下的心理防护
珠江会讲||第18期:疫情之下的全球治理
珠江会讲||第19期:疫情之下的瑞典观察
珠江会讲||第20期:疫情之下的韩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1期:疫情之下的罗马观察
珠江会讲||第22期:疫情之下的美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3期:疫情之下的狮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4期:疫情之下的英伦观察珠江会讲||第25期:疫情之下的加州观察
珠江会讲||第26期:疫情之下的澳洲观察
珠江会讲||第27期:疫情之下的雪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8期:疫情之下的社工行动
珠江会讲||第29期:疫情之下的志愿行动
珠江会讲||第30期:疫情之下的社区行动
珠江会讲||第31期:疫情之下的弱势关怀
珠江会讲||第32期:疫情之下的北美观察
珠江会讲||第33期:疫情之下的印度观察
珠江会讲||第34期:疫情之下的瑞士观察
珠江会讲||第35期:疫情之下的伊朗观察
珠江会讲||第36期:疫情之下的日本观察
珠江会讲||第37期:疫情之下的德国观察


谷琶书苑||荐读:卫生政策与大国健康

谷琶书苑||荐读:公共卫生与健康城市

谷琶书苑||荐读:病毒、疾病与人类

谷琶书苑||荐读:阅读防疫,以读攻毒

谷琶课程||档案《1910:哈尔滨鼠疫》

谷琶课程||纪录片《下一次瘟疫爆发》

谷琶课程||美剧《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谷琶课程||电影《极度恐慌:致命的病毒》

谷琶课程||张文宏:《传染病学》概说

谷琶课程||沈洪兵:《新冠病毒及其应对》

谷琶课程||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

谷琶课程||邬贺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谷琶课程||温铁军:《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机》

谷琶课程||王绍光:《中国体制的优势》

谷琶课程||李芒:《疫情之中话教学》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