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珠江会讲||第5期: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珠江会讲第5期

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编者按】病毒与人类共进退,灾难与文明共成长。己亥末,庚子初,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每一个人都是这场战疫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其中,诸多经历,诸多场景,诸多记忆,都会成为我们难以抹去的岁月片断。2020年2月27日上午,珠江会讲第5期,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疫情治理观察小组和广东省高校骨干辅导员付艳领衔工作室20余人通过腾讯视频会议方式进行了线上交流与积极讨论。

严艳(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各位好,我在贵州安顺向老师们和同学们问好。本次重大突发疫情带给了我们国人若干的痛苦、伤痕和记忆,也带给了我们青年一堂实实在在的人生观教育课。那么,作为高校辅导员,刘明珠老师,你认为疫情给了我们青年什么样的人生教育?

◎刘明珠(南方医科大学辅导员)大家好!我在广州向各位问好!很认同刚刚陈老师提出的在当前疫情下倡导的“四个尊重”(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科学、尊重自己)以及“技术、数据和青年是战疫成功的三大法宝”。其中,青年就是战疫中的主体,他们是前线“最美逆行者”中成长起来的90后生力军,是后方给家中老人科普疫情、劝戴口罩的主力军。这次重大突发疫情给了中国青年一场最好的人生思政课。借助舆情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榜样引领教育,是疫情下最生动的教材。

疫情爆发以来,每日新增病例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伴随着部分政府官员失职被免、基层疫情防控数据统计重负中多头指挥、痕迹主义的及时纠偏、政府公众号的网络辟谣、武汉红十字会被质疑暴露出的一些管理问题等令人关注的公共事件,当我们舒缓一下紧张的神经进行疫情下的生活观察,“下厨房”APP下载量激增,抖音朋友圈流行“看起来都会,做起来都废”厨艺大赛、手工制作、花草打理比拼,各种“Tony老师”附身宅家理发照线上分享,当这一张一弛的碎片化舆情信息进入视野,青年学生这个群体应该从疫情这鲜活的教材中汲取什么,成了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倡导把共同抗疫斗争作为推进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实践和生动教材。



◎刘成(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候选人):大家好,我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老家向各位老师和同学们问好。请问明珠老师,疫情之下借助舆情做好青年人的思政工作,我们大学生青年应该怎么做?

◎刘明珠(南方医科大学辅导员)首先,做好生命健康教育。新冠病毒最先发现和吃野生动物有关,对于自然的敬畏、尊重自然显得尤为重要。而疫情爆发后,“80后”、“90后”青年医护人员请战上疫区救治,尊重生命、救死扶伤不仅是他们这些白衣天使的职责,青年人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也需得到彰显。医护人员的感染去世,武汉彭银华医生等不到的婚礼故事,悲壮而让人警醒珍惜生命的可贵,那是医护人员的生命换回来的健康守护。做好生命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毕业生对于疫情下实习安排、毕业答辩、考研复试、毕业招聘各种待定的担忧焦虑,也需要得到及时的疏导,疫情给所有青年学子上了一场特殊的生命健康教育课。

其次,传递爱国正能量。当宅在家里不出门就是为祖国做贡献,当不传谣、不信谣就是为疫情下不人心惶惶出一份力,青年群体的爱国行为是身处乡村劝长辈闭门不出的坚守,是身在闹市和父母不参加公共聚餐的劝诫。大数据融入疫情防控,正能量在“武汉加油”的视频、歌曲、漫画创作等载体中传递。当四川广元聚集喝坝坝茶、陶陶居开业扎堆排队有未戴口罩者,蜂拥而出排长队买吃的人群释放着松懈后短暂的狂欢,这些网络照片直观刺激着人的眼球,带给人震撼和反思,《人民日报》公众号发出“不要让无数人的努力功亏一篑”的呼吁,这些都给青年团结一心、共克时艰上了爱国的重要一课。

再次,挖掘榜样的时代内涵。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对比那些一上课网速就不好,没有摄像头,一提问就全员闭麦,上课时候吃零食、躺被窝、时不时还传来王者荣耀的声音的反面“网课学困生”,另一波特殊的“网课照”也成了感染无数人的学习“榜样”:现代版“凿壁借光”在村委会蹭网的河南农村女孩,走陡峭山路上悬崖求网络信号听网课的四川高一女生,方舱医院默默啃《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备战高考的武汉女生……疫情下无聊放纵和严格自律两种态度的鲜明对比,也是“伟大的差距”在平凡积累中拉开的关键。这些克服困难求学的榜样,给了多少抱怨宅家无聊和在游戏中飘忽的青年一记振聋发聩。网络时代价值多元化,榜样的内涵和外延在拓展,“硬核医生”张文宏敢于真言、金句频出镇定人心,95岁清华教授直播授课上热搜,钟南山84岁高龄再次挂帅出征成为特殊时期的信赖权威和全民偶像……青年人对偶像的追逐,也从仰望到共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行动。战疫前线防护服上“胡歌老婆”的文字留痕,“王力宏迷妹”南方医院三院护士获王力宏回应和歌声鼓励,方舱医院护士“希望国家给我分配一个男朋友”的文字表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场上,青年们用自己的表达方式,以网络为媒,搭建起偶像带给自己力量的桥梁,丰富着榜样的时代内涵。

最后,战疫支援落实于行。各地团组织成立的青年“战疫”突击队,汇聚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青年返乡志愿者线上为医护人员家庭子女辅导作业,各级团委联合公益组织发动青年团员为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家庭免费配送基本食物,帮助前线医务人员解决后方家庭的生活保障问题。以“武汉加油”“最美逆行者”“疫情防控,我们在行动”等为主题,发起的视频、歌曲、海报、绘画等创作活动,引领青年大学生通过文化作品抒发对武汉、对祖国的祝福之情和对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将对战疫胜利的支援落实到行动上。


 

◎梁世杰(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项目专员)项连博士好,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网络舆情,您认为有哪些重点内容值得您所关注和感兴趣?

◎胡项连(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博士候选人)大家好!我在湖南岳阳向老师和同学们问好。我的感觉,新冠肺炎爆发后,政府舆情治理极为重要。刚才导师从技术、数据等方面分析了如何使政府更有效的实现舆情的智慧治理,还强调研究生要注重自身理论移植能力和概念创造能力的训练,给我们上了一堂极富意义的线上课。就自身学术兴趣而言,我认为在此次疫情抗战中的叙事也可以作为舆情治理研究的一个方面。例如,政府有关疫情的报道主要有哪些议题?有何种明显特征?对舆情治理结果有何影响?从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爆发至今,与新冠肺炎有关或由新冠肺炎引发的网络议题诸多。除了对新冠肺炎感染和传播机制及其预防措施讨论外,尤为重要的是此次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政府治理的追问。与政府治理有关的网络议题,如疾控体系建设,医疗体系治理,科研管理体制,政府谣言治理,基层法治、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等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注意。新冠肺炎疫情区分为疫情诊断与决策阶段(2020年1月20日前)和疫情防控阶段(2020年1月20日至今)两个阶段。由于对疫情诊断不准和决策缓慢,政府在第一阶段的舆情治理中处于被动地位。但是自钟南山院士宣布病毒人传人,到武汉1月23日封城,政府针对新冠肺炎采取的快速有力措施,以其持续、及时、透明和详细地公开疫情数据,赢得了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最后,从个人情感来讲,我们经历了“非典”的惨痛,但是似乎并没有真正吸取其中教训,新冠肺炎又让我们付出了沉重代价。希望经此一役,全社会能够全面反思,不要再让这种悲剧重现。


 

◎李莹(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大家好!我在河南济源老家向各位问好!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许多人都因为说谎、瞒报行程不仅威胁到其他人的生命健康,自身也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希望刘建义老师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给我们解答,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人不愿意说真话呢?

◎刘建义(《南方治理评论》副主编):我认为,政府工作人员在地毯式排查过程中,被调查人说谎、隐瞒行程是导致疫情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归根结底是技术和制度的问题。就制度方面而言,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通过各种规则的制定约束人们的行为,因此制度具有激励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3修正)》相关规定,公民有提供真实信息、配合疫情防治的义务,政府、职能部门则有及时公开疫情信息的职责,一旦没有履行,将受到批评、行政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从而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但当上述压力低于受众的风险预期、或超过受众承受极限时,激励就失效了,“激励不足容易造成‘不愿为’,约束过严容易造成‘不敢为’”。因此,制度失灵带来的激励失灵导致被调查者不愿意说真话。就技术方面而言,大数据具有量大、速高、样多等特性,能为决策者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但在实然层面,“群防群治”模式的复兴表明新兴技术的适用范围依然有限,网上疫情申报系统更是“换汤不换药”,信息质量依然取决于申报者,这会导致信息从源头上出现偏差,在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噪音、利益俘获会进一步恶化信息的质量。


 

◎付艳(广东省高校骨干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各位新年快乐!这次重大突发疫情事件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给我们年轻人带来无法忘却的人生记忆。胡晓老师,本次重大突发疫情防控给您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为什么?

◎胡晓(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大家好!我在湖南长沙向各位问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实施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联防联控”与“群防群治”的前提在于动员,特别是对广大基层的动员,从动员的主体而言,既要强调组织动员,也要重视群众动员。从目前的疫情防控实践来看,按照中央有关精神,各级单位纷纷采取了系列措施,例如省级单位调整应急响应级别、某些农村(社区)硬核封路、硬核广播等等,我们不难发现行政体系内部从上到下的组织动员已经基本实现。正因为如此,随着组织动员工作的迅速开展,疫情传播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但是在广大基层地区,由于群众的自觉防控意识不强,聚集性活动仍然较为频繁,成为了疫情防控中的突出问题。

在基层组织的全面动员下,具有防控意识的群众逐渐认识到了疫情防控的必要性,主动配合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部分人员在初期未意识到疫情严重程度和所需防护强度,随着基层防控工作的深入,他们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进行防护。在经历的一段时间的“强制性”紧张后,逐渐开始放松警惕,聚众打牌、串门闲聊等生活方式逐渐回归日常化。原因在于群众被动“动”起来和主动“动员起来”有本质区别,对防疫工作的配合多是由于组织动员工作中的强制性要求,组织动员强而群众动员弱。

具体而言,对于当下比较欠缺的群众动员,可以通过发动基层能人,比如本村的年轻人、志愿者、积极分子、老党员、老干部等社会性力量,引导群众真正认识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与聚集性活动的风险性,积极倡导一种积极健康的疫情防控意识,真正做到自觉防控、自主防控。疫情防控如果仅仅只是依靠组织动员,自上而下的考核制度容易滑向形式主义的“表格防疫”,而只凭群众自发性防疫,又缺乏硬性约束,难以克服生活习惯。因此,基层防疫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实现组织动员和群众动员的结合,打好一场既有“顶层设计”又有“群防群治”的人民抗疫战争。   



◎刘从富(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项目专员)大家好!我在广东惠州向大家问好!此次疫情防控中,不透明和公信力的问题引发了网民的质疑和讨论,请陈银成老师谈谈您的见解。

◎陈银成(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辅导员):大家好!各位宅家辛苦了!这段时间以来全网媒体流量都与疫情相关,满屏都是忧愁、牵挂和伤感。关于疫情防控中的公开性和公信力问题,尽管疫情前期怨言很多,有黄冈主任的“一问三不知”、寿光捐赠被售卖、红十字会不作为的各种被质疑的场景和故事……但总体而言,本次疫情信息和数据的发布还是很及时、透明度也高,公众的知情度也高,公信力也越来越强,这是我们青年人乐于见到的,毕竟我们这一代人是在拥抱移动网络、快速高铁、智能手机的时代里长大的大疫当前,我们也十分理解基层工作的复杂、繁冗、细致和艰辛,但是基于“人命关天”的公理,公众的质疑和指责也并无不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从健康和生命的原初状态出发的。我想,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经成为了提高公务工作透明度和公共部门公信力的重要工具。


记录|李莹(河南济源)、梁世杰(广州广州)
整理|邓伟(陕西宝鸡)、李义科(湖南常宁)审读|刘建义(广东广州)、付艳(广东广州)


珠江会讲

珠江会讲||第1期:疫情之下的学术张望

珠江会讲||第2期:疫情之下的经济展望

珠江会讲||第3期:疫情之下的乡村图景

珠江会讲||第4期:疫情之下的围城记忆






疫情期间教学资源

回归学堂
回归学堂||《陈安讲疫情》第1-3集
回归学堂||《垃圾分类微课》第1-3集

谷琶课程

谷琶课程||档案《1910:哈尔滨鼠疫》

谷琶课程||纪录片《下一次瘟疫爆发》

谷琶课程||美剧《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谷琶课程||电影《极度恐慌:致命的病毒》

谷琶课程||张文宏:《传染病学》概说

谷琶课程||沈洪兵:《新冠病毒及其应对》

谷琶课程||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

谷琶课程||邬贺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谷琶课程||温铁军:《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机》

谷琶课程||李芒:《疫情之中话教学》

谷琶书苑

谷琶书苑||荐读:卫生政策与大国健康

谷琶书苑||荐读:公共卫生与健康城市

谷琶书苑||荐读:病毒、疾病与人类

谷琶书苑||荐读:阅读防疫,以读攻毒




谷琶声音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安排

谷琶特辑||安莲等: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望乡的征人
谷琶视点||姚华松:一位黄冈乡村小组长抗疫的一天
谷琶视点||姚华松:一位黄冈籍学者的九点呼吁
公管师说||姚华松:从重疫区致信学子们
谷琶视点||姚华松:疫情笼罩下的“黄冈乡愁”
谷琶视点||张惠:信息公开是疫情防控前提
谷琶特辑||黄鑫:坚持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两不误
谷琶特辑||黄鑫:NCP疫情防控的GUPA进行时
第一观点||陈潭:面向ICT时代的疫情治理革命
谷琶视点||何瑞豪:这场战疫没有旁观者
谷琶视点||周利敏:从社会脆弱性到社会建构主义
谷琶视点||谢俊贵:试论SARS的社会控制南边随笔||刘杰等:《满江红·冷春战疫》第一观点||陈升等:当下疫情防控的问题、对策与启示
谷琶特辑||风月同天,山川同心:来自海外校友的问候
谷琶脸谱||任婉婷等:疫情之下大学生的假期日常
谷琶资讯||全球免费数字图书馆资源大全
谷琶资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什么?怎么防?
谷琶资讯||广东学校防控NCP疫情的工作要求

●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gzggxy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南方治理评论》 :gdgzpar@163.com。《社会创新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