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课程||沈洪兵:《新冠病毒及其应对》




抗击新冠疫情

共守健康安全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瘟疫是轮回的,而人类是健忘的。“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亡羊补牢”的下一句并不是多此一举,而是为时未晚。尽管目前形势尚不明朗,但多数中国人愿意相信,我们最终一定还是能够渡过难关。而渡过难关之后,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是摆在大家面前更为重要的课题。毕竟,每个人上学时都背过的杜牧名句,声尤在耳——“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课程简介:课程从疫情是如何发生的、它的元凶究竟是谁出发,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疫情传播的过程、病人临床表现等内容,并为个体做好自身防护提出了建议。




【讲者】沈洪兵,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校长,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





↓↓↓

01  这种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到底从何而来?


答:对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其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高达85%,推测与SARS冠状病毒一样,可能也是来源于自然宿主蝙蝠。但是对病原体的溯源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和中间宿主还没有定论。

02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答: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一般经过3~7天、不超过14天的潜伏期,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当然,也有一些轻症病例,发热不明显,偶尔干咳或者乏力,临床症状轻微,无明显肺炎表现,极易被忽视。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更是给防控工作带来挑战。
03

传染病流行有哪几个基本环节?

答: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且相互联系才能形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根本措施,也是有效措施。

04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此外也可通过接触传播,怎样做才能有效防止感染?

答:在疾病流行期间,外出时(尤其是前往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时)一定要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打招呼时避免拥抱、握手等肢体接触,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衣袖遮挡口鼻;经常洗手,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最新的研究还表明,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其粪便中也可检出病毒,即可能存在粪-口传播途径,进一步提示加强个人卫生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05 目前,治疗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有哪些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预防?


答:首先,要增强卫生健康意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膳食,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其次,要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在其指导下隔离观察或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此外,正确认识重大疫情发生时出现的各种情绪、生理、思维、行为应激反应,接受可信来源的信息,建立有效的心理防疫。如果出现无法调节的心理创伤,要及时接受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

06  如果我是一名学生,返校后应该怎么做?


答:同学们如需返校,不能放松警惕。我建议:1. 返校前有过疫情高发地区(如武汉等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建议居家观察14天期满再返校。2. 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返校时,建议同学们全程佩戴口罩,减少接触公共物品,随时保持手部卫生。3. 学生返校后应每日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每日测量两次体温,尽量减少外出,避免与其他人员接触;在发生近距离接触环境中,要正确佩戴口罩,尽量缩小活动范围。


07 面对师生返校,学校应该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答:1. 学校要做好学生缺勤、早退、请假记录,设置疫情管理人员及疫情报告系统,密切监测学生的健康状态,及时识别和发现师生员工中出现的可疑症状,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和消毒工作。

2. 学校应尽量避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食堂、礼堂、教师办公室、卫生间等公共活动区域,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加强通风,配备必要的洗手液、手消毒剂等卫生用品。

3. 加强进出校园的人员和车辆管理,在学校门口设置临时观察点,做好进校人员的体温和症状监测工作。

4. 在学校附近设置医学隔离观察点,单人单间,用于临时安置有发热、咳嗽、流行病学史的可疑人员,注意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来源|微言教育政务新媒体

编辑|谷琶新媒体工作室


GUPA课程特辑

谷琶课程||档案《1910:哈尔滨鼠疫》

谷琶课程||纪录片《下一次瘟疫爆发》

谷琶课程||张文宏:《传染病学》概说

GUPA阅读特辑

谷琶书苑||荐读:卫生政策与大国健康

谷琶书苑||荐读:公共卫生与健康城市

谷琶书苑||荐读:病毒、疾病与人类

谷琶书苑||荐读:阅读防疫,以读攻毒



疫情防控GUPA专辑



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安排

谷琶特辑||安莲等: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望乡的征人
谷琶视点||姚华松:一位黄冈乡村小组长抗疫的一天
谷琶视点||姚华松:一位黄冈籍学者的九点呼吁
公管师说||姚华松:从重疫区致信学子们
谷琶视点||姚华松:疫情笼罩下的“黄冈乡愁”
谷琶视点||张惠:信息公开是疫情防控前提
谷琶特辑||黄鑫:NCP疫情防控的GUPA进行时
谷琶视点||何瑞豪:这场战疫没有旁观者
谷琶视点||周利敏:从社会脆弱性到社会建构主义
谷琶视点||谢俊贵:试论SARS的社会控制南边随笔||刘杰等:《满江红·冷春战疫》第一观点||陈升等:当下疫情防控的问题、对策与启示
谷琶脸谱||任婉婷等:疫情之下大学生的假期日常
谷琶资讯||全球免费数字图书馆资源大全
谷琶资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什么?怎么防?
谷琶资讯||广东学校防控NCP疫情的工作要求


●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gzggxy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南方治理评论》 :gdgzpar@163.com。《社会创新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