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课程||美剧《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瘟疫是轮回的,而人类是健忘的。“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亡羊补牢”的下一句并不是多此一举,而是为时未晚。尽管目前形势尚不明朗,但多数中国人愿意相信,我们最终一定还是能够渡过难关。而渡过难关之后,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是摆在大家面前更为重要的课题。毕竟,每个人上学时都背过的杜牧名句,声尤在耳——“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英文原剧名就是<the hot zone>,指的就是生物危险品第四等级实验室这个地方。 《血疫》中文版是2016年3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 [美] 理查德·普雷斯顿。理查德·普雷斯顿(RICHARD PRESTON,1954— ),美国非虚构作家,《纽约客》撰稿人。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英文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非虚构作家约翰·麦克菲。普雷斯顿擅长以非虚构手法,处理科学题材。1984年,他出版了首部非虚构作品《第一道光》,这本天文学题材的书获得了美国物理学学会的科学写作奖。十年后,普雷斯顿推出了另一部科学写作经典《血疫》,这本描写埃博拉病毒缘起的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长踞《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首达61周。普雷斯顿因此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他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以非医师身分获奖的得主。



       就在新一代“神剧”《切尔诺贝利》让上世纪震惊全球的核灾难重新回归主流视野的同时,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与福斯21台联合制作的限定剧《血疫》则展示了另一个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威胁的危机事件——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面对切尔诺贝利,如今的科技手段尚且还有办法勉强应对,但对于当下依然在全球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即便是全球各国顶级科学家们经过多年苦心研究,目前依然没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加上这一病毒易于传播和高死亡率的特性,因此埃博拉病毒被列为生物性危害第四级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这部最新的限定剧便是聚焦于美国如何在1989年避免了一场埃博拉病毒传染的始末,并在主线剧情之外穿插了埃博拉病毒是如何在1976年于刚果地区被发现的。不同于《切尔诺贝利》仅仅是参考了非虚构作品《切尔诺贝利的悲鸣》,限定剧《血疫》直接改编自同名畅销书,而无论是原著小说还是剧集都完全是基于真实事件进行的改编。



      1989年11月,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雷斯顿城发生过埃博拉病毒事件。这个小城位于华盛顿特区以西24公里处,晴朗的天气里人们都能在雷斯顿城的高层建筑上望见华盛顿纪念碑那米黄色的尖顶。这里的灵长类动物检疫中心接收了100只从菲律宾进口的食蟹猴。没过几天,两只死亡。理论上,少量动物死亡是很常见的。令人不安的是,不到一个月,又有29只猴子死亡。随着猴子死亡相继增加,科研人员渐渐逼近真相:猴子感染了一种未知的病毒。在大量研究下,他们认为这是埃博拉病毒。最后,美军出动将大楼封锁,所有动物处死。幸运的是,在目前已知的五种埃博拉病毒中,这种雷斯顿型亚型只感染灵长类动物,让人类逃过一劫。1994年,美国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基于这一史料,采访大量亲历者后出版非虚构作品。此书甫一出版,迅速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达61周之久,20多年来,《血疫》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销售300多万册,已成为有关埃博拉病毒最具影响力的非虚构经典之作。普雷斯顿因此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他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以非医师身分获奖的得主。



      我们一直不清楚到底是谁第一次从自然界中感染了埃博拉。不过现在科学界基本确定,埃博拉病毒在自然界的宿主是一种果蝠,即以水果为食的蝙蝠。在非洲,果蝠是当地人的一种食物,与人类有比较密切的接触。1976年,扎伊尔,也就是现在的刚果(金),暴发过一次埃博拉疫情。疫情集中在埃博拉河流域,这也是埃博拉名称的由来。埃博拉病毒粒子有七种蛋白质,目前我们只大致了解其中三种,对另外四种基本没有认知。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只有2到21天,一般来说只需要10天就会发作,发作后便具有了传染性。埃博拉病毒会让免疫系统完全失灵。埃博拉病毒最初的表现是头疼、疲倦,接着是浑身出现血点。它会袭击人体内除骨骼和骨骼肌以外的全部组织和器官,寄生在细胞里,在血液里造成凝块,堵塞血流,导致全身出现坏死点。随着病情发展,感染者会成为一个充满病毒的人体炸弹,流出的每一滴血都包含无数个病毒粒子。病毒会摧毁感染者的大脑,在临终前造成痉挛,感染者四肢胡乱踢打,血液飞溅。



      埃博拉为什么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一个原因是,它的致死率太高了。埃博拉只有在发病后才具有传染性,但在发病后病毒还没来得及找到下一个宿主,患者就死亡了,这大大限制了埃博拉的传播。另一个原因是,虽然雷斯顿亚型可以在猴群中通过空气传播,还能从猴子传给人,但还没有出现人通过空气传播给人的病例。这样一来,如果埃博拉只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那么感染途径就是可控的了。我们只要在感染者发病后对其进行隔离,让医护人员做好防护措施,就能控制住疫情。

编辑|谷琶新媒体工作室


GUPA课程特辑

谷琶课程||档案《1910:哈尔滨鼠疫》

谷琶课程||纪录片《下一次瘟疫爆发》

谷琶课程||张文宏:《传染病学》概说

谷琶课程||沈洪兵:《新冠病毒及其应对》

谷琶课程||温铁军:《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机》

GUPA阅读特辑

谷琶书苑||荐读:卫生政策与大国健康

谷琶书苑||荐读:公共卫生与健康城市

谷琶书苑||荐读:病毒、疾病与人类

谷琶书苑||荐读:阅读防疫,以读攻毒



疫情防控GUPA专辑



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安排

谷琶特辑||安莲等: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望乡的征人
谷琶视点||姚华松:一位黄冈乡村小组长抗疫的一天
谷琶视点||姚华松:一位黄冈籍学者的九点呼吁
公管师说||姚华松:从重疫区致信学子们
谷琶视点||姚华松:疫情笼罩下的“黄冈乡愁”
谷琶视点||张惠:信息公开是疫情防控前提
谷琶特辑||黄鑫:NCP疫情防控的GUPA进行时
谷琶视点||何瑞豪:这场战疫没有旁观者
谷琶视点||周利敏:从社会脆弱性到社会建构主义
谷琶视点||谢俊贵:试论SARS的社会控制南边随笔||刘杰等:《满江红·冷春战疫》第一观点||陈升等:当下疫情防控的问题、对策与启示
谷琶脸谱||任婉婷等:疫情之下大学生的假期日常
谷琶资讯||全球免费数字图书馆资源大全
谷琶资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什么?怎么防?
谷琶资讯||广东学校防控NCP疫情的工作要求


●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gzggxy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南方治理评论》 :gdgzpar@163.com。《社会创新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