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珠江会讲||第8期:疫情之下的大国九问



     

珠江会讲第8期

疫情之下的大国九问

    

       【编者按】病毒与人类共进退,灾难与文明共成长。己亥末,庚子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每一个人都是这场战疫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诸多经历,诸多场景,诸多记忆,都会成为我们难以抹去的岁月片断。2020年3月5日下午,珠江会讲第8期,《南方治理评论》主编陈潭教授特邀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肖唐付教授围绕“疫情出题、政府作答与人民判卷”开展了线上访谈和线下记录。

 

◎《南方治理评论》:肖教授,您好!久未晤面,甚是想念,虽在一城一校,犹隔千山万水,俨然“天下苦秦久矣”!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已经逐渐呈现某些向好的迹象,但貌似仍还没到“拐点”,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此次重大突发疫情事件从武汉爆发,迅速蔓延到目前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持续震荡。作为鄂籍英山人,虽然您今年在广州过年,但却时时刻刻无不关注英山、武汉和湖北。

◎肖唐付:2019年岁末和2020年年初,武汉发生了不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受紧随其后的春运人口流动大潮影响,该病毒快速扩散和蔓延至全国各地及部分境外地区,在湖北等核心地区,呈爆发态势,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在国内,防控新冠病毒疫情成为国家意志和首要任务,历史上罕见地采取了局部封城、封村、封路等强制措施,全民动员,四面驰援,取得了初步防控效果。在国际上,世界卫生组织(WHO)把武汉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卫生事件(PHEIC),使得我国国际外交、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面临严峻考验。面对突发疫情,我们内外交困,但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性,举全国之力,有信心有能力尽快控制疫情,保障人民健康,恢复社会正常秩序,这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可喜的是,我国举全国之力进行全民动员,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防控和救治举措,取得了重大成效,湖北省和全国的疫情扩散得到有效遏制,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也为世界各国防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得到了WHO和联合国高度认可。然而,在这场全民防控疫情的战争中,也暴露了我国社会治理方面的诸多问题,涉及应急处置、信息公开、危机攻关、科学普及和学科伦理等诸多方面,亟需系统总结和深刻反思。春节期间,我虽然身处羊城广州,但心系家乡疫情防控,时刻关注着荆楚大地上的疫情进展,关心着家乡黄冈市英山县的防控动态,前期为每天不但增长的确诊病例而揪心,近期也为每天不断减少的病例和不但增加的治愈出院者开心不已,尤其是看到2月27日英山县成为湖北省首个现有新冠肺炎患者全部出院的县而激动万分!希望家乡湖北早日解除疫情,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拥抱春暖花开的美好时光!

 

◎《南方治理评论》:被WHO命名为COVID-19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据悉,中国已公布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将有助于全球科学家和公共卫生组织加入诊断试剂的研发及病毒致病性研究。

◎肖唐付:因为诱发COVID-19疾病的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所以对其来源、致病过程特征及致病机理知之甚少。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感染患者生物样本采样、病死者捐献遗体解剖和病理采样,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探究其致病来源、致病途径和致病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实际防控指导意义。我相信,随着这方面工作的不断深入,将会获得更多新认识,对于阻控病毒传播、精准临床诊断与救治、疫苗研制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肺炎呼吸道疾病,按照常理本就具有很强传播性的,现业已表明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所以,从公共卫生学角度,做好个人防范是遏制病毒传播和保护自身的最简洁的办法,比如尽量居家减少外出,公共场合戴口罩,勤洗手,科学睡眠和锻炼以增强免疫力等。在这方面,一定要相信科学,学习病毒防范新知识,形成防控共识,不侥幸,自觉遵守,积极参与居家、社区和城市防控,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防控氛围,为打赢这场疫情人民战争做出积极贡献。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给我们上了一堂影响深远、记忆深刻的公共卫生课,深切表明公共卫生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个人不能独善其身,而是要身体力行,关注公共卫生,认识公共卫生,践行公共卫生,促进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南方治理评论》:依法防控和依法治理是开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基础。此次事件爆发以后,您也高度关注了相关法律方面的问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红十字会捐赠工作管理办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您认为需要在哪些方面作一些法律调整?

◎肖唐付:本次疫情的蔓延,直接指向与先期信息不公开透明、信息发布不及时、官方疫情通报延迟等一系列的重大失误,导致错失最佳防控时间窗口,随后还发生了武汉市政府、国家卫计委等多部门的“甩锅”现象。前者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地方政府无权发布有关新传染病信息,后者说有原卫生部颁发的文件,已授权地方政府自行发布疫情。由此可见,法律理解和执行混乱,导致疫情爆发,属于典型的政府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严重不足的表现。建议修订和完善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明晰责任主体,提高防治效率。

本次病毒爆发的可能源头,初步指向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长期非法买卖的野生动物。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所规定的禁止野生动物捕猎、买卖和食用等法律条款,在实践中并未监管和执法到位。建议修订和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进一步明晰禁止野生动物捕猎、买卖和食用的监管措施,实行鼓励举报制度,显著提高违法处罚力度,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此外,还要高度重视国家生物安全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包括生物安全样本保护、生物安全信息发布和共享,生物安全监测与预警及应急响应等,全面提高新时代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在此次疫情应急处置实践中,也凸显《红十字会捐赠工作管理办法》的实际执行和管理能力的不足,红十字会组织又一次被推上风尖浪口,失误频频,诟病多多。建议修订和完善捐赠工作管理办法,切实加强红十字组织建设和社会监督,重新树立红十字会“仁爱”的社会形象。

新成立的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对地震、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化学品爆炸等重大安全事件表现出较好的快速响应机制,但面对此次新冠病毒爆发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好像未听到其有力发声,也未见其显著作为。相反,以武汉市政府为代表,其把控突发的新问题、新情况的处置能力,明显不足,如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发热门诊交叉感染甚众,部门和区域调控措施不力,多部门多机构协调和管理混乱。建议完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此外,疫情期间,网络谣言四起,群众盲目跟风;相关政府部门,辟谣不力,效果不佳。因此,相关法律和制度表述不清,或者存在明显漏洞,或者执法不力,严重影响了国家和社会公共资源的信用力,亟需公共信用资源体系重建和推进。


 

◎《南方治理评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目标。显然,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也是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次疫情大考应该差不多进入“期中考试”阶段了,作为长期的评卷人,您给重疫区的地方治理可以打多少分?

◎肖唐付:本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地方政府机构对早期疫情的认识不清、把控不准、防控不力,多部门协调机制不畅,管理体系混乱,动态应急处置能力软弱,屡屡贻误防控战机,导致社会恐惧和混乱无序。建议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大疫当前,早期的地方处置给人的感觉是疫情基本数据不清楚、应急工作思路不清晰、防控措施不得力,存在在“政治正确”和“责任甩锅”之间的慵懒漂移作风,解决重大复杂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疫情新闻发布会准备不充分、数字不准确,支支吾吾,答非所问,甚至念稿子水平也低下……原本以为,实行封闭管理的看守所和监狱系统应该是抗疫最安全的地方,殊不知监狱系统也放出了幺蛾子。湖北武汉女子监狱和湖北省汉津监狱居然也确诊271例新冠肺炎患者,也充分暴露了监狱防疫工作不力、内部管理混乱、制度执行走样、法治意识淡漠等严重问题。因此,提高领导干部工作本领,增强综合能力和驾驭能力,提升尊重科学规律、责任担当作为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因此,某些地方政府在这场抗疫“期中考试”中,考前复习是不到位的,对考点“不忘初心”的复习,似和尚念经,流于形式,不上心,不入脑,短板弱项多多,复习方法不得要领,答题状态差,答卷空白多,有些答案居然犯了常识性错误,真是匪夷所思。当然,如果是我来判卷,分数肯定是不及格的!必须补考,甚至还要责令劝退处理!由此,建议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打破干部终身制,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和辞职制度,强化官员问责体系。但是,一线医务人员和一线其他工作人员始终是优秀的,某些地方政府在期中考试的后期阶段也慢慢地表现出了优秀等级的一面,这是可喜的和值得期待的。

 

◎《南方治理评论》:此次疫情蔓延和防控,网上出现了很多科研机构和学者的声音,但有些发声晦涩难解,引起网络热议。这里涉及到关于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情怀问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肖唐付:此次疫情蔓延,也暴露了学术界许多问题,备受社会诟病。在公共卫生预防领域,论文导向问题突出,多数研究成果不能有效指导传染病等公共卫生诊断和防控实践。一些专家团队只关注发表所谓高水平SCI论文,没有坚守科学家的职业操守,未能实事求是和及时上报疫情的最新认识,错失了及早防控的时间窗口。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发布“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所谓研究进展,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也紧随发布“金银花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进展,……,实在是不合时宜、哗众取宠、争名夺利、网红之嫌,造成了抢购药物的社会恐慌,与全民防控的严峻时局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科学家的社会形象。

当下科学界浮夸和浮躁之风盛行,弄虚作假,争名夺利,不利于国家创新和创造。其中,五彩缤纷的人才头衔和帽子,在现实生活中与政治待遇和社会待遇挂钩,成为当下许多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学术浮躁的根源之一,也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金字塔尖下更大的一批有学识、有钻研的科研人员。回想上世纪50-60年代,大批科学家,胸怀报国之心,急国家之所急,瞄国家至所需,家国情怀,不计名利,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两弹一星”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历史性的不朽贡献。从国家长久的原始创新出发,建议取消学术界系列人才头衔,或者严格禁止人才头衔与政治或经济待遇挂钩、与系列评估排名挂钩,真正回归学术本质,回归思考之源,静心科研,潜心教学,为新时代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事业做出贡献!

 

◎《南方治理评论》:此次疫情蔓延,有关病毒来源和传播途径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您是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从生态和环境科学的角度,您认为可以有哪些思考和回应呢?

◎肖唐付:此次疫情源于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Novelcoronavirus-2019)通过尚未获知的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人体肺部发炎病变,并产生很强的呼吸道传播和感染力,病重患者会因为呼吸困难而死亡。然而,迄今对该病毒的自然界来源、致病途径和致病机理,还知之甚少。从生态和环境学研究角度,此次疫情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学科思考。所有类似于这次诱发COVID-19疾病的新型病毒,依托宿主细胞就是一种生物,但一旦离开了宿主细胞,又是一种化学物质,因此兼具生物和非生物(化学物质)双重特性。所以,病毒在自然界中,即可存在于宿主动物如蝙蝠身上,也可能通过宿主动物尸体或排泄物残存在自然界土壤、水体、空气和植物体(如植物根系)等环境介质中。最新研究报道,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粪便和尿液中,也发现有新冠状病毒。那么,这些病毒完全有可能进入自然水体和土壤中,成为潜在的二次扩散病原体。还有研究表明,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深层冰芯中发现了33种病毒的遗传信息,其中有28种全新的病毒;在北极圈冻土下,也发现了多个巨型病毒样本。随着全球变暖,一旦冰川消退,冻土融解,被囚禁的致命病毒可能将被重新唤醒,随之而来的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新型病毒危机。所以,从生态和环境学角度,开展病毒在地球表层环境介质中的分布特征、赋存形态和迁移扩散规律研究,追溯病毒来源和扩散信息,加强土壤、水体、大气和生物中病毒监测与预警,显得尤为必要,对于新型病毒流行病防控也有实际指导意义。因此,要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有力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优良生态环境支撑。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恰如其时,为加快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流行病防控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南方治理评论》:当前有些地方出现了拒绝和歧视鄂车牌照、证件号码甚至手机号码的现象,您对此如何看待呢?

◎肖唐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爆发,是包括湖北省在内的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一个全新的疫情,既然猛烈地发生了,我们没有选择,唯有坦然面对和接受,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深处疫区的湖北人,首先深受其害,不但长时间居家隔离,正常的社会生活都按下了暂停键,同时也可能有亲人、朋友和同事,感染上了新冠肺炎,生理和心理上已备受煎熬。新冠状病毒COVID-19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我们防控的是这个病毒,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盯防”以鄂车牌照、42开头身份证号码或武汉手机号码为标签的湖北人。此外,很多有此“标签”的湖北人,疫情期间根本就没有涉足湖北,若还要强行隔离或遣返,显然是有些不近人情的。病毒防控,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而非恐惧,亦非谣言,更非污名化。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所指出的,在外地的湖北人需要的不是特权,也不是特殊“关照”,需要的只是平视;防控工作千头万绪、实属不易,在推进中善于纠偏,在完善中精准调整,防控有力度也有温度,就能更有成效,更能为人接受。

尽管如此,我想作为湖北人,也要换位思考,理解他乡人民的心情,做好解释和配合工作。这次疫情,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举国驰援湖北,几万人的逆行医疗队,成千上万吨的捐赠物资和巨额捐款,“硬核”汇集湖北,感人至深,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和“大爱无疆、大美无痕”的大国情怀。所以,只身在外的湖北人,即使因为这些所谓“标签盯防”受了些委屈,也不要有过激反应,反而依旧要深怀感恩之情,感谢全国各地人民对湖北的无私援助,并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努力工作,报效国家,回报社会。

 

◎《南方治理评论》:这次疫情防控从城市到乡村建立了全民防控网络,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您对此次村域、镇域、社区网格化宣传和管理问题有何评论?

◎肖唐付:此次疫情,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村村封路,社区封门,广播宣传,上门登记,防控有力,得到了基层人民群众理解,并遵守到位,做到了不走亲访友、不串门、戴口罩,取得了较好的物理隔离效果。具体来说,基层防控工作涉及农村地区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城镇的居委会和小区业委会、企业和学校等,是推动日常防控工作的主体力量,承担了大量信息传递、疫情知识普及和宣传、信息反馈的工作,以期迅速找出感染病例并迅速隔离,然后迅速追踪出密切接触者,为疫情防控与快速反应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示了基层社会网格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实际成效。这次抗疫斗争是一场检验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战演练,取得了较好的检验效果。但是,也暴露了基层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一些不足。比如,个别人员素质不佳,不遵守防控要求,产生了一些不和谐声音。此外,居民填写大量重复性信息采集表格,也备受诟病。建议进一步强化村域、镇域、社区网格化建设和管理,增强乡村医护资源配置,提升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处置水平;依托手机微信小程序,建立广谱性的信息采集小程序,一次性填写采集,后期(后台)实时更新,信息多部门共享,并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建议依托政府和社会资源,打造基层社区智慧网格,深化社区信息技术体系,促进社区高效、快捷化管理体系建设。

 

◎《南方治理评论》:英山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山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早在四大发明就有英山人的贡献了。肖教授,您是湖北英山人,英山、黄冈乃至湖北的疫情牵动着您,英山的情况怎么样了?听说,疫区的对口支援也很“硬核”,“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

◎肖唐付:我的家乡英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是黄冈市下辖10县(市)之一,人口40万,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0%;中央电视台“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公益广告词,宣传的就是英山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黄冈市比邻武汉,是除武汉市外的重灾区。截止2020年3月1日,黄冈市确诊病例2905例,其中英山62例,是全黄冈市辖区内最少的县市。更加可喜的是,2020年2月27日上午,英山县最后4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至此全县累计报告的62个确诊病例,除1人病亡外,全部治愈出院,在全市率先实现“四类人员”全部清零,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英山人民众志成城,上下一心,并在湖南永州医疗队驰援下,成为湖北省首个现有新冠肺炎患者全部出院的县。

据报道,英山县于2020年1月30日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月4日起即陆续有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月11日,湖南永州38人医疗队驰援英山;2月15日,该县完成对全部疑似病例、发热患者的核酸检测工作;2月16日起,报告新增确诊病例连续11天为零;2月27日,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全部出院。整个救治过程中,62名患者除1人死亡外,治愈率高达98.38%。在这场抗疫斗争中,英山县政府预判清晰,全程贯彻“筛查关口前移-隔离关口前移-收治关口前移”的防控模式,组织统筹有序,信息公开透明,舆论监督有力,鼓舞人心斗志,村民自治有方,全民防控得力,取得防控佳绩。尤其是英山县政府官网第一时间公布外来捐赠物资明细及分配去向,从30元人民币捐款到2箱泡面捐物,都列出了明细,甚至小到一颗鸡蛋都公示了去向……展示了较好的社会治理能力,所以网络上一篇“湖北终于有个考满分的县了”,引起了网络热议,成为其他抗疫地区“抄作业”的对象!尤为感慨的是,在抗疫最困难时刻,湖南人民及时伸出援手,湖南永州市38人医疗队“硬核”驰援英山,展现了湖南人民风月同天、湘楚一家亲的大爱情怀。为此,我在微信圈里,给湖南和永州的朋友和同事写下了“感谢湖南人民,感恩永州人民”的肺腑之言。

总之,英山战“疫”,彰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力量,演绎了大爱无疆、大美无痕的家国情怀,诠释了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的老区精神,凸显了人民中心的历史担当!英山加油!黄冈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世界加油!同一个缤纷世界,同一个美丽梦想!


    【嘉宾名片】肖唐付(1969—),湖北英山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际医学地质学会中国-爱尔兰联盟副主席,《地球与环境》副主编。先后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获地质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英国帝国理工学院高级研究学者、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挂职)等职。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多项。主要从事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人体健康、重金属污染控制与修复和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等研究工作。



珠江会讲

珠江会讲||第1期:疫情之下的学术张望

珠江会讲||第2期:疫情之下的经济展望

珠江会讲||第3期:疫情之下的乡村图景

珠江会讲||第4期:疫情之下的围城记忆

珠江会讲||第5期: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珠江会讲||第6期:疫情之下的青年担当

珠江会讲||第7期:疫情之下的智慧防控





回归学堂
回归学堂||《陈安讲疫情》第1-3集
回归学堂||《垃圾分类微课》第1-3集
回归学堂||《垃圾分类微课》第4-6集
回归学堂||《垃圾分类微课》第7-9集

疫情课程

谷琶课程||档案《1910:哈尔滨鼠疫》

谷琶课程||纪录片《下一次瘟疫爆发》

谷琶课程||美剧《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谷琶课程||电影《极度恐慌:致命的病毒》

谷琶课程||张文宏:《传染病学》概说

谷琶课程||沈洪兵:《新冠病毒及其应对》

谷琶课程||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

谷琶课程||邬贺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谷琶课程||温铁军:《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机》

谷琶课程||李芒:《疫情之中话教学》

疫情书苑

谷琶书苑||荐读:卫生政策与大国健康

谷琶书苑||荐读:公共卫生与健康城市

谷琶书苑||荐读:病毒、疾病与人类

谷琶书苑||荐读:阅读防疫,以读攻毒


●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gzggxy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南方治理评论》 :gdgzpar@163.com。《社会创新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