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珠江会讲||第33期:疫情之下的印度观察



珠江会讲第33期
疫情之下的印度观察


      【编者按】病毒与人类共进退,灾难与文明共成长。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紧张和积极应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战疫的见证者和参与者。2020年4月11日上午,珠江会讲第33期,印度德里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理工大学中印社会政策与法律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李熠煜教授就印度疫情诸问题受《南方治理评论》编辑部之邀作了连线访谈。

 


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India)位于南亚,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首都为新德里,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气候主要属热带季风气候。人口约13.24亿,由100多个民族构成,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官方语言为印地语、英语。



◎《南方治理评论》:李教授你好,尽管印度是人口仅次于我们的邻国,但大家对印度还是比较陌生的,作为印度研究的专家,你对此次疫情中的印度有何观感?

◎李熠煜:近年以来,印度囿于卫生环境较差、公共医疗服务设施不足、医护人员存在严重缺口等问题,大规模病毒感染事件时有爆发。如2017年7月,13188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死亡632人;2019年6月,比哈尔邦爆发急性脑炎,440名孩童感染,103名孩童死亡。随着Covid-19的大规模爆发,因为印度庞大的人口,散漫的个性,糟糕的卫生环境,贫瘠的卫生资源,各国都对印度的疫情发展非常关注,充满担忧。

就国内关于印度的防疫信息来看,各种猎奇、搞笑的信息最为流行,如印度教大圣ABHM头目查克拉·帕尼(SwamiChakrapani),号称用牛尿、牛粪涂抹在患者全身,然后念咒语——OmNamah Shivay,意为“我向湿婆鞠躬、我向内在的自我鞠躬”,这样就能治愈疾病。

部分印度警察的管控视频也引起热议。他们用棍棒抽打妨碍管控的民众,有抽小腿的,也有抽后背的,甚至有被三四个警察抬起抽臀部的。此外,还有一些“花式”体罚,如蹲起、俯卧撑等。

  

      引人深思的是,至2020年4月11日止,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7447人,其中死亡病例239人。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其疫情并不算严重。网络上因此诞生了“印度躺赢论”“印度免疫力强大论”“缺乏足够的检测”等说法。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关于印度将来是否会大规模爆发无法预测,但面对此次疫情,印度政府确实做出了诸多的努力。

◎《南方治理评论》:网上广泛流传的这些帖子和视频确实都以吸引眼球为主,并不能代表印度政府所做的努力,那能不能介绍一下印度政府的主要防疫措施呢?

◎李熠煜:从全世界Covid-19疫情爆发的规模来看,目前印度的疫情之所以得到控制,与印度政府及时出台的许多政策有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防止病毒的输入、卫生安全的宣传、强制封锁隔离等四个方面。

第一,防止病毒输入。印度是较早采取行动,防止病毒输入的国家。1月30日,喀拉拉邦一名在武汉读书的学生确诊,系印度首例患者。Indigo、Air India这两家航空公司宣布停飞中国航线。1月31日,计划前往武汉撤侨。2月2日下午印度实施暂停中国护照持有人和在中国居住的外籍人员入境。印度政府2月27日宣布暂停日、韩两国的落地签。自2020年3月13日零点起,除外交、公务、联合国/国际组织、就业和项目签证外,已签发的访印签证都暂停使用。

从1月17日开始,印度在新德里、班加罗尔、孟买等七个主要机场加强监测,对国际旅客进行检查开始,至1月26日,对近3万名旅客进行了病毒排查。2月2日对已经入境的20万中国人进行体温测试和定期回访,包机撤回印度的人员也予以隔离观察。3月13日,由于输入型病例的影响,印度政府宣布, 2020年2月15日以后到达或访问过中国、意大利、伊朗、韩国、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的所有入境旅客,至少隔离14天。

印度各界对政府采取“锁国”政策大多持赞成态度,因为可以有效斩断新的传染源输入途径,还可以集中排查确诊患者所接触到的其他人。

第二,卫生安全宣传。印度比哈尔邦、贾坎德邦等早在1月26日以前,就相继发布针对Covid-19的警示信息和处置病毒的操作规程。此后,印度卫生部官方网站也在头版头条,刊登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警告,以及相关指导内容。包括定点医疗机构、如何避免感染、旅行提示等。

稍后,为避免大规模集会造成的聚集性传染,印度总理莫迪、总统科温德、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以及人民党主席贾达等领导人相继在推特、电视上宣布,不参加今年的洒红节活动,并呼吁人们尽量减少聚集行为。

洒红节是印度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国家政府领导人的带头呼吁与宣传,极大的减少了人群的聚集。

第三,隔离政策实施。在最开始的3例确诊并痊愈后,Covid-19在印度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随着稍后自意大利、英、美、伊朗等国的输入病例突增,各界在网上展开大讨论,许多学者呼吁在采取锁国政策的同时,还必须向中国学习,采取更多措施:如引进中国的快速检测手段,执行家庭隔离和保护医护人员等,防止新冠病例淹没其卫生系统。

有学者根据模型推测,如果政府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85%的印度人都会被感染,总数将达到惊人的11.5亿,死亡人数将达到4500万,高峰期感染人数甚至达到1.1亿每天。

     有鉴于Covid-19在全球的爆发,以及印度病例的增长,以及学术界的呼吁。3月19日,印度总理莫迪向全国发表讲话(新型冠状病毒已在印度夺去4条生命,并在全印范围内180多人确证感染)。莫迪宣布3月22日实行宵禁,并向全国民众提出9个要求,敦促每个印度人尽量呆在家里;市民不过度囤积、不恐慌性购买物资等.

3月24日晚,印度总理莫迪第二次就新冠疫情举行全国演讲,宣布为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印度累计确诊已经攀升到519例,其中有10例死亡),从3月25日起,全国范围内开始为期21天的全民居家隔离。

自大规模隔离政策实行以来,印度中央政府先后组成了11个授权高级别团体,试图加强医疗保健设施,解决公民面临的诸多问题。

第四,地方政府措施。在印度的地方政府中,喀拉拉邦比较具有典型意义。最早于2月10日,喀拉拉邦就对3252人进行密切关注与隔离(因为三名最早感染Covid-19的患者全部位于喀拉拉邦)。在下达封锁政策之后,卫生官员和警察在进入该州的入口点进行检测与检查。

喀拉拉邦药品局(KSDP)敦促加速生产消毒剂,要求在10天内生产100,000瓶,甚至要求监狱参与制造口罩,克服防疫物资短缺问题。

喀拉拉邦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运动,并使用多种语言的宣传材料,以覆盖社会的各个族群。为了迅速消除社交媒体中大规模的谣传,推出专用的移动应用GoK-Direct Kerala,一天之内,政府就向20万人分发了更新和说明,平息舆情。政府还敦促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将网络容量增加30%至40%,以便利在家工作的人们。

 

◎《南方治理评论》:自从印度政府实行隔离政策以来,网上广泛流传印度农民工大规模聚集在车站,以及徒步返乡的图片,人们都议论纷纷,那隔离政策主要引发了哪些问题呢?

◎李熠煜:印度政府在防止病毒输入、加强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获得各界的认可,但隔离政策却引发了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民工返乡、日薪工人的生计、宗教集会、贫民窟的卫生安全问题。

(1)农民工返乡。自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封锁伊始,数十万名滞留在公交车站和步行回家的工人的照片,占据了各种媒体的主导地位。由于自宣布全民在家隔离起,只给外来劳工人员一天的时间返乡,但印度的运力和劳工阶层的财力都远不能承担。据学者分析显示,印度的城市打工者,大多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才能回家,但中央政府却没有做好相关准备和预案,甚至在宣布实行隔离之前,部分邦在没有事先警告或通知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关闭边界,铁路运输也开始停止,不仅导致大量的人群聚集,许多务工者甚至只能徒步数百公里回家。

据古吉拉特邦某建筑工会的负责人阿肖克·旁遮普(Ashok Punjabi)估算,从艾哈迈达巴德出发,打算步行回到拉贾斯坦邦的家中的民工预计超过5万人。数万滞留德里的劳工听说北方邦政府将在边界用大巴接他们回家后,集体涌向阿南德维哈尔(Anand Vihar)长途车站,等待班车,饥饿和绝望的劳工汇成两公里长的人海。

许多专家指出隔离政策所导致的返乡潮存在巨大的弊端,显然会引发聚集风险,极大增加缺乏卫生资源的农村地区被感染的风险。在各界的呼吁下,印度政府给出新的方案,要求各邦的政府建立更多救济中心,并强制雇主继续支付工资,房东在一个月内也不得向租客索要租金。以及由邦政府在边界上进行医学检查,强制外来民工隔离两周,其中建立避难所的资金可来自专门的邦级灾害应对资金(State Disaster Response Fund)。

(2)日薪工人的救济。国家命令的为期21天的封锁令直接让无数人失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2亿日薪工人,他们占印度工人总数的90%,且基本没有储蓄,以往必须每天劳作以养活自己和家人,但在隔离的三周内,他们都没有收入,无法负担食品和药品方面的基本需求,这种实实在在的恐慌甚至超过了来自病毒的威胁。

印度各界呼吁在隔离时期,政府必须提供足够的食品,住房和收入,从而确保封锁顺利进行。但政府财政严重不足,提供福利的能力薄弱,根本无法采取更多措施,来保护穷人和弱势群体。

在各界的压力下,财政部长宣布了一项针对最弱势群体的救济方案,涉及现金和食品等。如德里政府在224个夜间避难所、325所政府学校和其他临时庇护点成立共2800个“饥饿救助中心”,为120万日薪劳工提供每日两餐,并给在册的劳工发放基本的救助金。但相较于庞大的日薪工人群体,工人糟糕的经济状况来说,这些救助终究只是杯水车薪。

(3)宗教集会引发传染。宗教冲突一直是印度的痼疾,本次严格的隔离政策也引发了诸多的冲突与麻烦。由德里伊斯兰传道会在3月11-13日举办的塔比吉贾马特(TablighiJamaat)宗教聚会,造成大规模的传染。

该传道会无视政府颁布的严禁200人以上聚会的法令,在位于尼扎姆丁区的总部的仅能容纳2000人的六层大楼内,举办估计8700人参加的宗教集会。事后多达1445人的冠状病毒检测呈阳性,还有大量人员或携带病毒返回印度各地。

此外,在Kannauj市数十个穆斯林聚集祈祷,警察和行政部门试图说服制止,但是聚集的会众袭击了警察,直到一大批警察到达时,人群才被驱散。在阿格拉,部分穆斯林拒绝吃送给他们的食物,其中一些人抗议接受测试,因为这违反了他们的宗教信仰。

     这些悲剧不仅凸显出印度固有的宗教冲突,更麻烦的是,即使在公然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印度仍无法迅速有效地对宗教团体和机构采取行动,并进一步引发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敌视。

(4)贫民窟的卫生安全。印度约占全球贫民窟人口的三分之一,平均六分之一的城市居民居住在贫民窟,但贫民窟是城市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那里是大多数工人和家政服务员居住的地方。德里贫民窟的70.30%的家庭的卫生条件非常差;达拉维的情况更加糟糕,因为每1,440名居民只有一间厕所。鉴于Covid-19病毒在粪便中的存活时间超过三天,这使厕所周围拥挤和排水不良的生活成为巨大的威胁。

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推演,发现Covid-19在贫民窟中的传播速度很高,其主要原因如下:首先,贫民窟中生活空间的过于狭小,所谓社交距离成为空谈。第二,贫民窟的居民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或私人保险,无力与Covid-19对抗。第三,贫民窟卫生条件堪忧,卫生服务的比率非常低,助长了病毒的传播。

       ◎《南方治理评论》:上面谈到隔离政策引发了农民工返乡、日薪工人的生计、宗教集会、贫民窟的卫生安全等问题,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李熠煜:关于农民工返乡、宗教聚集这两个问题,其实由于地方政府、宗教领袖的努力,目前已经缓解。剩下的其实主要聚焦在底层民众的生计方面,就印度政府的财政能力,以及治理能力来看,要彻底解决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从救助资金筹集、物资的储备运输等两个方面来尽量缓解。

      在救助资金的筹集与运用方面,面对凶猛的疫情,以及隔离政策引发的困境,政府必须提供大量的财政支持与救助计划。3月27日,财政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宣布了一项涉及现金转移和粮食安全的170亿卢比的一揽子援助计划,目的是确保社会最脆弱的阶层有足够的资源,度过Covid-19大流行以及持续的隔离所造成的生计损失。预计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这个一揽子计划将向约3.15亿个家庭支付约500亿卢比。在中央的要求之下,各州也迅速制定了相应的救助方案,中央政府需要将相关资金与各州的特定计划联系起来。限于各州的筹集资金能力、执行能力、救济需求也有所不同,各州都不仅要求更多的资金,还希望中央政府放松财政赤字目标,利用中央的财政权力来减轻其财政约束。怎么分配好相关资金,成为中央政府的难题。

      此外,官僚系统本身就具有效率低下的问题,公共财政管理系统更是强调文书审核和执行审计查询过程的合法性,加之邦和基层一级缺乏足够的裁量权,这导致在面临灾难,需要快速转移资金,以便采购商品和付款的时候,过程过于冗长,速度过于缓慢。不仅疫情所需的资源,包括个人防护设备,呼吸机,隔离病房等,其他涉及资金的各种补贴与救助,如政府提供的中餐,养老金等,都需要简化采购和财务转移才能顺利推进。这也意味着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必须更加紧密的协同工作,才能顺利应付疫情带来的危机。

       在商品物资的运输与供应方面,印度在隔离政策实施的头两天中,民众出现对基本用品的恐慌性购买,这不仅表明公民对国家的供应体系缺乏信心,也显示政府缺乏出台明确的规则,保证供应物资的人员流动,而警察的粗暴行为,更加剧了大家对出行购买物资、运输物资的恐慌。

就现有的粮食储备来看,政府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和豆类储备。但需要从中央管理的印度食品公司(FCI)仓库转移到各州、地区,再转移到商店,加之粮食需求可能会因地区而异。因此各州必须紧急建立灵活快捷的库存管理系统;以及地区,州和中心之间的直接通信链,以确保供应顺利。如恰蒂斯加尔邦(Chhattisgarh)等已经开发了较为完善的库存管理和跟踪系统,可以为模板,在国家一级进行协调。

加强农产品,特别是新鲜农产品的采购和供应链。这次封锁使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市场陷入危机。鉴于疫情、经济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许多贸易商和批发商陆续停止营业,导致市场失灵,农产品无法正常流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推动商品市场重新运转。第一,需要通过各邦的销售联合会,合作社和农民生产者组织扩大政府对新鲜农产品的采购,将多余的新鲜农产品用于地区级,以扩展午餐和各州正在实施的其他食品相关计划。第二,向贸易商和购买者开放信贷额度,取消所有对通行的限制,消除各种阻碍流动性的因素。

此外,印度政府重点一直关注于平稳基本商品和服务的运输,但隔离政策已影响到整个经济的所有生产,流通和分配系统。对于农业而言,4月至6月是部分农产品的收获时期,也是下一季的卡里夫播种的关键时期,但劳动力,种子,机械,车辆,仓储,信贷,市场等等要素的情况并不明朗。随着隔离的延续,各个部门都需要紧急的经济援助,这将要求中央政府提供专用的融资渠道。

 

◎《南方治理评论》:印度目前的隔离政策即将到期,是否继续隔离呢?

◎李熠煜:外界猜测,将于4月14日结束的国家禁运可能会延长,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周四在与首席部长的互动中首次暗示了政府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关于是否继续隔离政策,在互联网上,各界有很多讨论,支持者固然众多,反对者也言之有理。

      对莫迪政府来说,面临是否继续实施隔离政策,确实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一方面,有观点认为印度需要更长的封锁时间,才能使感染曲线趋于平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爆发性的传染事件,但因为感染与发作之间存在时间差,很难确定印度的疫情已经缓解,在这样的局面下,继续实施隔离政策是明智的,因为解封将导致传播链的复兴。另一种观点则优先考虑了隔离的经济成本,鉴于隔离使得经济遭遇重创,人们的生活受到极大干扰,部分其他重症患者甚至会因此遇难。

政府需要找到适当的平衡点,来解决问题。就目前印度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以及疫情在全世界的迅猛爆发来看,继续实施全面的封锁,可能会给经济和民众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危机,那么实施部分隔离将更具现实性。由此带来的问题在于,根据什么标准,来实施解封与隔离呢?这意味着政府需要在锁定期结束前,根据科学家的分析和检测数据来做出决策。如果印度感染数量在减少,就可以实现逐步的解封。如果感染人数激增,卫生系统却仍然准备不足,就只能继续实施隔离政策。



     ◎我们所做的仅仅是,致力抢救我们自己的当下叙事和可能留存给未来的点滴印迹——陈潭(《南方治理评论》主编)


      珠江会讲系列访谈仅代表受访者个人的观点,并不反映所属单位的立场和观点,也不代表访谈机构和所载机构的立场和观点。



珠江会讲

珠江会讲||第1期:疫情之下的学术张望
珠江会讲||第2期:疫情之下的经济展望
珠江会讲||第3期:疫情之下的乡村图景珠江会讲||第4期:疫情之下的围城记忆
珠江会讲||第5期: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珠江会讲||第6期:疫情之下的青年担当
珠江会讲||第7期:疫情之下的智慧防控
珠江会讲||第8期:疫情之下的大国九问
珠江会讲||第9期:疫情之下的海外乡愁
珠江会讲||第10期:疫情之下的化危为机
珠江会讲||第11期:疫情之下的纽约观察
珠江会讲||第12期:疫情之下的田园网课
珠江会讲||第13期:疫情之下的舆情治理
珠江会讲||第14期:疫情之下的北京观察
珠江会讲||第15期:疫情之下的国际合作珠江会讲||第16期:疫情之下的生涯重塑珠江会讲||第17期:疫情之下的心理防护
珠江会讲||第18期:疫情之下的全球治理
珠江会讲||第19期:疫情之下的瑞典观察
珠江会讲||第20期:疫情之下的韩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1期:疫情之下的罗马观察
珠江会讲||第22期:疫情之下的美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3期:疫情之下的狮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4期:疫情之下的英伦观察珠江会讲||第25期:疫情之下的加州观察
珠江会讲||第26期:疫情之下的澳洲观察
珠江会讲||第27期:疫情之下的雪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8期:疫情之下的社工行动
珠江会讲||第29期:疫情之下的志愿行动
珠江会讲||第30期:疫情之下的社区行动
珠江会讲||第31期:疫情之下的弱势关怀
珠江会讲||第32期:疫情之下的北美观察


疫期资讯

疫研征稿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公告||《南方治理评论》辑刊征稿启事

疫期阅读

谷琶书苑||荐读:卫生政策与大国健康

谷琶书苑||荐读:公共卫生与健康城市

谷琶书苑||荐读:病毒、疾病与人类

谷琶书苑||荐读:阅读防疫,以读攻毒

疫期课程

谷琶课程||档案《1910:哈尔滨鼠疫》

谷琶课程||纪录片《下一次瘟疫爆发》

谷琶课程||美剧《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谷琶课程||电影《极度恐慌:致命的病毒》

谷琶课程||张文宏:《传染病学》概说

谷琶课程||沈洪兵:《新冠病毒及其应对》

谷琶课程||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

谷琶课程||邬贺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谷琶课程||温铁军:《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机》

谷琶课程||王绍光:《中国体制的优势》

谷琶课程||李芒:《疫情之中话教学》

疫间有话

谷琶特辑||肖栩:推进线上教学迈向新高度

谷琶特辑||黄鑫:坚持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两不误

谷琶特辑||黄鑫:NCP疫情防控的GUPA进行时

南边报告||黄鑫:粤港澳大湾区疫情防控前期报告

南边评论||陈潭:强化制度治疫技术治疫全民治疫

谷琶特辑||林曼曼:把课堂和论文放在疫控第一线

南边评论||何瑞豪:彰显疫情治理的中国力量

谷琶视点||何瑞豪:这场战疫没有旁观者

谷琶视点||姚华松:一位黄冈乡村小组长抗疫的一天

谷琶视点||姚华松:一位黄冈籍学者的九点抗疫呼吁

谷琶视点||谢建社:社工在疫情防控中的角色和优势

战疫者说

公管青年||张青:抗疫者说

公管青年||江焱:疫情有感

公管青年||马熠:一路有你,共待花开

公管青年||邵杰:等“春”来,人间万物鲜

公管青年||佚名:激荡湖面下的平静思考

公管青年||张颖:樱花烂漫时,愿春暖疫尽

公管青年||谭世杰:同心战“疫”,破晓拾希

公管青年||徐婉荧:明日当歌,期待再相逢

公管青年||孙嘉源:守望相助,情暖荆楚

公管青年||姜函希:坚定信心,拥抱生活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