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珠江会讲||第23期:疫情之下的狮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3期


疫情之下的狮城观察




【编者按】病毒与人类共进退,灾难与文明共成长。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和流行,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紧张和积极应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每一个人都是这场战疫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诸多伤痛,诸多经历,都会成为我们难以抹去的记忆片断。2020年3月27日上午,珠江会讲第23期,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教授雷霆就星岛疫情诸问题应邀接受《南方治理评论》编辑部的线上访谈。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of Singapore)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位于北纬1°18′,东经103°51′,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面积719.1平方公里,人口570万。1965年独立建国,主要民族为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除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之外,还包括周围63个小岛。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继伦敦、纽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


◎《南方治理评论》: 雷教授去了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有一段时间了,透过第三只眼睛看世界会有更多的不同。生活在新加坡的人口总数为570万,其中常住人口403万。参照719.1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新加坡的人口密度为7927人/平方公里,与号称国内最拥挤、节后一线城市中疫情防控压力最严峻的深圳相比也不相上下。新加坡的疫情情况到底如何?

◎雷霆:新加坡是国际上重要的航空枢纽和金融中心,华人占多数,与中国的互通频度极高。在武汉疫情爆发后,新加坡受到较大影响,出现多个传染社群,病例一度快速增加。3月中旬,随着国外疫情蔓延,新加坡感染人群又迅速增长,截至3月25日总确诊人数达631例,单日新增73例新冠患者,历史新高,境外输入38例,其中多来自英国(如图所示)。卫生部长颜金勇25日透露,有大约20万名身在海外的新加坡居民将回返新加坡,可以预计,本地新冠病毒确诊病例接下来几个星期,大概率会持续上升。

具体来讲,至今,新加坡的新冠疫情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还会有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月23日到2月4日)为境外输入,主要为来自武汉的旅客。其中有些无意中造成本地社区传播,一对武汉夫妇,由于参加了基督生命堂的礼拜活动,产生了基督生命堂感染群,还有永泰行感染群、君悦酒店感染群,都是由于解除了入境旅客而产生的。

第二阶段(从2月5日到3月11日左右)为本地传播。除了撤侨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可以入境之外,暂停了有中国大陆旅游史的各国旅客入境,因此不再有境外输入病例。本阶段出现多个本地感染群,包括实里达工地感染群、神召会恩典堂感染群、Wizlearn感染群、SAFRA感染群。

第三阶段(从3月11日左右)为第二波境外输入。3月初,欧美、东南亚多国疫情恶化,新加坡有不少公民和永久居民在这些国家出差和短暂旅游,在当地受到感染,3月中旬陆续回到新加坡,出现症状之后确诊。

在第三阶段(第二波境外输入)的高峰之后,随着外封政策的严格,境外输入病例应该会回降。那么,就进入第四阶段,估计又会回到本地传播的管控了。

◎《南方治理评论》:有报道说,尽管新加坡已对所有入境者强制实施14日隔离,但仍有一些短期访客继续抵达。过去三天,新加坡的新增确诊病例中,有近80%为输入型病例。21日报告的39例输入型病例中,有6例为短期访客。对于一个“一岛,一城,一国”的新加坡来说,可能更多的是输入型病例,如何更好地应对确实需要“精细化”。

◎雷霆:新加坡的疫情防治主要是通过内控与外控或称为内封与外封的有机结合实现的。新加坡既开展全面防疫,又体现了精细化治理,是一步一步有的放矢的。

首先说一下外控(外封):新加坡的疫情主要是输入型,所以外封是重点。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新加坡损失惨重,自此新加坡就高度重视公共卫生领域的防控。1月3日开始,新加坡就在国际机场对武汉入境旅客进行体温测试和异常者隔离措施,这可以说是全世界第一。主要的外封又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23日,新加坡出现首例确诊,是来自武汉的旅客。之后几天,陆续出现武汉输入。1月29日,暂停持有湖北签发护照的旅客入境,同时,在过去14天内去过湖北省的新访客,也不得入境新加坡,也不得将新加坡作为行程中转站入境。新加坡宣布,自2月1日11时59分起,禁止所有过去14天曾到中国大陆的旅客(不分国籍)入境新加坡,同时全面限制中国护照持有者的各类签证、准证发放。此阶段的目的是减少第一波国际传播的输入。

第二阶段:自2月27日起:过去 14 天曾到访或在韩国大邱市或清道郡过境的人士被禁止入境新加坡。自3月5日起,过去 14 天曾到访或在伊朗、意大利北部、韩国过境的人士被禁止入境新加坡。对此,韩国政府4日召见新加坡大使并提出抗议。3月16日起,过去 14 天曾到访或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过境的人士被禁止入境新加坡。同时,短期来访新加坡的所有亚细安(东盟)国家公民,在启程来新前,须先获得新加坡卫生部批准。即使没有出现冠病症状,入境旅客也须接受鼻咽拭子冠病检测。

第三阶段:因为疫情的严重,自3月23日11时59分起,新加坡已经禁止所有短期访客入境,或是在新加坡转机,人力部只有允许持有工作准证的员工和有直系亲属的人员入境。并要求从英国和美国入境的人,需在指定酒店履行14天的居家隔离令。提出不顾新加坡旅行建议,执意要出国的人,回新加坡后若发现感染新冠肺炎,需要自费治疗。从3月27日早上9点起,所有抵达新加坡的公民、永久居民和长期准证持有人都必须提交健康申报才能入境。这是史上最严的外控了。

  另一方面是内控或内封。新加坡的“内封”措施,与“外封”一样,也是一步步来,由松到紧,由宽到严。这也体现了公民的自律、政府的治理能力。在这次新冠抗疫过程中,新加坡是密切听从政府的统一领导。新加坡的疫情刚开始不久,政府便成立了由卫生部长和国家发展部长为首的跨部抗疫领导小组,可以看出,疫情防控不仅是医疗卫生领域的,还有其他领域的相关政策共同实施。在卫生部建立专门的网页上,民众每天可以看到政府公布疫情的最新进展和实时的应对政策,有人力部门、法律部门、教育部门、劳动部门、移民局等等在疫情期间发布的各种政策措施,让民众知晓政府政策,不信谣,不传谣。

从1月27日针对中国劳工的14天休假日提法到居家令提法,再到3月20日所有从外国入境新加坡的公民、PR,长期准证持有者和短期访客,必须自行隔离14天的政策;从1月23日卫生部建议公民取消前往湖北的非必须旅行政策,到2月23日取消旅行建议扩大到韩国的大邱和清道,再到3月20日建议取消一切非必须出国旅行;从3月13日开始禁止250人以上的聚会到近几日的禁止10人的聚会,并要求从3月26日晚上11时59分开始,关闭本地的酒店和娱乐场所,所有的补习中心和增益课程中心也将暂停营业;3月20日,新加坡卫生局发布了最新社交距离政策,一米距离,以此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取消了许多大型活动。同时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和新加坡旅游局也推行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建议餐饮、零售、旅游业采取相应的措施等内控政策。

新加坡政府政策,不管内控还是外控,都是将疫情防控成本降到最低,减轻政府负担,而这正是新加坡政府在治理方面精细化的体现。

◎《南方治理评论》:中国疫情防控要求我们的社交距离是不聚集、不串门、不扎堆,而新加坡政府更采取了史上最严格措施限制社交距离。根据新加坡政府的命令,包括酒吧、电影院在内的娱乐设施已经在当天零点被关闭。商场、餐厅、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则需要在控制人流的同时保证人与人之间有至少一米的安全社交距离。新加坡政府还在所有场所禁止举行超过10人的聚会。在公共场所不保持一米身体距离的人最高可以被罚款1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49500元),或被监禁长达6个月,或两种惩罚并加。

◎雷霆:中国政府在抗击疫情过程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这也得到了新加坡领导和民众的认可,总理李显龙(Lee Hsien Loong)和他的妻子何晶在不同场合发声对中国疫情处置给予肯定。我在EAI,每周二都有例会,这几个星期来,会议讨论的主题都是有关新冠肺炎病毒的,基本都围绕中国问题展开讨论。对于中国在重大灾害中,包括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国政府举全国之力,迅速开展灾害救援救助等方面的措施,大家公认只有中国能做到。对于武汉封城,还有个社区较为严格的居家隔离政策,起先在讨论时有学者认为中国政府行为做过头了,但是随着疫情在全球爆发和蔓延,大家好像又都认可了,对此不再质疑了。目前新加坡政府也提倡民众不要聚会,多居家,并且要求社交距离一米。

新加坡相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小岛国,其国内资源匮乏,大多物资需要进口,但是新加坡有着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和较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使得在此次疫情防御中新加坡死亡人数最少。例如,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拥有330张床位和隔离病房,还有能处理高风险病原体的实验室、传染病研究与培训办公室等,是抗击新冠病毒的主战场。作为补充,新加坡还构建了包含900多家私人诊所的“公共卫生防范诊所”体系。政府向这些诊所通报疫情信息,提供一定的医疗防护物资,这样也尽可能避免民众恐慌性地挤占大医院的医疗资源。

新加坡虽然没有“八方支援”,但是其人均医疗资源丰富,在很大程度上为疫情的有效防控起到了作用。新加坡的社会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相对完善,在2003年SARS防控中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它的疫情防控管理机构层级较少,职能法定化,职责分工明确,有效克服了机构层阶设置导致的管理效能递减、条块协同困难等弊端;在信息公开方面建立起双向信息反馈制度,提高了信息的可视化程度、有效性和实用性,不仅便于公众理解,而且能够为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南方治理评论》:一直以来,新加坡未鼓励全民佩戴口罩,而是像西方国家一样尽可能将口罩留给一线医护人员。尽管如此,新加坡的系列措施赢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赞誉。尽量不对新加坡这个“小社会”的经济、社会、日常生活造成不必要冲击,是新加坡政府制定抗疫政策的重要考量。新加坡在应对疫情上还推出了哪些公共服务举措?您觉得新加坡在疫情治理中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雷霆:新加坡的经济严重依赖外部市场。此次受疫情的影响,制造业和批发贸易等外向型行业,以及旅游业及相关的酒店、邮轮、餐饮、航空业等,受冲击最严重,出现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人数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受影响等问题,为此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在国会发表推出逾480亿的追加预算案,帮助新加坡人度过这次的经济难关。加上今年财政预算案声明中拨出的64亿新币,新加坡政府共拨出近550亿新币帮助国人应对新冠疫情,同时推出的“坚韧团结配套”(Resilience Budget)包括:

一是帮助国民保住饭碗。政府推出加强和延长雇佣补贴计划、政府推出自雇人士收入补贴计划、政府扩大就业入息特别补助、政府推出新的“新心相连”就业(SGUnitedJobs)计划、就业入息特别补助计划等。

二是协助家庭减轻生活成本,几乎人人有钱拿。推出强化版“关怀与援助配套”。三是帮助企业和受影响的特定行业。政府加大力度帮助受新冠病毒影响的租户,符合资格的商业房地产业今年无需缴交房地产税。新加坡酒店、旅游景点和邮轮生意、航空运输,交通、文化艺术行业,遭受了严重疫情的影响雇主与雇员给予补贴,还开展了政府加强企业融资计划和提升企业发展计划津贴等,确保国家经济社会有序运行。

新加坡在此次疫情处置中,虽然外界有说是“佛性”,其实不竟然,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的。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一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做到了提前预警防范。这也是新加坡政府自李光耀时代就形成的危机意识的体现。有了危机意识,才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在1月3日开始就实施对武汉旅客进行体温测试和异常者隔离措施。2003年非典之后,新加坡政府就建立了国家传染病中心,包括医疗设施建设,尤其是先进设备项目、应疾策略和程序的改进,还有就是较为完备的多层级的医疗卫生体系,在应对疫情危机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做到了精准识别和防控:新加坡政府对每一例患病者都能找到其源头,如此精准,归根揭底是因为有完备的PHPC系统。这个系统全称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Clinic(公共卫生防范诊所),类似于中国“发热门诊”,分布在社区的接收点有近900个。这个系统是在2003年SARS疫情时期建立的,有非常明确的程序标准。同时PHPC体系共享医疗信息,这也就为传染病例追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做到精准识别与有效救治。同时,为了更好地追踪,做到精准防控,新加坡政府技术局(GovTech)与卫生部(MOH)合作开发了一款移动应用程序——TraceTogether,这是=全球第一个追踪新冠肺炎的APP,只要下载了这款软件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有和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接触过,有效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南方治理评论》:疫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次大考。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越是大考越考验能力,也越能提升能力。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锐意改革、强化落实,一定能成功应对考验,交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

◎雷霆:习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就是一场战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凶,对我国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全国一盘棋”的号召下,通过采取的强制居家隔离、社区封闭管理、封锁道路、运用大数据捕捉各个地区流入人员信息等强制措施,终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病毒的传播,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停学停工。这不禁让人思考,2003年SARS之后我们建立健全了危机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对重大疫情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律,也建立了预警监测系统,但是却没有抵御住这次疫情给我国社会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因此,对公共卫生防控和防控能力的建设的可持续研究意义重大。

这次疫情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在基层疫情防控的重要性,看到了公共卫生意识、信息沟通、预警机制、社区与居民、各部门联动机制等等因素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目前我们在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短板和弱项。因此,我认为要加大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防控体系和能力的建设,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治理共同体,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目标。

◎《南方治理评论》:新加坡政府严格坚持依法治理,拥有健全的公共卫生预防与治理方案。目前,新加坡的社会生活基本正常,没有实行封城等严格限制措施,但卫生检查仍然比较严格。“身在曹营心在汉”,经历此次抗疫,您觉得有哪些值得深入思考和存留记忆的东西?

◎雷霆:这次疫情发生,我没有在国内,而在新加坡。于私来讲,新疆是寒冷的冬季,疫情时只能呆在家里,足不出户,而在新加坡这里是夏天,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我可以每天出门走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于公来讲,在新加坡可以亲身感受当地政府疫情治理和民众态度的方方面面。在学习经验的同时,其实更能够感受到祖国在抗击疫情中所彰显的大国风范,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全国一盘棋,这是其他任何国家做不到的,我们都很自豪!同时也很自豪我们新疆已经连续近40天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疆436.79万名中小学、中职学生在23日已经开学啦。

疫情对每一个国家都是一次考验,有挑战,也有机遇,我相信,各国政府在经历了此次考验中会更加关注到公共卫生领域的,会更加以人民的生命健康为立国之本。同时希望习总书记在G20 会议上的提倡早日实现,如尽早召开二十国集团卫生部长会议,加强信息分享、防疫合作、有效防止疫情跨国境传播等事宜。

◎《南方治理评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园非常现代化,没有诗情画意的历史建筑,更多的是一栋栋摩登的现代建筑,配套齐全的大草坪、自习室、图书馆、健身房、游泳池及运动场馆,非常适合运动、修身和深造。新加坡国立大学大学教学情况正常吗?您在新加坡,与身处辽阔大西北的新疆大学学生联系多吗?

◎雷霆:随着疫情的蔓延,新加坡教育部门也高度重视,各大高校以及中小学也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如休假隔离14天,取消大型集会,采取网上授课、增加校车清洗消毒的次数,要求员工和访学人员每天测体温上班等。2月13日,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与环境学院一名教授发现感染了新冠病毒,学校师生一度紧张。学校要求从14日起学院的所有课程转为上线学习,无法由线上学习的课程则被暂停。从目前来看,没有大面积停课停学情况,教学秩序井然。

      又到了毕业季,目前是忙与学生交流啊。我和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联系与交流,每天都会与不同学生交流,主要是毕业论文事宜,学生很努力,所以我感到很忙,但是也很充实。与学生在交流中,他们都会说“老师新加坡疫情严重,您要保护好自己”,这些温情话语让我感觉极度温暖啊!




      我们所做的仅仅是,致力抢救我们自己的当下叙事和可能留存给未来的点滴印迹——陈潭(《南方治理评论》主编)

珠江会讲
珠江会讲||第1期:疫情之下的学术张望
珠江会讲||第2期:疫情之下的经济展望
珠江会讲||第3期:疫情之下的乡村图景珠江会讲||第4期:疫情之下的围城记忆
珠江会讲||第5期: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珠江会讲||第6期:疫情之下的青年担当
珠江会讲||第7期:疫情之下的智慧防控
珠江会讲||第8期:疫情之下的大国九问
珠江会讲||第9期:疫情之下的海外乡愁
珠江会讲||第10期:疫情之下的化危为机
珠江会讲||第11期:疫情之下的纽约观察
珠江会讲||第12期:疫情之下的田园网课
珠江会讲||第13期:疫情之下的舆情治理
珠江会讲||第14期:疫情之下的北京观察
珠江会讲||第15期:疫情之下的国际合作珠江会讲||第16期:疫情之下的生涯重塑珠江会讲||第17期:疫情之下的心理防护
珠江会讲||第18期:疫情之下的全球治理
珠江会讲||第19期:疫情之下的瑞典观察
珠江会讲||第20期:疫情之下的韩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1期:疫情之下的罗马观察
珠江会讲||第22期:疫情之下的美国观察



疫情学堂回归学堂||《陈安讲疫情》第1-3集
回归学堂||《垃圾分类微课》第1-3集
回归学堂||《垃圾分类微课》第4-6集
回归学堂||《垃圾分类微课》第7-9集
回归学堂||《垃圾分类微课》第10-12集
回归学堂||《垃圾分类微课》第13-15集
回归学堂||《垃圾分类微课》第16-18集
回归学堂||《垃圾分类微课》第19-20集

疫情课程

谷琶课程||档案《1910:哈尔滨鼠疫》

谷琶课程||纪录片《下一次瘟疫爆发》

谷琶课程||美剧《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谷琶课程||电影《极度恐慌:致命的病毒》

谷琶课程||张文宏:《传染病学》概说

谷琶课程||沈洪兵:《新冠病毒及其应对》

谷琶课程||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

谷琶课程||邬贺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谷琶课程||温铁军:《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机》

谷琶课程||李芒:《疫情之中话教学》

疫情书苑

谷琶书苑||荐读:卫生政策与大国健康

谷琶书苑||荐读:公共卫生与健康城市

谷琶书苑||荐读:病毒、疾病与人类

谷琶书苑||荐读:阅读防疫,以读攻毒

战疫青年

公管青年||张青:抗疫者说

公管青年||江焱:疫情有感

公管青年||马熠:一路有你,共待花开

公管青年||张颖:樱花烂漫时,愿春暖疫尽

公管青年||谭世杰:同心战“疫”,破晓拾希

公管青年||徐婉荧:明日当歌,期待再相逢

公管青年||孙嘉源:守望相助,情暖荆楚

●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gzggxy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南方治理评论》 :gdgzpar@163.com。《社会创新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