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珠江会讲||第39期:疫情之下的俄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39期
疫情之下的俄国观察


      【编者按】病毒与人类共进退,灾难与文明共成长。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紧张和积极应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战疫的见证者和参与者。2020年5月11日上午,珠江会讲第39期,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访学交换生、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陈美儿接受了《南方治理评论》助理实习编辑、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罗浩奇的在线访谈。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东欧北亚的大部分土地。北临北冰洋的巴伦支海、白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东濒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西滨大西洋的波罗的海、黑海和亚速海。面积171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地域最辽阔、面积最广大的国家,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11.4%。海岸线长3.4万千米。地形复杂多样。境内地势东高西低,70%的土地是平坦辽阔的平原。西部多为辽阔的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自给程度高。煤、天然气、石油、泥炭、铁、磷灰石、钾、有色和稀有金属等矿物储量位居世界前列。森林占国土面积2/5。水力资源极为丰富。俄罗斯有10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占总人口83%,鞑靼、乌克兰、楚瓦什、达格斯坦、巴什基尔、摩尔多瓦、涅涅兹以及白俄罗斯、日尔曼、犹太、乌德穆尔特、马里、车臣、印古什、奥塞梯、哈萨克、亚美尼亚、阿尔瓦等民族人口也较多。俄语为官方语言。主要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居民多信奉东正教。



罗浩奇:截止到2020年5月11日,俄罗斯确诊人数达到221344人,治愈人数39801人、死亡人数2009人。俄罗斯,曾是欧洲抗疫的“优等生”,但如今形势越发严重。舆论好奇,俄罗斯疫情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陈美儿:2020年3月2日,莫斯科发现首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一名2月23日从意大利回国的俄罗斯男子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4月初累计确诊人数才2000多人。对于俄罗斯初期确诊人数才2000多人。与西欧国家对于疫情爆发初期的漫不经心不同,出现确诊病例以后,俄就开始管控,所有曾到访有确诊病例的国家和地区的莫斯科居民需向有关机构报告,所有从疫情较严重国家返回莫斯科者需自行在家隔离14天。俄出台法律,违反隔离措施者可被判5年监禁。从数据看,疫情爆发初期,俄罗斯控制得不错。然而,5月初已超20万,莫斯科市成为了俄罗斯疫情的“重灾区”。俄罗斯的疫情一天比一天严峻,新增确诊数持续上涨。俄罗斯民众与欧洲各主要国家往来频繁,欧洲诸国爆发疫情的时候,俄罗斯没有第一时间采取行动。而是到了3月下旬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疫情已经非常严重了,俄罗斯才宣布限制与欧盟各国的航班,并限制外国人入境。但是,等到进行严格管控的时候,根据报道推测,3月下旬的10天内约有100万人从国外回到俄罗斯,他们当中很多人在居家隔离,没有进行核酸检测。有分析数据显示,全俄的确诊病例60%都是输入型病例,多数为从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欧洲疫情严重国家的回国公民。莫斯科作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国际航线交通枢纽首当其冲。俄罗斯疫情恶化原因主要是防范欧洲输入病例举措较晚、疫情防控“上紧下松”、初期检测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疫情前期数据“好看”,而如今恶化的还有一个原因是,俄罗斯的检测试剂敏感度低,一些病毒携带者最初可能没被检测出来。随着大量新研发的检测试剂下发到全俄各地,帮助缩短病毒检测时间,更快地检测速度也是近期俄新冠确诊病例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俄罗斯传染病学家马雷舍夫预测,如果之前感染人数是“算术级”增长,那么最近出现了“几何级”增长。

 

罗浩奇:在这次疫情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卫生系统为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做好了准备。然而,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疫情形势,俄罗斯政府如何进行管控呢?

陈美儿:面对未来汹涌而至的疫情,俄罗斯升级了管控措施。3月28日至4月5日,全国放假9天;所有中小学校将从3月23日至4月12日放假三周;自3月27日起,俄罗斯停止运行所有国际航班,包括定期航班和包机。在莫斯科,一系列非必要的商业活动暂停。医疗机构、药房、超市会照常营业,只有各级政府机构、防护物资的生产企业、国防部门继续工作。所有基建以及相关维护工作都按下了“暂停键”。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国家已经尽最大努力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全国放假的目的是为了减低病毒的传播速度。他呼吁全体国民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不要认为这件事情与自己无关,而应当认真遵守和履行医生及政府部门给出防疫建议。

然而,事与愿违,全民放假却成了俄罗斯民众的出游假期。放假第一天,不少民众赶往南部温暖的海边,享受难得的假期,这样的度假,又怎么可能做得到不接触呢?俄卫生部首席传染病专家马林尼科娃指出,近期俄确诊病例增多的原因是,俄3月30日实施居家隔离防疫规定后,部分民众没有遵守规定。

4月13日,莫斯科开始实行通行许可制度。将针对上班及其他目的的出行、各城区内部的通行等分阶段实行许可制度。需要出行者可以提出申请,但莫斯科市当局有权核验所申报情况的真实性。近期俄罗斯政府划拨75亿卢布,要求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紧急采购一批呼吸机和ECMO(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并拨款建设16座“方舱医院”。俄罗斯国防部正在加紧16个方舱医院的建设,目前参与建设工作的人员已达7.6万人,建筑总面积将近11.5万平方米。16家方舱医院全部投入使用后,能同时为1600名患者提供救治。除了参与医院的建设,俄罗斯军方还在加紧生产医疗物资。位于下诺夫哥罗德的彼得罗夫斯基工厂一直负责为俄海军生产军品。目前他们已经开始生产用于给空气消毒的杀菌灯,达到日产量500台,同时还准备投入呼吸机的生产。库尔斯克一家军工被服厂已经转产医用防护服、面罩和护目镜。而在卡巴尔达的军工厂,正在生产可重复使用的口罩。这些口罩将免费提供给当地医院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俄罗斯初期防控的时候就是把防控对象只对准中国人。这点可以理解,毕竟当时中国是重灾区,但是他们的防控治理方式感觉很粗糙。一是检查方式很简单,流于形式。那时对在俄中国人的检查其实就是拍一下你的护照,然后让你填一下你在俄罗斯的手机号码而已,也没有什么很确切的一些措施,然后就是要检查出入境信息,看你是不是来俄罗斯超过了14天?但是有比较无语的,就是他看到你一次他就会查你一次,他看不到你,你就可以走掉,就没有说那种很强硬的规定,说每个人都会被查到那种几率。比如说我们坐地铁去上学的时候,在地铁站就会有警察,他看到你是中国人,或者看起来像长得像中国人,他就会把你拦住问你要护照啊,查一下你的出入境信息。二是关口关闭,造成人流滞留。我刚好是3月25号到28号的时候去了摩尔曼斯克,然后我们从莫斯科到摩尔曼斯克市是坐国内的航班去的,发现有很多滞留在机场的中国人,可能是在莫斯科打工的,被滞留在机场里面也回不了家,就只能睡在那个机场大厅里面。三是医疗物资严重不足,民间缺乏口罩等资源。三月四月的时候出去超市买东西,或者去药店买维生素的时候,会看到有一些阿姨奶奶他们想要买口罩,然而药店已经买不到了。虽然工厂生产很多口罩,但也只是给医院。后来官方才出了政策,说大家买不到口罩的话,可以去地铁站里面买。

 

罗浩奇:我看了相关俄罗斯的报道,曾有经济学家预估,隔离期的延长,再加上石油价格的波动,俄罗斯今年的经济增速恐将面临两位数的下跌。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Centre for Strategic Research)上周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俄罗斯3月底开始“封城”抗疫的第一周内,50%的受访企业已开始缩短工时,1/3要求员工远程在家无薪办公,有1/6则表示已经开始裁员。

陈美儿:在刚刚过去的“封城”第二周,民众的消费意愿已明显下滑。俄罗斯外贸银行(VTB)最新调查数据显示,1/3客户削减了自己的消费。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的信用卡交易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消费平均下滑23%。其中,在某些领域的交易陷入停滞,比如珠宝、服饰、旅游、航空、美发等。这些领域的消费下滑幅度几近90%。此前,普京已责令确定整理受新冠疫情影响的经济领域清单,并定期对经济情况进行监测。普京表示,“确定俄罗斯经济中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响最严重的领域清单,并对俄经济情况进行定期检测,根据其结果保障时刻更新该清单。”

据俄媒报道,俄罗斯政府正计划大幅提高刺激计划规模,以提振被拖向衰退的经济。据悉,这一刺激方案的规模约为1万亿卢布(约合135亿美元)。其中的部分资金将用于给因新冠防控隔离措施而无法工作的就业者补贴工资。一位熟悉该方案的知情人士表示,该方案是的资金将来自于发债,而不是1650亿美元应急基金。经过五周暂停后,政府周三重返卢布债券市场却遭遇需求疲软。俄财政部10日表示,计划在第二季度发行6000亿俄罗斯卢布的俄罗斯联邦政府债券(OFZ)。

此前俄政府表示,将拨总额达国内生产总值(GDP)1.2%的款项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稳定经济发展,且政府已经预留出1.4万亿卢布新冠抗疫和危机干预专项资金。不过,有经济学家认为,1.2%的GDP占比还不够,希望能将最新一轮经济刺激的规模提升至GDP的10%。俄联邦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俄罗斯的名义GDP为109.36万亿卢布,按平均汇率折算接近1.7万亿美元。

但是,我有问了一个俄罗斯朋友,觉得这个疫情怎会有什么影响?她说,对俄罗斯来说,可能这次疫情过后有一半的行业都要消失,因为他们就是经济上已经负担不起他们的亏损了。他的原话这样回复“ I think, government prevention are useful and help to stop thepandemic, but I wish government think more about business and economy and spendmore money to help people who lose their business or job through the pandemic”。

 

罗浩奇:俄罗斯疫情恶化后,给中国边境的疫情防控也带来了压力。与欧洲人回俄罗斯一样,在俄罗斯生活的十几万中国人也想着要回来。4月份之后,几乎每天都有从俄罗斯输入的确诊病例,而位于黑龙江的边境城市满洲里和绥芬河受到的冲击最大。

陈美儿:近日以来,随着俄罗斯疫情的严峻,看到中国加大了绥芬河、满洲里和东北地区等地的疫情防控风险。我们看到,经绥芬河口岸入境的确诊病例中,大部分是在俄的个体华商。他们有相似的归国路径,即由莫斯科乘坐飞机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然后转乘汽车至绥芬河口岸。这些边境口岸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是中国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第一道防线。根据黑龙江绥芬河口岸输入疫情防控需要,国家卫生健康委派出了工作组和专家组赶赴当地。派出人员包括管理和感染、重症、呼吸等医疗专家,以及卫生应急、传染病控制、实验室检测等公共卫生专家。

如何做好“外防输入”,除了必要的防控措施以来,也应及时关注了解驻俄华侨的近况,减轻他们的“疫情恐慌”,实施好“鼓励华侨留在当地抗疫”政策,从源头上减少驻俄华侨的内流。据统计,在俄华侨约15万人,其中包括有2.7万留学生,他们主要分布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疫情重灾区。

罗浩奇:俄罗斯疫情期间您生活情况是怎么样?有没有做好个人的防护?

陈美儿:我目前一切都好,除了有“居家令”不允许出门外,生活还是照常。我基本不出门,主要呆在宿舍上网课。宿舍有配备健身房、厨房和24小时不间断的wifi,所以可以在宿舍上网课、运动。我早上起床之后就会准备一天的饮食,因为有时上课的时间可能是餐点的时间,会来不及做饭,所以就早上都准备好,课间休息的时候就可以吃一点。上完课之后我会去宿舍的健身房运动,晚上会在宿舍看看电影或者看看书。现在食物或者日常用品都可以在手机上下订单,基本早上下单,下午就能收到,而且在手机上支付之后,送货员会把货物放在宿舍楼下,实现无接触送货。我觉得这样很方便,也能最大程度避免接触。之前大使馆给我们送了口罩、酒精棉片和连花清瘟胶囊,所以我们的医疗物资是很充分的。我来交换的学校目前没有留学生感染,也没有俄罗斯本地学生感染,所以还是比较安全。

疫情暴发之后,大家都呆在宿舍或者家里,大家的防护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俄罗斯政府对我们的帮助较少,可能自顾不暇吧。但是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举办了很多线上活动,也常常发邮件给留学生,关心我们的健康状况和签证延期等事宜,让我们感到很温馨。因为有大使馆及时送的防护物资,所以在俄罗斯疫情暴发前,我就能带口罩出门,但是基本大家的眼神很奇怪,好像觉得“这个人好奇怪,是不是生病了”。但是近期戴口罩出门的话,很多俄罗斯人的眼神更体现的是羡慕,因为很多药店都难以买到口罩。我觉得还蛮有趣的。

罗浩奇:就您所见所闻,在当前俄罗斯的疫情严峻形势下,您有想过回国吗?

陈美儿:对于回国,其实现在我还没有那么热切想要回国。一方面因为我的签证就只到7月,总是要回去的。基金委帮我定了6月下旬的机票,希望航班能正常起飞,不然要延期签证,会有点麻烦。另一方面,我也并不害怕疫情,大使馆也还是比较关心我们留学生的情况,国内的老师和同学们也经常发微信关心我,让我很感动。我觉得疫情总会过去的,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就好了。其实,我们并不鼓励现在回国,因为现在航班不稳定,机票也常常被取消,不着急回国的华侨可以在海外抗疫,避免长途航班带来的感染风险,同时也可以把机票留给像我一样签证快要到期的人。

就是我们宿舍有一个中国人,她当时想回国,但买不到机票了,他就从莫斯科坐了好几天的火车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就是我们说的海参崴)。当时从海参崴到绥芬河口岸的汽车都没有了,她就走路走了四五个小时,拉着她的行李,然后走到口岸,然后到那边就发现口岸已经关了。在口岸那边隔离了14天,然后又坐火车回到莫斯科,隔离又是14天。

罗浩奇:你在那边也生活了一段时间,对这个国家的印象怎么样?去了哪些地方?有什么感受?

陈美儿:之前对俄罗斯的一无所知,现在对这个国家的感情比较“复杂”。一方面,作为“外地人”来到这个国家,语言不通,很难和当地人有深入地交流。上课时和老师、同学们的对话,往往只是和课业有关,也很难会谈到俄罗斯的文化和历史。另一方面,所在交换的学校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大家平时也是和中国学生交流的更多些。对我而言,在俄罗斯的每一天都是新鲜且充满好奇的。在疫情暴发前,我游览了莫斯科市内许多博物馆,也去了著名旅游城市摩尔曼斯克欣赏极光。在名胜古迹中见证一个城市曾经的辉煌,也在街头角落目睹大雪冬天下地铁站的流浪者。红场上繁华而绚丽的灯光、博物馆里多如牛毛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寒冬中跳进河里沐浴的俄罗斯大汉、风味独特的俄式餐点……这些构成了我对莫斯科的碎片印象。

 

罗浩奇:你对那边的大学的印象怎么样?他们是如何开展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陈美儿:我目前在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交换。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在俄罗斯是一所很年轻的大学,教学体系和模式更像欧美的大学,有将近一半的学位项目用英语授课。在社会科学领域非常出色,特别是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专业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由于行政管理专业是用俄语授课,且大量课程设置在圣彼得堡校区,所以我在莫斯科学习社会学的课程。我的俄罗斯同学告诉我,在他们看来,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是莫斯科最好的大学,甚至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望成为俄罗斯最好的大学。他们说,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对俄罗斯本地学生的要求很高,要考上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比登天还难。在我日常的接触中,俄罗斯的同学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更不用说有许多自学中文、德语等其他语言的俄罗斯学生。在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老师上课更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我们的课程通常分为lecture(理论课)和seminar(研讨课)。一般第一节为理论课,第二节为研讨课。老师在第一节课上介绍了课程知识后,会在第二节课让大家参与讨论,或者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同学们参与课堂。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大家会一起分享学习和生活中的乐趣和烦恼。我刚开始上课时,对某门课程的设置和其中一些概念不太清楚,就发邮件问了教授,结果在当天晚上的1点多收到了教授的回复,让我十分惊讶和感动。不过,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我一周的文献阅读量大概在5-6篇40页左右的外文文献,期末需要课堂展示和期末考试或提交课程论文,任务还是挺重的。

我在交换期间也认识到了很多新朋友,有俄罗斯的学生,也有同期来交换的日本、法国、德国学生。由于我所在的宿舍大部分是留学生,所以经常能了解不同的文化、听到各种各样的语言。大家平时会一起聚会聊天,分享自己的家乡美食。在和他们的交往中,我发现其实很多欧美的同学都对中国有很多偏见,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生活,我会和他们解释,也欢迎他们去中国看看真正的中国。

 

罗浩奇:我们都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初级学习者,这次疫情风暴给地方治理的考验有哪些?通过本次事情,我们如何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

陈美儿:即使远在莫斯科,我本人也有时常关注我们武汉的疫情情况,有一点不容置疑地,就是在此次抗疫中,我们的党和国家表现出极强的治理能力,我们广大抗疫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奋斗在抗疫一线,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骄傲和感动的。至于这次疫情风暴给地方治理带来的考验,我个人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我们公共卫生应急机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2003年SARS带给我们有一点教训就是要建立疫情预警机制,事实上我们的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资源,但结果是我们的预警机制在此次疫情初期很难发挥其预期的作用,不能够及时“吹哨”。所以后疫情时代,我们应该要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公共应急管理机制。二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改善。作为我们公共卫生治理在基层的末梢,社区卫生服务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看到也有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坚守自己的岗位,积极做好所在社区的卫生服务工作。但同时面对着严峻的疫情形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也面临着人手严重缺乏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社区医务工作的岗位待遇低,以致于很多有高素质的、有能力的人不愿意承担起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作为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我们要有崇高的公共精神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如此才能在国家未来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此,学好专业知识要求我们要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国家人民。这一点是我的老师们一直跟我们强调。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离社会现实很近,大到国家治理,小到社区服务,无论是环境卫生问题,还是教育扶贫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研究的手头作业上,知行合一才是学习应该有的态度。同时,以小见大,深入基层,讲好“小故事”,阐明“大道理”。这一点也是我从老师身上学到的。中国很大,公共管理的范围也很大,但是这些都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和使命就是去讲好这些“小故事”。很多问题都是现实的、具体的,大视野并不就是说要我们时刻关注那些所谓的“大问题”、“大道理”。事实上,我们的专业要求我们要进入乡村、进入社区、进入企业,这些地方都是我们学习专业知识的课堂,故事就在里面。



     ◎我们所做的仅仅是,致力抢救我们自己的当下叙事和可能留存给未来的点滴印迹——陈潭(《南方治理评论》主编)



      珠江会讲系列访谈仅代表受访者个人的观点,并不反映所属单位的立场和观点,也不代表访谈机构和所载机构的立场和观点。



珠江会讲

珠江会讲||第1期:疫情之下的学术张望
珠江会讲||第2期:疫情之下的经济展望
珠江会讲||第3期:疫情之下的乡村图景珠江会讲||第4期:疫情之下的围城记忆
珠江会讲||第5期: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珠江会讲||第6期:疫情之下的青年担当
珠江会讲||第7期:疫情之下的智慧防控
珠江会讲||第8期:疫情之下的大国九问
珠江会讲||第9期:疫情之下的海外乡愁
珠江会讲||第10期:疫情之下的化危为机
珠江会讲||第11期:疫情之下的纽约观察
珠江会讲||第12期:疫情之下的田园网课
珠江会讲||第13期:疫情之下的舆情治理
珠江会讲||第14期:疫情之下的北京观察
珠江会讲||第15期:疫情之下的国际合作珠江会讲||第16期:疫情之下的生涯重塑珠江会讲||第17期:疫情之下的心理防护
珠江会讲||第18期:疫情之下的全球治理
珠江会讲||第19期:疫情之下的瑞典观察
珠江会讲||第20期:疫情之下的韩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1期:疫情之下的罗马观察
珠江会讲||第22期:疫情之下的美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3期:疫情之下的狮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4期:疫情之下的英伦观察珠江会讲||第25期:疫情之下的加州观察
珠江会讲||第26期:疫情之下的澳洲观察
珠江会讲||第27期:疫情之下的雪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8期:疫情之下的社工行动
珠江会讲||第29期:疫情之下的志愿行动
珠江会讲||第30期:疫情之下的社区行动
珠江会讲||第31期:疫情之下的弱势关怀
珠江会讲||第32期:疫情之下的北美观察
珠江会讲||第33期:疫情之下的印度观察
珠江会讲||第34期:疫情之下的瑞士观察
珠江会讲||第35期:疫情之下的伊朗观察
珠江会讲||第36期:疫情之下的日本观察
珠江会讲||第37期:疫情之下的德国观察珠江会讲||第38期:疫情之下的荷兰观察


疫研征稿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谷琶公告||“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稿
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征稿||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谷琶征稿||《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辑刊征稿启事
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辑刊征稿启事

疫期书苑

谷琶书苑||荐读:卫生政策与大国健康

谷琶书苑||荐读:公共卫生与健康城市

谷琶书苑||荐读:病毒、疾病与人类

谷琶书苑||荐读:阅读防疫,以读攻毒

疫期课程

谷琶课程||档案《1910:哈尔滨鼠疫》

谷琶课程||纪录片《下一次瘟疫爆发》

谷琶课程||美剧《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谷琶课程||电影《极度恐慌:致命的病毒》

谷琶课程||张文宏:《传染病学》概说

谷琶课程||沈洪兵:《新冠病毒及其应对》

谷琶课程||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

谷琶课程||邬贺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谷琶课程||温铁军:《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机》

谷琶课程||王绍光:《中国体制的优势》

谷琶课程||李芒:《疫情之中话教学》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