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创新工场联合科技自媒体量子位出品的科技创业访谈栏目「创视界」,本期我们邀请到:创新工场系企业、安智因生物的创始人周洋。
关注创新工场视频号👇点击下方观看节目
欢迎点赞、转发、评论
剧烈运动、加班过劳……在我国,每年都有约 80 万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猝死。为生命的戛然而逝惋惜的同时,我们不禁也要问:如何减少这种情况发生?其实你知道吗,80% 以上的猝死都是心原性的,其中一部分还具有遗传因素。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发现(普通的 CT、心电图、心超有时是做不到的)。说起基因检测,它被誉为未来精准化医疗的基石,科学家一直在致力于“百元测序时代”的来临,让更多人能够用这项技术早发现一些隐藏的疾病,从而早治疗、早干预。现在,恰值计算生物大爆发之时,基因检测由于 DNA 数据量大等原因也少不了 AI 技术的辅助。这其中,有一家公司表现亮眼。成立于 2014 年的安智因生物,此前获得创新工场参与的数亿元 B 轮融资,今年更是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和安智因创始人周洋聊了聊,请她带我们了解基因测序行业现在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过去十年中,生命科学领域迎来物种大爆发时代,技术不断更新迭代。
周洋介绍道,目前,临床医学已从经验医学过渡到循证医学,未来则会走向“个体化医疗”。作为未来精准医学发展的奠基石,基因测序技术不仅可以检测疾病,对药物研发和治疗等方面也有帮助。成立于 2014 年的安智因,主要目标是把基因检测技术带到临床。具体来说,就是他们给临床医生提供自动化软件,并将测得的患者的基因数据和一些临床表征输入到该系统中,系统就可以给出一个有关疾病的结论。遗传性心血管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会遗传到下一代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遗传性主动脉病、遗传性心肌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和先天性疾病不同,这类患者可以正常发育,直到一定年龄才会出现心脏功能异常,最严重的情况是猝死。目前的临床手段如心超等并不能明确检测出这类疾病,需要靠基因检测。周洋介绍,我国大约有 4000 万这样的患者,远超肿瘤和其他疾病,而且他们多数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以有 50% 的概率可以传给下一代。此外,遗传性心血管病患者的发病时间一般在30岁以后,这时对个体尤其是家庭的影响很大,并且由于这个年龄段大多已经生育或面临生育,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心血管疾病患者这么多的一个原因。2017 年,高通量测序市场经历了两波热潮,一是以华大基因为代表的无创 DNA 产前检测,一是以燃石医学和泛生子基因为代表的肿瘤基因检测。安智因当时看到机会后,主要考虑细分赛道的市场规模以及检测出来后是否有明确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最后,他们发现遗传性心血管病正好符合这一标准。因此,安智因就扎根于这一基因检测市场。同样,这是一门并非完全依赖于生物本身的技术,AI在其中的表现也尤其重要,包括如何去筛选和解读海量数据,进行生物计算,与影像学的数据结合得出最终的结论等。因此数据处理能力也成了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安智因从一开始就搭建了自己的数据处理中心(当然也是为了数据隐私)。再加上产品最终是要落地到医院,流程的复杂程度、能否自动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周洋介绍,像他们这样的医疗服务机构,除了和学界积极合作,一般都会争取进医院,毕竟那里有最真实和刚需的需求和想法。但进院有一定的门槛,比如是否有标杆性技术,之前和国内顶级医院的合作多不多等。但由于医院很少会把两家同样的检测企业引入到一家医院,一旦进院之后,就会形成一个技术壁垒,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近年来,国内的医院也在变得也越来越开放,愿意在安智因等医疗服务机构的帮助下把一些疾病的检测平台做起来,然后去开展相关检测项目。前面提到,目前的医疗水平距离一滴血测百病的实现还有一段距离,但理论上在遗传学上是可能的。首先是如何解决成本问题,让基因检测来到百元时代,目前是需要先控制在 2000 元以内。因为一般来说,基因检测公司前期的投入都非常巨大,包括研发成本、硬件成本、报批成本以及大量的人才招聘费用等。那么此时,相关的数据分析人才、遗传信息解读人才等等,就成为新的挑战了。不过,周洋表示,大概从 2016 年左右开始,国内也开始注重生物计算、生物信息的人才培养了。而现阶段人才还是能够招到,只不过在各行各业都一样,他们进了企业需要适应和改造。有意思的是,她还表示,得益于计算生物的发展,生物这个“天坑专业”的学生这两年的机会其实变大了。最后,不得不提,相比国外,中国在基因检测技术上还有两大核心优势。一是人口众多,相关患者的“数量多且具有多样性”,比如马凡综合征(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患病特征为四肢、手指、脚趾细长不匀称,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因此安智因也在借此优势,积极构建中国人群疾病数据库。二是人员成本低,导致国内很多公司基本上都是全球的一个测序工厂,那么无论是服务硬件、生物芯片等它们都是基于一个非常大的需求营造出来的。此外,再加上国内在基因测序技术上的起步并不晚(国内检测一次为几千元,国外为数千美元这一点就可说明),国家在生物技术上也有很大的布局,周洋表示,相信国内的基因测序技术一定会有一个特别快速的突破和发展。
在行业之外,我们也针对创业之路和个人成长与周洋进行了交流。周洋有 20 多年体外诊断产品(IVD)领域销售、运营、管理经验,担任过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LSG 中国区临床经理,主导完成了赛默飞全球最大单笔订单。二是本人心态的成熟,经验积累足够,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更多的事儿;从我们之间的交谈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的 CEO,并坦言有工作可以忘掉一切。“现在做的这个事情,通过基因测序技术改变中国人的心血管健康,就算(改变世界)。”如今,我们请她回看安智因的七年作出评价,她表示,“整体顺利且超出预期”。“七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还算年轻,不过创业的道路永无止境,我们仍然走在一个充满希望的创业之路上。”当然,周洋在创业过程中还是遇到过无数个不顺利的时候(也遇到过资金压力),不过她认为都过去了就没有时间去细想。“我是喜欢先做了再去担忧的人,但等你做下去的时候,你会发现已经没有时间担忧了。”这条创业哲学和你可能听过的那句“提前准备,而不是提前焦虑”,可以说是如出一辙了。而能够超出预期走过七年,周洋认为主要归功于团队的凝聚力。她介绍,早期的创业伙伴一直都还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整整七年没有任何一人掉队,因为大家都奔着一个共同目标并相信这个目标:做合适于临床的高通量测序产品。不过,要是再穿越到七年前,她也认为一开始还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比如在创业早期就应该去做产品的布局,而不是几年后才开始。对于周洋个人来说,她认为自己在创业的过程中变得更包容、韧性更强,因为没有什么面对不了的困难。身为女 CEO,她认为创业路上人人平等,大家的时间都一样,并不存在要比男性多花精力的情况。再说回计算生物这个大背景,作为从业一员,周洋是否预料到或者是想过这个行业会迎来今天这样的一个爆发呢?对此,她回忆道,在她创业之初,国内互联网包括游戏行业最为热门,基因技术的发展还没那么快。不过从现在这个角度来看,她认为这个趋势还是应该的。“无论从医学、生活、教育任何一个层面来看,最终都是数字化的处理。”按例送上彩蛋:)
关注创新工场视频号👇点击下方观看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