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田海珠 李林娜 2018-05-2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兰州晨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548ff2p1c&width=500&height=375&auto=0


似乎从坐上列车的那一刻,杨勇的脸上才有了一丝松弛,而在之前,他的脸上更多是一种彬彬有礼的谨慎和拘谨。


来兰州已经14年的杨勇身材精瘦,眼睛小而聚光。如果你和他闲聊,他会用简单的回答终结话题。除非,和他聊起与火锅相关的话题。


杨勇从事的是火锅底料炒制的工作。在九州的生产车间里,他负责监制出品的火锅底料直接对接兰州及其周边地区的60多家火锅店。他的“品味”代表了这些底料的地道程度。即便如此,他还需要经常根据客户或者市场的要求,不断地更换火锅底料的配比。



2003年,20岁刚出头的杨勇跟着同乡来到兰州一起从事火锅行业,他至今还记得到兰州后最直接的变化:他平生第一次给自己买了一瓶润肤油,因为每天不涂抹一点,皮肤会又干又痒。 


按照他最初的计划,在兰州最多待两年就回老家。但是没想到这一待,就是7个两年。


14年来,杨勇的工作生活已经有了不小的改变—— 从一个火锅店的服务员,到如今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甘肃厨禾餐饮品牌管理公司;在老家结了婚,并且陆续迎来了女儿和小儿子。不仅如此,他的两个弟弟也先后来到兰州打拼。大弟弟前年还娶了甘肃媳妇,已经在临洮安家落户了。


虽然至今也不太习惯牛肉面,但当记者问他更熟悉重庆还是兰州时,他略一沉吟回答说:虽然家在重庆,但是相比起来,确实更熟悉兰州。


杨勇的这种感觉,大概能引起每一个在外打拼的人的共鸣吧。


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在兰州像杨勇这样的人为数不少。他们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打拼奔波,其中的甘苦自不必说。很多人原本以为这里只是一个中转,但是却成了自己舍不得离开的地方。无论是工作事业在这里,还是朋友同事舍不得,总之这里成为他们生命中除了家乡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地方。


春节临近,对杨勇和很多来自异乡的打拼者来说,是回家的时候了。



记者跟随杨勇从清晨踏上回家的路,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然而来自杨勇细微的改变却是记者感到最有趣的地方。从最初的上车沉默不语倒头就睡,到一遍遍翻看家人的照片;从刚开始的拘谨,到主动向记者介绍家乡的美食美景,这种变化不止在表情和话语中,那种身心的松弛是由内而发的。

 


终于一路辗转,在晚上9点杨勇回到了家。


当怀里抱着一岁多的小儿子,当看着女儿和妻子一起配合向他展示跆拳道中的踢腿动作,当听着爸妈在厨房把早已做好的饭菜重新加热时,杨勇脸上那种无法克制的笑意,也感染了记者。



原来“回家”的意义,就是在自己熟悉迷恋的味道、气息、感觉中,让那个坚硬的、寡言的、防备的、甚至迷茫的自己一层层剥落,重新变得温暖、可爱、絮叨甚至是傻气,回到那个最为柔软却真实的自己。



文·图 | 兰州晨报记者 田海珠  李林娜

  编辑丨张海龙


新闻多看点

提醒丨降雪!降温!大风!新一波冷空气即将到达我省!

春运史上最感人的50个瞬间,总有一种牵挂让人泪流满面!

☞兰州小馆丨没想到啊,去新k唱歌美食竟然抢了麦霸的风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