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即世界,大卫·林奇驱散黑暗的潜伏之道
2019年1月20日,在摩羯与水瓶的交界处,我们迎来了导演大卫·林奇(David Lynch)的73岁生日。这一星区本身即象征人类寿命中的70岁。这个神秘的巧合让我们得以见证大卫·林奇愈来愈成为他自身——导演、演员、画家、音乐家、设计师和跨界达人。
迷一般的意象、梦中之梦、
环形叙事、精神赋格……
所有这些令人不安的内在现实
一同构成了大卫·林奇的世界。
2018年是林奇的“玩乐时光”,他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双峰》第四季正在构思的惊人消息,还与老友巴达拉曼提合作了一张风格浓烈的实验专辑《Thought Gang》。
《Thought Gang》,2018
除了创作,林奇还为粉丝带来了别的惊喜。在他跨体裁的半回忆自传《Room to Dream》中,多线性的记述让人感受到一种悬而未决的神秘。而林奇最新的人体摄影集《Nudes》,则很好地展现了欲望与凝视的奇妙关系。
《Nudes》,2018
林奇的作品都带有自传的性质。青年时期的艺术抉择,早年人生的曲折,这些经历都让他的作品带有一种“多重人格”的色彩。
在制造迷局上,林奇的电影丝毫不亚于先锋艺术。他绘画和电影作品中无以名状的恐惑感(Uncanny),其实来自他对自己田园牧歌般的童年生活中潜藏的阴暗面。“压抑的复现”成为了他作品中的一贯主旨。
David Lynch: The Art of Life, 2017
我们无法忘却转折性的1992年。因不满电视台将《双峰》草草收尾,林奇拍摄了颠覆性的《与火同行》。太过超前的艺术表达让影片在上映后遭遇了票房和评论的双重冷遇,甚至在戛纳也遭到跟风恶评。
就此之后,林奇正式开启了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艺术人生”,几度淡出电影圈,呈蛰伏之态。他将自己封闭于绘画、音乐和冥想的王国中。
在之后几十年中,他几乎只拍摄《与火同行》同类型的电影;2006年,林奇更是在《内陆帝国》后宣布息影。随后,《双峰》正式重启的消息传来,林奇打破“今后将不再拍摄电影长片”的宣言,指导了一部“长达18个小时的影史现象之作”《双峰:归来》。
《与火同行》,1992
《双峰》,2017
林奇曾以多部先锋广告作品为早期过剩的创作欲留下注脚;不止于此,他还在系列广告中延续了双峰的神秘,并赋予它们耐人寻味的作者性。这些“跨时空双峰元素”在今天亦成为令影迷癫狂的存在。
对于双峰迷来讲,这些广告看上去如此“似曾相识”(déjà vu)。1991年,在林奇为迈克尔·杰克逊拍摄的演唱会预告《Dangerous Teaser》中,一枚金色球体在片中如圣灵般缓缓飞升,引领人们走向未知。
《Dangerous Teaser》,1991
之后在2000年,林奇为索尼PS2拍摄了《The Third Place》,短片主角神似林奇喜爱的作家卡夫卡,他来到一个类似“双峰红方间”的异次元空间中,与那里的奇幻生物相会。
“卡夫卡是我唯一想要称之为精神血亲的创作者。”
《The Thied Place》,2000
《双峰:归来》是一场符号的盛宴,大量的文化隐喻和丰富的意象引发了一波迷影狂潮。一时间,各式各样的解读和现象充斥着大众媒体。有骨灰级林奇粉甚至在《双峰》的一些超现实场景中看出了弗朗斯西·培根、马格利特、爱德华·霍珀等大师的艺术符号。
诚然,他们都是林奇十分热爱的艺术家,但这些元素甚至谈不上致敬,而是带有强烈的“林奇主义”(Lynchian)烙印。
林奇出于艺术家的本能,吸纳了其中一些经典作品的符号,将之重构复现为彻底的 Lynchian 感。他用奇诡的象征和类比的手法,将可怖的真相,或是严肃的真理隐藏于寻常事物的荒诞表象之下,让人产生一种不安的熟悉感。
Film Club: What is Lynchian, 2017
但在这场无尽的谜题猜想中,有那么一件装置作品值得被铭记——现代主义艺术大师马塞尔·杜尚最后的重要作品《给予》(Etant Donnés)。曾有不止一本研究林奇的著作提到,《给予》可能对林奇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甚至有人猜测它就是《双峰》中“劳拉之死”的由来,以及《双峰:归来》中一处超现实场景的灵感来源。
《给予》,1946-1966
《双峰》,1990
《给予》展示的是一派超现实的骇人美景。这是杜尚最后的重要作品,直到杜尚死后才遵照遗嘱在费城美术馆展出。那时林奇正好就读于费城的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前妻Peggy 在费城美术馆工作。然而林奇本人对此按下不表;直到2012年,他才创作了一幅名为《E.D.》的画作。
林奇的石版画《E.D.》,2012
《双峰:归来》在艺术电影界掀起热潮,被法国《电影手册》评选为2017年度十佳榜首。在“手册”的长篇访谈中,林奇依然幽默地迂回,对一切谜题的答案保持缄默,延续自己一贯的神秘作风。他甚至巧妙地避开了“手册”对于自己和新任缪斯 Chrysta Bell 亲密关系的影射,表明自己和 Chrysta 是超觉静坐(又译为“超越冥想”)的师徒关系。
Chrysta Bell: Backseat, 2016
艺术提供了林奇进入梦境精神分析的路径,而冥想成了他近40年来驱散精神黑暗、潜入意识深层的修行之道。《双峰》中折射出不少现世的黑暗,这些黑暗不断渗入当代人的生活——拉斯维加斯大屠杀这样的残酷现实让人扼腕,仿佛我们的世界一直以来均由迷人的假象所掩饰。
“只有点亮纯净意识之灯、
自我统摄之光,才能赶走负面能量。”
2018年,林奇为自己的瓦解音乐节推出了一支概念短片,其中也融入了超觉静坐关于潜入意识深处寻获灵感的概念。《大卫·林奇:艺术人生》的导演 Jon Nguyen 说,“践行并推广超觉静坐,努力维系世界和平,也许才是林奇做过的最‘林奇主义’的事。”
David Lynch's Festival of Disruption,2018(上)
概念短片:David Lynch Is Not What It Seems,2018(下)
正如印度超觉静坐大师 Maharishi Mahesh Yogi 所言:自我即世界。
大卫·林奇在多重身份间转换、游走,不断模糊界线,构建出他自身的完整宇宙:他是画家、导演、设计师、跨界先锋;同时也是对作品内涵讳莫如深的艺术家、世界和平的守护者以及艺术青年的领路人。我们期待这场自我的旅程会继续下去,无穷无尽。
撰文 / @虚空pie
编辑 / Camille Yuan
NOWNESS
继续观影
NOWNESS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请联系
wangsili@modernmedia.com.cn
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