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星际飞船,破译光之语
在最新一期的“私人观点”中,战后意大利艺术家 Nanda Vigo 让我们进到了她位于米兰的公寓,那里收藏了她大量的作品。导演 Nicoló Terraneo 在这部影片中捕捉到了 Vigo 家中的装置作品、热带植物和动物笼子,描述了她 60 多年来持之以恒、以光为主题创作背后的秘密。
- 欧洲往事
那是1960年代的欧洲。
卢奇奥·封塔纳(Lucio Fontana)在几年前刚刚开始他的“刀痕”(tagli)系列,用单色颜料厚涂画布,待颜料未干时,用一把锋利的史丹利刀刺破画布并拉出一条裂缝,之后再用薄纱布将卷起的裂口形状固定住。封塔纳给他的这一系列刀割或戳洞系列取名“空间概念”(concetto spaziale),将原本二维的画布延伸至三维的空间探索,刀痕所产生的微妙光影变化如宇宙般深邃,令观者无不被其吸引。
卢奇奥·封塔纳“刀痕”系列
吉奥·蓬蒂(Gio Ponti)在建筑、室内设计和艺术领域继续发展着他的前卫观念,在香港的瑞兴大厦、米兰的圣卡洛教堂、恩荷芬的Bijenkorf商场,蓬蒂运用大量钻石切面般闪烁的陶瓦,创造出脱离于建筑表面的奇幻视觉效果。
吉奥·蓬蒂设计的Bijenkorf商场
吉奥·蓬蒂位于米兰的家
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刚办完米兰画展,正用他标志性的、无比纯净的“国际克莱因蓝”(IKB)创作表演艺术作品《蓝色时代的人体测量》(Anthropométrie de l’époque bleue),用完全无意义的“非物质面”表达者充满力量的虚空感。
伊夫·克莱因的《蓝色时代的人体测量》
二战后的欧洲百废待兴,反建制的、发反常规的激进艺术创作与流派百家争鸣。封塔纳是“空间主义”的鼻祖,也是零艺术运动(ZERO)在意大利的代表人物,这个群体的艺术家除了上述的几位,还包括海因茨·马克(Heinz Mack)、奥托·皮纳(Otto Piene)、恩里科·卡斯特拉尼(Enrico Castellani)、保罗·斯凯奇(Paolo Scheggi)等等,很显然,这仍然是个属于男人的世界。而正是在这一群引领战后欧洲艺术潮流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甚至导演中,出现了一位女性的身影。
零艺术运动
左:奥托·皮纳作品Rose oder Stern #8
右:恩里科·卡斯特拉尼作品Superficie Bianca
海因茨·马克1964年作品Ohne Titel
- 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
南达·维戈(Nanda Vigo)1936年生于意大利米兰。1959年,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毕业的她回到米兰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在米兰,她常常拜访封塔纳,并逐渐与皮耶罗·曼佐尼(Piero Manzoni)和卡斯特拉尼成为朋友。她与零艺术运动团体的联系格外紧密,并曾表示“我融入得非常好,因为我们的创作处在同一水准上。”
意大利艺术家南达·维戈
一言以蔽之,零艺术运动宣扬“宇宙力”,这个约30人的零派艺术家群体倾向于使用单色或者白色结合几何图形进行创作,并通过不同材质的三维塑造使之与光线互动,这种“动态结构”使作品理性而冷峻的同时又保持灵活的空间感。
南达·维戈和Cesare Tacchio,位于米兰的大厅,1965年
南达·维戈在Apollinaire gallery的展览,1968年
南达·维戈,Apollinaire Gallery,1967年
1963年,零艺术运动团体发表了一份宣言。节选其中的一小部分:
“零是无声。零是开始。零是圆。
零旋转。零是月亮。太阳是零。
零是白色。沙漠是零。天空在零之上。
夜晚—。零流动。眼睛是零。
肚脐。嘴巴。吻。”
零就是零,就像现在我们说“少即是多”(less is more)一样,零派艺术家们用最少的材质(通常是玻璃、镜子、铝或者霓虹灯管等新材料)和极简的手法创造最基本的视觉语言,将现代艺术创作带入心理层面。“触动观者心理上的个人化的图像,由此获得直觉上的自由。”维戈在其2014年的展览“镜子中的零”(Zero in the Mirror)中解释道。
Zero in the Mirror展览
南达·维戈与镜子,威尼斯,1979年
维戈同这群零派男艺术家们一起周游欧洲,并相互交换作品。“我们生活在战后重建的环境中,就像我一直说的那样,恰恰是他们这群艺术家构建了欧盟,远远早于政客或者经济学家”,在一次采访中她如此总结道。
1970年由南达·维戈设计的Golen Gate Lamp
解读零派艺术家的作品往往需要从光线和空间入手,而这两个元素正是南达·维戈创作和设计中最重要的两条线索。维戈认为光线能够构造空间,而在空间中,感知比形式更为重要。作为建筑师的她将艺术、建筑与设计相融合,并发展出自己的创作理念:她需要创造一种以视觉为绝对主导的环境,摒弃其他任何次要的元素,让环境中的主体得以达到有机的、充满能量的状态。这一创作风格使得她被后来的人称为“意大利激进设计贵妇”。
南达·维戈2013年展出作品
- 破译光之语
来到维戈在米兰的公寓,你会发现她自己家就是一个大型创作现场。很难想象一位目前已年逾八旬的老人住在充满霓虹灯管和“迷幻”灯光的环境中。氤氲的镜头里,茂密的热带植物、给各种动物准备的笼子、闪烁着红蓝粉绿光的灯管、将光线折射出无数彩虹的工业玻璃和镜子,影片传来复古的电子背景乐,你好像来到了上世纪60年代安东尼奥尼彩色电影中的片场,不自觉地开始思考每个镜头、每种颜色的玄奥内涵。
南达·维戈位于米兰的公寓
一头银发的维戈在自己的杂乱的工作台上翻阅着遍布几何图形的草图,一边解释着自己的创作理念。“光线对于构造物体、营造氛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光线既有维度又没有维度,这让它可以走得很远。”维戈自述。她的脖子上披着反射着银光的新款路易威登围巾,很是应景。镜头里墙上的一张珍贵照片的影像滑过,那是1969年,年轻的维戈从冯塔纳背后亲密地搂着他的脖子。
维戈应景的围巾
几何图形草图
此外,维戈还是一位狂热的科幻迷(在那样一个年代,谁又不是呢)。她7岁起沉迷于亚历克斯·雷蒙德(Alex Raymond)的《飞侠哥顿》(Flash Gordon),书架上至今整齐摆放着各种版本的《星际迷航》(Star Trek)录像带,房间内随处可见科幻海报和周边。“我宁愿成为空间考古学家。”维戈笑言。毫无疑问,这个位于米兰的工作室,就是她自己的“进取号”飞船。
南达·维戈是个不折不扣的科幻迷
撰文 / 谢斯曼
编辑 / Thea
NOWNESS
更多“私人观点”系列短片
“私人观点”为 NOWNESS 艺术类系列短片
感受不同文化与现象,展示艺术家创作过程
NOWNESS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请联系
wangsili@modernmedia.com.cn
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