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数字生活取代真实生活,你与别人还有联系吗?

卜生 NOWNESS现在 2020-01-01

一间废弃的商店内,三件透明的人形雕塑在黑暗中搏动彩色的光,仿佛经历过末世浩劫的庞贝古城刚被挖掘的样子,凝固着灾难发生的那一瞬间,像鬼魂,但又似乎具有心跳......









周围消失不见的货架和商店应有的繁华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有过热闹的景象,如今只剩下了残骸,等待着文明之后的智慧生命来发掘。这个场景像极了《人工智能》最后一幕,当一千年之后的人类发现已经成为古迹的小男孩时,他和车子以及周围的游乐场就是这样凝固的,他等待着被唤醒。


而在道格·艾特肯(Doug Aitken)的这件作品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他的意图,一个资本和消费都消失了的世界,只留下了闪烁的鬼影,这种闪烁使得雕塑看起来存在着某种连接,但又感觉是彼此孤立的。其中一个雕塑仿佛还在打着电话,但手里却什么都没有,仿佛蒸发掉了。

仅仅一个空商店和三个闪烁着色彩的雕塑,足以营造出一个消费终结了的末世景象。

艾特肯本人喜欢探讨“后人类”这样的庞大主题,这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命题,一是在于未来是如此难以预测,二是在于未来却又都指向一个必然的结局——文明的消逝。

后人类,或者说是后文明,一个基本的架构就是人类文明消逝之后将有怎样的结果?一种可能是,象征人类文明的消费品、建筑、基础建设都将被自然逐步吞噬、分解。


所以他选择在沙漠里做了《海市蜃楼》这件作品,一个完全由镜面做表面的反光建筑,孤零零地伫立在沙漠中。它没有反射任何人造物,只有白云、蓝天、树、沙漠、沙尘这样的自然物,这是一种文明消亡之后的必然,它存在着,却又不反射任何人造物。

《海市蜃楼》,2017

另一种可能是,作为此时此刻的我们,如何留下文明的轨迹?为了给后来或许可能出现的智慧生命以线索,我们该怎样利用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地介入那些看似不可能的领域,或者做一些挑战性的事件?


所以他的作品《水下美术馆》就是这样一种介入,在水底安置的多边形镜面空间,能够让人穿过,它们和周围粗砺的海底岩石形成对比,是与自然物对立的象征着科技、建筑、设计、艺术在内的光滑几何体。人们可以在多面体的镜面之中看到万花筒般的景象,而在远处看去,它们仿佛是漂浮在静谧海水之中的地外文明的产物。

《水下美术馆》,2017

“它的意义对我来说很单纯,一种类似留给之后文明的,证明“我能做到”的一个象征,就像旅行者一号携带着刻有人类文明信息的光盘飞出了太阳系一样,它在寻找其他文明与之连接,同时也是留给其他文明的考古线索。”

《水下美术馆》,2017




考古。后人类。艾特肯喜欢将自己置于一个属于未来视角的史前时代,在其静谧的表象之内是一个关于死亡和毁灭的内核。


他的著名作品《花园》虽然没有继续使用静谧的视觉语言,却将毁灭的内核激发了出来。在一个工业废弃的场景内,人造的植物景观本身就已经够后人类了,它甚至比都市核心商场内的有机农场还要显得荒诞和悲悯,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植物景观之内,观众可以被邀请到进入其中打砸发泄。

《花园》,2017

这样的发泄显得如此多余,人在预设好的时间和场景内,到底能有多大的愤怒可以激发出来?脱离了诱发愤怒的原因之后,这样的发泄和被打碎的物品,以及背景中脆弱的植物,无不营造出一种焦虑,和作品标题《花园》所象征的健康静谧等意象完全背道而驰,是人造物内的人造景观内的人造情绪,这已经够后人类的了。

《花园》,2017

回到喧闹的好莱坞街头,隐藏在角落的商店内闪烁的脉动的雕塑以静态宣誓着沉默,这些沉默得让人甚至有些不适的场景是反消费的,与周围好莱坞市区的繁华和加州的阳光、暖风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


在被隔绝的这个废弃商店内,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它将会是去物质化的,人的存在也同样是去实体化的,人与人的连接将变得虚无缥缈,数字生活彻底取代了真实的生活。

空间内的人声吟唱更是抹去了人造物的痕迹,没有任何伴奏的纯人声,和雕塑闪烁着的彩色光辉对唱,同时也在物理空间内引发回响,凸显更加空荡的氛围。它们是文明结束之后继续在运转的机器,等待着被考古,留下谜团。



撰文 / 卜生

编辑 / Zoey


NOWNESS


继续观影


 NOWNESS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请联系

wangsili@modernmedia.com.cn

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