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是怎么把少数民族文化变酷的?

nate NOWNESS现在 2022-04-12


娱乐化和商业化,

能把少数民族文化传出去吗?




这个夏天,《乘风破浪的姐姐》这部综艺,频繁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众多话题中,阿朵将“新民族音乐”这个概念带入了人们的视野。


图片来自 @阿朵(微博)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新鲜的呈现,很少有人会去关注湘西少数民族的语言,即使有幸感受过当地的音乐旋律,也很难有被流行文化包装后的共鸣。但对少数民族自身而言,这却是对于一种文化的传承:音乐是一个载体,其中所包含的民族语言、性格及其独有的特性,都是民族文化的体现。


图片来自 @生养之地(微博)



娱乐化

能把少数民族文化传出去吗?


不止有阿朵,《乐队的夏天》中的 HAYA 乐团,甚至早期的杭盖乐队等等音乐人,都曾经以类似的方式,展示过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图片来自 @HAYA乐团(抖音)


如此看来,少数民族文化的呈现方式被包装的令人耳目一新,不同的民族文化新颖而有趣。但剥下这层糖衣,其中所包含的民族语言、性格及其独有的特性却始终如一。只是今天,在流行文化与数字媒体的共同作用下,它重新被人们所看到。


图片来自 @杭盖乐队(抖音)


随着现在短视频平台的普及,只要有一台智能手机和网络,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将每日见闻上传与所有人分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朋友将他们的日常拍成 VLOG,记录下他们日常,将民族的传统文化鲜活的呈现在眼前,也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


图片来自 @杭盖乐队(抖音)


如果用文字和图片告诉你,“鄂温克族的日常与驯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的形容对太多人而言是陌生而又模糊的:全世界的鄂温克族人也不过 3 万人,其中的分支之一“鹿部”,也只有 300 人左右。作为少数民族中“更少”的一部分,网络和短视频平台将他们的日常带入了大众视野


图片来自 @古木森(抖音)


与驯鹿为伴是鄂温克族历史悠久的生活方式。由于现代化的进程,驯鹿在中国北方各民族的传统中都逐渐销声匿迹。但鄂温克人依然保留着守护驯鹿的传统,他们是中国已知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抖音上一位名为“古木森”的鹿部鄂温克族的男子,就用短视频记录着驯鹿与这个民族的点滴。


图片来自 @古木森(抖音)


通过网络的传播,目前他的账号已经拥有了一共三百多万赞。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很难有机会去到如此偏远的地带感受这种民族习俗。通过短视频的方式看到简单又不平凡的生活,对于他而言是将鄂温克族的文化习俗推广了出去。


图片来自 @古木森(抖音)


短视频用户就像看故事一样,通过不断在内容下留言与之产生互动,持续关注稀有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加上大数据的分析,浏览过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内容后,又会高频率地收到类似内容的推送——当然,我们可以认为这种方式过于快餐化,追求新鲜感的用户,很容易被瀑布般的信息淹没,但是“能被看到”这件事,对稀有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来说,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图片来自 @古木森(抖音)


娱乐化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是一个更加容易被接纳的方式,这一点毋庸置疑。本就少数的群体,因为语言、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因为“娱乐”的桥梁,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明星的影响力、少数民族群体真实生动的分享,让人们关注到这些文化遗产的门槛降低了很多。


图片来自 @古木森(抖音)


在后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娱乐将存在于各民族自身的内涵被瞬间放大,它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甚至一些民族即将消失的文化传统,借助流量的力量,在现实中找到了可以生根发芽的土壤。同时在社交媒体极其发达的当下,网络无疑扮演了一个推动者的角色。


图片来自 @古木森(抖音)


但是,娱乐化的传承容易被看到,但是对于准确的传承还有诸多不易: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愈发多元,后网络时代带来信息过剩,以及全民娱乐的角度来看,这些原本就是少数的少数,在大众带来新奇好玩后,还能否让人们准确捕捉到少数民族文化本身的内容,在了解文化后是否可以对其进行延续与守护,都是有待回答的问题。


图片来自 @古木森(抖音)



商业化

挽救少数民族手艺的一剂良药?


中国的少数民族在中国所有人口中仅有8.41%,但是属于他们的传统手工艺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影响,绝不是一个数字可以概括的。


优衣库“唤醒苗绣文化的新生”项目宣传片(节选)


随着机械对手工的大规模替代,许多少数民族特有的手艺也濒临失传。于是,诸多企业与品牌乃至独立设计师,一方面发现了少数民族文化中能够为自己带来灵感与合作的契机,另一方面也通过商业模式,尽可能将少数文化传递出来。


优衣库“唤醒苗绣文化的新生”项目宣传片(节选)


去年,优衣库“唤醒苗绣文化的新生”的项目,将400余名苗绣绣娘纳入产品线,顾客通过捐赠闲置衣物可以获得苗绣徽章。繁复耗时的苗绣手艺对于大众而言,消费门槛确实不低,通过优衣库的联合推广,人们以更加便捷和实惠的方式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的人文精神,也让更多人能够参与进来提供了一个可能。


图片来自 @优衣库种草社(微博)


网络的宣传让更多拥有传统工艺的能工巧匠被发现,手艺的延续得到了一定保障。同时,年轻一代通过商品这个媒介,以社交媒体作为平台,间接地将少数民族传统统文化传递出去。在购买方式上,越发成熟的电商模式,实现了人们线上选择线下体验的乐趣,VR模式下的虚拟穿着体验,又可以打消人们因为对民族文化和手艺的陌生产生的距离感。


优衣库“唤醒苗绣文化的新生”项目宣传片(节选)


不只是优衣库,开发少数民族技艺的还有 Marni。他们与中国苗绣工艺开展深度合作项目命名为 “Marni Miao”。与优衣库直接将民族手艺推至大众眼前的方式不同,Marni 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是对文化再解读的呈现。


Marni 品牌创意总监  Francesco Risso 在系列成型之前,就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在贵州地区调研的图片,展示对于民族风貌的认知。


图片来自 @MARNI ins


少数民族的经典传统工艺多以世代相传的方式进行,而 Marni采用现代时装制造手段,让民族色彩重新焕发新生。就像 Risso 自己所说的,“要寻找一个方法,让时尚品牌能够在这个星球上以更有意义的方式存在。”


图片来自 @MARNI 官方微博


Marni虽然是以文化传承作为主旨,但是表象之下的网络时代的商业运作依然不可忽视:品牌本身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和网络商店中的价格优势与便捷,足以吸引到一大批愿意为之买单的人群。关注少数民族文化只是网络时代商业需求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借助少数民族的表层文化形式及符号作产品开发,来博世人耳目一新。


图片来自 @MARNI 官方微博


但商业化也带来了另一面:商业化对失传手艺的传承固然是一剂药,但也合理使用才不会被反噬。否则,少数民族的传统手艺,只能成为后网络时代中迅速瓦解的碎片。


图片来自 @MARNI 官方微博



那些年轻的少数民族艺术家

都在做些什么?


随着网络的四通八达,少数民族文化也逐渐与当下的潮流文化产生了火花。


图片来自 @伊德尔(抖音)


蒙古族青年艺术家伊德尔在呼和浩特市,创办了全球第一家蒙古风格刺青工作室“蒙古無南”,同时推出了有蒙古族传统服饰特色的潮流服饰产品,风格与刺青一脉相承。


图片来自 @伊德尔(抖音)


“無南”是蒙文“WUVNEN”的音译,意为“真”。创始人伊德尔从小生长在城市和草原的不同环境之中,天似穹隆和钢筋水泥截然不同的景象,让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草原文化融入时代的发展之中,这不仅对他之后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影响,也对蒙古族的文化特色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向。


图片来自 @伊德尔(抖音)


除了艺术表达形式的文化传承,语言本身属于文化的范畴,是文化的符号和最基本的要素。对于少数民族而言,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要通过本民族的语言来提炼。各种类型的线上传播方式,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提供了更多的渠道。西藏文化推广组织“高反台”,正是借助了这个优势,推行着喜马拉雅文化圈内的文化遗产。


图片来自 @高反台(微博)


高反台的发起者是一群来自藏区的艺术家,他们大多拥有海外的生活学习经历,擅长通过互联网获取与传递信息。发起者本身对藏语文化十分熟悉,在通过藏区消费文化系列文章积累下早期关注群体后,他们不断搜罗藏语世界内容,通过搬运、翻译,分享到社交媒体平台上,坚持至今。


图片来自 @高反台(微博)


高反台的艺术家们这样谈起自己:“从一开始,我们想要做的就是藏语世界的亚文化内容,以街头文化、青年文化为主,但后来我们也会做一些地理、历史、文学方面的解读,这两种方向的内容吸引的是不同的粉丝群体。在内容上我们也许会不断做调整,但是整体的主旨没有变,就是借助互联网推,广藏语世界中更少被人关注和提及的那一部分。”


今年,高反台还参与制作了藏语方言新冠宣传动画和藏文街头摄影征集。如今他们已经回到藏区,准备去保护汉藏语系内部如纳西族、摩梭族、普米族等等其他藏缅族群文化内容。对于他们而言,后网络时代环境下的便捷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这对呈现一个更多元丰富的“高反地带”无疑是一股强大的推力。


图片来自 @高反台(微博)


在后网络时代的浪潮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无论是通过娱乐化、商业化还是融合后的新文化进行传播,都还有极大的潜力被挖掘。无论音乐、电影、绘画、社会活动和策展,都有年轻一代的少数民族群体参与。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将本族文化特色的内容展示给所有人,让民族传承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话题。


作为后网络时代中的群体,我们拥有许多共同的记忆。借助网络的力量,少数民族文化的再传承,成为一股新的浪潮。虽然网络的复杂让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充满不确定性。但如果是一个好的时机,历史的浪潮至此,也没什么好不去尝试的。


图片来自 @古木森(抖音)


🕙✉️🕙

 来聊 

 你最感兴趣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什么?




撰文 /nate

编辑/Svet

排版 /Vera


NOWNESS



第二届 NOWNESS 中国天才计划来了,这一次,我们的Slogan是:现在,在你手上。如果你是中国籍导演,以中文为作品主要表现语言,希望开拓国际视野,欢迎报名参加。了解详情,请点击图片跳转阅读。



更多“民族”相关


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