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不回家过年,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輕瘋 NOWNESS现在 2022-07-29


🏮

我们和 5 位年轻人聊了聊

过年有多少种打开方式



魔幻的2020年不知不觉结束了,中国的农历新年也马上到来。去年我们是被迫“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今年的返乡政策则让许多人选择“原地过年”。

©️ 《饮食男女》

年少时“过年团聚”是一件约定俗成、没有什么例外的事,长大后的情况则复杂许多。

有人认为成年之后在外读书工作,许多节日已经不能在家过了,长辈生日的时候也无法陪在他们身边,所以过年更没有理由不回家了。因此,为了填补一年的空缺,完整“家”的含义,无论是需要核酸检测还是居家隔离,他们都会坚持回家。

©️ 《过年》

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家”却是带有刺痛感、让人喘不过气的一个词。

或许是不喜欢打通宵麻将、吸入二手烟,不愿遵循家人的意愿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更不高兴参加任何相亲或社交饭局……过年的温馨语境下,藏着许多战争的硝烟与不和谐。因此今年的情况限制,反而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

©️ 《饮食男女》

在这个仪式感缺失、原生家庭被看作原罪的年代,回不回家过年还重要吗?本期问你哦,我们邀请了5位经济独立不久的年轻人,和TA们聊聊过年的打算,以及,节日对TA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当回不回家过年、怎么过年终于变成了可选项,

TA们是怎么决定的?



01

忙到一天要工作14小时

我还是坚持回了家


李唯伊Ann,23岁,影视编剧,伊犁



©️ 《大富之家》

从去年疫情之后到现在,我已经一年没回家了。本来一月我要去北京出差,然后再回新疆过年,但是新疆隔离政策特别严,只要去过北京的、非大学生的,我们家这边都不接收,要劝返。于是我软磨硬泡、“宁死不屈”,和老板申请提前回了家,只不过初四就要回北京工作。

©️ 《饮食男女》

我是姥姥姥爷带大的,跟家里人关系也很好。虽然今年有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和很多麻烦事情,但我还是坚持回了家。因为每年回来的时候,都感觉家里的老人变得更老一些,应该珍惜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毕竟平时有很多理由、很多工作的原因回不来。

©️ 《大富之家》

这次我也带了很多工作回家,忙到什么程度呢,一天要工作14小时,在自习室里改剧本,除夕夜也不能休息。但还是给自己安排了一些必须要做的“任务”:回家的一个月里,要多去陪陪长辈,起码三次,要给姥姥买衣服,和弟弟看电影。我把这些都写在备忘录里了。

©️ 《我的父亲母亲》

哪怕只是和他们在一起说说话、吃吃饭,也很有意义。因为我是他们的树洞,他们都很喜欢单独和我讲悄悄话。姥爷有姥爷的秘密,姥姥有姥姥的,他们不好意思和别人说,于是就和我说。内容无非是家长里短的那些担心,类似于姥姥担心我妈太任性,不知道多关心关心我爸等等。

©️ 《喜宴》

我记得大概零几年的时候,我爸妈、还有亲戚他们的工作还没有很忙,那时候觉得春节挺好玩儿的,年味儿很足。之后随着大家都变得忙碌,感觉春节就是一个能休息的日子,没有什么仪式感,可能我们家现在是这样吧。

©️ 《甲方乙方》

春节对我来说唯一的意义就是见见家人。以前上大学的时候,会觉得寒假回家有很多要见的朋友、要出去玩儿或者怎么样,现在觉得陪长辈才是最重要的。我是真的很在乎家人、很恋家的一个人。




02

家已经不是

小时候想回的家了


周鹏,20岁,咖啡师,沭阳



©️ 《甲方乙方》

不回,不想回。

自己过,往年也自己过。

感觉春节很无聊,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体验。


除了上学的时候没办法,只要是能自己决定,我都没有回家过年。在家的时候也不快乐:象征性的年夜饭,象征性的红包,所有东西都是象征性的。明明是假期,我却连一个懒觉都不能睡,甚至还要写《我的快乐寒假》,Damn!小时候的快乐可能是放鞭炮、堆雪人,但是太久远了,那种快乐已经被时间冲刷干净了。

©️ 《山河故人

随着年龄增长,家也已经不是小时候想回的家了。那会儿可以和亲戚、邻居家的小孩一起玩耍,但慢慢就变成了比成绩、比工资、比车比房等让我厌恶的交流方式。还有长辈们的“人生建议”,为了过年的和谐氛围,我也只能假装洗耳恭听。这些条条框框让我在自己家里都感觉不自由和拘束,可能是印证了“家乡容不下灵魂”那句话吧。

©️ 《蓝宇》

我和父母的关系不算差但也算不上亲密。我知道父母是爱我的,但是听到的、感受到的又都是“不好的”他们可能会在我生病的时候照顾我,困难的时候伸一把手,但是不会在我人生灰暗的时候、在学校受委屈的时候给予心灵上的援助。

©️ 《喜福会》

我在2016年的时候退学了,家里的责备声此起彼伏,而我只想躲在一个清净的地方自己过。当时临近过年,不想面对亲戚们的质问教育,就在网吧躲了五天。没想到的是家里没有人找我,也没人在意,只是给我打了个电话转了点钱。

©️ 《孙子从美国来》

之后的几年春节都很平淡,有时我会去兼职赚那三倍工资,有时会出去玩玩,反正都很无聊。去年大年夜那天晚上,下着小雨,天气有点像我悲伤的心境,但我还是选择了去人多的地方散散心,看看新年的气象。手边正好有个相机,就拿着出门拍了拍别人的热闹。

©️ 《蓝宇》

自己过年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和平时一样该吃饭就吃饭,该睡觉就睡觉。有时还会象征性地自己吃一顿年夜饭。我喜欢一个人过,虽然落寞。但是如果能找到相处得无拘无束的那个人的话,情况就可能会改变一下。

一个人过年的活动就是玩游戏、出门逛逛,打卡几场过年上映的电影。没什么朋友,而且自己不会喝酒、不会打牌,估计他们也不会想和我玩。




03

家人对我来说

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TT,23岁,新媒体创业人,昆山



©️ 《家有喜事》

我在昆山长大——一个夹在上海和苏州之间的平静和谐的地方。学生时代的很多朋友毕业后都选择留在本地,生活安逸。而我自己来说,因为爸妈从小就给了很多自由,所以我的探索之路乱七八糟,但很快乐。如果可以全世界跑,我就是个数字游民。

©️ 《过年回家》

现阶段我定位上海,去年自己创了业,为不同中外品牌搭建数字媒体平台。虽然上海离家很近,但因为要做核酸、回家以后可能要隔离两周,我爸妈他们一通讨论,就告诉我别回家了。过年那段时间我会和男朋友在一起,搞搞卫生,在上海周边兜兜圈子,也会和朋友吃吃饭。

往年春节回家,去不同亲戚家串门也挺无聊的,每晚换着饭桌玩手机。哪怕逼着自己感受当下,还是很难融入他们的话题。

©️ 《金玉满堂》


“爸,我们过年饭桌上都聊了一些啥呀?

我咋完全不记得了。”


“过年的习俗、春晚、菜品, 节日的安排,一年里的收获什么的。”


“哦,是嘛?”


关于过年都在做什么、聊什么,我完全想不起来,于是就发了条信息问我爸。好像我从小就养成了饭桌上左耳进右耳出的能力,也许是因为聊的都是生活琐碎:某某生小孩了、结婚了、闯祸了,或者是远到根本不认识的亲戚的事儿,我就自动过滤掉了。

©️ 《大富之家》

其实,我很期待能和长辈们分享自己的成长、进步和世界观——原来小城外面的世界好大,我们可以做好多有意思的事、认识很多不同的人。今年我有了创业的体验,就会发现,除了家长眼中的公务员、老师、医生这些金饭碗,人生还有各种可能性和选择。

©️ 《蓝风筝》

再比如人际关系,“毕了业就被逼结婚”已经过时了,我们可以通过交往不同的人来认识自己,和自我建立一段良好的关系其实最重要。

但事实上,除了找工作、结婚、生娃这些事以外,连让长辈们明白我到底在做什么都很难。小时候他们还可以关心我成绩怎么样、能不能进重点中学、大学选什么专业。现在我自己生活在上海,好像和他们的联系就这么被切断了。

©️ 《让子弹飞》

坐在饭桌上,时常觉得除了血缘关系的牵绊让我坐在这里,好像再无任何深入的话题可谈。真是一桌熟悉的陌生人。所以对我来说,今年不回去也轻松点,不用被爸妈关心着、啰嗦着,每天被他们用新奇的眼光看着“我都在做些什么”。

©️ 《人在囧途》

关于过年,印象最深的还是小时候,亲戚们带着各种大礼包来家里,可以和一年才见一次的表哥们放烟花,期待着饭桌端上来的每一道菜。每次到了后半夜,又困、还要硬撑着听大人们聊天打麻将,一起等待零点倒数。这种感觉的春节,好像再也没有了。



04

仪式感不在乎大小

要把节日跟日常区别开


Lulu,24岁,在韩研究生/职场人,厦门



©️ 《一一》

我从四年级就开始住校,自认为是比较独立的女孩,每次同事、朋友们问起会不会想家,我都会说“还好”。但确实到了春节,想家频率就大幅上升,大概两周前就开始说想回家、想吃妈妈做的菜了。

今年不回家过年,主要是因为有工作在身,而且韩国的春节假期是从年三十放到14号,一共只有四天。但其实只要没有疫情,应该还是会回家的。从韩国坐飞机到家只要两个小时,不算特别折腾。而且作为刚经济独立的独生子女,还是希望能多陪陪父母。

©️ 《一一》

往年春节,大部分时候都是和家人一起过的,有时是大家庭,有时候就只是和爸妈一起。白天开始包饺子,傍晚吃年夜饭、看春晚,小时候还会在12点前出门放鞭炮。

这次过年应该是跟留守首尔的好朋友一起去吃海底捞,或者在家里做个火锅。情人节那天是最后一天假期,会和男朋友一起过。感觉就是个有点仪式感的小周末。

©️ 《大红灯笼高高挂》

让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连着两年在澳洲过的夏季春节吧。一次是被同学邀请去她的寄宿家庭包饺子,当时host去其他地方了,就把整个家让出来给我们一群中国学生过春节。

第二次是妈妈带着外婆来澳洲看我,大年三十的晚上,仨母女窝在家里用油管看春晚,那次外婆看起来是真实想家。

©️ 《客途秋恨》

我们本来想的是家人在一起应该能玩的很开心,但是没有想到对于外婆来说,澳洲是十足的异国他乡,她离开了日常舒适圈之后是不舒服的。而且除了我和妈妈,外婆没有人可以沟通,我的外国室友在客厅、厨房的话,她连我房间门都不太敢出去,晨练也暂时放弃。

©️ 《不能没有你》

我觉得我算是一个注重节日仪式感的人,但不是很夸张的那种。像在澳洲读书的时候,国庆日会和同学一起,在身上贴个国旗的纹身贴;在韩国过双十一,也一定会吃两包pocky(当地的传统)。仪式感要有,但不在乎大小,要把节日和日常区别开。

所以就算是孤单到一个人过年,应该也会在大年三十跟家人开视频,放着春晚当背景音,然后晚上吃一顿买来的水饺吧。




05

在海外过年

放着春晚改PPT


博文,26岁,“诗人”,海南



©️ 《岁月神偷》

人在悉尼,现在回国几乎不可能,天价机票就算了,还要好几轮核酸检测。再加上要隔离那么久,成本不是一般的高。

春节作为传统假期,每个人都想回家过年,但公司还要运作,不可能都走了。做海外新媒体还是挺特殊的,内容跟国外相关,但更新的时间、频率又是和国内一样,跨着时差忙。

所以这两年,都是和同事一起工作过年,在海外其实没有那么多讲究,好朋友一起出来吃个饭、唱个歌就差不多了。

©️ 《桃姐》

我家在海南,其实南方年味没有北方那么浓,互动也只是吃饭、聊天和不咸不淡地恭维,基本没什么变化。就我而言,每年陪家人打麻将就是难得的传统了。我们家的感情很尴尬,每一代人都不太会和上一代人沟通,唯有在麻将面前,大家能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当然,也有爆发冲突的时候。

©️ 《活着》

现在节日越来越淡,之前繁琐的春节仪式变得没有那么刻意讲究,串门改成了微信祝福,之后连祝福都没有了。但是在海外却感觉不同,外国人挺喜欢凑中国新年的热闹的。过年时国内城里都没人了,但澳洲大城市还挺有年味。这边华人比较多,所以街上和商场里都是张灯结彩的。

©️ 《归途列车》

不能回国过年的问题是,老人们会挂念。其实春节可以把很多朋友都见了,很多不联系的人也联系了,这倒是不错。往年的话,每到年前都有几个大的项目,都已经习惯了。国内大家在看春晚,我这边工作跨年。

©️ 《我的父亲母亲》

第一次在海外过年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case犯了很大的错误,一直在不停地改,当天年夜饭也没有吃。外面张灯结彩,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开着电视放着春晚改PPT,很魔幻。其他同事也在家里默默工作,听说我的一位领导直接就从丈母娘家里出来了,家人脸色很难看。




🕙✉️🕙

 来聊 

 今年春节你打算怎么过?



撰文/輕瘋

编辑/华夫

排版/Cancri

NOWNESS


更多「当代生活方式」系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