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仿生人和人,都需要内心的联结

方丹 NOWNESS现在 2023-01-24

🎼

东方赛博的音符


在今年发布的新专辑《永无止境的告别》中,朱婧汐自己听得最多的一首,是专辑同名歌曲。在焦虑、忙碌的时候,她会单曲循环这首歌,“它让我感到平静。”这首歌的歌词写作,是在一个黄昏全部完成的。


那天,制作人Chace在外屋弄音色,她一个人戴着耳机、坐在录音房,背后是一扇窗。她从落日时分开始写起,没有开灯。



身后的落日缓缓西斜,暖调的余晖从整个房间的上部移到下部,直至完全隐没在窗沿之下。不久后,暮色渐临。“整个房间都暗了,但是我还是舍不得站起来去打开那个灯,就一直写,在有一点点微光的黑暗当中,写了很久”。天色完全变黑,什么也看不清时,她终于完成了这次写作:“很顺,一遍写完。”


这应该是她近几年,最享受的一次创作。这几年,随着参加《即刻电音》《乘风破浪的姐姐1》等综艺,朱婧汐频繁进入公众视野。录制音乐节目时,她作为制作人,需要每天都回答新的命题,不断承担新的挑战,“就像一个机器”



这样的模式曾让她感到疲倦和迷失,“这些东西我都能接受,我甚至能做好,但做好之后呢?迎接我的还是下一个任务。


“我对我的生活模式、表达模式,感到了极度的厌倦,所以我决定要往更内心深处走一点,更往内心去连接。”2018年起,她开始尝试探索赛博风格电子音乐的创作。她终于找到了自己最想走的路,“这是我这么多年来,最确定的一条路线”。



NOWNESS的“表演力”系列最新短片,携手Burberry,造访了朱婧汐的精神世界。沿海公路上,她独自倚着机车,凝望月光下粼粼的海面。远处骤然传来机械吟唱般的电子乐鼓点,AI般的人声开始回响,画面开始在鳞次栉比的高楼间穿梭。乐声渐息后,画面又回到海边宁静的夜晚。



这支短片,是朱婧汐创作过程的缩影。于她而言,人类的内心中有一个宇宙,从个体的省思出发,可以找到通往未来的骨脉。“不管你是仿生人、人、机器,只有你的意识连接到内心,你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出路,走出自己的困境。”


“对未来和科技的向往,以及生而为人与生俱来的、对天地与自然的乡愁”——这是她创作的母题。





新专辑创作的过程,“就像做一部没有类型的类型片”,影像化的思路贯穿其中。9首歌曲,40分钟,将过去、当下和未来的碎片串联。时空在这部音乐影片里完成坍缩、贴合和不可思议的多维连接。不同次元的人在乐曲之间遥遥相唤。



跳动的电子音符,穿梭进悠长的、宇宙来客般的吟唱,仿佛原乡的田野中一只栖居于未来千年的蚂蚱。


决定做歌手的时刻,要追溯到朱婧汐在幼儿园登台表演的时候。那时候唱的什么歌,她已记忆模糊,但是记得那种感觉:“非常享受”。


而当下创作风格的来源,则起源于14岁,听到英国乐队Massive Attack的音乐。这个Trip-Hop界三大巨头之一的英国乐队,打动她的第一首歌是《Teardrop》,“我感到自己被抽离,在另一个太空”。电影剪辑式的多元风格,一种体验感的绝对再造,让她感到震撼



16岁,朱婧汐发了自己的第一张EP,颇有些“少才早成”的意味。演员杨子姗形容当时的她“有点酷、有点丧,有点敏感、有点脆弱”,但“受伤后恢复能力惊人”。


或许正是这种对生活敏锐的感知力,让她能不断将经历转化为经验与情绪的离散颗粒,又将之按照生命本源的方式,用乐曲捏合出完整的肌理、骨架和血脉。



“过去的经历不是我灵感的直接来源,”朱婧汐说,“那只是记忆中的一个个元素。”她将这种过程描述为“大脑进行数据的上载和收藏”。


创作并不是记忆元素的简单提取——数据的简单整理与综合,是一个“1+1=2”的过程;而创作,是复数1的相加,最终形成不可预计之“n”的样态。朱婧汐在音乐创作中,延展出生活经验、生命哲学、科技与艺术的多重维度。



刚正式出道时,外界为朱婧汐强行打上“玉女”标签,对此,朱婧汐在一次采访中打趣道:“这像不合适的香水,甜美,气息宜人,但不属于我。”不被定义的反叛种子,一直在她内心野蛮生长。


后来,她少了很多纠结,也不再跟“是否妥协”较劲,“妥协后,我不会再花多一分精力去想妥协的难过;坚持不妥协,而牺牲的东西,我也不再惋惜”。



她开始学会平衡自身,“生活没得选,生活也不讲道理。”她也开始不再与自己对抗,“允许自己有快乐的能力。”

 

从年轻稚嫩的新生代歌手,到有丰富自我意识的创作者,朱婧汐的风格发生了众多变化。

 

但于她而言,与其说这是一种“转变”,不如说是“回归”。2018年开始,投身于赛博美学与东方赛博,是她对内心的回归与终寻。





自2020年概念专辑《塑胶天堂Plastic Heaven》推出,朱婧汐有了一个赛博格形态Akini Jing。她将自己的一部分迁移进未来,抽取出一个当下之她,进入赛博机械之心,从而反向关照人类自身。


“智能”“相信”“出厂设定”“人类”“记忆”“爱” 等意象,频繁出现在这张专辑里,也延申进接续的创作中。她认为,智能从70年代就开始影响电子音乐,它在音乐中所展现的不光是一种听觉上的合成器感,更是代表了一种思想,一种疏离却温情的倒错。



为了表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微妙接壤,朱婧汐在创作中融合了电子音乐,舞曲,氛围音乐,合成器流行到交响乐等多种类型。


Akini Jing于她而言,“有时候是一个超我的存在,有时候是一个奴隶的存在”。是母体,亦是分身,答案一直在变化之中。


而在Akini Jing中存放的,是朱婧汐在赛博格之身下,对人类的反向思考。



她不想真的成为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才想成为人”。现代人类都在期待出逃、背离,进入数字空间,但朱婧汐认为他们终会回到原点,“生命本身才难得,人生难得”。这是机械心中感知真实血液和心跳的温情。


在创作中,朱婧汐追寻一种平和与清醒,毋需通过迷幻与混沌进入灵感的空间。“可能跟很多人对音乐人的印象不太一样,我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时段,把时间固定下来,去叙述。”



她善于从生活经验中获取灵感,走路时,在车上时,做梦时,出现想法,她都会及时记在手机备忘录中,在创作时,一齐编织进诗意的词作与富有未来感的电子乐。“在这个状态中,我的意识、内心、成长的自然,可以往外走,同时又可以往里走。”


她不会刻意去寻找灵感,因为,“灵感会自己找上我”。


朱婧汐现在保持着每天冥想的习惯,“至少10分钟,尽可能半小时以上”。2018年以来,她开始往内心深处走去,探寻“宇宙中的那个落点”。在未来机械感的骨骼宇宙中,寻找那个散发温润气息的落点。她思考零件、支架、机械身体如何重组出跳动心灵,和永恒的爱意。


赛博是一种对高科技生活的描绘,也是当下在场的实在语境。在朱婧汐的理念中,人类的生活已被人工智能所笼罩,智能设备开始成为人“延申的器官“,机械与人类肉身“血肉一般不可分割”。


而当人内嵌进社会数字基础设施,成为一个巨大的赛博格体,对科技、未来、原初的关照,就成为朱婧汐创作母题中的必然。在她看来,东方赛博的精神内核,就是不管是仿生人、机器或是他物,只有连接到内心后,才能找到出路,走出困境,“连接自我的内心,以及更深的根源性”。


自然与宇宙中,也埋藏着这种根源性。如果有一天不用工作,可以去任何一个地方,朱婧汐最想去一片,在夏天能瞧见雪山的草原,“平静、舒服、自在”。她有很多来自自然的灵感,“我特别喜欢书写,关于宇宙故事的线索”。



朱婧汐有一首今年推出的歌,叫《金光宝塔》,灵感是高原上生长的一种植物塔黄,“它前30年都在地上匍匐,平平无奇,但在最后的一年窜至一米多高,整个外壳包衣都变成金黄色”。在纪录片中看到这个植物后,朱婧汐为这个一生只开一次花的物种而着迷。


而世界的未知,不仅蕴藏在白昼的外部世界,也在午夜梦回时每个个体的内心。短片最后,赛博格形象的朱婧汐与人类朱婧汐在迷幻缭绕的烟雾中起舞、对视。眼神交汇的刹那,内心宇宙的未知浮现,不确定性涌动在水面之下。



在摩登城市之中,在山川河流之中,在内心宇宙之中,面对自我,面对世界,探索未知,这正是Burberry全新发布的外套系列所倡导的理念。


“只有拥抱未知,方可尽享冒险。”Burberry为探险家和摩登探索者提供格调守护,在陌生环境中探索机遇,是它的精髓所在。突破界限,无畏冒险,也是人之于人,区别于器械的生动与勇气。



朱婧汐为自然世界与人类内心中的特别而沉迷。如果不做人,朱婧汐愿意藏身在一只类似虫子的躯体里,“希望自己投胎成为一种不存在的动物”,没有具体形态,但是是一条虫,“软软的,很干净,有点可爱”。

 

一个乐音的回响中,有连接内心安宁的幽径。

小小昆虫的躯体中,也可以藏下一个芥子宇宙。





特别鸣谢 SPECIAL THANKS

BURBERRY


音乐人:朱婧汐 Akini Jing


制片人:肖耀辉 监制: 廖赫

导演:秦梓铭 平面摄影师:J.C

创意 / 造型:孙馨 制片:张婧怡

项目经理:吴诗航 / 陆诗怡

执行导演:弋洲 / 张兴 摄影指导:GOOPI

美术:WASABI


剪辑:陈瑜瑞 调色:小敏 精修:姜彬

撰文:方丹 排版:Sane




NOWNESS



更多「表演力」系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