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th天才计划终审札记 | 不被束缚的生命力

天才计划 NOWNESS现在 2023-12-22



制作的基本功是否重要?观念先行的态度是否适用于短片创作?主流叙事与实验叙事,谁更值得被鼓励?荣誉的选择,需要考虑作品之外的因素吗? 


关于短片,我们似乎从未停止过发问,回答也许来自观众的表情,也许来自评审们口中被反复更新的期待与思索。


从初审时在海量的投递中畅想短片的自由,到复审阶段我们各自的期待不谋而合,如今在终审评选现场,我们还能挖掘到哪些新的视角?

终审评委:艺术家 张培力,演员 易烊千玺,监制、制片人 耐安,音乐人 丁可,导演 陈翠梅(从左到右)



漫长的终审会议,从第一分钟就开始焦灼,热烈的讨论与谨慎的考量贯穿全程。观点对撞中,评审们始终在捍卫自己喜爱的作品,借助争论与剖析,一步步靠近NOWNESS天才计划设立的意义。


5位终审评审,最终在20部竞赛影片中,评选出了6项荣誉的7位得主。以下是5位终审的评审札记。



评审的过程总能让我重新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喜欢一部作品,他们都是如何去看一部影片,每个人的喜好可以来自于各种角度,也构成了短片开放性的边界。当我们选择一部短片时,技术也许不再重要,态度才是。我不觉得短片应该只是传统叙事,它是各种可能,这让我更希望看到我没有想到的东西。

作为个人视角的投射,短片包含了创作者所喜爱的东西。那些曾经看过的风景,也许会给你一种对远方的想象或希望;也许无人关心,仅仅成为一种摆设。但它代表了我们曾经的梦想,提醒我们,原来我们依然对世界感兴趣。

从某个角度来说,所有的电影都在“模仿”。有时候你会觉得创作者在偷拍我们,我们如同他们勾画的风景中的一角,说着同电影里一样的话,这样的感受会反复出现在不同的影像里,但你无法说这样的相似就是模仿。我更想了解这个导演有没有个人的理解,他是不是可以掌控整个拍摄,这是我们在评审中应该探讨的。

我像是畅游在创作者的梦境之中,梦中无限的思绪构成了无穷无尽的斑斓链条。这些链条与我的内心世界,与我对家乡和成长的记忆,以及时下对自我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相互缠绕、穿透和扎根,变成一场极其美妙的体验。

《间歇》雷蕾

我也经常会去想那些先天就丧失了视听感知的人,世界对他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我被《另一面镜子里的梦中之梦》作者的描绘深深打动,那些具有色彩的斑点和线条像是我们大脑中无尽的有弹性的颗粒,像是震动的音符和神奇的雪花,在以我们这些具有健全感官能力的人,所具有的局限想象力去构想他们如何交织在一起,弯曲,旋转,消失。

《间歇》就完全符合我对于视听层面的品味取向。无论是里面的声音、音乐,还是对于扭曲城市的描绘和怪诞的矩阵排列,都让我看到了作者特别的审美修养和强烈的自我风格。《自由永》让我感受到朦胧雾气与忧伤泪珠般细腻的美,和挥舞着巨型羽翼的磅礴能量。以及《坐在我脸上》中优秀的配乐和视觉语言……我没有办法去描述每一部作品,但都好像看到一朵朵奇异的花,以有秩序和无秩序的方式我脑子里生长、爆炸、破坏和滋养。

《自由永》曹一诺

今年的入围影片形式多样。通常作为评委,我会选择真人、戏剧感强烈、各个部分把握都及格的影片。但NOWNESS天才计划的短片总是这么年轻,给我惊喜。


《另一面镜子里的梦中之梦》试图寻找美学调性与叙述的统一,呈现无法用画面讲述的东西。明眼人如何去理解盲人?我也曾经做过关于盲人的题材,深知此类表达的不易。但这部片子做到了,它真挚而实验,我希望借此鼓励那些勇敢但不完美,敢于在某个方面大胆尝试的创作者。

《另一面镜子里的梦中之梦》朱云逸

《自由永》所呈现出来的思想性与批判性难能可贵,一部短片以风格化的方式兼顾了写实和写意,在有限的制作条件下,值得鼓励。


《中场休息》在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的调度上很有水准,这在我看来是很有难度的工作,但在这部作品中的呈现是令人满意的。看完片子后,我还特地搜索了男主演的资料,研究了一下他,这已然说明我对这部影片的兴趣。

无论是剧情片、动画、还是纪录片,我很看重导演如何借助影像把那些深刻而复杂的想法传递出来。青年创作者们应该坚定,对自己的表达足够自信——不要在影像处理上含混和犹豫,因为担心观者对个人表达的挑战或不理解而有所妥协。


如果说创作本身是从0到1的向上构建,那我们的观看就是用我们的经验总和对这些构建向下拆解。一来一回里,如果作品本身足够强势,那么观看者就在这种被动里飘摇享受,反之,作品就始终处在被动的审判里。

《中场休息》张曜元

而开心的是,这一次总是频繁地被挠到痒痒,也许是短片更容易精准打击,较⻓片里模棱两可的掩饰和空白总是少一些。于是对当下的反诉,⻛格的建立,媒介的探索,文本和视听的融洽都得以呈现。这些作者拥有一个很明确的优势,就是不被束缚的生命力,可以纯粹地释放,这也是初生牛犊的优势——杂念更少/doge


但市场一定是更大的舞台,如何迈进大众又是另外的课题了,“天才”不被琢一下,哪能自诩成器呢。总之,评论是轻松的,而0到1的创造往往需要足够的勇气,希望年轻作者们妖异生⻓,为这片土地输送鲜活的生命力,耶。


我一直在想,怎么样才叫“天才”?我的理解是,当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年轻的创作者,他们的态度更为重要。我并不在意“基本功”是否扎实,创作者应该在创作中去发现他真正需要的,他所掌握的应该由他的主动性所创造,即“我的机位就是我的态度”。


《坐在我脸上》的作者提供了一种不舒适的观看,然而这种不舒适感并不是纯形式的表现,而是一种贴切的语言。旁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视觉的张力是全部。《虎的局部》在动画方面有着很出人意料的冒险性探索,是少有在考验观众耐心的作品,值得鼓励。

《坐在我脸上》刘广隶

可能是我的工作背景,我对创意叙事很关注,我想作品的形式就是内容,镜头也是内容本身。所以我偏爱那些依靠镜头语言、或是影像中特有的媒介语言来说话的短片。通过纯粹的剪辑和画面处理,让你明白他所要表达的信息。很高兴看到年轻导演们通过各种各样特殊的材料和媒介形式,为自己的内容找到了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

《虎的局部》沈杰




第5届NOWNESS天才计划荣誉归属


最佳影片

《中场休息》 张曜元

最佳导演

《另一面镜子里的梦中之梦》 朱云逸

最佳创意叙事

《坐在我脸上》 刘广隶

评委会特别推荐

《虎的局部》(动画)

《自由永》(摄影)

观众选择荣誉

《知了》 钟鸿鍦

生态关注荣誉

《间歇》 雷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