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退学的神童魏永康之母到底犯了什么错?专家怎么看虎爸虎妈、直升机父母、散养这些教育方式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作者 Rebecca English 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教育学讲师
编译 七君
网路上关于育儿方式的各路文章有说散养好的,有夸虎妈教育法的,有时不免自相矛盾,叫人无所适从。华裔虎妈蔡美儿教育出来的一双女儿分别进入哈佛、耶鲁,看起来非常优秀。
但是在大洋另一边,却有另一类家长。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13岁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但是在20岁时,却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不适应中科院的学习生活而被退学。原来从小,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就认为,孩子只有一心一意读书才会有出息,于是把家中所有的家务都包揽了,包括给儿子洗衣、洗脸、洗澡,甚至到孩子上高中时还亲自给他喂饭。当魏永康上大学时,她还一直跟在儿子身边陪读,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到了北京中科院后,没有了母亲,独自一人的魏永康却无法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年冬天居然穿着单衣拖鞋一人去天安门闲逛。看到被退学的儿子,曾学梅曾说,“我当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魏永康人生这样的起伏,叫许多人唏嘘不已,而曾学梅的教育方式,则为人诟病。
那么,曾学梅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她的这种教育法和其他教育法相比,孰优孰劣呢?心理学家对此早有研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对各式各样的父母和他们的教育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看看到底各自有哪些优缺点。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学家对教养方式进行了分类。目前为止他们归纳出了以下几种最著名的父母类型:
• 虎爸虎妈。他们逼迫孩子顺从自己的成功准则。
• 直升机父母。他们包办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必躬亲。
• 除雪机父母。他们会为孩子除去障碍,让生活变得容易。
• 散养型父母。他们给予孩子最大程度的自由。
• 依恋型温柔的父母。他们对孩子比较放松,但是却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要设置了一些规矩。
图片来源:parenting
以上是比较接地气的分类方式。其实,自从发展心理学家 Diana Baumrind 提出父母的教养方式理论以来,许多的研究者对父母类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们主要把父母分成以下四个类型:
• 专制型父母。他们对孩子的各个方面专断独行。他们对孩子制定了各种规则。只要他们命令:“跳!”孩子就会很配合地回答:“跳多高?”这几乎就等于对虎爸虎妈的描述。
• 纵容型父母。他们对孩子没什么期望,不设什么规矩,也不要求孩子做这做那。
• 疏忽型父母。他们对孩子没什么兴趣,不愿意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
• 权威型父母。他们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同时十分积极地倾听孩子的需求。
那么,心理学家怎么看待这几类父母教养类型呢?
虎妈蔡美儿(中)和两个女儿 图片来源:wsj
表现形式:你要求孩子积极地服从你,你希望孩子做每件事都要成功,而且孩子不能顶嘴。
这个名词谁造的?美籍亚裔妈妈蔡美儿(Amy Chua)在2011年的书《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中最先使用这个词。蔡美儿表示,虎爸虎妈在华人家庭中十分常见,他们比西方父母要更优越。华人父母总是张扬自己的权威,喜欢对孩子直呼其名。他们觉得自己孩子是个人财产,希望孩子通过服从以及成功的方式来报答自己。
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子?蔡美儿强调,虎爸虎妈是文化背景塑造的。因此,当父母要求孩子练1个小时的钢琴的时候,在那个文化语境下孩子不得不服从。西方父母要花很大力气才能让孩子这么服从。那些类似蔡美儿的父母想让孩子成功,所以和她的教养方式如出一辙。这类父母内心可能对未来充满了不安。他们大体上都是权威主义的(注:指要求被统治/被教养对象绝对服从,不能有个自由和个人思想)。
好处:这类父母养大的孩子可能效率更高、成就动机更足、更加负责任。
坏处:孩子每天活得比较累,而且可能不太适应新环境。在新环境里孩子可能会感到抑郁和焦虑。孩子的社交技能可能也会受损。但是这些因素都和文化有关。
神童魏永康的母亲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头等大事,只要管好这一样,其他都由她代劳即可。图片来源:sina
表现形式:从孩子呱呱坠地起你就为孩子铺垫好了一切,避免他做出任何努力。你对孩子的教育过于关注,常常给老师打电话。你甚至不让已经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这个名词谁造的?心理学家 Foster Cline 和教育咨询师 Jim Fay 在1990年的书《用爱和逻辑养育孩子》(Parenting with Love and Logic)中创造了这个词。他们认为,直升机父母把爱和避免孩子自己探索混为一谈。换句话说,直升机父母“管得太宽”。
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子?这类父母为孩子的未来担惊受怕,这点有点像虎爸虎妈。他们不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探索世界,因此总是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附近。通过事事强加干涉的方式,他们觉得能够确保孩子永远不会失败。他们可能是专制型和纵容型父母的混合。
好处:这类父母的保护欲过强。在这类父母的保护下,孩子的确是挺安全的。
坏处:这样养大的孩子会缺乏情绪韧性和独立性,这会影响他们一生,导致他们无法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虽然能保护得了孩子一时,但是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过度保护等于放弃了让孩子通过挫折学习的机会。曾经的神童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可能就是这类家长。
图片来源:heraldsun
表现形式:你帮孩子扫除了所有障碍。你可能“骚扰”学校校长要求他给孩子换个班主任,甚至还给教练发了红包,为的是孩子能在校队踢主力。
这个名词谁造的?这个词似乎是一个名叫 David McCullough 高中老师发明的。2015年,他出版了一本书《你有什么特别的啊》(You Are Not Special)。在这本书里,他呼吁家长不要多管闲事,多让孩子去试错。
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子?或许这类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太特殊了,或者太优秀了以至于不能承受失败。这类父母有专制型父母的特征,因为他们希望孩子优秀,希望孩子成功,所以为孩子扫平了所有障碍。但是他们对孩子也是十分纵容的。
好处和坏处:这类父母和直升机父母有些类似。虽然他们能让孩子感到安全,但是却会骄纵孩子,培养孩子的自恋和自以为是。
图片来源:post-gazette
表现形式:你充分相信孩子。你教给孩子保护自己的能力,然后你就撒手不管了,给孩子最大程度的自由。
这个名词谁造的?这个名字似乎是美国专栏作家 Lenore Skenazy 创造的。她曾说,她让孩子自己搭乘纽约地铁。去过纽约的人都知道,纽约的地铁有多么不安全。因此她被人称为“美国最不负责任的母亲”。在中国的语境下,散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虎爸虎妈型教养方式的对立而提出的。支持散养法的人常常以西方社会宽松的教育环境作为例证。
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子?心理学家和专家认为,这种教养方式是为了反抗那种焦虑的、风险厌恶的教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教养方式和专制型有点像,因为孩子被要求为自己承担所有责任。
好处: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的自由度很高、自主性很强、能够管好自己。他们处理困难和失败的能力也更好,心理韧性也更强,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些研究认为,这会培养出幸福感更高的人。
坏处:在国外,这种养育方式的主要问题是法律方面的。比如在美国,法律规定家长不能长时间不照看年幼的孩子。在中国,这种养育方式可能对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不利。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孩子可能会沉迷于不良癖好中。
图片来源:parentinghow
表现形式:你相信孩子在生命的早期和父母形成的依恋关系为他接下来的人生中体味到的依恋打下了基础。他们认为,对于父母的强烈情感依恋对于孩子的个人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这个名词谁造的?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 John Bowlby 和 Mary Ainsworth 在依恋理论的框架下提出的,可以追朔到20世纪50年代。依恋理论认为,孩子在幼年时期和哺育者的强烈情感纽带会让孩子后来形成更为健康和快乐的人际关系。这个理论后来借助一本叫做《母婴圣经》(Baby Bible)的畅销书广为人知。
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子?这类父母希望孩子对自身有更积极的看法,也希望他们长大后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依恋型教养方式和权威型有关。这类父母想要用同理心来平衡对孩子较高的期望值,他们这么做的成果往往不错。
好处:这类教养方式为孩子带来了爱的安全港湾。在这个安全的环境下孩子可以安心地探索世界。
坏处:这类教养方式常被认为是对孩子依依不舍的溺爱,具有过多的女性特征。
想获取一手科学活动信息,与更多家长沟通科学教育方法?关注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ID:bringsciencehome),回复“家长群”,编辑会第一时间拉您入群。
不过瘾?请戳
世界级的创新者小时候都很叛逆,家长老师怎样保护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把科学带回家”由世界科普圣经《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主办,致力于为孩子带来最好的科学教育。
转载请联系 kids@huanqiukexue.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