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文质|我们要努力成为脊梁式的普通教师

张文质 张文质 2021-12-23


最近,大家都各自在群里热烈地分享参加“教育行走”的不同的、同时也是非常生动的一些感受,也讲了自己成长的故事,真的令我非常感动。


01

让更多人听见教师的声音


十几年前,我跟钱理群老师一起主编一套教师随笔集,在钱老师写的序言里,表达了对中国教育、乡村教师、普通教师的一种期许,我把它提炼成了这样一个句子,“要努力地成为真正的脊梁式的普通教师”。


其实在现有的体制之下,教师也是分层的、分不同等级的,而成为脊梁式的普通教师,则是强调他要对教育有所坚持、有所坚守。


另一方面,这些教师又构成了中国教育的一个主体,这样的教师也是中国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然平凡,但又有着非常坚定的教育信念,对中国教育承担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对中国青少年的发展形成了最重要的推动力。



教育行走群——颁奖仪式

对于这次参加“教育行走”的各位老师的发言,我有特别强的共鸣,除了这种共鸣之外,还有一种感触:我们很多普通老师的声音真的应该让更多的人听见。


从 “教育行走”的最初宗旨来说,其核心思想是传播新的教育理念。


在我们开展这个活动的过程中,慢慢地我才发现,听见教师的声音,促进教师更生动、更自由、更个人化地成长,才是我们“教育行走”另一个更重要的目标。


现在传播各种思想的活动很多,但是作为中国最普通的教师,他们能不能听到彼此的声音,他们的声音能不能成为我们这种活动的主旋律,这恰恰可能是很多活动不太重视的。



教育行走群——热烈讨论

我们特别重视每一次研讨活动,从课程的构思上,就特别注重让更多的老师自愿自发地组成不同主题的研究、讨论、对话的群落或小组。


其实,从大家报名之后,这样的研讨活动就已经深入地开展起来。即使“教育行走”结束之后了,但很多讨论还在继续。


今年的活动改为在线上开展之后,我们提早三天就开始分享活动了。实际上大家之前都会有一些担心,这么多从未谋面的老师,在不同的群里,他们怎么能够走向对方,怎么能够形成共同体?


这些忧虑显然是多余的,因为我们都有这样一种强烈地表现自己、欣赏他人、形成新的理解力、形成新的行动力的强烈渴望。


即便是一个生疏的群,也因为有了这样的对教育使命感的认同,虽然没有见面,但是大家很快就相互加微信、相互结识成为朋友了,然后就开始有各自的分工与合作,真的是“聊”得不亦乐乎,也可以说真的感人至深!



往期-全国第五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

是不是可以说这就是教育的奇迹呢?可能这就是奇迹吧。这几天的听课结束之后,大家接着又有了更深入、更精彩的交流,我听得特别感动,会由衷地感觉到做这件事情何其美好!


02

行走拓宽世界,读写重建心灵


活动中,“教育行走”发起人之一的江湖一刀谢云老师也来第二群跟大家做了分享,聊了一下“教育行走”的前世今生。


简单地说,在开始“教育行走”之前,我是一直在做生命化教育课题研究的,我和一刀有不同但相近似的教研活动,比如我和吴国珍老师、王丽琴老师一起联手做了三届的“勇气更新”教师公益研修,它是以帕克·帕默尔的《教学勇气》这本书的精神基调为主的。


后来,我就考虑可以做一个更草根的、主题更为鲜明的公益研修活动。本来第一届研修活动要在厦门英才学校举行,但那年厦门英才学校正好要装修校舍,我把这个想法跟一刀分享了一下,一刀积极响应,后来我们就把活动地点定在四川绵阳的火炬实验小学。


当我确定要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已经给它命名为“教育行走”。在这个基础上,一刀想出了“行走拓宽世界,读写重建心灵”的活动标语。

这也可以说是我们这些年做民间草根教育研究的最核心的主题。


今年因为疫情,线下活动不能进行,只能在线上开展。说实在的,我也犹豫了很久,从7月拖到了8月,但我还是觉得要每年举行一次的活动,在2020年不能留白,不能留下遗憾。


所以我最终确定了这件事,同时确定了基本主题和要邀请的老师,总的来说活动进行得还比较顺利。


另外,活动有我们文质教育研究院平台的大力支持,我们的技术团队比较强大,所以说看起来挺复杂的事情,最终完成得还是很顺利的。


还有一点,我们的编辑团队一直也都是很强大的,像陈秀玉、蒋铭国、王莉莉、赵健汝等一大批老师,真的非常不简单,“行走拓宽世界”这个公众号已经做了好多年了,我们一直在坚持,它纯粹是公益性质的。


在做一件事情时,做一段时间是容易的,但长期坚持做下来真的是非常难的。我们编辑团队的老师们完全是自愿、自觉、自主地在经营着这个公众号,而且每年也都做得很不错,增加了我们“教育行走”的影响力,增强了“教育行走”的凝聚力。

■ 感谢教育行走编辑组成员


陈秀玉  蒋铭国  王莉莉  赵健汝   胡悦  黄瀛霞  杜建梅

这一次在群里的交流分享,更加可以看到志愿者的重要性。当然志愿者首先是来自于自选,来自于内心对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


我真的没想到我们的听课活动结束以后,很快就建立了七个群,分别开展了分享与交流活动,而且都非常精彩,真的有点让人惊奇。


这可能就是一种“教育的勇气”,可以说它是真正的教育的希望所在——教育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我相信,所有分享者都希望得到鼓励、得到肯定、得到赞赏。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生命经验、探索所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分享给他人。


大家都讲得特别深情、真诚,我相信任何人听了以后都会有感触。


我在开幕式的开场白中谈的一个观点就是,2020年所开启的,真的可能是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我们所没有经历过的,包括疫情、民生、国际关系等,可能也包括今后的各种政治氛围,我们正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好像很多人会感到忧虑、迷茫,因为一切都变化得太快、太剧烈、太出乎意料了。


原来的发展逻辑,变得紊乱了,很多惯性都被打破了,很多事态的发展变化,会让我们觉得每个人都需要去重新思考自己的生存,去思考未来的生活。



03

身体建设、生活建设、思想建设


我提出要重建自己的世界,包括身体建设、生活建设跟思想建设。跟这三个建设相对应的,就是我们都需要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


生存能力当然首先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实际上无论在什么样的变化情形之中,身体能力都是要放在最为重要的地方去思考的,不要生病,减少疾病,包括我们的生活习惯等都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我那天调侃一刀说,你要把牙齿给洗白了。我真的希望他少抽烟,抽烟对一个人的身体影响太大了。


我希望一刀把烟给戒掉,如果能够把烟戒掉,那就是我们“教育行走”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减少疾病,增强我们对自己寿命的预期,过更积极的生活,这尤其重要。而身体的建设是每一个人很重要的使命。


疫情期间很多人都胖得不得了,我在“文质说”里也几次谈到这个话题,在街上、公园里、学校里,到处都能看到很多胖子,今年好像是全人类体重增加最快的一年。




作为教师,你是学生的范本,当然更重要的我们还是自己孩子的范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可以说是获得幸福的最重要的依据。


说到生存,就是要提升我们的生存力,我觉得更重要的还应该是改善精神向度这一方面的东西。


这一年有很多人很抑郁、很苦闷、很焦灼、很纠结。当然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因为面对这样的世界变化,我们会感到个人的渺小与无助,会感到对未来特别迷茫。


但是提升我们的生命定力,重新获取生命的发展,寻找我们生命发展的道路,这可能就是我们终生要做的事情。


对于生命的规划,我们要不断调整,不断改善,要始终保持这种对自己的生命、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学生的满腔的热忱,要去激励他们、鼓舞他们,使我们的孩子都能够活得更快乐、更健康、更安全。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工作。


我觉得今天如果要谈未来,起码要谈到10年后、5年后,但现在我好像不太愿意去这样想,因为我真的不知道5年以后、10年以后会发生什么,对未来的科技、未来的学校、未来的教育等方面,现在的我都感到很迷茫。


我更愿意谈当下,谈具体的生活,谈个人的生命建设。因此我认为首先要提升我们的生存力。


其次是要提升我们的发展力。其实教师这个职业特别需要发展力,举一个小例子来说,有很多老师参加了“教育行走”以后,对于他的工作、他生活的城市,又重新做了选择,会离开自己原来的生活环境,这都是可喜的变化。


就像我以前说的,“国命”你是很难改变的,但有时候“地命”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改变的。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


你的选择对你的孩子、你的整个家庭而言是更为重要的。还有重要的是要提升自我。比如说到一个很具体的职称问题,或者说教育的某一些功利心,我都特别能理解。


因为现在体制内教师的很多待遇都跟职称关联在一起,这样的制度设计可能你只能遵从,所以你会努力让自己在工作中变得更优秀,让自己能够正常的晋级,能够得到更多的人的尊重,能够有更多的同路人。

往期-全国第五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

提升自己的发展力,这是我们“教育行走”的一个很重要的命题。通过“教育行走”,提高教师职业的发展水平与能力,可以说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吧。


第三是要提升我们的学习力。今年的线上“教育行走”,从我所构思的课程主题来说,最核心的还是反思。


我提出了我们要回到具体的现实,回到具体的个人,回到我们的自身来思考教育,来思考我们所面临的一切问题。


所以我们请来的讲课的教师是多元的,这也可以叫发散性结构,或者批判性结构,它构成了这一届“教育行走”的最重要的课程元素。


我在清华附小讲课,讲完以后有很多学生家长留言,窦桂梅校长还给我发来了教育部课程中心的一个领导,也是她的学生家长的留言。


留言里说他是第一次听我的讲座,觉得确实讲得不错,他说我讲的很多理念,其实理念本身并不是特别新奇,但是讲得特别感人。


让他感动的是我的一些新的分析,新的视角,或者是用一种反思性的方式在理解家庭教育。



在这个时代我觉得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我们对人性、对人的复杂性、对教育的规律或者对教育经常提到的一些概念、名词、术语等等,都需要有一种新的理解力。我们不能因循守旧,人云亦云。


我经常说,做一个教师要想得快、说得慢,想得快是强调思维敏捷,说得慢是强调谨慎或者慎思。


其实,谨慎与慎思最核心的还是质疑的精神,如果你要打开自己的视野,就必须保持一种质疑精神,怀疑一切,始终对所有的思想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


但同时你怀疑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新的理解系统,继续投身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能焕发出你生命的新的热情。



04

用什么样的立场来做教师


有一天,有个校长给我发了一个教育学者的一段话,谈到了在今天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教育创新者。


其实,教育创新者最重要的前提是他要有建设性的的责任心,有建设力,有建设的责任感,本着对教育生命的热情,他同时又有批判的态度,会不断地思考教育。


当然他还要有种丰富的底层的一线的经验,能够联合更多的教育资源、教育群体或者教育技术,共同投身于教育事业中。


我们到底需要以什么样的立场来做教师?我经常会强调,因为教师这个工作最核心的基础是成全人的,是有益于他人的,是做推动者的,从时代来说,有时候可能教师并不是“万物皆备于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


但即使在最艰难、最黑暗的时代,仍然会有那种把教育看成是天职的老师,他们勤恳的耕耘、耐心的培育,同时又有足够的智慧,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带出黑暗或者带到去了更光明的地方。



往期-全国第五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

这种的教师的形象其实从古至今变化并不是很大,所以如果要去溯源的话,我依然觉得还是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才是教师最核心的工作。


所以教师是坚持性的、有批判立场的,更重要的是他要始终保持高度的生命热情,每天去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

就“教育行走”的设计而言,我们是有课程意识的、也是有梦想的,同时又是脚踏实地的、温和的、谦逊的,并不希望太多地被关注、被看见、被赞赏,只是期待有更多的同道有所共鸣,希望发出来的光能够照见自己,也能够照见更多的同路人。


附教育行走嘉宾、主持人、志愿者名单



附部分证书



排版 | 姣姣

审稿 | 水谷龙生

编辑 | 小雨丝



热门课程  #


▲扫码可回听


推荐阅读

面对新的挑战,教师该如何作为?“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线上特别课程即将开播!

开学第一课:给父母的十条建议

张文质老师做客清华附小一体化家校共育报告会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