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须持续发力精准治理
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但也是全球治沙取得重大成果的实践典范。当然,从目前而言,治沙防沙、减少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普惠民生、全面加快小康步伐,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不容丝毫忽视和懈怠。
笔者的居住地是“首都东大门”河北唐山市,深知风沙肆虐、生态恶化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尤其是10年前“风沙紧逼北京城”的景象至今记忆犹新。据媒体报道,地处距北京仅200多公里的张家口坝上地区,是塞北风沙南下的重要通道,是多年为北京抵挡风沙侵袭的要地,素有“绿色屏障”和“绿色长城”之称。如今,在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的新长征中,更需要稳固长久的生态安全作支撑。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地按照2001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国务院制定的《全国治沙规划》和去年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意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持续发力,精准治理,使我国防沙治沙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以实际行动和丰硕成果,有力回击境外媒体不实之词的蓄意攻击。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治沙成就。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较2009年有明显好转,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成效显著的良好态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自2004年以来连续10余年保持“双缩减”。与此同时,我国还主动站在全球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彰显大国的担当风范,积极参与国际防沙治沙的对话与合作,顺利完成了我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国家报告》,编制了《“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合作构想框架》,中国的防沙治沙不仅有效改善了本国的生态环境,也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改善产生了良好影响。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防沙治沙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场大仗和硬仗,需要全党全民全社会总动员,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和“持久战”。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尚有260多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17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亟待治理,退沙还林、退沙还牧、沙地综合治理改造,都需要我们科学谋划、统筹考虑、整体推进。“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全国需要完成10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平均每年需要治理2万平方公里。但就全国而言,各地治沙防沙工作进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存有畏难情绪和消极意识,认为沙地、沙丘是大自然形成的,治理荒漠化是永远“填不满的坑”,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甚至人为减少,沙地农田林网建设管理不善,“缺苗断带”现象不断出现,树木补植处于“撂荒”状态。尤其是沙地面积较多的地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只注意村内绿化美化,忽视村外田间荒地,“生态欠账”的问题较为突出。上述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都是“生态意识”缺乏造成的。由此说来,防沙治沙首先要“治脑”,防止思想“荒漠化”,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其次应认真做好科学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摸清底数,实施综合治理,有计划地开展“沙地还林”,强化沙地农田林网建设,做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受益一片,循序渐进、锲而不舍;再次应提高精准投入力度,实施专项资补,把钱花在刀刃上,引入市场机制和民间资本,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最后应坚持依法防沙治沙,大力宣传防沙治沙、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对肆意破坏沙地资源、损害林带和植被的种种不法行为,要严厉查处,决不手软。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许贵元
相关阅读
【权威发布】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权威发布】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沙漠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
即点即读
国有林场 / 国有林区 / 林场改革 / 退耕还林还草 / 林木种苗 / 集体林权制度 / 森林采伐限额 /龙头企业 / 森林 / 生态红线 / 林下经济 / 古树名木大赛评选结果 / 公益林 / 森林资源 / 野生动物 / 自然保护区 / 林权流转/ 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 / 十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