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业产业】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了

2017-02-04 中国林业网

随着打工潮的涌动,农村里的年轻人纷纷远走他乡,闯荡外面精彩的世界,留守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他们被戏称为“6199”部队。

在重庆市万州区分水镇石碾村,却是另一番景象:村里到处能看到年轻人奔波忙碌的身影,出门打工、在外完成学业的年轻人纷纷返回村里,村委会5名班子成员,除1位40岁以上,其余全是二三十岁的小青年。

年轻人远离都市诱惑,不离不弃地守在山窝窝里,石碾村究竟发生了什么?


退耕还林穷山窝变成金山银山


当年的毛头小伙舒权辉,高中毕业后便回到石碾村,干了近20年的村支书,亲历了石碾村的每一步变迁。

“石碾村山高坡陡路难行,村里一个叫牟尔坪的地方,号称分水镇的‘青藏高原’,喂一头肥猪,要抬到镇上卖,请4个人轮换着抬,早上天麻麻亮就出门,天黑才抬得拢,工钱要付两三百元,还喊不到人抬!”说起石碾村的过去,舒权辉给记者讲起了这个辛酸的故事。

石碾村位于海拔1000米高的悦君山腰,这里属于三峡库区,土质为白鳝泥夹风化石,“天晴一把刀,落雨一包糟”,山坡地宜耕性极差,村民主要靠种植洋芋、红苕、包谷“三大砣”为生,长期在温饱线上挣扎。



“但是这里的土质、日照、海拔高度和气温都特别适合种李子。这里的李子比山外晚熟一个月,而且果大、均匀、粉质多、味道甜脆。村里历来有种植李树的习惯,只是因为长期处于‘散打’状态,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万州区林业局副局长郭毅告诉记者。

“要想富,栽李子树!”2002年,石碾村抓住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契机,一口气栽植李子树4000亩。

在万州区林业局的支持下,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再次落地石碾村,村里将李子树面积扩展到1.2万亩。

林福森算得上最早从外地打工回村的那批年轻人之一。他从最早栽种的几亩李子树起家,现在已经发展到了265亩。

舒权辉告诉记者,李子产业发展带动村民成功走上了致富路,2016年石碾村人圴收入超过2万元,户圴收入百万元以上的有5家,40万-80万元的40多家,20万元以上就更多了,家家户户盖新房,很多村民还买了小汽车。

退耕还林将石碾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李子村,村里的森林覆盖率提升到了80%,过去的穷山窝成了金山银山。 


流转搞活唤醒昔日沉睡的土地


在推动退耕还林、发展李子产业的历程中,有一项艰难的决策,曾经让舒权辉等村干部绞尽脑汁、喊破嗓子。

全村4000多人、1300余户,分散居住在山下、山上。山上的村民以李子为主导产业,尝到了李子带来的甜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山下村民则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山高坡大,产粮很少,在坡耕地上刨不了几个钱,很多村民甚至举家外出打工,9个生产队共有近4000亩土地荒芜,涉及近900余村民。



2009年,石碾村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施万亩经果林项目。石碾村支委会和村委会决定把闲置、荒芜的土地通过流转转“活”,让沉睡的劣地、荒地发挥更大效益,做大做强李子产业,让更多农民从中受益。他们动员山上有经验的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到山下去承包土地,搞集约化林果种植。

一开始,山上的村民不愿意下山,认为是帮人家种水果,风险很大;山下的村民则像“金元宝”一样守着土地,宁愿土地荒在那儿,也不愿意拿出来流转。

村支两委大会小会开了30余次,唾沫子都喊干,才做通了村民们的思想工作。山下的村民像招“上门女婿”一样,主动将自家弃荒的土地拿出来流转,共有700多户与村里签订了流转协议;山上林果种植大户争先恐后去“相亲”,与山下村民对接,落实地块、面积和流转期限。

通过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近4000亩闲置或收益较低的地块真正“活”了起来。山下村民每年除了拿租金,还到大户果园里打工挣钱学技术、学管理,很多还开办了农家乐搞起了乡村旅游服务;山上的李子大户不仅带动了李子产业规模发展,还出资修公路搞建设,山里山外实现了互联互通。


返乡创业身在山里心连着世界


石碾村李子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刚开始,由于市场信息不灵,李子上市时,果农互相杀价;一家一户商品量有限,形不成拳头和品牌效应;交通不便,销售不及时烂果严重。一些蒙受较大经济损失的退耕果农一度产生了砍掉李子树、再种“三大砣”的想法。

于是,石碾村两个李子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合作社统一供苗施肥、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管理、实行统一定价、统一组织销售、统一进行果园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了李子的品质和规模,避免了恶性竞争,降低了果农的经营风险。

石碾村李子种植上了规模,成了气候,他们注册了 “李家山”“广洞岩”两个晚熟清脆李品牌商标,还获得了国家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

产量上来了,果子销售成了村里的头号大事。

在外面打过工、游过学的年轻人头脑活络、眼界开阔,他们自觉地担当起了销果大任。

23岁的林欣前两年在重庆上完大学回到石碾村,现在是村妇女主任。她利用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在村里开办了一家电子商务经营部。在村里的动员支持下,林欣办了好几期培训班,专门给村民讲网店微商经营。现在,村民只要一点手机,李子产销信息便可一网打尽。


李子


33岁的村委会主任洪如军当过兵,网络销售也是一把好手。一到采果期,他就义务做起“经纪人”,免费为村民联系李子销路,通过微信朋友圈帮村民拉客户、销鲜果。

石碾村的李子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网上销售十分火爆。为此,石碾村建立了专门交易广场,引进物流企业蹲点服务,保证果子快捷送达客户。

目前,石碾村的李子已经远销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鲜果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村里的李子种苗收入也有2000万元。

李子产业发展还带火了村里的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每逢3月,石碾村山山岭岭盛开的李花便如海如潮、无涯无际,壮观景象让人震撼,再现了唐朝诗人韩愈笔下“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的意境,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绝佳去处,2016年石碾村乡村旅游人数已突破2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2000万元。

石碾村退耕还林,把李子树栽成了摇钱树,不仅留住了本村的年轻人,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了好几百号人,我们返乡创业,建设家乡,因为在这山窝窝里,有外面世界不一样的精彩。”说起石碾村的年轻人,林欣很豪迈,“我们虽然身在山里,但心连着世界。”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 刘慎元 通讯员 陈应发

热门阅读

2016年全国林业信息化十件大事

这些“行话”你不一定都懂~森林火灾统计名词解释

2016年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十件大事揭晓

【务林人】我们不能忘却的生态“红人”

【花之肴馔】玫瑰花的功效与食用方法

国务院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权威发布】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新修订的《林业行政案件类型规定》实施

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永不松懈

点我!点我!点我!

(重要事情说三遍)

国有林场 / 国有林区 / 林场改革 / 退耕还林还草 / 林木种苗 /  森林采伐限额 /龙头企业 / 森林 / 生态红线 集体林权制度 林下经济 古树名木大赛评选结果 公益林 森林资源 野生动物 自然保护区 湿地保护修复权流转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 / 十三五 / 造林技术规程 / 保工程 / 天然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