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智慧
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智慧
专访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科学防治荒漠化?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就此接受了记者专访。
谈到我国防沙治沙的最大成效,张建龙指出,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连续三个监测期逐渐缩减,缩减速度不断加快。
历时20多年的5次全国监测数据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00年以前,我国沙化土地呈扩展态势:第一个监测期(1994年之前)年均扩展2460平方公里,第二个监测期(1995年—1999年)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
2000年以后,我国沙化土地呈缩减趋势,第三个监测期(2000年—2004年)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第四个监测期(2005年—2009年)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第五个监测期(2010年—2014年)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张建龙说,自2000年以来,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三个监测期呈现“双缩减”,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20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为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当前,全球正在面临荒漠化扩展的严峻挑战,共同应对荒漠化已经成为人类共识。
张建龙分析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受荒漠化、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布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4多;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近1/5。在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集中分布的西北、华北和东北西部,形成了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嫰平原西部的万里风沙带。
张建龙指出,在当前国家投入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防沙治沙必须正确处理重点与面上的关系,转变发展方式,区分轻重缓急,突出治理重点。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等生态工程,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区域性的重点项目,构筑区域性生态防线,由点到面带动沙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
除了生态威胁,荒漠化还加剧贫困。统计显示,全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影响着我国北方近一半土地的生态面貌和生态安全。
对此,张建龙指出,治沙和治穷是一对孪生兄弟。如果不从根本上遏制土地沙化,沙区的“穷根”就铲除不了;如果沙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问题得不到改善,防沙治沙也长久不了。
张建龙表示,为确保防治成效,国家林业局将突出四个优先:
在防沙治沙与石漠化治理工程规划布局上,优先考虑将扶贫开发重点县纳入规划范围;
在防沙治沙资金投入上,优先安排扶贫开发重点县;
在沙化、石漠化治理措施上,优先采取有经济收益的治理模式;
在荒漠化和石漠化防治技术推广与技能培训上,优先向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实现以治沙促治贫目标。
来源: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中国林业网
www.forestry.gov.cn
最新消息
习近平擘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划定生态红线 推动绿色发展
中国林业网、国家生态网关于举办 “最美林业故事”——第四届“美丽中国” 作品大赛的通知
《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16-2025年)》印发
“一带一路”林业数据资源协同共享平台上线暨2016年全国林业信息化率评
【权威发布】国家林业局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和《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
点击下方关键词
即点即读
国有林场 / 国有林区 / 林场改革 / 退耕还林还草 / 林木种苗 / 森林采伐限额 /龙头企业 / 森林 / 生态红线 / 集体林权制度 / 林下经济 / 古树名木大赛评选结果 / 森林资源/ 野生动物/ 自然保护区/ 湿地保护修复/ 林权流转/ 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 / 十三五/造林技术规程 / 天保工程 / 天然林 / 公益林 / 文冠果/ 林业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