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与农民,同上一堂课!
1月4日上午,云南大理市古生村,冬日的气息似乎被苍山洱海隔绝在另一个世界,西南深山中的田野气候宜人,刚刚长成的油菜薹,迎来了新年的第一次收获。
收获的人群中,有古生村的村民,也有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们,他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和村民们一同居住、一同劳动,一同寻找和探索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
劳动的间隙,中国农大的师生们,还进行了一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内容和绿色发展相关,和田里示范的绿色有机种植刚好契合。这是党的二十大之后,他们进行的第五次宣讲和学习,之前的每一次,也都和他们的实践紧密相关。
云南大理古生村,张福锁院士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
在村里上课的大学师生们
2022年初,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带着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们,从中国北方,一路到西南边陲的这个村庄里,要在这里建立一个科技小院,进行多项农业科技项目研究和帮扶。
研二的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王冬梅第一次到苍山脚下、洱海边上的古生村,出生于北方的她,惊叹于山水的秀丽、村庄的静美,感觉来到了画中的世界。
和王冬梅一起来的有十来个学生,分别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有人熟悉西南的村庄,也有人第一次见。未来几年中,这个村庄,就是他们学习、研究的地方。
中国农大师生在古生村里调研
迎接他们的,是整洁的村庄,如画的山水和农田,这样一个村庄,需要帮扶吗?
从2022年4月开始,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古生村科技小院负责教师金可默带着王冬梅等学生,在村里逐户调研,他们发现,这个风景如画的小山村,其实也面临着大部分中国乡村共同的困境,产业凋零、人口老龄化、发展动力不足……
古生村是个大村,全村户籍人口1800多人,但常住人口不到1000人,大部分都是留守人口,且老龄化严重,缺少年轻的力量。村里的土地通过集体流转,由企业经营和种植,村里人几乎都不种地了,村集体产业为零,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也没有发展村庄的资金和人力。
“我们在这里同云南农业大学和大理州人民政府建科技小院,进行乡村振兴的试验和帮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标,一个是进行洱海流域面源污染的解析与防控,一个是建立绿色高质的农业产业。在保护洱海的前提下,把地种好,还有一个是探索乡村振兴的途径,培育新业态,帮助村庄转型,踏上绿色发展之路。”金可默说,“但调研之后发现,哪一个都不容易,尤其是建立新业态、绿色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
最难的是让村庄动起来
怎样让这个老龄化的小村庄动起来?打造村里的产业和新业态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村里的土地流转之后,除了一部分受雇管理和种植的村民外,大部分人都不再种地了。”金可默说,“让这些离开土地的人们重新回到农业中并不容易。”
不过,并不是完全不能发展农业产业,事实上,仍有人愿意重新回到土地中。何利成即是其中一位。50多岁的何利成,做过渔民,承包过水库,开过客栈,他又捡起了放下很多年的农业,在村里成立合作社,通过和企业合作,负责流转土地的种植和管理。
和小农式的种植不同,合作社里的村民,只负责种植与管理,前期的农资准备、技术规范、后期的销售,都由企业负责,“我们种好地就可以了,最后按照产量获得报酬。”
中国农大的师生们到来后,为何利成提供了许多新的种植和管理方法。何利成告诉记者,“比如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我们的地就在洱海边上,要保护洱海的环境,减少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又不能降低产量。老师们教给我们许多方法,还帮我们化验了土壤,弄清了土壤肥力的情况。结果发现,我们的土壤中并不缺少氮磷钾等元素,后来我们化肥用得也就少了。还帮我们引进了新品种,在这里试种,效果很好。”
1月4日举行的采摘节,采摘的就是中国农大师生引进的富硒油菜薹,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王汉中团队育成的一个新品种,引进之后,就种植在何利成负责的地里,“第一次种,种了50亩左右,去年10月份移栽到地里,今年1月4日的第一次采摘,产量还不太好评估,但长势不错。”何利成说。
富硒油菜采摘
科技小院里的院士课
1月4日的采摘中,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丛汶峰和学生们,还为村民宣讲了一次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我们新引进的油菜薹,本身采取的是绿色种植技术,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绿色发展特别契合。”金可默说,“从精神到观念,从观念到可操作的技术,在小小的农田中,来自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神,与村民们的劳作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了一起。”
这不是中国农大师生们的第一次宣讲,在此之前,他们已经进行了四次宣讲,其中还有一次,是由张福锁院士宣讲的。
张福锁是古生村这间小小的科技小院的首席专家,也是保护洱海、进行洱海面源污染解析与防治项目的负责人。就在2022年12月末,张福锁在古生村的科技小院中,给古生村的村民们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介绍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的技术和理念。
张福锁(左)和何利成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村民们的膳食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肉蛋奶、油盐的消费都和健康膳食的标准有出入,所以张教授在这里宣讲的时候,特别讲了许多绿色消费、健康膳食的生活方式和理念,通过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促进村民的健康,也保护苍山洱海的生态环境。”
“我们以前大油大盐的问题确实不少,这样的饮食对健康并不好,而且生活垃圾中的油脂也比较多。”何利成说,“这对环境也有压力,我们生活在西南最美的村庄里,苍山就在村后,洱海就在眼前,保护这里的环境,本身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活。”
古生村科技小院的师生们,还组成了一个党的二十大宣讲团,在古生村的田间村里,乃至周边的乡镇和城市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张福锁参与的,即是其中一场宣讲。在当天晚上,他们还带着村民一起,学习电商的操作方法。这是科技进村的一部分,也是古生村新业态建设的内容之一,还是王冬梅的研究课题。
建立多元丰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推动村庄发展的过程中,金可默将她的党组织关系从中国农业大学转到了大理市湾桥镇。他们在村里成立了一个新的党支部“古生村科技小院党支部”,由中国农大党员和村民党员组成,金可默是党支部书记,村民杨金鱼也是其中一员。
古生村是一个白族村落,村里女性世代传承着民族刺绣的技艺,杨金鱼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寻找新业态的过程中,白族传统刺绣,成为了他们的新资源。结合电商,他们真正尝试,把村里的民族文化和特产,推广到更远的地方。
对一个村庄来说,只有种植业,远不能达到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产业的多元化、产业链的延长,无疑是村庄获得更多利润,村民获得更多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农大师生一起下地
过去一年中,在王冬梅他们的帮助下,村里的电商逐渐开始发展。中国农大的师生还为村民们举办了十多场电商直播相关的培训,邀请了中国农大中农创学院专门从事互联网农业研究企业家团队,为村民讲解做电商的技巧和理念。
在古生村,电商和传统刺绣结合在了一起。金可默说,“村里的风光很好,但缺乏产品,也缺乏体验传统农耕生活的内容,游客来了就走,很难留在这里。所以我们也正在寻找和开发更多的内容,刺绣是其中之一。”
杨金鱼想办一个刺绣工作室,既可以让游客体验民族文化,也能把村民们组织起来,传承技艺,增加收入。
如何更好地开发村庄里的资源,如何对接外面广阔的世界和市场?电商培训是方法之一,挖掘文化、改变观念也是有效的途径。
中国农大的师生们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村民们设计了多场不同的宣讲,比如以电商为切入口,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产业振兴进行宣讲,为村民们树立产业振兴的观念。再如以刺绣为切入口,在村里征集民间传统和故事,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文化振兴,帮助村民树立文化观念,学习传播的技巧,“民族刺绣不止是技艺和产品,其实也是文化传承的方式,刺绣的内容、图案等,都有传承久远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召集了会刺绣的老人,给我们讲述每一幅刺绣背后的故事,把文化整理出来,传承下来,传播出去。”金可默说。
和村民们一同成长
对古生村来说,来自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们,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变化,“村里老人多,而且近些年土地流转后,种地的人少了,村里几乎没有什么发展的动力了。人们安于现状,很少去想怎么把村子发展得更好。”何利成说,“农大的老师和学生们来了以后,村里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有了新的技术、新的产业,更重要的是有了新的观念,想要把村子变得更好。”
中国农大师生们带来的变化远不止于此。事实上,人数最多的时候,有大约300名中国农大师生住在村里,和村民一起居住、劳作、吃饭、休息,一起想办法发展村庄。他们之中,在村里居住时间最长的学生,住了320多天。也就是说,过去一年中,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村里。新的“居民”,新的想法、新的技术、新的产业,正在快速改变着这个村庄。
中国农大师生和村集体座谈
而对进入村庄的师生们来说,改变也是同样巨大的。王冬梅介绍,“在村里学习、研究,和在学校完全不同,这个熟人社会中,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单一的。比如我做农村电商的研究课题,不光要做研究。事实上,是要在一个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传统乡村里,把电商从有到无做起来,要接触方方面面的人,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一年中,确实学到了太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老师们也在学习。金可默说,“古生村和一般的村庄不同,紧靠苍山洱海,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但同时,也有保护苍山洱海生态环境的重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绿色产业、生态产业、振兴乡村,其实并不容易。而新业态的建立,也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比如电商,要不断从村民中找有积极性的人,去一点点建立自己的电商,一点点推介村里的产品。比如绣娘工作室,如何组织村里的绣娘,如何让她们真正获得收入,也都要一点点探索。古生村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这里的振兴之路,也刚刚迈出第一步,未来的路还有很远,我们也会长期在这里,和村民们一起学习、探索、成长。”
二十大精神村村讲,绿色科技进万家。关注【科技小院网络】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业农村生产一线资讯!
往期回顾
RECENTLY RELEASED
“洋博士”变身“羊博士”
中国农业大学2023年人才招聘
“距离CAU___公里,送来2023的第一份思念”|月历抽奖
建院70周年!
一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