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去没有不等于以后永远没有!



编者按


百余年来,中国农业大学涌现出众多优秀教师,他们以“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为己任,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创造了一批又一批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农业科技人才。他们对事业有着“心百折而无悔,身尽瘁而不惜”的执着追求,对国家对人民、对学校对学生有着厚重的责任和深沉的挚爱。喜迎“双甲子”校庆,营造尊师重道氛围,官微陆续推出优秀教师立德树人的动人故事,讲述榜样事迹、深化师德教育,引领广大教师学榜样、立师德、铸师魂。

戴芳澜(1893.5─1973.1),湖北省江陵县人,是卓越的菌物学家、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是中国菌物学的创始人,中国植物病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戴芳澜1913年结业于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1914年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学院学习,后转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1918年获学士学位并到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继续深造,攻读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1935年出任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教授兼病害组主任。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10月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一级教授(1956年评定)、植物病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1955 年 ,戴芳澜 ( 左二 )应邀出席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 ,被选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业科学院通讯会员( 院士 )


   “过去没有不等于以后永远没有!

就从这次采集标本开始吧。” 



南京金陵大学是一所教会学校,许多教授、系主任都是外籍人士。戴芳澜在金陵大学生物系任教授期间,有一天去见系主任史德蔚博士,史德蔚送给戴芳澜一封信说:“这封信是昨天收到的,信上说哈佛大学的高等植物研究所准备出一笔数目可观的钱,委托我们采集所有的中国真菌标本。”戴芳澜听后对史德蔚说:“我看可以。不过,采来的标本要一式两份,一份留在中国,一份寄往美国。”“为什么要留在中国一份?”“因为这是中国的资源!”“ 哦……不过,中国又没有人搞这方面的工作,留一份标本有什么用呢?”“中国有人搞!”“谁?”“我!”“你?你过去搞过真菌分类吗?” “过去没有不等于以后永远没有!就从这次采集标本开始吧。

不久,大批的真菌标本从贵州、云南等边远的省份运到南京。戴芳澜搜集了很多散见于国内外文献中有关中国真菌的资料,并用自己的钱购买了沙尔蒙的专著,开始了白粉菌分类的研究工作。戴芳澜用炎黄子孙的赤诚,开创了中国的菌物学,在中国科学史上留下闪光的一页。

在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总理与戴芳澜握手留影


   “如果学生总是超不过老师,

那么人类还谈什么进步!”   


戴芳澜在治学上是非常严谨的,他要求学生也是十分严格的。他从不轻易称赞人。他认为:不适当的夸奖不是对人的爱护,而是对自负与自满的助长,结果把人毁了。当然,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做到,而且必先做到。他对别人进行指导,不是采用命令式,而是采取启发式,让对方去思考、去探索、去醒悟,直至豁然开朗。因此,他培养的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

戴芳澜欢迎学生超过自己,他常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一条规律。如果学生总是超不过老师,那么人类还谈什么进步!”因此,戴芳澜的研究资料和文献卡片,学生们可以随意翻阅。当他的学生在他的工作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有所创新的时候,该学生就会得到他最真诚的支持与鼓励。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室副主任郑儒永同志是戴芳澜最喜爱的学生之一,她于195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戴芳澜门下从事研究工作。她家在香港,当时还未结婚,春节到了,戴芳澜把她请到家中过节。在吃团圆饭的席间,戴芳澜说:“新春佳节合家团聚,小郑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新成员。好了,今天是初一,小郑在我家,初二到周先生家,初三到相先生家,初四……”“初四该上班到所里去了”,戴夫人的话把大家都逗笑了。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郑儒永心里总是暖暖的,她说:“戴先生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热爱,体现了戴先生对事业的忠诚。戴先生从来都把学生看做事业的未来与希望。


 “做研究工作必须结合国家政策总方向,

须与实际相结合。”


戴芳澜培养人才是颇有远见的,他不仅着眼于菌物学的发展,他还考虑到中国生物科学的前景。周家炽、裘维蕃学“病毒”;方中达学“细菌”;沈善炯学“遗传”;尹莘耘学“农抗”;魏江春学“地衣”,戴芳澜的这些学生或年轻同事都是在他的指点下“改行”的,后来在中国的生物科学领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填补了许多方面的空白。

戴芳澜始终教育学生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要张狂。1923年,他在欢送毕业学生的一篇《临别赠言》中写了下面一大段语重心长的话:“我们在学校毕业所得的,仅仅是明白了到学问先生家门口的途径。以后登堂入室,还待我们自己去干呢。所以出学校后切不可持高狂的态度,尤其是我们立志在农民中作生活的人们。”

现在再读戴老百年前的肺腑之言,深感他真是循循善诱,用心良苦,道德风范也尽在其中。从中也不难看出戴芳澜对农业的关注,对农民的尊重。

戴芳澜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戴芳澜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生如陈鸿逵、俞大绂、黄亮等,都在他的教诲下成长为国内外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和菌物学家。他的教育精神和科学追求,至今仍激励着无数科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勇攀科学高峰。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编辑|王韵然 

责编|范晨辉 姜萍萍 宋梦洁 徐世贤 


设为星标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这是一门全网最“水灵灵”的课!

它,学校里的60后!

速度upupup!育种上的“高铁技术”!



2024年中国农大本科生源质量再创新高!


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农业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