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范邓潍+博雅小学堂邓瑾:今天开始做自媒体,有可能百万+吗 | 媒沙龙
微信公众号为众多“写手”打开一扇看得见风景,更看得见财富的窗;天天快报更是为“内容为王”四个字开辟出光速通道,在“不是在做自媒体,就是准备做自媒体”的热潮之中,内容创业领域早已挤爆,那么走在前面的百万+前辈是如何做的?新手入门有“捷径”可循吗?
全媒派(qq_qmp)邀请到商务范范主邓潍+博雅小学堂联合创始人邓瑾做客线上沙龙,上周五为二百多位群友带去最干货的分享:内容创业从平台到社群,再到变现,这条路要怎么走?
邓潍,商务范创始人,多篇百万+的“幕后推手”;邓瑾,前南方周末资深记者,联合创办的博雅小学堂堪称亲子垂直领域的探路者,这两位从多年媒体生涯“转投”自媒体,在她们看来,内容创业,永远不晚。
因为好的内容永远不会过时。
确实,自媒体已形成头部矩阵,先到先得的“窗口期”似乎已经走远了。但就像邓潍所言,“红利期永远没有过去”。价值在于内容的独特性和更优质的内容服务。
用户是善变的,更是贪心的,一旦有新产品“精准”击中痛点,多一个获取知识与资讯的入口,何乐而不为?邓瑾说,无论是在南周做新闻还是“单飞”出来做产品,她在乎的是“人性”: 所有的东西都是关于人性,而人性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但对于现在入门的新手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全平台”思维:
“比如说像腾讯现在出的天天快报,以及QQ公众平台,包括腾讯新闻有客户端,在很多这样的一些平台上不仅仅是公众号,更多的是应该有一个全平台的思维。”——邓潍
就目前而言,形成全平台的布局,对于新手来说好的内容更快地能够被推荐。
要想在内容红海中远航,只有船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摸清水流的方向——少年,用户定位可找准了?
从创办商务范伊始,邓潍的目标就非常明确,为中产提供生活方式参考。
“我的目标受众是非常精准的,就是中产阶层,他们有消费能力,他们拥有房子、车子、妻子、箱子,甚至包括奢侈品红酒等等,他们对一切生活方式都是非常感兴趣的。”
在邓潍看来,中国的中产阶级,要的就是跟普通人不一样。“他就需要靠装,装的看上去更有钱”。围绕用户“装”的需要,商务范的内容从穿什么西装,戴什么腕表,到住什么房子,开什么车等,一点点带领用户走向实用“装x”之路。
而专注亲子关系的博雅小学堂,也精准地抓到了“中国父母”的需求。同样已为人母的邓瑾敏锐察觉到,在中国,5-12岁的孩子没有人去满足他们“听故事”的需要。将目标用户锁定在5-12岁年龄段儿童及其父母之后,产品形式也需“精准直达”:
“中国父母也非常关心孩子的眼睛问题,所以如果是视频的话他们就会比较担心,如果是音频的话,他们觉得很好。”
商务范公号曾输出多篇十万+、百万+的文章
大多数“心一横”就是要做内容创业的人,可是把下半生“财富自由”的希望或多或少寄托在上面,那么,从“手工作坊”起步到成熟的社群运营,才有可能实现“致富希望”。
“群就是一个生态”,邓瑾说。从最初对社群不自信,到后面创建一个火爆一个,博雅小学堂在社群方面最大的收获是找到忠实用户,实现从内容到生态的开放循环。
“我们在做群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我们找到了我们很好的写作者,我们找到了一些话题的素材和来源、灵感,我们找到了我们的忠实用户。”
作为垂直领域的知识服务型产品,博雅小学堂的电商化做得很成功。从销售课程到低相关书籍,App上线第二天即吸引罗辑思维前来投资。
而商务范则走了一条“线上参与+线下活动”的社群之路。深谙用户心理的邓潍,带领团队成员常常鼓励用户去“晒”——晒包晒表,晒生活方式,以内容互动的方式保持粉丝活跃度。此外,商务范还利用品牌主线下活动的机会,邀请用户参与,如时装发布秀、马术比赛等,不仅让用户有了出内容外的深度体验,还能全方位体验“逼格”升级。
内容做起来了,社群成型了,“钱”自然找上来。
商务范的变现秘诀是“99%的干货和1%的推广”,把广告做得耐看而精致。用户厌倦的并非广告本身,而是广告体验太糟糕。把广告当成“彩蛋”,给读者以刺激感并形成期待,才是“棋高一着”。
附沙龙脱水干货:
主持人:首先有请两位老师谈谈对内容创业现状的看法:以微信公号为代表的自媒体是否已过红利期?新手入门还有哪些机会?
邓潍:红利期永远没有过去,我自己在2013年就开始做公众号了,确实做的早会有一些便宜,会占到初期的一些红利,但是去年开始在很多领域都涌现出了很多公众号,不管是垂直于时尚,红酒的、还是美妆的等等,其实在每一个领域,还是不需要那么多的人,而是更精准的人群。有特色的内容,能够精准覆盖到想抓住人群并为他们解决需求,其实机会一直是会有的。
比如说像腾讯现在出的天天快报,以及QQ公众平台,包括腾讯新闻有客户端,在很多这样的一些平台上不仅仅是公众号,更多的是应该有一个全平台的思维。我们也是在各大平台上都会有一个布局,就形成全平台的布局,对于新手来说好的内容更快地能够被推荐。
现在确实是一个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我觉得只要自己有准备,并且有努力,任何时候都不会晚,我自己也是,我一开始是在新华社做纸媒,后来微博出来我开始尝试微博,再到微信,再到现在一个多平台,其实每个时候机会永远都会给有准备的人。
邓瑾:我很赞成邓潍的看法,一方面来说从现在开始微信公众号它的活跃度都在下降。竞争可能会更激烈,但是我永远觉得好的内容它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这是我一直非常坚信的。我举两个例子,最近我有两个朋友也做了微信公众号,一个是我以前的前同事南方周末的同事陈欣燕(音),他做了一个叫书单,还有一个就是王烁和他的老婆做的,介绍英文书的微信公众号。
他们是去年做的,没有赶上为信公众号最好的时间,但是他们都做的非常好,很短的时间内也达到很多的用户量,所以我永远是觉得好的内容永远不会过时。其实变化的是内容的传播和呈现的方式,但是内容本身永远不会过时。
至于说新手入门有没有机会,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我从来不是这样思考问题的。比如说我创业我真的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这个问题对我来说首先你要问自己,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想做什么样的事,这件事是不是你感兴趣的,你是不是特别的有热情做这件事,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谢谢两位老师,下面是深度分享时间。两位老师分享运营经验——内容运营:如何直击用户痛点,打造定位精准的内容平台?
邓潍:我一开始做商务范的时候,目标受众是非常精准的,就是中产阶层,他们有消费能力,他们拥有房子、车子、妻子、箱子,甚至包括奢侈品红酒等等,他们对一切生活方式都是非常感兴趣的。
在中国,中产阶层是一个夹心阶层,如何伪装的像中产阶层或者是说如何让你看上去像有钱人。他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需要装,装是什么意思?通俗的意思是装逼,我们商务范,我的那个英文是自己瞎想的叫B fan(音),谐音就是装逼范。
中国的中产或有钱人,他们需要跟普通人不一样,他就需要靠装,装的看上去更有钱,另一个方面他们需买,买的话就是需要去通过各种大牌,现在海淘或者国外的各种品牌都是非常盛行,他就需要买各种装备,让自己看上去像有钱人,其实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装,一个是买,但是会有一个误区,如果只装逼不买的话,他就会像一个装逼范,被大家唾弃,如果只买不装就可能变成土豪,我们商务范的定位就出来了,就是告诉大家如何装的更成功,如何买的更有品位。
围绕这些需求我们就会去发布一些文章,比如说穿什么西装,戴什么腕表,住什么房子,开什么车等等,以及中产感兴趣的话题,这些话题我们也是在反复尝试中,不断地跟会用户互动了解到他们更多的需求,为他们的需求做相应的内容。
邓瑾:其实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是反过来思考的,我不是看别人有什么痛点,我去解决。我是想我有什么痛点,我怎么解决我自己的痛点,我的痛点可能也是其他人的痛点,我首先是基于满足自己的要求。
比如说当时我的需求是我的女儿刚上一年级,之前她在美国待过一年,但是她回到北京上一年级的时候,她就只有语数英,其他都是杂科,老师也不会费心地去教,在她们这个年龄阶段,第一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第二他们那时候真的对宇宙万物都非常感兴趣,学校的要求远远不能满足于他们的好奇心。
我就觉得我就需要去满足我家闺女的需求,我想如果我家闺女有这个需求,肯定很多人也这个需求,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上国际学校,大部分的人该在公立学校,这些孩子的需求怎么满足呢,我觉得这个事情我能做。
我要做人文教育,我要做更多原创的东西,我要带领中国的这一代孩子,中国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我觉得这些东西是我感兴趣的,也是我有能力做到的,我有能力召集朋友们做的事情,我就去做了。
至于为什么是听的方式,我觉得因为我们面向的是5-12岁的孩子,幼儿阶段的已经讲故事非常多了,讲绘本,但是我觉得5-12岁的孩子就没有人去满足他们的要求。我觉得原创的东西非常少,为什么用听呢,就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听觉非常发达,根据国外的研究就是基本上一直到12岁前他的听力理解能力超过他的阅读理解能力。
中国父母也非常关心孩子的眼睛问题,所以如果是视频的话他们就会比较担心,如果是音频的话,他们觉得很好。
主持人:那么在内容运营上,有没有遇到什么难点要攻克呢?(团队操作流程、内容可持续生产、标题党“嫌疑”等)
邓潍:每一个自媒体它都需要有一个人格属性,有温度的,就像一开始商务范我们设置的主人翁叫范主,一开始是我一个人,现在商务范是每一个人。团队里每一个,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在文章的开头有一个范主说范主要说就是一个导语,概括整个文章,在文章里面有多次的形象,都会有范主,其实这个也会让我们内容更加有表示性,每天我们都会看到我的手机上有很别人举报谁抄写了我们的文章,正是因为有范主这个主人翁在,我们的辨识度就会更高。
怎么实现团队化呢,其实我们现在主要还是做内容,我相当于把我以前在传统媒体的经验沿用过来,比如说我们每天早上10点我们就会开选题会。每一个文章的热点,当时的热点一出现,我们就会在选题会上有同事提出他最关心的话题,我和大家反反复复去碰碰完,我会安排每一个具体的编辑去执行某一篇文章。他们会进行一些资料的收集,我会一天24小时尽量上班时间,在白天我会一直和他们在一起,除了外出,我们上午10点开完选题会,12点会碰一下这个资料收的怎么样。
我们在12点的时候会碰一下这个资料是不是能够收集,再到下午还会经过反复的讨论磨合,最后这个文章会有一个小样出来以后,我这边会进行反复修改。自媒体更多的是一个比较有个性化的东西,可能一开始我做这个内容,我可能更加了解用户是谁,我们文章的风格一旦形成了之后,其实当我招了以前是一个人,现在是9个人,我会把每一个人的风格融合成范主一个人的风格,让大家觉得每个人写出来的都是一个味道。
做内容的话标题是一个方面,可能标题党会有一个正确和错误的知识,标题党有一些错误的是大家尽量避免吧。
比如说政治、色情、暴力,不转死全家,不转不是中国人,这种低级粗暴的标题是不合适的,有一些标题和内容文不对题也是非常不合适的,但是标题党也可以做的非常好,可能跟自己的内容有关系。我自己有总结过,一个标题党你应该有几种姿势,比如有7种,我不把每一种细细改来,这个标题还是要有一定的方式。一方面可能要出现一些热门的人物,马云、王思聪,还有一些要百名自己的态度,大家在朋友圈转的时候,标题就是一句话,大家的态度,还有一些可能贴一些标签,贴一些像我们贴一中产阶层,贴一些网红。
还有一些可能就是问一些标题里出现为什么,还有设计一些悬念,找一些反差,可能找一些极端,全世界最怎么样的,这些标题是可以把内容做更多的提升,标题党永远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更核心的还是内容、内容、内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最核心的还是把内容做到极致,我们之前也出现过在多平台有上千万流量的文章不仅仅是标题的成功,更多还是内容他本身有一个强大的爆发力。
主持人:博雅小学堂的电商化做得非常成功,基于内容的媒体社交+电商业务应如何展开?
邓瑾:我们从去年11月份开始就连续做商业化的运作,我们开始销售自己的课程,我们也偶尔会替别人推荐一些好的书。至于说社群运营,其实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我们这一块并不是那么的强,我一直觉得做一个公司就是跟我们这些做公司的人,创始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我和赵琳,我们性格上都还是偏内向的人。
最开始的一年,我和我的搭档赵琳我们俩就是做内容,我们俩就是在琢磨每一篇文章的标题,标题上是殚精竭虑,要做一些题要,我们还会写文章,选文章,我们的图片,配乐,我们做很多事情真的就是拿好的内容标准来做,我们都要尽量做到尽善尽美。我们在做这个事的过程中自己也觉得非常的幸福和快乐。
我们一周年的时候,就面临一个特别大的决定,我们要不要建群,以前一直都不愿意建群,我就觉得我没有那么多话跟别人说。建群会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呢,我和赵琳毕竟都是有孩子,我们希望还是有一定的时间能陪伴孩子。我们做这个决定都还纠结了挺久,要不要做群,我们觉得我们不善于跟别人互动和聊天,我们怕占用太多的时间。
最后的决定是我们做,不管怎么样,这是我们要尝试去做。刚开始我们就做一个很小的,6个群,瞬间6个群全满了,刚开始还想不敢做500人的群,做的100人,后来换到500人,到后来我们的群越来越多。我们在做群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我们找到了我们很好的写作者,我们找到了一些话题的素材和来源、灵感,我们找到了忠实用户。
一直到现在为止,我们都没有刻意做社群运营,没有特意去做什么事情,因为我们经常会做一些公开的讲座,我们会在群里面时不时做讲座,会分享文章,会分享我们的节目,我觉得我们做的就是这些,群就是一个生态,它自己会有人冒出来,有些人会说的更多,分享的更多,他渐渐就成了事实上的群主,他也有了自己的拥戴者,每个群都有每个群的生态,我觉得还真是挺好的。
我们做了一年多的有声电台之后,因为电台节目几乎都是免费的,我们在想有什么东西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务呢?比如说我可以推荐书,这是一种方式,我还可以请到人给孩子们做讲座,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一直都没有给孩子们讲座,就觉得给孩子在线讲的方式太难了,我们不确定孩子们会不会像大人一样守在手机旁边在听课,对大人来说,我们就做了尝试。
回过头来我在想我做电商,我要开什么课程,真的就是我自己想开什么课,我自己想给我的女儿开什么课,我就去找人。无论是说内容,还是说电商的产品,我所有的需求都是介于我和我的孩子需要什么,如果我和我的孩子需要,我相信很多跟我类似的家庭他也需要,所以我们就去找这样的东西。
主持人:谢谢邓瑾老师的切身之谈。下面请邓潍 老师分享下商务范的经验:如何提高粉丝活跃度及黏性?怎样锁定“忠粉”?
邓潍:首先是一个持续的内容,跟他们非常结合,我刚才提到我们是不断给用户满足他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需求的内容。而且我们的内容做的方式更多的是一个生活方式,但是我们会更加贴近热点,热点加上生活方式可能会让大家更感兴趣。
评论互动,现在竟然会经常有一个现象网红周和泰,他经常抢包括商务范,包括内很多账号的沙发,这个让经常看文章同时关注几个账号的人觉得是很有意思的现象。评论包括后台我们会经常进行一些回复。我们也做过一些微信群,按照不同的主题和大家进行交流。最重要的是我们甚至会做一些和用户互动发福利的形式。
UGC互动,我们之前做过一些让用户晒包包,我们写一写和包包有关的内容,我们会根据他们的分享,把他们的内容展示在我们平台上,并且可能晒的好会提供什么样的奖品,跟大家互动一下。
线下参与,我们也会从企业那边有很多福利我们也会邀请我们的用户去线下看时装发布秀,参加马术比赛,都会以一种免费的形式让用户进行体验参与。
主持人:在自媒体商业化方面:1、变现途径有哪些?社群如何变现?2、软性广告的泛滥让用户产生厌烦心理,如何避免?
邓潍:在我看来变现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从来没有想过我有一天靠这个赚钱为生。之前跟一个好友聊天的时候,当时就想一个月有几万块钱很满意,很知足了。我们运营以后,比我们想象中情况好很多,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前提在于我们实际上这一帮人,在我身边的这一帮现在可能在圈内算是大V,他们有一个非常本质的心态,就是一种匠人的心态,他们把自己的领域做到极致的状态,而且做到了极致的状态,好像我们这帮人有一些客户他们也会主动找上门。
我也有研究,这个圈内比较有商业价值或者是说客户更愿意投放的自媒体,大概是他们会有几点。
第一有清晰的用户,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用户群是什么样的,我们自己是以职场商务人士、中产阶层包括CEO,这一块就是你的人群非常精准,这个非常有价值。我们最大的客户包括一些汽车、奢侈品,他们就会对这个人群的要求非常的高;
第二个就是垂直,你的领域非常垂直,我们会更宽泛一点,总体来说还是生活方式;
第三是原创,现在是内容为王,都需要有一个原创的能力;
第四是人格化,我觉得自媒体不要是非常生硬,还是需要有人性化,和大家互动,不管在行文会让大家非常亲近,我们做了范主的形象,包括跟用户的互动,我们都是向范主就是他身边的朋友,以这样的方式去给他营造。
如何做出不让大家厌烦的广告?秘诀就是99%的干货和1%的推广。
只要把一个文章做的好看了,用户并不会反感,文章没有软文和硬文之分,只有有用和没有用的区别,只要你的文章耐看,用户心理是有一个变化的。现在很多用户他其实厌倦的并不是广告本身,而是说你给他的用户体验比较糟糕,如果你改善了他的用户体验,并且让他更多进行互动,我们的企业会给我们更多的福利补贴用户,还有我们做内容的时候会把普通的文安也做成了一个推广文案,像刚才提到99%,我是在讲正常的内容,可能会在某一个地方有一个转折到1%的推广,我做一篇文章,我的推广部分比例非常小,这样的话也不会影响到读者正常的阅读。甚至有时候读者会觉得这一个彩蛋居然是广告,他们觉得读这个广告蛮有意思,觉得你做这个内容很用心。
主持人:博雅小学堂成功获得罗辑思维投资,并且已经打通垂直化电商通道,您觉得内容创业的融资渠道有哪些?还有哪些新路子?
邓瑾: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两位教育改革家他们就给我们出了第一笔的天使投资,那时候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基本上是零的时候,他们就出于对我们做教育这份事业的鼓励,给了我们第一笔投资。
我和赵琳两个们第一年就是我们两个人加了一些实习生,我们两个人就真的是埋头做内容,做我们的音频产品,到了一年多的时候,大家就会有新的需求,因为他们觉得以前就是在图文页中通过阅读原文进到别的平台去听,大家觉得这样不方便,希望有自己的一个平台可以很方便地搜索和收听。在大家需求的推动下我们考虑做App,刚开始很谨慎地讨论,做了H5版的App。
去年夏天的时候我们H5版的App,也就是从网页版的APP,上线第二天的时候,罗辑思维的人就来找我们。大概是第二天的时候我在一个活动上见到了罗振宇,他主动提出来他们愿意投资我们。当时我还挺意外的,其实我们还在想有没有可能接触更多的投资者,但是因为他们还速度比较快,一直会追着我们很快就完成了第二笔投资。
去年11月份开始我们就尝试商业化,我们尝试做我们自己的课程,我们现在也在出自己的书,还是回到自己之前的愿景,特别想做原创这一块,我们特别想做人文教育,中国的儿童原创人文教育这一块,我们希望未来会有书,会有自己更多的产品。因为有了这些东西之后,我们就有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