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刮起中国风:“视频版分答”Whale上线实测!| 独家编译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屡屡刷屏的“分答”应用,堪称是知识+社交的代表产品。最近,国外一款“借鉴”分答的视频版应用Whale上线,让人惊呼歪果仁追逐国产应用的速度也蛮快的。
全媒派(qq_qmp)下载并体验了Whale,它有哪些令人惊艳的创新功能?对比分答,又有哪些异同之处?
Whale怎么玩?
Whale是一款视频问答软件,同时兼具社交功能。Whale平台上聚集了众多企业家、风险资本家、市场营销人员、业务经理等不同领域的专家。注册后,用户可付费向专家提问,而专业人士会用一分钟的视频进行解答的网络平台。对于用户来说,Whale主要有三种使用方式:
1. 提问
向Whale上的专家提问的花费视使用者灵活设置,而若48小时内问题得到回答,钱会打到对方账户。而若没有专家回答问题,系统会自动退款。
举个例子:DomHofmann是视频分享应用Vine和移动平台Byte的创始人,有人向他提问:“为什么直播业务要迎合人们的电视观看习惯?”而Hofmann给出的回答是,“因为电视技术和手机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
网友在Whale上向Hofmann提出问题
2. 解锁已有回答
当提问并获得回答后,视频会保存在菜单中,用户用“鲸币”就可解锁观看。新用户注册就可获得40鲸币,每解锁一个回答消耗8个鲸币。
鲸币可供用户购买,购买越多越优惠:
5美元=120鲸币;
20美元=550鲸币;
50美元=1350鲸币;
100美元=2800鲸币。
每当一位用户解锁了一个回答,回答者与问题的原提问者就能获得10美分。当然,用户也能把看到的回答分享到Facebook, Twitter等社交网站。
3. 变现
当然鲸币也可兑现,当用户攒够价值5美元的鲸币时就可以把鲸币兑换现金,从而将回答转化成实在的收入。
Whale是分答的Copycat吗?
Whale的创始人Justin Kan是一名美籍华裔,同时也是硅谷著名连续创业者,在接受36氪采访时,他承认这款产品“受到分答的启发”,但同时也强调视频的不同特性。
而在流行测评网站ProductHunt上,JustinKan在讨论区现身,坦露创业想法:他在Snapchat上频频被人提问各种关于创业及公司运营的问题,被无数同样的问题淹没后,想到如果要解决自己的“痛点”,不如就做一款问答应用吧!同时,受到Snapchat、Twitch等支持视频分享平台启发,Kan团队决定从视频模式入手。
有意思的是,在该讨论区,Kan提到创业灵感时并没有提及分答。
那么,回到Whale与分答的对比上,这两款应用均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关注,究其模式,有何异同?
主打知识付费分享
前文提及Whale的模式,而它的“鼻祖”分答,在音频分享上走得更远。分答自5月发布后迅速蹿红,42天内吸引超过1千万用户,产生50多万个问题,收益高达1800万人民币。王思聪在分答上仅用20分钟就净赚23万元人民币。
Whale与分答界面对比
分答与Whale其实都是基于“用信息/知识换钱”的概念。两个应用中,都采用的是付费提问、付费看已有回答、回答不超过一分钟、收益提问者回答者共享等模式,可以说Whale对分答的“借鉴”程度非常高。
视频媒介更“亲切”?
与文字和音频相比,Whale的最大亮点就是以视频为媒介回答问题。Whale的设计出发点是希望能够帮人解惑,让普通人能够有机会接触到行业的顶尖人士。视频回答清晰明了,视觉体验更佳。打开回答界面,画风与视频聊天极为相似,可以瞬间拉近回答者与用户的距离。Whale的视频回答可以为提问者提供了一个最近似于当面聊天的交流方式。
Whale创始人Justin Kan的视频回答
Whale抽成更高
在分答上,提问者之外的任何人都能在分答上能花1块钱来“偷听”对话。分答则会收取回答者收入的10%。相比之下,Whale的抽成更多一点,它要收取回答者收益的20%。
而与分答相比,Whale初出茅庐,还尚未开发出打榜、线下见面活动等板块,目前应用里的功能模块还有待丰富。
分答界面
如何在知识经济大潮中分一杯羹?
“提问与回答向来都是价值极高的内容”,The Photo MBA(摄影培训项目)创始人BrendanHufford如是说。Hufford现在刚刚加入Whale, 他说Whale这个APP妙不可言,因为它能使参与者以一种更加确切而果断的方式回答问题。在Hufford眼中,在Whale上互动比强迫用户去看Instagram和Snapchat图文更有意思。
其实,不止是Whale,国外应用市场已出现一批分答的追随者。You Ask Me(YAM)同样是一款视频问答应用,目前已经吸引一票名人及网红入驻,如美国歌手Tay Zonday。其创始团队在官网坦承,创立该应用就是受到了分答在中国火爆一时的启发。
但事实上,无论国内外,知识分享概念早已为人所知。就海外而言,诸如Reddit AMAs (Ask Me Anything),Quora Sessions,Product Hunt Live,Twitter Q&A等等,各类分享社区层出不穷,且模式也多被国内产品借鉴。
相比之下,也有部分“先行者”,或许因为走得太快太早而折戟沉沙。早在2013年,Google就曾试水网络专家答疑平台Helpouts,让专家为求助者提供建议。然而该项目在去年遭遇关停,战略咨询公司Giant Spoon副总监Will Thompson认为,“这个平台技术过关,只是出现的时间太早,时机还不成熟。”
商业契机瞬息万变,即使分答能在中国打开市场,Whale也未必能在国外取得同样的成功。当Whale、YAM等海外应用选择在前人脚印重重的路上出发,我们期待,未来能否有更多中国创新应用直接远走硅谷、入主海外市场?
文中部分资料编译自:
http://digiday.com/platforms/riddle-rise-paid-question-answer-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