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又到了相亲的季节......2017中英德多国婚恋节目有这4个趋势
春天来了,又到了动物...呃,相亲的季节。
小王至今忘不了母上看完第一期《中国式相亲》后给她打电话的语气,“兴奋中透着希望,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2016年年底,金星的《中国式相亲》上线,这档先见父母再相亲的节目再次戳中了广大催婚父母和单身青年们的G点,争议不断。
事实上,这个春天还有数十档网络婚恋节目要上线,而且不再满足于把目光聚焦于单身男女的相亲过程,父母、社交、科技、美食、户外……各类时髦元素统统加入混战,如此良苦用心不知能否让全国2亿多适婚单身狗领情。本期,吃瓜的全媒派(qq_qmp)就和大家聊一聊2017年的中外月老手里那根线,到底还会牵向哪里?
上阵父/母子兵式
制造代际冲突+原生家庭展示
从父母到相亲角里替孩子相亲,到《非诚勿扰》把嘉宾父母请到现场甚至提建议,《中国式相亲》终于把隐晦的“父母之命”搬到了台前。这个照搬自英国的《见家长(Meet the Parents)》的节目,增设了被挑选嘉宾父母发表意见的环节,起名“中国式”倒也没毛病。
英国版的《见家长》打出一个旗号,“只见父母你能否找到完美配偶?”从市场反应来看,节目的评分、收看量和社交媒体的讨论量,都只是平平无奇。媒体和网民并不关心先见家长和婚姻不儿戏到底有多大关系,毕竟在这个节目里,父母只是一个展示家庭文化的陪衬。网友们更关心的,是节目形式和Blind Date相比,根本没有太多创意。
从由陌生感制造的冲突到由代际差异和家庭差异带来的冲突,带着家长相亲的节目模式虽然在国外预冷,可放到中国,却着实火热了一把。
图片来源:TV guide
从数据上看,《中国式相亲》的收视率一直保持在较高位,热度居高不下,微博阅读量达2亿,讨论量15万。节目中展现的中国式父母的的真实情况,引起了社会对婚姻观的讨论,也让大家重新开始关注“门当户对”,即原生家庭,对子女婚姻的影响。
与此同时对于冲突的设置也让不少人质疑节目作秀,《中国式相亲》j节目宣传总监刘宇哲对此解释如下:“在中国人的婚恋观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谈婚论嫁时要把对象带给父母看,获得父母的祝福。带上父母,能让相亲这件事变得严肃、真诚起来。”
不能说节目的出现是进步还是退步,至少是客观反映了一种真实存在的现象。社会开始呼吁相互联结又彼此分离的亲子关系,它要求子女能够主动与原生家庭实现精神分离,也要求父母放弃在子女的生活中扮演控制者的角色,只有这样,子女才能更好地与家庭之外的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黑科技加持式
增加不确定因素:直播生活、交换手机
从英国观众对《见家长》的态度中可以看到,聚焦男女主角的传统相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事实上,两性关系本就是件极复杂的事情,其中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要再一期90分钟的节目成就三对良缘,确实难以让人信服。
在已公布的新年婚恋节目中,国内综艺已经有意加入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让相亲变得更随机,更好看。一些与时下流行的科技、直播、社交元素结合的节目正在蓄势待发,自带流量,或许也能引爆话题。
看不见脸的直播秀
在开年综艺里,北京卫视Q2、Q3上线的《看见我,抱紧我》将采用以色列的《与她说》的约会形式,科技、直播统统要加入混战。三位男嘉宾需要再胸前绑上Gopro,向女嘉宾直播自己的生活,把相亲变成一场展示生活但不看脸的直播秀。毕竟,相比于真人秀,直播是体现真人的最好方式。
科技和通讯技术为节目的神秘感加持,带起新一轮的话题讨论,全民关注也让科技和通讯产品获得更大曝光量,迎来新的商机。
此外,由于社交媒体的渗透,一个人的社交媒体状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的真实性格,这也成了现代人考虑亲密关系的重要指标。
交换社交媒体账号
意大利的《智能恋爱(Smart Love)》顺势而为,直接让相亲双方通过对方的手机了解对方,初次见面交换手机和密码,可以“调查”社交媒体状态,通过对方的状态、照片、视频、话题参与等了解他/她在社交媒体上修饰或未修饰过的一面,以了解真实的对方。
节目将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两大热点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让网民成为“调查”的一员,形成线上话题讨论,另一方面促成了智能手机在节目中的深度植入,将节目制作和产品宣传完美结合在一起。
社会实验式
学院派研究确定恋爱可行性
我们曾经在《2016英美综艺节目创新与流行趋势分析》的文章中提到一档起源丹麦的美国真人秀《一见定终身(Married at the First Sight)》,这类带有社会实验性质的节目通常会邀请专家助阵。《一见定终身》邀请了心理学家、性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婚姻咨询顾问等多名相关专业人才组成专家顾问团,用科学实验验证新的两性关系能否可行。
他们通过设置问卷、深度调查等形式,最终从7000多名申请者中选出3对嘉宾参与节目,让他们初次见面就结婚,度过6周蜜月后再决定婚姻是否继续。从反馈上来看,4季节目中,12对新人里有7对成了神仙眷侣,第一季的Doug和Jamie也有了孩子。虽然对多数人而言这种婚姻形式还是过于前卫,但它的意义是让人们能够用开放的心态审视婚姻,两性关系不止存在一种可能性。
国外的社会实验类节目相对较多,如《老大哥》等,相对而言,国内一直鲜少见到。国内的开年综艺《单身战争》算是突破了社会实验类婚恋综艺的零门槛,每两期100人的大体量恋爱生存型模式,让年轻男女的真实恋爱观和人物形象完全暴露在镜头前。
节目总编剧岑俊义曾表示:“《单身战争》是一档单身样本的恋爱观观察实验,也是一档素人型的社交实验。”节目的残酷性让人想起电影《饥饿游戏》,当丛林法则生效时,参与者便会在无意中展示出真实的一面。
这类节目呈现的价值观无所谓好坏,它更像一个恋爱实验,展示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的真实社交关系,用100个样本去呈现了不同人在遭遇恋爱时的反应。网友@欺夏光年 在微博上评论道:“恋爱交友”和“生存游戏”的完美结合,堪称恋爱版“饥饿游戏”,挑战,考验,比赛,竞争,淘汰……四处暗藏“危机”,看似残酷却正如一个真正的微缩社会交友现状,太现实了!它让人知道,相爱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主体突破式
关注非青年单身群体
在国内的综艺节目还在为单身青年们操碎心的同时,国外的婚恋节目已经开始关注非青年群体了,如关注单身老年人《浪漫酒店》(比利时),关注单身父母的《妈妈的相亲》(韩国)和《带着孩子去联谊》(德国)。
#视频:妈妈的相亲(片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378uf71mx&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对于国内综艺节目应该是一个信号,那些同样单身的少数群体,老年人和单身父母,同样值得关注。同质化现象越发严重的国内婚恋节目,或许应该跳出原有的思维桎梏,在婚恋节目制作中带来更亮眼的表现。
参考资料
2017年情人节婚恋调查:7成单身看重原生家庭状态
http://mt.sohu.com/20170214/n480682344.shtml
回家很累?真正的成年人需要与父母“分手”| 研究:一份科学的春节自救指南
http://mp.weixin.qq.com/s/TEArRu7ie0IcPfWkG19P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