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纽约时报》每天如何管理上万条评论?背后是AI版主在帮忙

2017-07-07 腾讯传媒 全媒派

为了能让读者更多地参与评论,《纽约时报》最近在评论区引入了新的帮手——AI审核版主。传统媒体拥抱新技术的试水能否成功,本期全媒派(qq_qmp)带你了解《纽约时报》如何探索评论开放之路。



拥抱新技术只为开放评论空间

 

上周,《纽约时报》宣布将在评论管理上增加机器自动化的运用,并且利用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科技孵化器Jigsaw开发的新系统Moderator(版主)来管理评论区,以开放更多的文章给读者评论。《纽约时报》希望到今年年底前,开放评论文章的比例能从10%增加到80%。但如果没有《纽约时报》的网站社区(community desk)作为基础,这项新技术的尝试就无法继续进行。因为Moderator是通过学习《纽约时报》过去10年评论区里人工管理的超过1600万条评论,才建立了能够优化管理评论区的算法。

 

Bassey Etim是网站的社区编辑,他领导着14个兼职或全职的人工审核员,他们每天大概审查12000条评论。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纽约时报》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开放部分文章的评论权限。审核员的工作不仅是筛除那些恶意和威胁的评论,他们也正努力创造一个空间让读者能够自由讨论,深入交流观点,并看到不同观点的交锋。Etim 称这个空间为“高质量的内容管理平台”。



拒绝语言暴力,用AI识别恶意评论

 

在“特普朗时代”,管理评论区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评论数激增,而且随着政治环境风云变幻,让人很难界定什么样的评论是具有煽动性的。同时,人们创造出了各种新奇或者带有攻击性的叫法,不论是“白左”还是“川普粉”,这些带有冒犯意味的词语都让《纽约时报》思考该如何在控制恶意评论的前提下反映当代的新文化。“很多时候,如何处理这些评论取决于上下文。”Etim说。

 

与政治相关的评论管理起来尤为困难。像之前国会棒球练习赛中,出现了很多热议的话题,随着人们情绪的高涨,那些不合适的评论将有被过滤的风险。尽管在高压工作环境之下,评论区管理人员的流动率相对较低。有几名工作人员在2008年之前就加入了这里,比Etim还要早。

 

算法+人工=高效审核

 

网络社区是由一群有不同编辑工作背景的人组成的。因为Moderator必须能够处理任何话题的评论,所以Etim通常会寻找那些对新闻非常了解,在政治领域有自己的见解,能摒弃偏见而打造良好讨论氛围的人,而且他还会要求候选人对既有的评论进行评估并且解释他们的理由。



尽管如此,新员工还是要用一整年的时间才能上手,但他们还是找到了处理如此大量评论的速记方法。 “当你读到很多评论时,你的大脑会编码人们说话的方式,你也开始了解这些评论者,我们的版主对成百上千的评论者都很熟悉”,Etim说。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过滤操作能够获得更多的评论,不过与此同时,《纽约时报》也意识到偏见可能会影响算法进而改变评论的走向。

 

从备受欢迎的Popular Science到Quartz,很多媒体回避甚至是放弃了评论板块,因为他们认为这个区域已经“被污染”,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言论。《纽约时报》也会在自己的社交帐号上监管言论,尽管无法管控言论的产生但是能对问题和评论做出回应。Cynthia Collins就负责此工作。她是《纽约时报》的社交媒体编辑,她手下有9名编辑散落在世界各地工作。“我们在Facebook上讨论最多的新闻可能有近5000条评论”,她说。

 

评论应是观点的交流市场

 

评论可以建立互动,互动就能引导人们成为付费用户。而且随着广告收入艰难增长,《纽约时报》也越来越依赖于付费用户。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喜欢评论的读者往往比不评论的读者的参与度要高7倍,前者往往读的更多,会在网站上花更多的时间,并且会经常返回网站。

 

在这样一个政治两极分化的时代,Etim将评论区视为一个让人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并且激发里友好争辩讨论的地方。 “这让我们感到很欣慰,因为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忽略了观点中的共性,而我们所做的工作构建了人与人之间对话的桥梁,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

 

在俄亥俄州, 《纽约时报》最近一篇关于气候变化影响下如何科学划分教室的文章,产生了来自老师,学生,家长和他人共计857条的评论。“我们基本上可以听到读了这篇新闻报道的每一个人的声音”,人们有了一种互相尊重的对话,这也正是我工作的乐趣所在”,Etim说。

 

有了新工具,《纽约时报》的编辑们必定轻松很多。或许,未来的评论区将成为新的内容生产阵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