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push时刻表:一场关于通勤高峰期的阅读观察,哪家体验最好?
据腾讯发布的《城市出行半径大数据报告》指出,一线城市的每天单程通勤时间往往超过1个小时。
在这个分秒必争的时代,通勤时间当然不能白白浪费。据今年4月亚马逊发布的《2017年全民阅读报告》称,在忙碌的城市中,交通工具已经成了人们最重要的阅读场所之一,仅次于“卧室”、“书房”这两个场景。其中,上海受访者更将早晚通勤时段作为一天最主要的阅读时段,多达59%的受访者选择在交通工具上阅读。
到底什么样的阅读内容跟早晚高峰更配?各大内容生产者又是如何花式比拼通勤阅读内容的?为此,全媒派(quanmeipai)搜罗了一圈,为读者奉上通勤阅读指南。
通勤能量棒:干货型阅读
在这些低头刷手机的上班族当中,有许多人利用宝贵的通勤时间“充电”,因此催生出了一大票的硬货型内容,来抢滩通勤时间。
而在通勤阅读市场中,以科技和财经这两大垂直领域最为热闹——财经和互联网的从业者常常鸭梨山大,却又需要在短时间内及时跟进市场动向、快速消化资讯,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在旺盛的需求驱使下,发布“早报”无疑成为了各家的优先选择。
呈现区域:信息流/微信/APP各不同
以“早报”为例,各家的早报都会在什么地方推送呢?
首先,将早报直接嵌到自家APP的信息流中,无疑是最为便利的方式。这些出现在信息流中的早报,有的会放上固定的栏目图,或用其他显眼的字色以示区分。
作为APP中的一股清流,Bloomberg会将整版首屏大方地献给早报,以“你今天需要知道这N件事来开个好头”为标题,发布时间通常是当地时间6点左右。
也有许多平台选择在自家的微信公号中推送。一个互联网从业者如果同时关注了腾讯科技、36氪、钛媒体、极客公园、虎嗅、爱范儿等公号,那么他会在早高峰时看到N报齐发的盛况:
“老板,为您呈上刚出炉的早报。”
把一排红点一个一个点掉、看毕,似乎有种日理万机的迷の满足感油然而生。
在早报事业上最下血本的,莫过于经济学人了——它在2014年11月推出了一个名为Economist Espresso的付费独立APP,有美、欧、亚三个版本,每个月的早报需付费2.29美元。
基于“少即是多”的理念,Economist Espresso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是一杯早间浓咖啡:它浓缩了经济学人的智慧与洞察,只要短短一杯咖啡的工夫,你便可以吸收最精华的内容。
这个精心制作的APP,在苹果应用商店也收获了五星高分好评。
形式拆解:花式破壁同质化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早间,跳过繁琐的编辑和运营工夫,只发布纯文字版的早报情有可原。但是各家的早报,还偏偏不甘心只做纯文字的“干货”。
科技垂直领域
在科技垂直领域,早报们各出奇招。以腾讯科技推出的“7点见”为例,微信公号在每天早上七点准时进行推送,标题以3条重磅新闻的标题汇编而成。内文的开头,有萌妹主播“小七”的语音播报,5分钟的语音新闻中剪辑了片头片尾、转场和背景音乐,可谓十分用心。
在内容组织上,早报直接划分为国内新闻、国际新闻两大板块,以标题+百字短消息+配图的形式来进行编排,浏览起来一目了然。
此外,36氪的工作日早报“8点1氪”和创业邦的早报栏目,也都采用了语音播报+图文混排的形式,语音时长在5到7分钟不等。
左:创业邦早报;右:8点1氪
而在板块划分方面,各个早报也都有各自的考量,“国内/国际”、“大公司/新产品/投融资”都是常见的划分方式。
资料由全媒派整理
不过,虎嗅推出的早报,画风就显得比较独特:没有明晰的板块划分,而是由编辑的点评串起早报的各条简讯。不同的编辑有自己的早报点评风格,可谓是一份相当个性化的早报。
喜欢点评消息的还有极客公园推出的“极客早知道”。编辑会在“刚发生”栏目的新闻后会添加“G点评”,甚至发起投票,以增强与读者的互动。
此外,钛媒体还在早报中开辟了“钛媒摘声”栏目,适时摘录行业大佬、专家学者的言论,以挖掘镜鉴价值、引领行业风向。
财经垂直领域
在财经媒体领域,通勤读物的打法更加专业。
依托自家APP,财经类媒体的表现尤为亮眼,如财新、21财经、一财、华尔街见闻、央视财经等财经新闻APP,都推出了简报组合拳。从早间股市开盘前的风向观察、国外各大股市的动态播报,到沪深股市收盘后的盘点、《新闻联播》的指示汇总甚至是美股盘前预告……勤勤恳恳的财经媒体们几乎没有一刻是闲着的,使出浑身解数播报市场资讯,估计金融民工们在通勤路上也不敢松懈。
左为第一财经APP;中、右为华尔街见闻APP
而财经微信公号“财经早餐”专注早报事业,将其做到了极致。早餐的一次推送有8条内容,头条内有普通话、粤语、英语的三语早报视频和音频,宏观数据、地产观察、市场要闻等十个板块的资讯详实有力;其余7条推送内容多样,楼市、量化、股市各有专业早报,甚至还有养生文、心灵鸡汤,花式填充你的阅读时间。
这样一份“满汉全席式”的财经早餐,自然赢得了许多读者的青睐:头条的阅读量次次达10w+,就连底下的N条也都能稳定斩获三四万的阅读量,足可见读者对推送内容的喜爱。
不同于遍地可见的“划分板块”式早报,经济学人的Espresso打破了这种铁桶套路,别出心裁地用了“Agenda(议程)”的编排方式。每条资讯仿佛工作中的待办事项一样,每读完一条,文末会显示“进度条”,暗示你要认真读完今日份的干货。
与科技类新闻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财经新闻的专业性更强,因此有部分早报甚至需要付费阅读。除了上文提及的经济学人Espresso推出了付费订阅之外,华尔街见闻也在普通早报的基础上推出了“机构版早餐”,这份早餐是由65人豪华内容团队打造的“见闻主编精选”的板块之一。目前,订阅一份“见闻主编精选”的价格为199元/月。
场景+仪式感:休闲型阅读
其实,时时刻刻在“干货”中跋涉其实蛮辛苦的,每天都来一杯“硬”的Espresso也确实难以下咽。疲惫的工作日里,不少人在通勤时间会选择刷刷段子、看看小说,而为了抢占这段难熬的通勤时间,一些专注通勤阅读的休闲向内容开始对市场作出探索。
仪式感>功利性
以文艺感十足的APP“猫弄”为例,APP中的第一个栏目就是“早午茶”。它聪明地瞄准了两个时刻:早九点和晚五点。猫弄在早九点推送“早茶”,包含一个“MONO日签”和十余篇精选文章;晚五点推送“下午茶”,以“MONO诗+歌”开头,同样也有十余篇精选文章。
有别于干货满满的资讯型APP,猫弄官方选取的内容选材广泛,调性也更加文艺,偏重音乐、影视、艺术方向。每一次的早/午茶都会标注完成阅读的时间,大多在25分钟左右。
这种“早午茶”式的阅读体验使人更加放松,阅读过程犹如惬意品尝早午茶点,而非以信息量巨大的“干货”啃食充饥。有网友表示,自己已经对猫弄的栏目产生了依赖,因为每天阅读“早午茶”,能够“萦绕在温馨的充实感中”——换言之,猫弄戳中了“仪式感”的痛点。
休闲向的通勤阅读往往被文艺APP们青睐。另一枚小资的APP“片刻”,也特别开辟了“早安故事”和“晚安故事”的内容分类。不过,有别于猫弄有限的文章推送,片刻的早晚安故事都是可无限下划的信息流。
近期推出的APP“旁趣”,则在抢占阅读场景方面有更多想法。旁趣主推对话体轻量小说,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美国此前大热的应用HOOKED。不过,旁趣的野心在于想要更加强调阅读的场景化。比如,如果用户一直在早上通勤时间打开APP,系统就会判断用户处于通勤状态,从而推送主题相关的故事。
未来可期
不过,目前市场上此类阅读内容数量较为有限,做法也相对单一,想象空间巨大。此前,旁趣团队在接受36氪的采访时曾表示,产品不仅想要强调阅读场景化,抢占碎片阅读场景,还计划在产品中加入LBS功能,向社交领域进发。
而对于高冷文艺向的APP而言,这些通勤读物颇有点“无用之用”的意味,在功利主义至上的时代,或许跑不过自带流量势能的“干货们”,但在小众市场,“早午茶”这类读物的出现还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人们永远不可能将茶点当成主食来果腹,但一旦没了茶点,生活确实少了许多滋味。
不过,如果一成不变地推送精选文章,也许会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如何更精准地营造阅读的惬意感和仪式感,如何在高压工作之余给用户一个妥帖的避风港,仍是平台需要考虑的痛点。
无论是哪一类的通勤读物,本质上都是平台为了留住读者所作出的努力,通过抢占你的时间和注意力,为平台导更多流量,甚至为变现提供更多可能。
在这个唯恐落后的年代,干货型通勤内容或许仍会占据注意力高地,休闲型内容也将继续野蛮生长——毕竟,在压抑的办公室之外找点安慰和乐子,是穷忙时代人人必备、不可缺少的疗愈大法啊。
你的通勤时间会读些什么呢?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