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媒书荐 | 未来科技走向何处,《思维简史》揭示人类世界的衍变轨迹

腾讯传媒 全媒派 2019-07-02

在最近回归的大热美剧《西部世界》里,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有趣的问题:


人造人和人的界限到底在哪?

如何判定人造人有了自我意识?

从哪一刻起,人造人就不只是一堆机械零件和程式编码的复合物了?

 

在第二部中,我们知晓是沉思和质疑让人造人开启了认知进化。质疑我是谁,质疑所处世界的真实性,质疑这个世界本身存在的逻辑...他们学习得如此快又是如此的强大。

 


人类之所以高贵,恰是因为我们质疑和求知。与人类生物进化同步的认知升级史曾带领我们一路从蛮荒之地走到如今,也将继续走向未来。科技将带领我们去向何方?人工智能将带我们去向何方?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为你阅读一本好书,和《时间简史》的合著作者蒙洛迪诺一起了解人类这棵会思想的芦苇。

 

蒙洛迪诺是谁?

“最会讲故事的物理学家”

 

提起蒙洛迪诺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你肯定知道斯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大设计》——这两部著作都是霍金与他合著的。霍金称他是“最会讲故事的物理学家”。


在蒙洛迪诺多重身份中,他首先是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1981年他在马克斯-普朗克物理学与天体物理学研究所当研究员,主攻量子场论。



1985年,他出乎意料地跳槽,跨界进入了一个造梦追梦的行业——以编剧制品人的身份,进入科幻影视行业。成为《星际迷航:下一代》等科幻电影的编剧。


1993年,他又进军游戏界,成为电脑游戏制作人和设计者。



此外,他还是一名畅销书作者。出版了《醉汉的脚步:随机性如何主宰我们的生活》、《费曼的彩虹》等多部著作。《醉汉的脚步》曾入围英国皇家学会图书奖。


在不同领域玩得风生水起。蒙洛迪诺以亲身实践告诉我们:不会编剧的著名物理学家不是好的畅销书作家。



万维钢在《万万没想到》中曾经这样评价过伦纳德的写书才能:


“霍金的两本书,都有一个被所有人忽视了的第二作者,伦纳德•蒙洛迪诺。这两本书能够畅销,我怀疑霍金本人的贡献也许仅仅是他的名气,因为公众其实并不真的喜欢科学知识——哪怕是霍金的知识。而霍金也深知‘每一个数学公式都能让这本书的销量减少一半’。如果真有读者能在这两本“霍金的书”中获得阅读上的乐趣,很可能要在相当的程度上归功于伦纳德·蒙洛迪诺。伦纳德是个非常会写书的人。他完全了解读者想看什么。”



在新书《思维简史》里,蒙洛迪诺将自己的跨界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很多读者而言,阅读科学史总是面临着不小的障碍,沉重的文本、阅读负担...都让人不敢靠近。但是“在很多物理学家写的科学史里,《思维简史》这本是最容易读的。”

 

最精彩的都跳脱在常识之外

 

普朗克说过:“新的科学真理不是通过说服对手取得胜利和看见光明,而是因为对手死了”。拥有理性思考能力是人类的禀赋,但人类同样也难以摆脱固有观念的偏见,即使是那些智力和理性远超常人的伟大科学家也有自己的认知边界。

 


相比于简单的生物进化史,人类认识升级的历史更加令人震撼和骄傲。这也正是因为在人类智识进化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同自我的狭隘、偏见、固执...做着不竭的抗争。


蒙洛迪诺在书中讲述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他有趣的观察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哪怕是最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也无法轻易挣脱自己的认知局限。亚里士多德,这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书中也遭到蒙洛迪诺的无情“diss”:

 

亚里士多德说:“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土、气、风、火。比如,木头燃烧,就变成了火和气。”

 

门捷列夫说:“扯!组成物质的元素是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算了,说了你也不懂,看看我的元素周期表吧。”

 


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完成自然运动的物体,只有施加一个力,它才会移动。”

 

伽利略说:“那,你解释一下炮弹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因为自然厌恶真空,炮弹在空中飞是因为空气中有微小的颗粒推动它运动。”


亚里士多德说:“我说的都是常识,所有人都知道的。所有人相信的就是真的!摧毁了这个信仰的人将很难找到一个更可靠的信仰。”

 

普朗克说:“我原来也这么认为,后来发现不对:连牛顿说的都不对,我们的世界是由我们根本不相信的原子组成的。”薛定谔说:“猫是死是活,只是因为你观察它了,如果你不观察,它既是死的,也是活的,是死和活的叠加态。”

 


《思维简史》展示了人类每一次的认知升级都是对认知极限的突破。这种突破要求科学家走出舒适区,站在普世价值的对立面。这时,他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孤独甚至是孤立。对于科学家而言,最难的不是证明一个理论、发现一个真理,而是说服他自己。


达尔文作为坚定的宗教教徒,在协调科学思维和宗教信仰时,内心必经历了激烈的斗争挣扎;原子论刚出来的时候,很多物理学家无法接受,他们认为原子这个东西摸不着看不见根本无法研究;等到大家都接受了原子论,人们又难以接受汤姆孙发现的电子,因为大家觉得原子是不可分割的。等到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可以衰变,主流物理学界又反对,称这不是炼金术吗?



爱因斯坦破除了经典物理的神话,将牛顿从“上帝”的神坛拉下,可即便是这样富有革新精神的“革命家”,也始终无法接受量子理论。对于这个曾突破前人认知边界的创新者而言,接受“上帝掷骰子”的假设是他自身的认知边界。

 

蒙洛迪诺说:“科学是成见和权威的天敌,要想取得革命性的突破,必须具备公然对抗人人都相信的事实的意愿,并能用可信的新观念替代旧观念。


人类的故事,只有跳出旧的循环,才会开启新的篇章。

 

以好奇心为指引

 

2016 年,当谷歌的AlphaGo(阿尔法狗)打败李世石之后,世界上掀起了一阵人工智能热,有的人兴奋,有的人恐惧,更多的人是迷茫。面对人工智能给人类可能带来的冲击,我们不禁问自己:人类过去的长处到底在哪里?人类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地球上百亿万年的演化史中,无数物种曾荣极一时,却又悄然陨灭。和它们相比,人类何以能够在残酷竞争中胜出?蒙洛迪诺认为,是好奇心和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的本领。

 


好奇心是人类从其它动物中脱颖而出的第一步,学会问“为什么”使人类走上了独一无二的进化道路。这种与直接生存本能无关的思维追求,也许源自人类进化成智人以来就有的一个特性。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说智人相对于其他直立人的一个认知升级,是我们能够想象一些不存在的东西。有很多事情是我们先想到,然后才做到的。


好奇心不以实用性为导向的,科学也恰恰如此。当我们翻开《思维简史》,浏览人类上万年来认知升级之路,尤其是1500年后的认知大爆炸时,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中国是缺席的。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好奇心的缺失是解开这个李约瑟难题的密钥之一。

 


科学是一个反常识的、永远在革命的、不以实用为目的的东西,是纯粹精神上的追求,是人类想要知道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是想破解世界的源代码。鉴于生物本能是生存和发展优先,没有科学是正常的,有科学是不正常的。


对于很多人都悲观的智能未来时代,蒙洛迪诺却保持了一种科学家的乐观精神和人文主义者的情怀。他认为过去帮助我们致胜的,还将继续帮助我们赢得未来。好奇心不仅在人类进化和现代智人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未来依然是人类在大自然生存的立足之本。

 


尤瓦尔·赫拉利说,几百年后的人再看今天的我们,可能就像今天我们看尼安德特人一样,无法理解。但他们也是踩着我们的肩膀发展起来的。

 

相比于有些分辨不清的“简史”系列,这本书的英文原版书名The Human Journey fromLiving in Trees to Understanding the Cosmos,“直立的思想者:人类从丛林生活到理解宇宙的旅程”,似乎蕴含了更多的深意。

 


历史为什么重要? 如果我们不知道是如何到达的这个地方,也就不知道该走向何处。蒙洛迪诺的《思维简史》不仅是一部史书,追述了文明的演变,它还是一部预言书,让我们超越日常感官,来看这个宏大世界未来的走向。

 

自丛林中走来,我们的奇幻冒险故事还将继续下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