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4月1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补贴的问题可不仅仅是骗补

张是之 张是之 2021-04-10
文丨张是之
众所周知,我们这些年的产业政策都没停下过,前几年的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再到今年的芯片。
补贴来了,大批项目踩着鼓点上马,补贴到位之后就不再有进展,补贴取消之后大批企业倒闭。
几乎同样的剧本,换个产业换批人马轮番上演。
此前媒体报道全国各地匆匆上马芯片项目,而号称投资过千亿的武汉弘芯也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烂尾。
就在过去不就的「双十一」当天,知名老牌芯片企业清华紫光也因为资产负债率高、以来国家补贴等原因发生了重大变动。
有支持产业政策和补贴的观点认为,有补贴肯定有骗补,芯片出现的情况在很多领域都出现过,但最终还是有人把这些行业干出了成绩。
他们认为,虽然有骗补但扶持某些关键产业避免被别人「卡脖子」还是有必要的。
持这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而且看上去颇有几分道理,很容易让那些在是否支持产业政策上有所摇摆的人转而支持产业政策。
但很遗憾,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是,各种产业政策和补贴的问题可不仅仅是骗补的问题。
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错配和浪费,另外一方面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挤出效应,让那些真正踏实做事的人也无法安心做事。
企业家和资本的嗅觉非常灵敏,由于补贴的存在,那些原本没有打算在一个行业投入资源,很有可能因此转而投向这个领域。
而像芯片这些领域并不是简单的投钱就能快速形成技术积累和产能的,结果就是跟风而来的投入要么就是为了骗补而来,要么被现实毒打之后败走而归。
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政府的补贴政策实际上是一种转移支付。
这种转移支付在直接调配相关资源投入的同时,也在推高着相关各种相关成本。
这些成本既包括原材料的,也包括很多人力成本。
国内有一家电池生产企业,年生产值过亿,企业发展持续保持攀升势头。
但随着政府对电池和新能源行业实施政策性补贴,却对这家企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原来,看中政府对电池行业的重视和补贴等红利,大量从未涉足过电池行业的厂商公司纷纷加入电池生产制造。
对他们来说,电池质量、市场占有率,都不是他们所考虑的,只是一味做大公司规模,做大生产资金流水,获取各类资质证明,以此申请政府资金补贴。
由于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赚的是补贴的钱而是补贴的钱,但同样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却因此上涨,给原本正常的企业经营平添了很多不可控变量。
所以那家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怕的就是补贴政策。的确,对于真正通过市场打拼的企业来说,不需要补贴他们也能在市场上胜出。
补贴来了,反而他们这些真正做事的人却成了受害者。
同样的情况在武汉弘芯也出现了,项目刚刚上马时,他们花大价钱请来了在台积电和中芯国际都任职过的芯片界大佬蒋尚义来担任总经理。
很多技术研发人才,原来还对项目有所疑虑,看着蒋尚义的加入也毫不犹豫地跟了过来,而且工资薪水是原来的两倍甚至更多。
也许正是各种优惠补贴政策,高薪背后的资金成本并不是项目发起人所考量的重点,重点是项目建起来然后全身而退。
而整个过程蒋尚义和冲着他来的那些技术人员,却因此没有真正发挥出关键作用,也给原来他们所从事的企业造成了损失。
所以,政策性补贴所面临的不仅仅是骗补的问题。
我们能够看到和统计到的,仅仅是那些已经被曝光的骗补问题,没有被曝光的完全合法合规的套补,还有因为资源和人员错配、「挤出效应」等造成的机会成本,却无法进入人们的视野,无法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补贴的危害。
温室花朵的比喻我们都知道,是竞争而不是补贴才能够让那些真正干事的企业茁壮成长,让企业赚消费者的钱,而不是「割政府的韭菜」,这样才能够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才能够让资源流动到真正需要和有能力的地方。

2020年11月26日

——————

题图:常玉,水果

上一篇:书斋里的巨人,却看不清真实的世界

延伸阅读:如何才能更好?
★ 课程推荐 ★欢迎本号读者扫描下方二维码,由「一课经济学」带您进入崭新的经济学世界。在这里,我们将颠覆您对传统经济学的认知,感受真正的神秘!“零基础无数学,你也可以学好经济学”带您飞速进步。

请把我「设置星标」

或者多点击「在看」

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