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 | 兮 细菌感染不仅能激活免疫系统,而且能启动凝血反应。细菌来源的内毒素(脂多糖:LPS)能快速激活机体的凝血系统并形成血管内血栓,从而有效阻止细菌的血循环播撒。但当细菌大量侵入血循环造成全身性感染(脓毒症)时,失控的凝血反应将发展成为危及生命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其临床表现为凝血因子的全身性激活,纤维蛋白的广泛沉积,血小板的大量激活与耗竭,以及全身微小血管内的广泛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诱发DIC的致病机理尚不甚清楚,是当今学术界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2018年,吕奔课题组研究发现:在脓毒症中,肝细胞释放的HMGB1蛋白作为分子伴侣能将血循环中的内毒素(LPS)转运至细胞浆中,从而活化了LPS的细胞浆受体—Caspase-11并引起致死性免疫反应(详见BioArt报道:Immunity丨吕奔组揭示脓毒症休克和多脏器衰竭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1】。2019年,该团队发现:Caspase-11的过度活化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也能引起致死性免疫反应【2】。同年,课题组进一步阐明了脓毒症中Caspase-11通过活化其底物GSDMD来诱导DIC的形成,揭示了免疫与凝血的内在联系(详见BioArt报道:Immunity | 吕奔团队解密细菌感染诱发凝血反应的机制)【3】。 基于上述发现,2020年2月,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吕奔教授团队在Blood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以“The role of type 1 interferons in Gram-negative bacteria-induced coagulation” 为题的文章,阐述了细菌感染过程中LPS通过1型干扰素(IFNs)途径活化Caspase-11及其下游的GSDMD,从而诱导DIC的形成。该研究还揭示了HMGB1作为1型IFNs的下游效应分子在感染所致DIC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致病作用,为今后脓毒症DIC的防治提供了潜在的药物干预靶点。杨新宇博士和博士研究生程晓烨为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吕奔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在该研究中,作者们首先采用1型IFNs的受体基因(IFN-α/βR1)敲除小鼠,以及内毒素血症、大肠埃希杆菌性腹膜炎和盲肠结扎穿孔三种脓毒症动物模型,借助转盘共聚焦活体显微术(SD-IV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实验技术,从凝血酶活化、血小板聚集与耗竭、纤维蛋白沉积、微循环障碍、DIC血清学指标等多个维度全面揭示了1型IFNs途径在感染所致DIC中发挥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证实了阻断该途径能有效的防止脓毒症DIC的形成(图1)。 图1:1型IFNs信号途径介导脓毒症DIC的形成 结合前期研究发现【1】,该课题组进一步揭示了1型IFNs主要通过调控HMGB1的释放入血来介导Caspase-11及GSDMD的活化,并最终促进DIC的形成(图2)。给予脓毒症小鼠抗HMGB1中和抗体(Anti-HMGB1 Abs)能显著削弱DIC的形成能力。为进一步追溯脓毒症中血循环HMGB1的主要来源,该课题组分别构建了肝脏细胞HMGB1敲除(Hmgb1f/fAlb-cre+)、髓系细胞HMGB1敲除(Hmgb1f/fLyz2-cre+)和血小板/巨核细胞HMGB1敲除(Hmgb1f/fPF4-cre+)的转基因小鼠,并采用脓毒症模型发现:1型IFNs主要促进肝脏细胞释放HMGB1。后者携带LPS进入宿主细胞并活化Caspase11-GSDMD途径,从而介导磷脂酰丝氨酸的外翻。上述过程能显著增强细胞膜表面组织因子(TF)的促凝活性,最终诱发凝血级联反应和DIC。 图2:脓毒症中1型IFNs信号通过肝细胞释放HMGB1来诱导DIC的形成 此外,该课题组还揭示了1型IFNs上游的信号通路在脓毒症DIC中的作用。TRIF和Myd88均是胞内TLR4受体下游的信号传递分子。其中,TRIF为LPS诱导的1型IFNs表达所必需;而Myd88为经典炎症因子(如TNF-α等)表达的关键调控分子。该课题组证实了:TRIF信号而非Myd88对于LPS诱导的凝血级联反应至关重要。Myd88途径主要参与NF-κB介导的炎症因子表达。既往研究报道认为炎症因子风暴是脓毒症诱导凝血活化和DIC的“始作俑者”。然而,该课题组发现应用IKKβ抑制剂阻断NF-κB的活化不但不会抑制LPS诱导的凝血活化,相反还会促进凝血活化和DIC形成。相反,敲除TRIF基因能阻断1型IFNs的表达、HMGB1的释放以及DIC的形成(图3)。 图3:TRIF 信号调控1型IFNs表达并参与LPS诱导的凝血活化 综上所述,该研究阐述了感染过程中革兰氏阴性细菌或其细胞壁主要成分(LPS)通过1型干扰素(IFNs)途径活化Caspase-11及其下游的GSDMD,进而诱导DIC的形成。研究还揭示了HMGB1作为1型IFNs的下游效应分子在感染所致DIC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阐明了1型IFNs上游的信号通路(TLR4-TRIF途径)在脓毒症DIC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图4)。上述发现为今后脓毒症DIC的防治提供了潜在药物干预靶点。 图4. 细菌感染诱导凝血反应和DIC的分子机制模式图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2/blood.2019002282
参考文献
1. Deng M, Tang Y, Li W, et al. The endotoxin delivery protein HMGB1 mediates caspase-11-dependent lethality in sepsis[J]. Immunity, 2018, 49(4): 740-753.2. Lu YY, Meng R, Wang XY, Xu YJ, Tang YT, Wu JF, Xue QQ, Yu SL, Duan MW, Shan DY, Wang QD, Wang HC, Billiar TR, Xiao XZ, Chen FP, Lu B*,Caspase-11 signaling enhances graft-versus-host disease[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Sep 6;10(1):4044.3. Yang X, Cheng X, Tang Y, et al. Bacterial Endotoxin Activates the Coagulation Cascade through Gasdermin D-Dependent Phosphatidylserine Exposure[J]. Immunity, 2019, 51(6): 983-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