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以案说教】中美鸭梨贸易争端——华中农业大学《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案例
课程名称:农业植物病理学
学时:40
学分:2.5
课程类别:专业
授课对象:本科生
课程负责人:郑露
课程组成员:罗朝喜、黄俊斌、蔡丽、刘浩、阴伟晓、林杨
1.案例主题
中美鸭梨贸易争端
2.结合章节
第九章 果树病害
3.案例意义
很多植物保护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往往都会认为现在学到的专业知识仅仅只能在大田防控中得到应用,没有真正认识到植物保护专业在我国进行国际贸易、贸易摩擦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本案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和合理地运用专业知识打赢贸易战,提高本科生的国际化视野,加深学生对植物保护专业的热爱和认可度。
4.案例描述
通过案例课堂讲授和随堂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
首先,通过ppt展示梨树黑斑病的症状特点以及在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分布情况,说明该病发生的普遍性。由此,引出“中美鸭梨贸易争端”案例。案例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穿插病原真菌鉴定流程开展教学。
案例内容包括(引自山东农业大学张天宇教授教学课件):
①鸭梨是河北省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1995年起出口美国,后又相继向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国家及东南亚地区出口,经济效益较好。
②美国以在鸭梨上发现未知链格孢“新种”为理由,于2003年12月停止鸭梨进口并从市场上撤下所有进口鸭梨。当时美国声称,根据WTO—SPS条款和“植物保护条例”(PPA),美国有权采取紧急措施,阻止有害生物入境。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之后也相继取消我国河北省和山东省的鸭梨进口。
③当时给中方造成一次性经济损失5000万美元;危及近400万果农的生计;国内鸭梨普遍跌价,如进一步恶化可能波及对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区贸易。
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决定派专家组与美方进行技术磋商。专家组由施宗伟(团长)、张天宇、宋富、严进、朱杰华等人组成。
⑤前期研究准备工作:a.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弄清国际、国内梨黑斑病的研究现状,明确各地区的病原种类分布;b.开展预备试验。从河北、山东采集12个果园的鸭梨黑斑病样品,对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出300多个链格孢单孢菌株。
⑥中美专家谈判:关于是否是“新种”。美方的观点:通过查阅文献、标本鉴定及普查,确认“新种”在美国没有分布,而且是鸭梨上的致病菌,能随鸭梨进入美国。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能对梨的生产造成损害。所以美国将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中方质疑:既然“新种”还未命名,也未发表,无法进行文献检索。致病性测定结果与其他腐生的链格孢种没有差异,不能说会对美国梨种植产业构成威胁。中美双方各自开展研究工作,美方同意继续进行病原鉴定研究,但提出同时进行风险分析,要求中方提供分析所需的资料和信息。美方邀请中方专家在本次技术磋商后的6-8个星期内再次赴美国马里兰州和北卡罗莱纳州的实验室参观考察,具体商讨合作研究事宜。
⑦谈判后的工作。虽然美国农业部专家Dr. Roberts 发表了新种,但我方从美国旧金山市场上购得韦纳奇市产的亚洲梨品种,从中分离病原菌, 发现在美国本土的鸭梨早就存在该新种侵染症状,说明该新种不仅中国有,美国也有,因而,美国不应将其作为检疫性病原物。
⑧经过进一步谈判,中国河北鸭梨对美出口贸易已经恢复。
植物病原真菌鉴定流程包括: ①症状观察; ②病原分离纯化; ③致病性测定; ④形态学鉴定; ⑤分子生物学鉴定。
然后开展讨论,让学生谈谈对“中美鸭梨贸易争端”案例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植物保护专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5.案例反思
在案例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案例内容合理且有机地融入章节中,避免突兀,不要让学生感觉是强加入的内容。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种错误想法,即有关考试的内容我听,无关考试的内容可以不听,学习过程中带着强烈的考试目的。案例内容一定要紧扣人心,让学生有兴趣听,更有兴趣学。今后教学应适当延长讨论环节时间,可能会取得更好效果。
6.育人效果与反馈
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更为生动地传授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植物保护专业有了更新和更全面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
撰稿人 | 郑露
当班编辑 | 宋国庆
责任编辑 | 木夕夕 喻婉芊